“兩位叔叔,還請稍安勿躁。”
“你們認爲,這洛陽城,還有我繼續待下去的必要嗎?”
楊辰沒有正面迴應楊彪和楊虎的詫異,反倒是如此詢問道。
聽到這兒,楊彪和楊虎相視一眼,眼中露出不解之色。
即便是朝堂之上的一方巨鱷,也依舊沒有完全聽明白楊辰這番話蘊含的意思。
要知道,在世人眼中,洛陽城這塊寶地,可是大漢國都呀!
即便是權力中央有許多勾心鬥角的鬥爭。
但只要大漢帝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裡就是當之無愧的正中心!
“叔父!”
“你們還記得,半個月前劉焉那廝的奏摺嗎?”
楊辰語氣迫切地問道。
“這……”
“當然記得。”
“劉焉那廝,整天不想着怎麼治理地方,淨是搞這些沒用的玩意兒。”
楊虎滿臉不忿地說道。
在大漢一衆官員之中,劉焉實在是個擺不上臺面的小人。
雖然這傢伙是漢室宗親,可從他擔任官職至今,可以說是一點建樹都沒有!
當初黃巾之亂的時候,劉焉到幽州任官,結果被黃巾打的落荒而逃。
不僅丟失城池,而且還幹了屠殺百姓冒領軍功的事兒。
這事兒整的,各路地方刺史州牧紛紛瞧不起他。
因此,劉焉雖然名列漢室宗親,路人緣這玩意兒,卻是差到了極致。
可就是這樣一個傢伙,在前不久,上奏朝廷,建議以刺史取代州牧。
這個制度,在楊虎和楊彪看來,不過是搬起石頭砸腳的操作罷了。
在大漢原有的制度裡,一州之中,刺史和州牧,兩個職位只能同時存在一個。
這也就說明,要不只有刺史,要不就只有州牧。
劉焉這個提議,不是搬石頭砸腳是啥?
可是,熟知歷史大勢走向的楊辰心裡卻清楚,正是劉焉的“刺史代替州牧”制度,讓大漢地方勢力徹底崛起。
從今往後,各路諸侯開始割據,軍閥林立狀態逐漸出現。
臂如,現在的涼州刺史是董卓。
如果按照原有的漢制,應該從京城之中再派遣一名官員去涼州擔任州牧。
然而,在“刺史取代州牧”制度的作用下,涼州的地方豪強董卓,直接成爲了真正的一把手!
原本,刺史和州牧存在的意義是相互制衡,不讓一家獨大。
可現在,像董卓這種在涼州土生土長、根深蒂固的地方軍閥勢力,直接成了一州長官!
換言之,董卓就算直接宣佈脫離大漢,自己建立一個新的國都,恐怕涼州都會有大批追隨者。
諸如此類事情,還有許多許多。
刺史代替州牧制度,直接讓地方勢力掌握了一級行政權,從而讓中央的管控力大幅度下降。
這便是劉焉這廝的野心所在。
他瞅準的,正是素有天府之國之稱的益州。
原來的益州牧在前不久去世,劉焉擔任益州刺史,相當於直接掌握了益州的軍事、財政大權。
再加上益州地形偏遠,山高皇帝遠。
這劉焉,就徹徹底底成了益州的土皇帝!
歷史上也正是這樣,劉焉、劉璋父子,在益州割據多年,一直到二十幾年後的劉備入川,這個局勢才被打破。
可是,令人感到很離譜的是。
這個讓大漢地方勢力徹底擡頭的政策,劉宏竟然大手一揮,同意了!
究其原因,可就懂的都懂了。
漢靈帝劉宏,最出名的兩件事兒,一件是稱呼十常侍爲“阿父”、“阿母”,另一件就是買官賣官。
劉焉這廝,是百折不扣的大貪官。
他手上貪的銀子,絕不在少數。
爲了讓刺史取代州牧制度被劉宏同意,劉焉沒少給十常侍和何進孝敬銀子。
同時,劉宏自己也得到了不少“孝敬”。
這道荒唐的政策,就這樣被批准了下來,劉焉屁顛屁顛前往益州上任去了。
楊辰能看不出來這計策嗎?
他當然看得出來!
而且,楊辰想要的,就是這麼個結果!
如果董卓、劉焉這些人不崛起,這腐朽的漢室,還怎麼被推翻嗎?
刺史代州牧制度,直接受益人是劉焉。
可得到最大好處的人,卻是董卓!
西涼軍從今往後,擁有了進可攻、退可守的能力。
董卓自身,也具備了入京的實力,只等一個契機,便可帶着西涼將士長驅直入。
那個契機,一年之後就會出現。
大將軍何進和十常侍之間的爭鬥,將會伴隨着漢靈帝劉宏的壽命將至,從而徹底爆發!
爆發之後,緊接着就是兩派勢力火併,十常侍和何進被雙殺團滅。
在袁紹、袁術的提議下,大將軍何進爲了對付十常侍,在身亡之前,召集董卓進京。
董卓進京之後,整個人都懵了!
本來以爲進京之後還要進行一番爭鬥,才能慢慢掌控中央大權。
可真正得到他進京的時候,卻發現,何進、十常侍、劉宏這三個能官制自己的人,全都已經死了。
整個天下,再也找不到能管着他老董的人!
因此,董卓漸漸放飛自我,將漢室根基毀滅的一乾二淨。
之後,大漢也就徹底邁入了羣雄割據時代。
既然未來大漢,必然要形成諸侯混戰、豪強林立的局面。
像是袁紹、袁術這些人,在董卓進京之後,也會相繼離開京城,到地方發展。
含着金湯匙長大的袁術,開局一個豫州。
同理,袁紹也是被安頓在了冀州最富有的渤海郡。
再加上冀州刺史韓馥是袁家的故吏門生。
也就變相相當於,袁家開局擁有大漢最富有的兩個州。
在這樣的格局下,袁家自然也是鼎力支持劉焉的“刺史取代州牧”建議。
不過,楊辰的目光,卻並不在這兩個州。
他所看重的,是冀州旁邊的幷州,也就是九原(包頭)呂布的故鄉所在地。
“辰兒,你告訴叔叔,你到底心裡是怎麼想的?”
迎着楊辰的目光,楊彪和楊虎二人越發覺得有些看不透侄兒的想法。
雛鷹長大了,該展翅飛翔了。
果然,楊家的未來,還得靠楊辰。
他們這些老傢伙,盡力給辰兒鋪路就好。
面對兩位叔叔的詢問,楊辰笑道:
“叔叔,我想去幷州。”
“世人皆知,幷州兵強馬壯,盛產精銳。”
“當年我大漢雙壁衛青和霍去病,征伐匈奴,所用的兵馬,有一半都是幷州軍。”
“若是能將幷州握在手裡,也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爲我楊家在未來這不確定的局勢下,保留生存之道。”
“漢室真的氣數將盡了嗎?”
楊彪自然是聽出了楊辰話語中對於大漢本質的勘破,但他還是不甘心地詢問道。
作爲一名漢室朝臣,雖然楊彪能力很強、目光長遠。
但要說到漢室氣數將盡,他現在是不太相信的。
畢竟,漢室立國四百多年,黃巾之亂都沒有讓它垮掉。
現如今,雖然中央掌控力不強,可這麼一個帝國,轟然崩塌,這不是開玩笑嗎?
可是,面對楊辰斬釘截鐵的語氣,再加上朝堂上的一些端倪,楊彪心中也不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