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借糧救民,吾輩義不容辭

第85章 借糧救民,吾輩義不容辭

“青州黃巾並非一時之禍,叔父也不必過於自責。”鄭平微微斂容:“當務之急,是討論下如何安置這城外的十餘萬流民。”

孔融爲之一凜。

這黃巾賊雖然退去了,但這十餘萬流民卻還在城下。

“玄德,你有什麼想法?”孔融沒有問鄭平,而是看向劉備。

自鄭平第一次入劇城,就在替劉備揚名,更是想讓劉備當青州刺史。

孔融也想知道,劉備會如何處置這羣加入了黃巾的流民。

劉備不假思索、語氣多了幾分沉重:“食漢祿,救漢民,是我等天職。百姓因爲缺糧而受黃巾蠱惑,不得不四處流浪覓食變成流民,本就已經很可悲了。”

“倘若我等見危不救,流民就只有死路一條,於心何忍!”

“擊殺賊首張饒,我們得了些糧食,大約能讓這城下的流民吃上四五日。”

“不知文舉公能否再籌措一些糧食,用於安置流民?”

劉備言語中,已經將這羣黃巾流民定義成受黃巾蠱惑不得不背井離鄉的流民,而不是將其視爲黃巾降卒。

這稱呼上的改變,也是劉備對這羣流民的態度。

孔融有些吃驚。

平心而論,孔融對這些流民的處理,基本就是讓其各自返鄉、然後頒佈政令讓各縣鄉官吏妥善安置。

看似沒什麼毛病,但其實書生氣太重。

若返鄉就能有吃食,又何必當流民?

因此在聽得劉備說要籌措糧食的時候,孔融是震驚的。

“玄德,你可知安置這些流民,要多少糧食?”

“不僅要讓他們捱過今年的冬天,還得助他們來年耕種,然後一直到明年的秋天,纔可能讓流民們自給自足。”

“即便老夫能籌措一些糧食,又怎麼可能讓這十餘萬流民吃上一年?”

“以老夫本意,發放流民幾日口糧,讓其各自返鄉覓食,亦或者去別郡投奔親戚。”

如常理說,孔融的處理辦法其實是沒什麼問題的。

畢竟給十餘萬流民提供一年的糧食,沒有哪個郡國的太守國相敢拍着胸脯保證。

能給流民發放幾日口糧,讓其能返鄉或者投奔親戚,已經是孔融的“仁德”了!

然而,這並非劉備想要的結果。

劉備輕輕搖頭,斂容凝聲:“文舉公,我自高唐縣入北海國,沿途流民遍野,餓殍遍地。家中尚有餘糧的,對流民畏之如虎,流民們又哪有親戚可以投奔?”

“發放幾日口糧,固然能彰顯仁德,但也只是讓他們晚幾天餓死,改變不了大勢的。”

“待口糧耗盡,要麼餓死,要麼易子而食,如此慘狀,文舉公真的忍心嗎?”

孔融沉默。

劉備說的,孔融又何嘗不知?

即便不忍心又能如何?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這府庫中沒有足夠的錢糧啊!

良久。

孔融凝聲嘆氣:“玄德,老夫並非心狠之人!若只籌措這十餘萬流民幾日的口糧,老夫自信也是能辦到的。但要將其安置,老夫卻是無能爲力啊。”

“叔父,劉府君,暫且停下這個討論吧。”鄭平出言打斷:“似你們這般討論,這天黑了也討論不出個結果。我來擬定安置方案,伱們負責簽署審批就行了。”

“這些流民來自於北海國,那就只能安置在北海國。”

“府庫無錢糧,但北海國的豪強士族有錢糧,只要合理調配,輔佐其他方略,讓這十餘萬流民撐到來年秋天是沒什麼問題的。”

孔融聽得心驚膽戰,連連搖頭:“顯謀,你想讓北海國的豪強士族拿出錢糧來賑濟流民?”

“這不可能!這是絕對不可能辦得到的。”

“豪強士族的錢糧也不是大風颳來的,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如何肯拿出錢糧來賑濟流民?”

“縱然有一部分豪強士族心存仁心,但也只是杯水車薪。”

“老夫若是將這些政令下達,至少得有一半人反對!”

