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乾坤難測,天下大勢已亂

第163章 乾坤難測,天下大勢已亂

趙雲有徵戰天賦,亦有忠義仁信,以弱冠之齡在常山國身居要職,這已經比大部分的武將都要強了。

倘若天下不亂,趙雲大概會在常山國不斷的積累閱歷和戰功,厚積薄發,一步步累功升遷,封侯拜將也不是不可能。

但可惜。

如今的天下,早已經成了野心家們逐鹿的舞臺。

即便如趙雲這般驍勇善戰又頗曉忠義仁信的良將,也會隨着時間和動亂失去歷練的機會而被埋沒了天賦。

武將的成長,是需要打磨的。

即便再有天賦的武將,若是得不到歷練、不能向將才和帥才進階,其成就也只能終於雜號將軍。

能衝鋒陷陣、無畏死生,但卻難以統兵征戰、克敵制勝。

鄭平自幼就深知一個真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

勇如關羽、張飛,在劉備當高唐尉的時候,依舊能被黃巾賊兵追着打。

文采斐然如禰衡,在初見鄭平時也只是個懟人不帶髒的書生。

天賦只能證明潛力的上限和下限,而歷練機會纔是達到潛力上限的關鍵。

哪怕很有天賦、很努力,如果沒有相應的歷練機會,也不過是一羣方仲永。

鄭平對趙雲有培養之心,也相信得到歷練的趙雲、會在未來成爲一個真正的將帥之才。

因此,鄭平纔會向劉虞舉薦趙雲,讓趙雲能在劉虞麾下得到更多的歷練機會。

同樣,在趙雲遲疑的時候,鄭平會耐心勸誡。

“沒有誰會在意一個小小的常山國中尉的意見。”

“不是公孫瓚的親信,如何能執掌軍威之利、行勸諫之責?”

“成大事者,切忌一葉障目,不見大勢!”

趙雲沉默。

這些言語,衝擊着趙雲過往的認知和觀念。

見趙雲沉默不言,鄭平也不多言。

舊有認知的改變,是需要時間的。

不是鄭平一句兩句,趙雲就會輕易認同。

“此間事,就託付給元皓先生了。”鄭平向田豐一禮,準備告辭。

鄭平的這些道理,趙雲一時半會兒還難以消化,但田豐這個曾經在洛陽當過侍御史、歷經宦海沉浮的人卻很清楚箇中道理。

田豐捋了捋短髯,目光炯炯:“鄭別駕,你就這般篤定,我會答應?”

鄭平輕笑:“元皓先生不回常山國,不就在等這個機會嗎?”

田豐哈哈一笑:“鄭別駕辨識人心之能,世之無雙啊。”

頓了頓,田豐斂容、如誓約一般:“幽州有我田元皓在,鄭別駕大可放心布計。”

鄭平沒有在涿城逗留。

在見過田豐和趙雲後,就跟諸葛亮一起踏上了返回臨淄城的路途。

“兄長,我們這就回青州了?倘若公孫將軍和大司馬再起衝突,兄長又不在,豈不是功虧一簣?”諸葛亮雙手抓住繮繩,纏繞在鞍環上,小臉兒多了疑惑。

鄭平單手抓着繮繩,右手卻是瀟灑的搖着羽扇,眼神輕鬆:“說客之道,講的就是一個虛虛實實。”

“你越是在意成敗,就越容易被看出破綻。”

“落子無悔,抉擇本身就是向前!”

“即便留在涿城,能改變的會改變、不能改變也的也不會改變,我又何必在涿城逗留呢?”

“有這個時間,倒不如早回臨淄城,查看是否會有新的情報傳來!”

“要觀天下大勢,就一定要比你的對手儘可能早、儘可能多的掌握天下大勢的變動,才能謀定而後動啊!”

諸葛亮似懂非懂,低頭琢磨。

這次跟着鄭平去幽州,諸葛亮的小腦瓜中裝了太多新的知識,一時半會兒也難以琢磨明白。

鄭平也不驚擾低頭琢磨的諸葛亮。

帶諸葛亮去幽州,鄭平同樣是有培養之意。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這是士子求學的大忌!

雖然劉備和鄭平給了諸葛亮更優渥的學習環境,但同樣也讓諸葛亮少了跟着諸葛玄南下飄零的感悟,也少了在困境之中磨礪出來的堅韌之心。

唯有適當的增加諸葛亮對這世間的感悟,避免諸葛亮驕矜自滿、追求理論而脫離實際,多一些困境磨礪,才能讓諸葛亮真正的成才。

鄭平可不想因爲自己的介入,讓諸葛亮成了馬謖,最後演變成了“揮淚斬諸葛”!

