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十二軍令,郭嘉陷入混亂

第240章 十二軍令,郭嘉陷入混亂

十二道軍令?

袁術整個人有些懵。

這是何等的奸詐,纔會想到用十二道軍令的方式去召回孫堅?

一道軍令,孫堅能尋個理由糊弄。

兩道、三道軍令,孫堅也能尋個理由糊弄。

可十二道軍令,孫堅再不回來就等於公然跟袁術決裂了!

或許,連十二道都用不上,孫堅都得撤兵。

“倘若孫堅稱病呢?”

袁術想起了上回召回孫堅的時候,孫堅直接遭到了刺殺。

鄭平笑道:“孫堅稱病,孫堅兒子也可以統兵。都說孫堅是江東猛虎,這虎父無犬子,給孫策封個將軍,讓他統兵回來,想必孫堅也不會有反對。”

“第四道軍令中就有寫:若孫堅因故不能返回,封孫策爲討寇將軍,執掌三軍,見令速回。”

“第五道軍令中有寫:嚴白虎、王朗之流,癬疥之疾,勿需多慮。”

“第六道軍令有寫:山越之人,往往見利而返,許其好處即可平定。”

“第七道軍令有寫:湖河水匪,非一時之疾,不可捨本而逐末。”

“第八道軍令有寫:孝悌之道,人之常情,然,自古忠孝兩難全,豈可因私而廢公?”

“十二道軍令,每一道軍令,都對應了一個不奉令的理由。”

“除非孫堅真的想在江東自立,否則見了這十二道軍令,他只能撤兵回淮南。”

袁術的眼神逐漸變得驚駭。

“這是將孫堅的路全給堵死了!”

“好狠的算計。”

“若孫堅得知,這十二軍令是鄭顯謀謀劃的,恐怕都能氣得將鄭顯謀砍了。”

袁術下意識的將自己代入孫堅的視角,甚至都能共情到孫堅的想法了。

“顯謀先生,你真的不考慮棄玄德而輔佐本公嗎?”袁術再次邀請道:“本公有一小女袁姬,年方正茂,若顯謀先生有意,本公可將其許配。”

鄭平似笑非笑:“你想讓在下喚你岳丈?”

張飛在一旁喝道:“袁術,你這人好不講道理。俺大哥對顯謀先生都是亦師亦友的禮,你要當顯謀先生的岳丈,豈不是讓俺大哥差了輩分?”

袁術對張飛的呵斥不以爲意,一心只想拉攏鄭平:“若顯謀先生不想差了輩分,本公還有一族妹,知書達禮,亦是芳華之齡。”

鄭平輕輕搖頭:“袁公好意,在下心領了,在下已有妻,不忍相棄。”

袁術笑道:“顯謀先生品行高潔,自然不能輕易休妻;本公的族妹,當妾也行,若顯謀先生有意,本公的小女,也可送給顯謀先生當婢女。”

“只是婢女,就不用稱呼本公岳丈了。”

張飛愕然的看向袁術:“袁術,你真的是汝南袁氏的嫡子嗎?你讓你女兒給顯謀先生當婢女?”

婢女,就是女僕。

妻妾姬婢,婢在最末。

豪門家中,婢女的地位最末等的。

袁術輕笑:“區區名分,並不重要,只要顯謀先生喜歡就行。”

見袁術越說越離譜,鄭平打斷道:“袁公,還是岔開這個話題吧。雖然有十二道軍令,但孫堅若真的有絕長江天險自立的想法。”

“袁公你就有難了。”

簡單的話語,讓氣氛再度變得微妙。

袁術見拉攏不了鄭平,也收起了方纔的那一點點求賢之心,頗有些傲氣:“本公了解孫堅,他不會背叛本公的!”

讓典韋率衆看住袁術和黃猗,鄭平跟衆人退出了前堂。

外院。

張飛疑惑的問道:“顯謀先生,既然生擒了袁術,爲何還要引孫堅入淮南啊?”

“若孫堅回了淮南,定然會來搶袁術。”

“若不給袁術,袁術的兒子和孫堅都投了曹操,豈不是壞事?”

鄭平笑而不答。

張紘則是問道:“翼德將軍,這袁術是要押送往長安的。”

“可要將袁術押送往長安,就得經過豫州,豫州又是曹操的勢力範圍。”

“若在中途,曹操截了袁術,獨自押送去長安請功,豈不是更壞事?”

張飛怒道:“功勞是大哥的,曹操憑什麼搶?”