孔融平日裡就經常跟北海國的豪強士族打交道,對於這些人的心思,不說全部清楚,但也能知道大概。

一起聚個會,互相吹捧下名聲,然後辦些力所能及的事還可以。

但若是要讓他們拿出錢糧賑濟流民,一個個肯定會跳腳怒罵孔融。

孔融的反應,在鄭平的預料之中。

畢竟孔融自個兒就是士族,而且還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士族大儒。

對於普通的百姓,孔融雖有仁德之心,但絕不會傾盡全力去救助,這是由孔融的出身地位以及能力決定的。

倘若執意要向豪強士族攤派救民的錢糧,那一定會引起豪強士族對孔融的敵意。

這是吃力不討好的事,談不上對錯。

鄭平淡然一笑:“叔父,豪強士族肯不肯拿出錢糧賑濟流民,不在於其是否有仁心,而在於賑濟流民是否能獲利!”

“假如賑濟流民,能讓豪強士族獲得巨大的利益,他們不僅不會反對政令,還會爭先恐後的搶着賑濟。”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賑濟流民,亦是如此!”

孔融愣住,對鄭平這番話不怎麼能理解:“顯謀,這賑濟流民,難道還能有利可圖?”

一旁的應珣,也是驚訝的看向鄭平。

賑濟流民,大抵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又怎麼可能有利可圖?

難道還讓豪強士族去貪墨賑濟流民的錢糧不成?

鄭平不答反問:“叔父可曾聽說過《汜勝之書》和《四民月令》?”

孔融點頭:“博陵崔氏崔寔的《四民月令》,汜水汜勝之的《汜勝之書》,老夫的藏書之中亦有抄錄本。但這不過是兩本農書,跟賑濟流民有什麼關係?”

鄭平輕笑:“《汜勝之書》雖然成書前朝,但流傳到了現在,大抵都遺散四方,很少有能抄錄全本的。”

“《四民月令》成書也就三十餘年,也唯有一些世家大族纔有抄錄本。”

“但這兩部書,小侄不僅有全本,而且還是刊印在左伯紙上裝訂成冊的全本,數量也不少!”

“除此之外,還有能提高犁地速度數倍的曲轅犁,也已經改良成功。”

“簡而言之,小侄能讓這北海國的豪強士族,實現精耕細作,讓糧食增產。”

“也能這些豪強士族,在以農爲本的前提下,還能再兼事商貿,獲得更多的財富!”

“雖然這北海國的豪強士族,有一部分已經開始在嘗試農商結合,但他們缺乏更專業的指導,以及更先進的工具。”

“而這些,小侄都能提供!”

“他們要付出的,僅僅只是一些暫時用不上的錢糧。”

“至於叔父口中的反對者,根本不需要去理會!”

“人有衰老之日,這豪強士族也有衰落之時。”

“政令是公平的!不能與時俱進,只想着墨守成規的,註定會被新興的族羣取代,弱肉強食,這本來就是世間的法則之一。”

任何超前思想政令的出現,都會引起新舊利益族羣的爭鬥。

如戰國常見的變法,便是如此。

有人得利,就有人損利。

但相對於戰國的變法,鄭平的方式更柔和。

因爲鄭平用的,不僅僅是超前思想,更重要的是有超前的生產力工具!

以大量的利益,去讓豪強士族主動去追逐。

而在追逐過程中,又會主動的去替劉備打壓舊的利益集團。

雖然豪強士族會在追逐利益中逐漸變強,但對於劉備而言,最緊迫的任務是解決這北海國十幾萬流民的吃喝問題。

若是擔心幾十年後豪強士族的尾大不掉,就不去救助眼前的十餘萬災民,那就純粹是杞人憂天了。

任何的政令都是在解決當前矛盾。

而往往功在千秋的政令,都會罪在當代。

都罪在當代了,這政令執行不就成了他人嫁衣了嗎?

鄭平自認爲是沒有替他人做嫁衣的覺悟的。

未來沒有發生的矛盾,是可以規避和延緩的,但當前的矛盾若是不解決,那連活下去的資格都沒有了。

孔融驚愕的看着鄭平,久久不能言語。

鄭平這想法太大膽了!

這是要改變整個北海國豪強士族的現有格局嗎?

都說商人逐利,但豪強士族其實更逐利。

“顯謀,你雖然說得很好,但北海國的豪強士族未必可信。”孔融點出了鄭平方案的核心關鍵。

說得再天花亂墜,那也得有人信啊!

鄭平斂容而道:“叔父,若我告訴這十餘萬流民,只要將身上多餘的錢糧拿出來,我就能讓他們明年獲得更多的糧食,他們肯定是不會信的。”

“可同樣的方案,若讓北海國的豪強士族相信,卻是不難!”

