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再得玉璽,劉備欲往洛陽
興平元年,八月底。
劉協率衆公卿抵達洛陽。
看着蕭條衰敗的洛陽城,劉協心中不由升起一陣陣悲哀。
“繁華故都,竟成了殘垣斷壁。”
“漢室之恥啊!”
劉協一面派人在殘破的洛陽中清理出能暫住的府邸,一面召來宗正劉艾。
“宗正,徵北將軍是何想法?”劉協的語氣有些急促。
因爲曹操和張邈及朝中文武的分歧,劉協只能暫時遷都洛陽。
可到了洛陽後,劉協的心思又變了。
就洛陽這殘垣斷壁的地方,根本不適合再當帝都。
如今朝中文武分爲四派。
一派以呂布、張邈、陳宮爲首,希望遷都陳留。
一派以鍾繇爲首,希望遷都潁川。
一派以楊彪、馬日磾爲首,希望留在洛陽或者遷都弘農。
一派則以劉艾爲首,希望遷都青州。
而以劉艾爲首遷都青州的想法,實則也是劉協的想法。
劉艾道:“臣去青州的時候,徵北將軍正跟袁紹有戰事衝突。”
“但徵北將軍已經承諾,會盡快結束跟袁紹的戰事衝突,來洛陽覲見陛下。”
劉協微微有些驚訝:“徵北將軍跟袁紹打起來了?可知道是什麼原因?”
劉艾如實道:“劉青州派兵去護送公孫瓚的家眷返回青州,但遭到了袁紹的截殺,徵北將軍一怒之下,就下令攻打南皮城。”
劉協有些皺眉:“公孫瓚叛逆之輩,徵北將軍爲何還要遣兵去救?”
劉艾連忙解釋道:“陛下,徵北將軍素以信義爲立身之本,這公孫瓚雖然是叛逆之輩,但跟徵北將軍私交很好,二人又同爲盧尚書門下。”
“公孫瓚雖有叛逆之舉,但徵北將軍不願故友斷後,故而遣兵護送公孫瓚的家眷回青州。重情重義之人,陛下應該高興纔對。”
劉協眉頭舒展:“宗正言之有理。徵北將軍對昔日故友都這般重情義,必然也不會忘記朕的恩義。”
“朕雖然暫時答應了朝中文武,先遷都洛陽,再決定是去陳留還是去潁川,但現在朕只想去青州。”
“不論是陳留還是潁川,都是一羣野心之輩妄想掌控朕,唯有徵北將軍纔是真心待朕。”
言談間。
董承到來。
最近董承是意氣風發,父憑女貴,這女兒當了貴人,董承的地位自然是水漲船高。
董承本來是董卓部將牛輔的部曲,按理說是成不了劉協的國丈的。
然而,這董承又是漢靈帝母親董太后的侄兒,劉協又自幼受董太后照料,這關係一論,董承的女兒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劉協的貴人。
“陛下,大喜事啊!”
“蝗災席捲東郡和陳留郡,陛下不用遷都去陳留了。”
董承沒注意到劉協越來越鐵青的臉。
這叫什麼好消息!
“國丈,百姓受災,朕心憂不已,何來大喜?”劉協的語氣也變得不渝。
董承馬屁拍到馬腿上,頓時有些尷尬,訕訕道:“陛下仁慈,是百姓之福。”
劉協的眼神變得複雜:“潁川可有受到蝗災影響?”
董承搖了搖頭:“潁川並無蝗災。”
劉協的眼神變得更憂慮。
原本遷都陳留和遷都潁川兩派就吵得不可開交,如今陳留遇到蝗災而潁川沒遇到蝗災,那麼支持遷都潁川的人就會變多。
如劉協猜測的一樣,當陳留和東郡受到蝗災的消息在公卿百官中傳開,鍾繇就第一個來尋劉協,再勸劉協遷都潁川。
隨後,又有十餘位公卿來尋劉協,紛紛勸諫劉協遷都潁川。
而另一邊的呂布、張邈和陳宮就頗爲難受了。
“陳留怎麼會有蝗災?”
“臧子源是怎麼預防的!”
張邈感受到了濃濃的惡意。
執政關中,關中旱災。
剛到洛陽,陳留蝗災。
彷彿這天道都不想讓劉協去陳留、不希望張邈能執政一般。
呂布面色也不好看。
這建威大將軍當久了,呂布已經不想再屈居人下了。
若遷都去了潁川,曹操的勢力猛增,呂布想要當一個執掌軍權的大將軍就很難了。
曹操會將豫州的兵馬給呂布指揮嗎?