右北平。

公孫瓚得到了公孫紀的密信。

對於同樣複姓公孫的,公孫瓚常會待之以兄弟之禮。

公孫紀在劉虞麾下不怎麼得志,又遇到公孫瓚以兄弟之禮相待,這心中自然是偏向公孫瓚的。

因此在聽到鄭平詐稱諂媚小人準備讒言袁術、欲借公孫越之手除掉鮮于乾的消息後,公孫紀就連夜將消息送到了右北平。

一見密信內容,公孫瓚嚇得冷汗都流出來了。

“鄭顯謀怎麼會得知這般隱秘事?”

公孫瓚不傻。

鄭平當着劉虞及幽州牧府文武從事的面,堂而皇之的虛構了一個諂媚袁術的小人,然後將公孫越欲殺鮮于乾的事推斷出來。

若不是得知了隱秘事,又如何敢這般推斷?

很快,公孫瓚就明白了鄭平的目的。

這是鄭平在敲山震虎!

倘若公孫瓚違反約定,拒絕跟劉虞言和,那公孫瓚派遣公孫越勾結袁術襲殺鮮于乾的事,就會被鄭平毫不留情的公佈出來。

到那個時候,不佔理的公孫瓚就會被幽州衆人聲討!

“真是狠啊!”

“在本將面前不提,卻故意當着劉虞幽州牧府文武從事的面提及,這是在逼本將抉擇啊。”

公孫瓚深深的吸了一口涼氣,對鄭平不由多了一絲忌憚之心。

想到這裡,公孫瓚連忙召來公孫範,令其派遣親信星夜前往魯陽,務必要阻止公孫越!

公孫範沒想到事態會變得如此嚴峻:“兄長,此事多一個人知道,多一分危險。愚弟親自前往魯陽,倘若越弟已經出手,我就死咬是小人讒言。”

“兄長儘快去涿城跟大司馬言和,速速接手常山國和中山國,有常山國、中山國和右北平在手,即便越弟真的出手了,兄長也還有轉圜的機會。”

公孫瓚眼神一狠:“倘若去晚了,一定要咬口是袁紹在背後讒言!必要之時,可令越弟假死!”

公孫範心頭一凜,已然明白公孫瓚的意圖。

倘若只死了個鮮于輔,自然難以交代。

可若是公孫越也“死”了,那就坐實了袁紹在背後使壞了。

到時候,公孫瓚就可以打着報仇的名義去攻打袁紹,一舉雙得!

而這時,劉虞的使者也到了右北平。

聽聞劉虞也派遣信使南下魯陽,公孫瓚更不敢讓公孫範逗留,令其務必要趕在劉虞信使之前抵達魯陽!

部署完這一切後,公孫瓚這才策馬前往涿城跟劉虞商議駐兵常山國和中山國諸事。

東武陽。

曹操在府邸設宴,盛情款待了一名特殊的客人!

曾任守宮令,掌管皇帝的筆、墨、帛等物的荀彧荀文若。

早在洛陽的時候,荀彧就已經見過曹操了,當時的曹操正出任西園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

對於曹操過往清名,荀彧亦有耳聞。

雖然出身於閹宦一黨,但曹操卻向來不跟宦官一路,不僅杖斃了蹇碩的叔父來表示跟宦官劃清界限,更是跟袁紹、張邈等清流士人結交爲友。

討董一戰,當羣雄躊躇不前時,曹操卻孤軍西進。

雖然在滎陽戰敗,但這一敗非但沒有磨滅曹操的名聲,反而讓曹操的形象在一部分士人眼中成了爲漢室而考慮的真英雄。

因此,在郭嘉推薦了曹操後,荀彧就來了東武陽打探。

荀彧並未直接見曹操,而是在東武陽待了一段時間,從東武陽的士人口中去了解曹操。

大部分士人都對曹操的討董壯舉交口稱讚,但又介懷曹操曾是宦官曹騰之後不願投奔。

宦官跟清流士人鬥了多年,彼此敵對之心很嚴重。

但荀彧並不在意曹操這個出身,真論出身,荀彧還是宦官的女婿。

然而,不論是曹操還是荀彧,都無法去改變這個出身。

曹操的父親是過繼的,荀彧當宦官女婿的時候才兩歲。

因爲自小受到的非議,荀彧更願去了解曹操出身之外的優點。

幾經試探後,荀彧這才向曹操投遞拜帖。

在得到荀彧的拜帖後,曹操受寵若驚,半日內拉着鮑信問了十餘次,這才確定投遞拜帖的是潁川荀氏的俊傑,被南陽名士何顒稱爲王佐之才的荀彧!