張紘笑道:“就憑張邈在長安,而張邈跟曹操又是舊識好友。這長安不論誰主權,都會想辦法拉攏一方勢力,打壓一方勢力。”

“顯然,曹操是張邈最適合拉攏的,而劉使君威望太重,必然是張邈要打壓的目標。”

張飛更怒:“這張邈好不曉事,若不是俺大哥,他舉薦的臧洪能執掌兗州?”

張紘又道:“別駕留下袁術引孫堅入淮南,不僅可以消耗曹操的軍力,同時也能避免揚州一家獨大。”

“一個勢力複雜的揚州,對青徐而言,纔是最有利的。”

鄭平搖扇笑道:“瞞不過子綱先生,軍爭本就是逐利而爲,不可因一時喜怒而動。”

“於私而言,我很想將袁術送往長安接受處置,以此告慰子幹叔父在天之靈。”

“於公而言,一個掌握在手的袁術,既可以讓袁術的部將投鼠忌器,亦可令揚州一帶的袁氏門生爲使君所用。”

“擒袁術容易,服袁術殘部卻難。”

“更何況,還有豫州的曹操虎視眈眈,不可小覷。”

鄭平向來都是個很理智、顧全大局的人。

爲了大局,可以讓陶謙死於曹操之手。

同樣,爲了大局,鄭平可以暫時放下跟袁術的私怨,利用袁氏這顆棋子,來讓豫州和揚州的勢力依照鄭平期望的局勢演變。

這次南下,除了鄭平自己,沒有任何人知曉鄭平的真正目的。

即便是劉備,鄭平也只是說要比曹操搶先一步生擒袁術送往長安。

然而。

實際上,這只是鄭平南下的衆多目的中一個小小的一環。

袁術,從來都不是鄭平假定的對手。

鄭平假定的對手,在這黃河以南,一個是曹操,一個是孫堅!

曹操奸詐有大志,麾下有潁川派的智謀之士輔佐,又有潁川世家支持,更是朝廷冊封的豫州牧、徵東將軍、許侯。

孫堅雖然是袁術麾下,但孫堅一直都有自立門戶的想法,又是自黃巾起義以來屢立戰功,在戰場上一步步殺出來的威名。

孫堅跟董卓、公孫瓚,都是同一類人。

以戰起家,麾下雖然缺少智謀之士,但卻有大量的戰將對孫堅不離不棄。

不是鄭平妄自菲薄,以孫堅目前在江東的軍力,即便是關羽和張飛齊上,也未必能言必勝。

以一敵二,同時對付曹操和孫堅,不是明智之策。

驅虎吞狼、借力打力,纔是鄭平最擅長也是最喜歡用的手段。

雖然,鄭平若要出全力去調動青徐兵馬,也能將曹操和孫堅用沙場爭鋒的方式滅掉;但如此一來,青徐的兵力會折損嚴重。

甚至於,折損幾個大將都是有可能的。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哪怕滅了孫堅和曹操,劉備也沒有足夠的力量去對付袁紹了。

不休養生息幾年,劉備都不敢跟袁紹說句狠話!

這並不是鄭平想要的結果!

能用術,何必用力?

能鬥智,何必鬥武?

執掌大勢,以大勢碾壓一切對手,才能真正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張飛的疑惑漸消,取而代之的是喜色:“原來顯謀先生早有料算,怎麼不早點告訴俺,害得俺擔心了好一陣。”

鄭平輕笑:“下次一定早點告訴翼德。”

“爲了掩人耳目,明日就讓袁術在淮陵城,跟雲長對罵吧。”

“否則這曹操的探子,可能會覺察到異樣。”

張飛點頭,令親信裨將去給關羽送信。

得知鄭平的意圖。

關羽很快親率大軍來到了淮陵城,將淮陵城團團圍住。

“反賊袁術,速速開門投降!”關羽橫刀立馬,赤兔馬蔑視前方。

袁術則是立在城頭,指着關羽罵道:“長髯賊,你休得猖狂。待本公的大將孫堅回來,再與你廝殺。”

關羽大喝:“天下英雄,誰是本侯敵手?區區孫堅,本侯又豈會懼怕?本侯就讓你心服口服,有膽子的,就派遣你的信使去召孫堅。”

“孫堅若敢來,本侯就斬了孫堅!”

袁術大怒:“長髯賊,你欺人太甚!有膽子別截殺本公信使。”

關羽冷哼:“本侯豈會行那小人之舉,你儘管遣人去召。就怕你器重的孫堅,不敢回來!”

袁術急令信使出城,而關羽則是直接讓開了一條道路,讓信使直奔江東而去。

如此反覆。

一連七日,每日都有信使出城!

累計下達了十二道軍令。

最後一道軍令,還是黃猗親自出城去送!