呂布可不會自信到曹操會交出指揮權!
可曹操不交出指揮權,呂布又如何稱得上執掌軍權的建威大將軍?
陳宮琢磨了半晌,道:“爲今之計,只有儘可能的讓陛下待在洛陽,然後拖到明年。”
陳宮的想法很簡單。
陳留的蝗災也就今年有,等到了明年,陳留照樣是個最適合遷都的地方。
張邈愁眉道:“公臺之策雖然可行,可鍾繇曹操等人卻不會讓陛下拖到明年。甚至於,他們還會拿蝗災說事,譬如遷都陳留不吉之類的。”
涉及到利益的時候,什麼大吉大凶,都不過是用來打擊敵人的手段。
倘若潁川有蝗災而陳留無蝗災,張邈也會以這藉口來打擊鐘繇曹操等人。
陳宮細思道:“不如請劉備來洛陽?若劉備想讓陛下遷都去青州,鍾繇曹操等人必然不肯。”
“如此一來,我等就可以勸諫陛下暫留洛陽,靜待曹操和劉備爭出個結果。”
“只要拖到明年,就可以再請陛下遷都陳留。”
呂布想法更直接:“不管陛下遷都何處,本將的建威大將軍誰都不能動!誰動本將就殺誰!”
相對於劉協和張邈等人的憂慮,曹操卻是十分的開心。
早在劉協抵達洛陽之前,曹操就親率兵馬護送。
得知東郡和陳留受到蝗災侵擾,曹操的心都快樂上天了。
“臧子源是個人才,即便面對蝗災也有應對之策。”
“只可惜,陳留和東郡的蝗災,不在於會對兩郡造成多大的禍害,而在於陳留出現了蝗災,天子遷都就是不吉!”
“張孟卓怎麼也沒想到,這上天都不想讓陛下遷都陳留啊!”
“如此一來,陛下只能遷都許縣了!”
曹操心情舒坦不已。
只要劉協遷都許縣,那這朝中諸事,還不是由他曹操說了算?
至於呂布、張邈、陳宮,在潁川地界,是龍也得趴着,更何況幾隻病虎!
一旁的郭嘉見曹操有些得意忘形,適時提醒道:“明公不可大意,當心張孟卓再用詭計。”
曹操頗有些不屑:“陳留都鬧蝗災了,張孟卓都束手無策了,難道陛下還能遷往他處?”
郭嘉目光灼灼,右手微微一指青州的方向:“明公可別忘了,在陛下遷都之前,宗正劉艾去了青州。”
“陛下,可是一直都想去青州的!”
“張孟卓只需要拖到臧洪解決了陳留和東郡的蝗災,就可以再次勸陛下去陳留。”
想到跟劉備之間的矛盾,曹操不由皺眉:“依奉孝之言,應當如何應對?”
郭嘉斷定道:“我以爲,張邈一定會遣人去青州陳述利害,而劉備若不想讓陛下遷都潁川,就會跟張邈暫時結盟。”
“當務之急,明公應遣人去青州,試探劉備對陛下遷都的態度,早做打算!”
曹操踱步細思,這細眼中閃過一陣不愉:“怎麼到哪都有劉備!”
臨淄城。
袁紹令顏良退守成平後,劉備令孫堅率破軍營駐守南皮城,典韋率銳士營駐守樂陵城後,其餘兵馬則是返回各自駐地。
袁紹忙於回涿城穩定大局,也顧不上搶回南皮城了。
劉備和袁紹之間的兵事衝突,也暫時告一段落。
九月初。
劉備返回臨淄城。
荀攸帶了一個二十餘歲的青年來見劉備。
“使君,此人是幽州右北平郡無終縣人,姓田名疇字子泰,本是大司馬曾經的屬吏,後因袁紹公孫瓚擁立僞帝,子泰就在徐無山隱世不出。”
“這次來青州,是受公孫瓚所託。”
劉備聞言大驚,連忙向前行禮:“子泰先生,可知伯圭兄如今去了何處?”
田疇輕嘆:“公孫伯圭驅逐大司馬、搶奪傳國玉璽,又擁立僞帝,我本來是不想再跟公孫伯圭再有任何的牽連。”
“只是半個多月前,公孫瓚忽然來徐無山尋我,希望我能將傳國玉璽送到青州。”
“至於公孫伯圭,他擔心行蹤暴露會牽連我,故而孤身去了塞外去尋烏桓王踏頓。”
“說:只要他死在烏桓人手中,袁紹就會誤以爲傳國玉璽落入了烏桓人之手。”
說完。
田疇取出一個包裹,將其雙手遞給劉備。
劉備顫抖的將包裹接過,眼神多了幾分悲慼。
雖然早已猜到公孫瓚難逃一死,但聽到公孫瓚孤身去塞外,劉備還是忍不住悲傷。
“伯圭兄心中有傲氣,寧可戰死塞外,也不願來青州苟活。”
“悲呼!”