由於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個大貪官,爲了避免曹嵩的污名影響到自身。

曹操向來節儉,不用綾羅綢緞,喝酒也不用金玉寶器,平日裡菜食粟飯亦無魚肉,不相熟的人很難想象節儉的曹操竟然會是大貪官曹嵩的長子!

由於荀彧的忽然造訪,曹操見府中無魚肉,於是親自去河中捕了幾尾魚、又沽了酒,用來招待荀彧。

看着自己桌席上的魚肉,以及曹操桌席上的野菜粟飯,荀彧大受震撼。

但荀彧只是在宴席上跟曹操談論了舊事,並未表現出投效之意,這讓曹操原本期待的心也多了忐忑和失望。

宴席過後,曹操親自將荀彧送出了府邸。

看着策馬徑直離去的荀彧,曹操倍感落寞:“允誠啊,我們還是太窮了啊。”

鮑信無奈攤手:“孟德,誰讓伱非得跟伯父鬧不愉快?若有伯父家資資助,我等也不用連宴請個賢士都得去河裡抓魚。”

曹操細眼一凜:“父親寧肯將錢財全部帶去徐州,也不肯資助我半分。他只想着如何保住那上百車的錢財,哪裡會顧及這天下大事?”

就在曹操和鮑信搖頭嘆息的時候,荀彧忽然又策馬折返回來,馬鞍上卻是掛着一隻大雁:“造訪曹將軍之時,彧未準備禮物,頗爲失禮。”

“不知曹將軍府中廚子,可會炙烤之藝?”

大雁。

是有過官職的士人互相拜訪時所贈送的禮物之一。

大雁的特性是“飛成行,止成列”,意即守規矩、能自律。

象徵士人在四方供職時,品性優良,恭謹慎獨。

荀彧以大雁相贈,便是對曹操節儉的品性的讚美。

曹操又驚又喜,連忙回禮道:“文若先生言重了!曹某亦會炙烤之藝,還望文若先生莫要嫌棄。”

荀彧大笑,將手中的大雁遞給曹操,再次進了曹操的府邸。

曹操本是軍旅中人,也不矯情,當即就挽起衣袖,將大雁熟練的拔毛去髒,在院中燃起了一堆篝火,就這樣如行軍征戰時一般,炙烤起荀彧送來的大雁。

“文若先生,爲何去而復返?”曹操將烤好的大雁肉分給荀彧,湊近詢問道。

荀彧坦言一禮:“賢士欲求明主,自然得謹慎斟酌。”

“初見曹將軍時,彧故意無禮,只爲探知曹將軍是否有容人器量。”

“持雁而返,是爲彧方纔的無禮,向曹將軍致歉。”

曹操大受震撼,大笑道:“曹某什麼都缺,唯獨這器量不缺!文若先生乃天下名仕,能屈尊見曹某已經是曹某的榮幸,又豈會怪罪無禮?”

荀彧跟曹操越聊越投機。

兩人都曾經是洛陽的朝官,都不滿董卓專權而辭官,這彼此之間亦有很多的共同話語。

“文若先生,董卓威陵天下,我空有討賊之心,卻無討賊之力。不知文若先生有何良策教我?”曹操虛心求問。

荀彧卻是搖頭道:“董卓殘暴,已令天下人厭惡,看似威陵天下,實則外強中乾。”

“用不了多久,董卓就會敗退長安!”

“然,一旦董卓敗退長安,他就再也不會有東進之心了。”

“殘暴之人,也一定會因禍亂而暴斃,不會再有什麼作爲了。”

“曹將軍更應在意的,是這關東的局勢,是否會演變成秦末亂象。”

“袁紹誆騙公孫瓚竊奪冀州,已經給冀州埋下了禍亂之源。”

“曹將軍若想實現大志,就不能再待在這東武陽了。”

曹操凜然起身,向荀彧長揖一禮:“曹某難明大勢,請文若先生賜教!”

荀彧看着眼前的篝火,想起了飽受戰亂的潁川,徐徐開口:“曹將軍欲成大業,唯有先取潁川之地立足!”

