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關中大旱,劉協欲遷青州
興平元年,六月。
張邈認爲河西金城、酒泉等四郡離所屬涼州州治路遠,爲黃河賊寇割佔,於是提議另置雍州典治河西四郡,並舉薦陳留人邯鄲商爲雍州刺史,治武威。
劉協採納了張邈的提議,又令涼州人、故太常張奐之子張猛爲武威太守。
同月,關中出現民亂。
由於關中大旱,谷價瘋長,一斛谷已經漲到了五十萬錢。
天子腳下,竟也出現易子而食的慘狀。
劉協聞訊後大驚失色,急令侍御史侯汶將太倉中的儲存的穀米分出來施粥賑濟饑民,然而侯汶卻剋扣糧米,以至於死者如故。
驚聞此事的劉協,親自在御座前量米做粥,這才知道侯汶竟然敢在這種情況下貪墨糧米。
大怒之下,劉協派遣劉艾追查,將侯汶治罪。
雖然饑民多有保全,但這太倉儲米也不是無窮無盡的。
此時的劉協,也遇到了劉備昔日在青州賑濟五十萬饑民時同樣的困難。
如何讓饑民支撐到次年的秋收?
又如何保證次年的秋收一定是個豐收?
雖然張邈一再保證,只要合理調度,再詔令益州、兗州、豫州、荊州運送糧米入關中,是可以讓饑民撐到來年秋收的,但劉協對張邈的保證卻是心中沒底。
侯汶是侍御史。
侍御史受命御史中丞,如果朝廷官員犯法,一般都會由侍御史報送御史中丞後上報給皇帝,號爲繡衣直指。
劉協原本的想法是,賑災這種大事,若是普通的官員去,或許會中飽私囊。
侍御史負責肯定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結果,劉協深信的侍御史都敢貪墨賑濟饑民的穀米!
這朝中還有多少官員明裡暗裡在貪污的?
支撐到來年秋收?
劉協壓根沒這自信!
“宗正,朕想遷都回洛陽,你意下如何?”劉協喚來宗正劉艾,具言遷都之意。
曹操和劉備都勸劉協遷都,一開始劉協跟公卿大臣一樣,覺得遷都是個勞民傷財的事。
然而,這旱災一來,劉協頓覺曹操和劉備有先見之明。
雖然去了洛陽不會改變旱災,但遷都後劉協有更多的選擇。
即便是各州運糧賑災,這送到洛陽也比送到長安方便啊!
劉艾知曉劉協心中所想,但卻面有難色:“陛下,大將軍、司徒和尚書,都不會同意遷都的。”
“不僅他們不同意,公卿百官也不會同意遷都的。”
劉協的臉色頓時變得陰鬱:“朕已經親政,難道大將軍、司徒和尚書,還敢效仿董卓、李傕不成?”
劉艾暗歎,道:“即便陛下親政,也不能無視公卿百官的反對,否則這今後人心不穩,誰還願意聽陛下的號令?”
劉協還是太年幼了。
皇帝,不是親政就一定能號令公卿百官,令行禁止的。
呂布、張邈和陳宮,只是爲了名義上佔大義才還政於劉協,但不意味着可以任由劉協胡來!
劉協冷哼:“難道朕就要一直待在這長安,偏安一隅嗎?”
劉艾提議道:“倘若陛下真的要遷都,可召徵北將軍入朝!”
劉協聞言一動:“朕聽聞青州富饒,不如讓徵北將軍派兵接應,護送朕去青州如何?”
這個想法,劉協不是臨時起意。
張邈、陳宮等人,時常在劉協面前提及劉備,故意要讓劉協對劉備滋生忌憚之意。
若沒有旱災,劉協沒準還真信了。
可旱災一來,劉協忽然覺得這張邈、陳宮等人也不是真正的忠心之臣。
再加上親政後,劉協也逐漸對帝王的平衡之術有了一定的理解。
去青州,不僅可以避免劉備擁兵自重的問題,還能借劉備之力平衡呂布、張邈、陳宮以及朝中的舊臣勢力。
一舉三得!
劉艾亦是道:“臣多次去青州出使,對徵北將軍也頗爲了解。”
“徵北將軍向來尊敬陛下,不論是擒劉岱還是擒袁術,都沒有擅自妄殺,而是將其押送到了長安交給陛下發落。”
“徵北將軍也從未向陛下索要官職,如那臧洪、曹操、陶謙之流,都是趁火打劫,向陛下索要州牧之位。”
“若論這世間還有誰能真心輔佐陛下,必然是徵北將軍!”