良久。
劉備鄭重的向田疇行了一禮:“備,替伯圭兄感謝子泰先生大義。”
田疇亦是回了一禮,道:“聽聞大司馬人在朱虛縣,我欲前往朱虛縣造訪大司馬,還請劉使君能派個識路的隨我前往。”
劉備此時心情複雜,沒有挽留田疇,只是讓荀攸替田疇安排去朱虛縣的嚮導。
“區區一個傳國玉璽,讓無數人爲之癡迷。”
“袁術因此而敗,伯圭兄也因此而亡。”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若得到傳國玉璽就是天命之人,袁術和伯圭兄又豈會因此而遭遇禍事。”
“這不是受命於天,而是難承其重啊。”
感慨之際。
劉備遣人請來鄭平。
這次傳國玉璽能返回青州,鄭平的謀劃是功不可沒的。
不過這一次,劉備沒有成功的喜悅,心情也因爲公孫瓚的死亡而變得沉重。
“顯謀,伯圭兄委託徐無山的隱士田疇,送回了傳國玉璽。”
“至於伯圭兄,他孤身去塞外尋烏桓王踏頓了。”
劉備的語氣有些低沉。
鄭平仔細的端詳了傳國玉璽,遂寬慰道:“使君,公孫將軍此舉,不僅全了跟使君的兄弟之情,也讓使君有足夠的理由保全公孫將軍的家眷。”
“白馬將軍因烏桓而揚名,如今戰亡於塞外,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劉備內心也很清楚,公孫瓚這般選擇,是目前最好的結局。
不會因爲叛逆的身份回到青州讓劉備爲難,殺僞帝奪玉璽,又讓玉璽回到劉備手中,也算是向劉備彌補了昔日的過錯。
既保全了家眷,也讓劉備能有奪回傳國玉璽的功勞。
良久。
劉備長嘆一聲,斂容詢問道:“顯謀,這傳國玉璽如今要如何處置?是繼續交給大司馬保管,還是送去洛陽歸還給天子?”
鄭平不假思索地道:“傳國玉璽乃漢家之物,如今天子已經親政,自然要送去洛陽歸還給天子。”
“使君有送還玉璽的功勞,今後在朝堂上的話語權就會更高。”
“不論今後誰主政朝廷,都不敢在天子面前構陷使君。”
“正好,袁紹要回涿城穩定幽冀並三州的局勢,暫時無力南下跟使君爭鋒,使君可趁機前往洛陽,覲見天子!”
劉備想了片刻,同意了鄭平的提議,道:“這次去洛陽,顯謀也一併同去吧。青州已有公達出任別駕,這軍政事務不用你我擔憂。”
“至於兵馬,白毦營是重盾營,行軍太慢,不利於應變。我有意讓白袍營同往,顯謀以爲如何?”
鄭平略思一陣,點頭同意道:“使君這般安排亦可。除白袍營外,讓阿亮和阿遜也一同前往吧。”
“這兩個小傢伙還未去過洛陽,讓他們見識下天下雄關和河洛之地,對今後的成長也有好處。”
劉備撫了撫短髯,笑道:“顯謀對阿亮和阿遜的期望挺高啊。”
鄭平亦笑道:“阿亮和阿遜能早一日獨當一面,我亦能早一日偷閒。”
兩人相視大笑。
劉備跟鄭平已經共事四年有餘了,對於鄭平的人生理想,劉備亦是很清楚。
對於鄭平而言,漢室必須要匡扶,天下必須要一統。
可這匡扶漢室一統天下後,鄭平就想撂攤子去雲遊天下了。
劉備很清楚,鄭平不是擔心兔死狗烹纔想撂攤子,以北海鄭氏的家世,鄭玄鄭平父子的名望,誰敢玩兔死狗烹的把戲?
可以說,這匡扶漢室大仁人志士,大半都跟鄭平有關。
兔死狗烹,那不是自找沒趣嗎?
培養諸葛亮和陸遜,也是鄭平想撂攤子後輕鬆一些。
否則這人剛一走,天下又亂了,鄭平也是會很心煩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