(本章完)

第342章 四營亂陣,袁紹被烏桓坑第125章 初見袁紹,劉備欲挖顏良第131章 再謀冀州,潁川奇才迭出第335章 孫策發威,鄭平算計司馬第285章 黃忠辭官,鳳雛被忽悠了第29章 星漢燦爛,當聚文武義士第176章 二袁爭鋒,青州豈能不來第121章 赤膽忠心,關羽戲耍逢紀第100章 盧植贈書,加強版關雲長第145章 馮諼三窟,向劉表借錢糧第107章 琅琊諸葛,漢代版少年班第187章 兄弟相會,劉備獲得玉璽第122章 焦心熱中,田豐初見劉備第242章 三郡結盟,太史慈入揚州第69章 上架感言由於小孩反覆發燒,明天開始暫時一更第28章 選將練士,關羽孤傲依舊第169章 以身爲棋,奉天子封四方第194章 生財有道,青州安諸州亂第262章 張飛入荊,劉備荀攸交心第48章 親上加親,劉備喜得良緣第103章 權略相爭,河北義士沮授第337章 劉備稱帝,決戰陰雲瀰漫第22章 初顯謀略,御下需有權威第327章 踏冰借道,劉備雪夜破袁第77章 鄭平借兵,張飛尋訪盧植第323章 許都陷落,袁曹軍爭再起第141章 表奏州牧,董卓拉攏劉備第38章 察民疾苦,寒微亦有人傑第184章 生擒劉岱,劉備權謀心計第30章 高唐華家,鄭平的小迷弟第152章 計定荊豫,劉備納策破局第31章 御下之道,當施之以恩義第311章 羣謀衆議,鬥鄭平爭兗州第84章 志同道合,孔融盛讚劉備第66章 破賊殺敵,關羽初顯帥才第226章 馬騰投袁,呂布欲連臧洪第150章 邊讓陳宮,兗州止戰之策第79章 大漢良將,忠臣心在社稷第122章 焦心熱中,田豐初見劉備第187章 兄弟相會,劉備獲得玉璽第342章 四營亂陣,袁紹被烏桓坑第220章 盧植病逝,遺計劉備假節第143章 出使青州,此詔事關重大第214章 董卓封公,三足鼎立之勢第190章 劉備長女,積糧築城之議第97章 昭烈之勇,劉備大敗徐和第7章 北海求親,名家清淑閨秀第203章 周郎年少,劉繇結仇劉備第174章 千里決勝,劉備鄭平論勢第11章 師出同源,權謀蘊藏機變請假一天第208章 少年三傑,劉備用兵徐州第10章 惟賢惟德,劉備一訪鄭平第80章 兗州才俊,可知劉備之名第76章 舉兵青州,劉備連橫泰山第127章 巧魁儁乂,劉備再遇良將請假一天第120章 舉兵鄴城,關羽傲氣依舊第327章 踏冰借道,劉備雪夜破袁第135章 孫堅兵敗,麴義破成皋關第207章 豫州事變,曹操陶謙結怨第286章 李通文聘,張飛薅瘋了啊第158章 尊王攘夷,天子也需要哄第61章 智驅虎豹,政令以利誘之第72章 量才而用,磨滅禰衡傲氣第54章 校場整軍,鄭平初顯軍略第187章 兄弟相會,劉備獲得玉璽第36章 初露崢嶸,喜得錢糧兵馬第293章 領左將軍,劉備開府治事第270章 好謀無斷,遲疑的袁本初第35章 文武爭馳,鄭平略施小計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第190章 劉備長女,積糧築城之議第198章 豫州易主,曹操封侯拜將第198章 豫州易主,曹操封侯拜將第164章 劉備議政,處處都要錢啊第116章 雙魚濡沫,劉備迎娶郭昭第102章 謀奪青州,劉備被針對了第324章 馬超被擒,曹操再中算計第185章 誅袁終戰,劉備四面埋伏第308章 南陽賈詡,奪取荊州之策第304章 爭奪兗州,兗州牧呂奉先第162章 縱橫捭闔,蘇秦張儀之能第128章 分治冀州,劉備勸和袁韓更新時間變動(不收費)第103章 權略相爭,河北義士沮授第238章 先登破營,袁術倉皇敗逃第15章 蒹葭蒼蒼,北海伊人今在第260章 鄭平論勢,荀攸欲投劉備第105章 兗州變故,劉備連橫青徐第134章 今日敵手,漢末三大良將第201章 以帝爲虎,二虎競食之計第177章 雙謀合變,袁紹袁術犯蠢第223章 荀攸到來,劉備聞聽噩耗第224章 潛龍出淵,徐州牧該換了第213章 以靜制動,劉備穩坐青州第120章 舉兵鄴城,關羽傲氣依舊第306章 鄭平之謀,命世英才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