“以劉府君之名,鄭家、孔家、平原王府聯名作保,誰敢不信?”

劉備救北海的信義,鄭玄揚名海內的名望,孔融的士林聲望,桓帝親弟弟平原王的皇室名頭。

再有鄭平那替豪強士族們謀劃的未來利益,足以令北海國的豪強士族動心。

正如鄭平說的一樣,若是向十餘萬流民這般許諾,流民只會覺得本就不多的錢糧又要被搶了。

但豪強士族不一樣。

他們不缺錢糧,有承擔風險追求更多利益的基礎條件在!

鄭平敢這般篤信,也是基於鄭玄和孔融的名望。

若是連鄭玄和孔融聯名作保都不能讓北海國的豪強士族相信,又有誰的作保能讓人相信?

孔融看向鄭平的眼神,瞬間多了驚訝,心中更是驚詫不已。

聯名作保?

顯謀就如此篤信,可以將這一切都賭在劉備身上嗎?

倘若劉備對北海國的士民失信了,那麼鄭玄和孔融也得因此而揹負罵名。

蔣濟怎麼死的?

就是因爲替司馬老賊作保,然被後司馬老賊毀約給氣死的。

即便是一旁的劉備,此時也是心緒難平。

雖然鄭平告訴過劉備安置方案,但鄭平當着衆人面,說出“以劉府君之名,鄭家、孔家、平原王府聯名作保,誰敢不信?”的話來,依舊讓劉備感動不已。

這是將身家性命、累世名望都賭在了自己身上!

如此恩情,如何不讓劉備感動?

“能得顯謀如此信任,何其可幸!此生必不相負!”劉備看向鄭平的眼神,多了十分的堅定。

而在劉備身後,一直眯着眼靜聽的關羽,猛然睜開了丹鳳眼。

但這眼中不是殺意,而是敬意!

“顯謀對玄德公,竟然這般推崇?”太史慈立在鄭平左側,看向劉備的眼神也多了凝重。

雖然劉備對太史慈頗爲禮遇,但太史慈並未同意劉備的招募,只是以鄭平朋友的身份暫時聽命劉備。

相對於劉備,太史慈更青睞同郡的劉繇。

但現在,因爲鄭平對劉備的推崇,太史慈也漸漸有了擇主考校之心。

君擇臣,臣亦擇君。

太史慈本就是有大志的,這擇主之事,不會因爲劉備的禮遇就貿然決定。

而最驚訝的,卻是應珣了。

在鄭平來借兵之前,應珣甚至都不知道劉備是誰。

這一路上的接觸,應珣也只是感受到了劉備的弘雅信義。

應珣素來欽佩自家兄長應劭,因此對劉備雖然有佩服之意但也不多。

至少在應珣心中,自家兄長應劭纔是這天下間一等一的賢士俊傑。

然而現在,應劭卻見到了震撼莫名又頗爲疑惑的一幕。

震撼的是,北海鄭玄的兒子,要堵上鄭家、孔家的名望,來替劉備作保!

疑惑的是,這是北海國,不是平原郡,即便要作保,難道不是劉備和鄭平給孔融作保嗎?

見衆人都被鎮住了,鄭平又給了劉備一個眼神示意。

劉備會意,向孔融鄭重作揖長拜:“常言道:仁德當載世!請文舉公助我借得錢糧,以救這北海國十餘萬流民!”

“玄德,你——”

孔融見劉備躬身行了個大禮,心中百感交集。

這一拜,劉備是在替這十餘萬流民而拜。

雖說劉備願意去救這十餘萬的流民,但如果沒有孔融作保,這北海國的豪強士族也不可能相信劉備。

畢竟劉備的名望,還不足以讓這北海國的豪強士族,甘心拿出族中的錢糧來。

良久。

孔融長嘆:“玄德有救萬民之心,吾婿有平天下之志,若老夫再推諉,反倒成了小人了。”

眼神逐漸堅定,孔融上前扶起劉備:“老夫,便替玄德作保,借糧救民!”