義成。

曹操養精蓄銳多日,但遲遲不見袁術折返。

就在曹操焦躁之時,探子傳回關羽兵圍淮陵城的情報。

“袁術被困在淮陵了?”

“這蠢貨,難道又打敗仗了?”

曹操有些氣急敗壞。

袁術雖然撤兵,但也有好幾萬兵馬,怎麼可能困守淮陵城?

唯一能解釋的,就是袁術又敗了!

估計淮陵城都只有幾千殘兵敗將。

曹操連忙令探子仔細打探,而探子接連傳回來的情報,氣得曹操當場將飯碗反扣在桌子上。

“袁術是蠢貨嗎?”

“一個疲兵之計,不僅引起了營嘯,大白天的還被劫營,幾萬兵馬,只有百人逃進淮陵城。”

“這樣的人,怎麼會是袁家的子嗣!”

曹操忽然有了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想法:若我是袁氏子,天下皆在掌控!

這樣的結果,也是郭嘉和戲志纔始料未及的。

他們已經設想了袁術很多種的撤退方式,但唯獨沒想到袁術會被困在淮陵城。

這得多蠢纔會犯這種錯啊!

“奉孝,志才,袁術被困淮陵城,我等是否也出兵淮陵,跟關羽搶人?”曹操心中發狠。

若讓關羽擒了袁術,打下了義成又有什麼用?

頭功就只能是關羽的,而關羽的徐州牧也就落實了。

劉備當青州牧,關羽當徐州牧,曹操光是想想都覺得心驚膽戰。

郭嘉沒有回答,而是仔細詢問了探子,儘量不錯過任何一個情報。

“奇怪,關羽圍了淮陵城,卻只是圍而不攻。”

“這不合常理!”

郭嘉眉頭緊蹙。

曹操和關羽都想生擒袁術,關羽卻對淮陵城圍而不攻,這反常令人奇怪。

戲志才道:“通常而言,圍而不攻,是想圍點打援。義成的袁兵被明公擊敗,袁術的袁兵只有壽春的袁耀了。”

“難道關羽想再擒下袁耀?”

“不,不對。還有一人!”

一瞬間。

郭嘉和戲志才,異口同聲:“孫堅!”

戲志才道:“袁術麾下最能征善戰的,莫過於孫堅。孫堅不死,即便生擒了袁術,也不能竟全功。”

“關羽想引孫堅去淮陵!”

“先敗孫堅,再破淮陵擒袁術,淮南的袁氏勢力,就會作鳥獸散。”

“這關羽好大的野心啊!”

曹操聞言起身:“若讓關羽擊敗孫堅,淮陵城不戰自破,我就徹底無緣大功了。立即起兵,我等也去淮陵。”

“不能讓關羽一個人竟全功!”

郭嘉卻是沉默不語。

“奉孝,難道你覺得不妥?”曹操詢問道。

郭嘉搖頭:“並非如此。明公起兵去淮南,是當前最妥當的應對之策。只是嘉總有一種不好的預感,似乎漏掉了什麼關鍵。”

戲志才問道:“奉孝多心了,只要明公大軍抵達淮陵,袁術就跑不掉了。到時候誰能生擒袁術,就各憑本事了。”

郭嘉輕嘆一聲:“或許,是嘉多心了吧。”

雖然郭嘉還沒想明白,但曹操不會因爲郭嘉的一些預感就不去淮陵城。

袁術在淮陵,曹操必須去!

這功勞,曹操不能讓給任何人。

廬江。

孫堅在平定吳郡和丹陽後,就揮軍強攻廬江皖城。

陸康雖然年邁,但在廬江多年,義烈之名廣傳。

在孫堅強攻皖城時,陸康麾下士兵有休假外出的,聞訊皆返廬江,乘夜爬城牆回來助陸康守城。

城內士民,亦是紛紛助陣。

即便孫堅軍驍勇善戰,也難以輕易攻克皖城。

但這還不是令孫堅煩心的,真正令孫堅煩心的是袁術那接二連三的軍令。

“袁術這廝,吃飽了撐的嗎?”

“這都十一道軍令了!”

孫堅完美的還原了什麼叫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然而,當黃猗帶着第十二道軍令到來時,孫堅卻坐不住了。

“孫將軍,你真的準備讓岳丈死在淮陵城嗎?”

“岳丈說了,若孫將軍再不出兵,他會自刎於淮陵城,並將孫將軍你拒受十二軍令之事,宣告天下!”

“魚死網破!”