“臣亦聽聞,盧尚書臨終前,也曾留下遺言:徵北將軍是陛下宗親,其妻又是桓帝外甥女兒,跟陛下頗有淵源,亦是陛下可以絕對信賴之人。賜節‘假節’,徵北將軍必會替陛下蕩平這天下羣賊。”
“臣又聞這天下間的賢士,多有去青州依附徵北將軍的。”
“長安城中,爭權奪利的公卿不少,肯替陛下辦實事的公卿卻是不多。”
“若陛下去了青州,可讓徵北將軍舉薦賢才爲陛下所用。”
“陛下施恩徵北將軍及青州諸賢,既可以彰顯明君之風,亦可令徵北將軍及青州諸賢對陛下心懷感激之情。”
“他日陛下親率六州之兵與僞帝及袁紹爭鋒,後世史書上,必然記載陛下爲中興之君!”
劉艾這話說得漂亮,既說了劉備對劉協的忠心,也將劉協吹捧成了中興明君。
劉協心頭大喜:“朕亦是有此想法,只是之前誤信張邈、陳宮之言,擔心徵北將軍權勢太大不好掌控,對徵北將軍有一些誤會。”
“勞煩宗正再走一趟青州,請徵北將軍入朝覲見!”
劉艾又道:“陛下,若只是召徵北將軍入朝,唯恐呂布、張邈等人趁機發難。陛下要遷都,還得授予徵北將軍帶兵入朝的詔令。”
劉協細思片刻,道:“宗正言之有理。這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朕立即撰寫詔令,宗正即刻送往青州。”
而令劉協和劉艾沒想到的是,這談話卻被身邊的小太監張汀給聽了去。
這小太監張汀平日裡受張邈和陳宮的好處頗多,此時聽到這個隱秘,頓覺財路來了。
於是乎。
小太監張汀尋到機會,將這段隱秘談話,儘可能詳細的彙報給了張邈。
張邈驚得整個人都站起來了,眼神兇惡的盯着張汀:“你說的是真的?”
張汀被張邈的殺意嚇了一跳,連忙賭咒發誓般地道:“小人豈敢欺瞞司徒?宗正劉艾已經去青州宣旨了。”
“司徒若不信,可去查閱。”
聖旨通常都是一式兩份,一份宣旨一份留存。
劉協因爲親政了,所以也沒搞什麼密詔,只是堂而皇之的擬了一份聖旨,讓劉艾帶去青州。
而張邈明面上也很尊重劉協,不會去輕易干涉劉協的聖旨。
但現在,張邈忽然發現自己錯了,而且錯得離譜。
若不是這小太監張汀告密,張邈都想不到劉協竟然會選擇相信劉備!
“陛下,你辜負了臣的一片忠心啊!”張邈握緊了拳頭。
張邈立即召來了呂布和陳宮商議。
聽聞劉協已經暗令宗正劉艾去青州宣旨,欲召徵北將軍劉備入長安將都城遷往青州,呂布和陳宮的臉色也變得難看了。
在關中的時候,以三人如今的地位,都要受到公卿舊臣和關中士族豪強的掣肘,這去了青州,誰還會認他們三這大將軍、司徒和尚書?
青州,那可是劉備的地盤!
哪怕是呂布,都不會傻到認爲遷都去青州後,還能繼續當這個大將軍!
“本將不可能同意陛下遷都青州!”呂布率先表態:“誰跟本將搶大將軍,本將就殺誰。”
從一個幷州勇卒,一步步成長爲如今的大將軍,呂布已經達成了普通庶民的最高成就,又豈會輕易的讓出這個位置?
陳宮則是凝聲道:“看來我們的陛下,已經懂得如何平衡朝臣了。”
“不去洛陽,也不去曹操的許縣,而是直接選擇了劉備的青州。”
“是因爲陛下很清楚,劉備是漢室宗親、又一直以漢室忠臣自居,必然不會效仿董卓、李傕等人擅權。”
“去了青州,不僅可以借劉備之力制衡我三人在朝中的勢力,也可以藉機制衡楊彪、馬日磾等公卿舊臣。”
“將朝中陣營分成三派,讓我等互相牽制,陛下就可以穩坐皇位了。”
張邈冷哼:“我等救陛下於水火之間,陛下卻不念我等舊情,只想着要分我等的權勢。怪不得人皆言,自古帝王,多是秉性涼薄。”
“去青州,還不如去曹孟德的許縣。”
張邈心中有氣,此時也在說着任性的氣話。
陳宮卻是冷靜地分析道:“天子要遷都,青州不是唯一的選擇。”
“若要偏向於朝中舊臣,可遷都弘農;若要偏向劉備,可遷都青州;若要偏向曹操,可遷都許縣。”
“我等想要不被掣肘,唯有奏請陛下,遷都陳留!”