(本章完)

第83章 救荒活民,仁主不計榮辱小孩發燒,今天兩點這章只能欠更了第166章 局勢突變,袁術作死行爲第10章 惟賢惟德,劉備一訪鄭平第219章 曹操伐徐,王允結連呂布第104章 賢才來投,劉備聲名漸起第240章 十二軍令,郭嘉陷入混亂第174章 千里決勝,劉備鄭平論勢第102章 謀奪青州,劉備被針對了第321章 先亂後取,郭嘉獻議和計第272章 三營出兵,鄭平忽悠許攸第145章 馮諼三窟,向劉表借錢糧第8章 提親遇險,智者自有千慮第178章 破袁術謀,關羽舉兵北上第120章 舉兵鄴城,關羽傲氣依舊第148章 羣策羣力,智者不謀而合第178章 破袁術謀,關羽舉兵北上第295章 張飛急了,大哥你留點啊第233章 十八萬兵,袁術自信爆棚第81章 義馳北海,東萊郡太史慈第252章 關某之刀,容不下奸逆賊更新時間調整第191章 第三帝都,劉備決意建城第79章 大漢良將,忠臣心在社稷第321章 先亂後取,郭嘉獻議和計第40章 孫乾到來,酒水論映人心第53章 黃巾來襲,平原戰事將起第236章 驚弓之鳥,陳登疲兵之計第229章 陶謙戰死,徐州易主而抉第251章 治理淮南,關羽押袁入京第138章 羽斬華雄,盧植戰皇甫嵩第287章 劉曄投袁,鄭平的緩兵計第81章 義馳北海,東萊郡太史慈第212章 劉寵遇刺,袁紹拉攏袁術第26章 十二策論,劉備立凌雲志第184章 生擒劉岱,劉備權謀心計第288章 郭圖暗議,劉備兵至虎牢第264章 袁紹得計,劉備也該敗了第93章 驅虎吞狼,劉備高光時刻第309章 奸詐曹氏,劉備陸康論勢第195章 反敗爲勝,袁紹誆騙公孫第277章 文丑戰敗,公孫殺帝奪璽更新說明第276章 傳國玉璽,還治其人之身第306章 鄭平之謀,命世英才劉備第283章 南陽良將,黃忠甘寧魏延第29章 星漢燦爛,當聚文武義士第292章 佈局潁川,劉備遊說呂布第136章 智爲將首,關羽謀西涼將第198章 豫州易主,曹操封侯拜將第73章 聲名鵲起,賢士兼濟天下第2章 兵不厭詐,一策驚退黃巾第44章 下官斗膽,懇請陳相退位第88章 袁曹密謀,劉備名揚四州第213章 以靜制動,劉備穩坐青州第287章 劉曄投袁,鄭平的緩兵計第220章 盧植病逝,遺計劉備假節第28章 選將練士,關羽孤傲依舊第300章 奸詐曹操,呂布被迫嫁女第24章 通達政令,驅黎庶除反賊第62章 迅雷之勢,兩縣黃巾皆平今天有些事,剩下的更新在晚上,不用等哈第186章 袁術敗逃,張飛巧遇典韋第155章 王佐之爭,郭嘉計說荀彧第313章 虛虛實實,袁紹被打蒙了第162章 縱橫捭闔,蘇秦張儀之能第328章 鄭平設伏,文丑丟盔棄袍第220章 盧植病逝,遺計劉備假節第72章 量才而用,磨滅禰衡傲氣第261章 考校亮遜,宗太公爲本謀第329章 離間計成,袁紹罷免文丑第18章 忠孝難全,義士奔赴仁主第119章 俊猛子龍,劉備謀議黑山第21章 性度恢廓,仁主宴請賢士第320章 分化之策,鄭平又騙人了第343章 割須棄袍,袁紹一敗塗地第157章 劉備搶種,鄭玄高徒國淵第224章 潛龍出淵,徐州牧該換了第135章 孫堅兵敗,麴義破成皋關第124章 南北之勢,結盟袁術陶謙第302章 破曹之計,鄭平遊說臧洪第35章 文武爭馳,鄭平略施小計第319章 斬殺顏良,袁紹遷都鄴城第278章 公孫之殤,氣瘋了的袁紹第186章 袁術敗逃,張飛巧遇典韋第252章 關某之刀,容不下奸逆賊第282章 智士張飛,薅荊州的羊毛第127章 巧魁儁乂,劉備再遇良將第311章 羣謀衆議,鬥鄭平爭兗州第53章 黃巾來襲,平原戰事將起第189章 南結陸康,鄭平再布遠略第67章 懷柔之策,再揚劉備仁名第83章 救荒活民,仁主不計榮辱第307章 荊州之爭,曹昂遊說蔡瑁第97章 昭烈之勇,劉備大敗徐和第234章 螳螂捕蟬,鄭平黃雀在後第46章 陳紀教子,都是人情世故第18章 忠孝難全,義士奔赴仁主第238章 先登破營,袁術倉皇敗逃第5章 立志青州,何懼天時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