(本章完)

第225章 謀士對弈,各掌天下大勢第54章 校場整軍,鄭平初顯軍略第304章 爭奪兗州,兗州牧呂奉先第110章 收穫民心,陳元龍的欽慕第343章 割須棄袍,袁紹一敗塗地第100章 盧植贈書,加強版關雲長第126章 奸雄英雄,終究不是一路第32章 經營名聲,劉備渴賢愛民第186章 袁術敗逃,張飛巧遇典韋第130章 魅魔劉備,智驅先登討董第188章 曹劉再會,推舉兗州刺史第41章 謙雅之士,劉備盛禮敬賢第233章 十八萬兵,袁術自信爆棚第275章 擘畫大勢,鄭平最終目的第41章 謙雅之士,劉備盛禮敬賢第55章 雷霆手段,巧計懾服郡兵第123章 西征之議,盧植誓破長安第160章 布策冀州,袁紹又悲劇了第256章 周郎孫郎,白袍營的規矩第67章 懷柔之策,再揚劉備仁名第254章 徵北將軍,臨淄侯劉玄德第166章 局勢突變,袁術作死行爲第10章 惟賢惟德,劉備一訪鄭平第117章 常山真定,義士奔赴臨淄請假一天第171章 斷交絕盟,四方俊傑勠力第171章 斷交絕盟,四方俊傑勠力第158章 尊王攘夷,天子也需要哄第331章 關羽決意,劉協中箭而亡第295章 張飛急了,大哥你留點啊第293章 領左將軍,劉備開府治事第112章 促膝長談,劉備初遇陳登第77章 鄭平借兵,張飛尋訪盧植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第83章 救荒活民,仁主不計榮辱第216章 盧植計成,董卓伏誅授首第294章 漢家宗室,唯劉備獨稱賢第195章 反敗爲勝,袁紹誆騙公孫咳咳,新書發了第208章 少年三傑,劉備用兵徐州第265章 關中大旱,劉協欲遷青州第155章 王佐之爭,郭嘉計說荀彧第304章 爭奪兗州,兗州牧呂奉先第208章 少年三傑,劉備用兵徐州第84章 志同道合,孔融盛讚劉備第206章 青州三營,淮南佐世之才第143章 出使青州,此詔事關重大第257章 白袍添將,袁紹驚言中計第207章 豫州事變,曹操陶謙結怨第58章 立威施恩,再揚劉備仁德第261章 考校亮遜,宗太公爲本謀第231章 劉備假節,憋屈的曹阿瞞第110章 收穫民心,陳元龍的欽慕第58章 立威施恩,再揚劉備仁德第65章 何爲仁義,彼害之我利之第67章 懷柔之策,再揚劉備仁名第132章 智策奇佐,鬼才暢言大勢第175章 鹽鐵之論,帶阿亮入軍營第268章 策瑜雙壁,公孫瓚的決意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197章 劉備重義,易侯統領四州第191章 第三帝都,劉備決意建城第287章 劉曄投袁,鄭平的緩兵計第15章 蒹葭蒼蒼,北海伊人今在第153章 潁川羣謀,沮授獨木難支第318章 疲虎之計,關羽顏良相遇第103章 權略相爭,河北義士沮授第273章 通敵之罪,鄭平密計初成第5章 立志青州,何懼天時不在第25章 謀士髒計,誘豪強借田地第112章 促膝長談,劉備初遇陳登第256章 周郎孫郎,白袍營的規矩第104章 賢才來投,劉備聲名漸起今天停電了,只有一更哈第219章 曹操伐徐,王允結連呂布第37章 利誘百姓,劉備聚糧於城第223章 荀攸到來,劉備聞聽噩耗第280章 張郃獻城,第七營大戟營第298章 劉備長子,夢日月故名昭第163章 乾坤難測,天下大勢已亂第108章 擇主而事,陳登二張魯肅第313章 虛虛實實,袁紹被打蒙了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8章 提親遇險,智者自有千慮第3章 青州禍事,鄭平策論黃巾第187章 兄弟相會,劉備獲得玉璽第95章 請君入甕,青州決勝一戰第265章 關中大旱,劉協欲遷青州第17章 靜以致遠,劉備來信相邀第336章 鄭平迴歸,劉備決意稱帝更新時間調整第71章 強兵碾壓,鄭平速破般縣第4章 顯謀於世,制天命而用之第215章 誅董之局,盧植誘說呂布第172章 奇謀論勢,袁曹佈局兗豫第200章 因勢利導,人才拯救計劃第167章 傳國玉璽,孫堅洛陽撤兵第210章 智威雲長,曹操心生嫉妒第279章 劉備發飆,擒文丑破南皮第221章 賈詡毒計,長安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