“陛下登基之前本就是陳留王,如今關中紛亂,遷都陳留亦是合乎規矩。”
“只有到了陳留,我等纔不會被關中的豪強士族掣肘,區區一個旱災就能搞得民怨沸騰,谷價瘋長,真是可笑。”
張邈也靜下心來,贊成陳宮的提議:“既然陛下覺得這關中不想待了,那就去陳留!”
“陳留本就有王侯宮殿,去了陳留也不用再修建宮殿。”
“明日早朝,大將軍和尚書,就跟我一起奏請陛下,遷都陳留!”
張邈原本是不想遷都的,畢竟這遷都陳留,就離曹操和劉備太近了。
可現在,張邈不得不同意遷都。
劉協都要準備遷都青州了!
即便張邈等人可以反對,可若劉協執意遷都,公卿羣臣也攔不住。
到時候劉備一來,劉協就有了倚仗,再提遷都誰敢不從?
而許縣的曹操,必然也會來插一腳!
與其讓劉協遷都去臨淄城或者許縣,還不如遷都去陳留。
至少在陳留,張邈和陳宮能號令兗州的士族豪強!
對於這個提議,呂布也沒意見。
去了陳留,呂布依舊是大將軍,張邈和陳宮需要呂布的武力!
翌日。
劉協一上朝,張邈就一改往日作風,主動奏請請劉協遷都。
這一陣操作,將劉協和其餘公卿都看呆了。
“司徒,爲何要遷都?”劉協心有疑惑,不知道張邈的真實意圖。
張邈早就料到了劉協會這般詢問,不假思索地道:“陛下,關中雖然大旱,但士族豪強卻有足夠的穀米。”
“若非他們囤積居奇,哄擡物價,又豈會造成關中如今的慘狀?”
“天子腳下,竟然會有易子而食的醜聞出現,這是對陛下的羞辱!”
“然而,關中的士族豪強盤根錯節,難以根除,公卿之中也有與之勾結的,想要徹底根除是辦不到的。”
“若陛下將精力耗費在跟關中士族豪強的爭鬥之中,還如何選賢用能,訓練精兵,完成匡扶天下的大業?”
“既然如此,不如遷都東進,尋一個真正的龍興之地!”
此言一出,朝中部分公卿的臉色頓時變得難看,看向張邈的眼神也多了怨毒。
劉協見張邈說得煞有介事,試探的問道:“不知司徒以爲,應該遷都何處?”
張邈大聲稟道:“陛下以前爲陳留王,如今爲天子,可見陳留纔是真正的龍興之地!”
“只要陛下肯遷都陳留,東可號令臧洪劉備關羽,南可號令曹操劉表太史慈,集六州之力,可伐僞帝和袁紹。”
“如此一來,陛下必然能完成匡定天下的中興壯舉!”
“臣,司徒張邈,懇請陛下遷都陳留,北伐僞帝,復興漢室!”
而在張邈說完,呂布和陳宮也相繼出列。
“臣,建威大將軍呂布,懇請陛下遷都陳留,北伐僞帝,復興漢室!”
“臣,尚書陳宮,懇請陛下遷都陳留,北伐僞帝,復興漢室!”
一時之間,大殿寂靜無聲。
一個建威大將軍,一個司徒,一個尚書,執掌了朝中大半權勢的三人,如今一起懇請劉協遷都陳留。
若說沒有預謀,誰都不會信!
劉協的臉色,逐漸鐵青。
昨日才讓劉艾去青州,今日呂布、張邈和陳宮就一改反對遷都的常態,主動提出要遷都陳留!
這宮中,必然有張邈的人!
人羣中,鍾繇的臉色也變得凝重。
“若是遷都陳留,文若的謀劃又落空了。”
“必須儘快將消息送往許縣!”
鍾繇是潁川人,又是荀彧的好友,自然更希望劉協能遷都許縣,而不是陳留!
劉協:曾經,朕有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奈何,他們都反對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