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智爲將首,關羽謀西涼將
盧植雙目炯炯、有讚許之色:“雲長且說說,如何用這離間計?”
《孫子兵法.計篇》對優秀將帥的素質修養,有一個清晰的評價標準: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其中智在第一,指將帥的的素質與能力,其核心是知識和才能。將不在勇而在謀,這是將帥首先要具備的條件。
其次是信。人無信而不立,不論是對上級還是下屬,都必須要言必行、行必果、諾必成。除此之外,還得有堅定的理想、執着的追求和言行一致的品質。
再次是仁。仁即愛兵如子,不仁,則不能與三軍共飢勞之殃。
其後是勇。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狐疑。將帥之勇,不僅要不避艱險、不畏困難,更要在在決策上要果敢堅毅、不能優柔寡斷。
最後是嚴。無規矩不成方圓,軍法不嚴,軍令難行。
在遇到鄭平和盧植之前,關羽在“信、仁、勇、嚴”這四個標準上,表現都十分優秀,唯獨在智上有欠缺。
自鄭平贈書《犬韜》開始,關羽就在有意識的訓練將帥的“智”,而在拜師盧植、研習《盧氏新書》、接受盧植一對一授業後,關羽在將帥五德上唯一欠缺的“智”,也在飛速的提高。
智爲始,仁次之,勇次之。
將帥若不能用謀,便算不得優秀!
盧植對關羽抱有很大的期望,是視爲繼承人來培養的。
如劉備、公孫瓚、張飛、田豫,都只能算盧植衆多門生中的一個,唯有關羽,是盧植決心傾囊相授的弟子!
因此,在關羽道出西涼賊兵的弱點、可用離間計時,盧植沒有直接說對或者錯,而是給了關羽細說的機會。
關羽整理了思路,分析道:“盧師曾說過,徐榮出自魏郡黎陽營,本是黎陽營的騎兵都尉。黎陽營的兵將皆以幽州、幷州的騎士爲主,用以拱衛京畿。”
“昔日大將軍何進欲誅宦官、徵調外將入京,但又擔心外將不受控制,於是又調動黎陽營的將士入洛陽護衛。”
“但何進死於宦官之手,董卓又趁機執掌了大權,以高官厚祿籠絡徐榮,徐榮也因此歸於董卓麾下。”
“然而,黎陽營的將帥,不僅不是董卓的同郡鄉人,而且自被招募入營的第一天起,就會接受只忠於天子之令的訓練。”
“董卓雖然自稱太師,以天子令行事,但終究不是天子。”
“因此,即便徐榮是真心效忠董卓,董卓也不會對徐榮深信不疑!”
“李傕、郭汜隸屬於董卓最信任的大將牛輔麾下,但他們的官位卻遠遠低於徐榮,故而徐榮要圍剿孫堅,一個調令就能讓李傕、郭汜去樑東。”
“同屬於董卓麾下,徵調臨近的守軍擊潰來犯之敵這原本是很正常的,可偏偏李傕、郭汜卻故意放棄了成皋關。”
“可以斷定,李傕、郭汜跟徐榮有私怨!甚至李傕、郭汜有可能會在牛輔面前誣告徐榮,將成皋關丟失的罪名強加在徐榮身上!”
“董卓見成皋關丟失,牛輔又狀告徐榮,即便有所懷疑,也會偏信牛輔。”
“若是猜得不錯,董卓會遣其他的武將來替代徐榮,以避免徐榮跟李傕、郭汜不和,而延誤戰機!”
頓了頓,關羽捋了捋美髯:“可遣人給徐榮送信,告訴徐榮成皋關丟失的真正原因,讓其提防李傕、郭汜的誣告。”
“徐榮必定起疑!”
“之後如何行計,就看李傕、郭汜是否會真的誣告徐榮了。”
這一陣分析,聽得曲義、曹豹和田豫目瞪口呆。
尤其是曲義,很難將印象中比自己還驍勇的悍將關羽跟眼前這個有智將之風的關羽聯繫在一起!
曹豹則是撓了撓腮幫,頭還是暈乎暈乎的。
這怎麼就扯到徐榮跟李傕郭汜有私怨去了?
還有徐榮會被猜忌這種猜測,真的是根據現有的情報能推斷出來的嗎?
田豫跟曲義的想法差不多,尤其是跟着張飛南下的時候,張飛天天給田豫說“俺二哥,天下無敵”“俺二哥,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俺二哥,天生神力,無人能敵”之類的崇拜語。
以至於田豫對關羽的印象,一直都是“萬人敵”“少言寡語”。
結果現在,關羽言辭鑿鑿的分析了徐榮、李傕和郭汜,更是準備用離間計離間徐榮。
關羽此時的表現力,太沖擊曲義、曹豹和田豫的過往印象了。
相對於曲義、曹豹和田豫的驚訝,盧植卻是欣慰的撫着短髯。
雲長果然很有天賦!
這是天生的將帥之才!
老夫後繼有人啊!
心中三連嘆,盧植輕讚道:“老夫只提過一次黎陽營和徐榮,雲長就將其銘記在心,還能以此分析出徐榮、李傕、郭汜、牛輔和董卓之間的親疏。”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雲長已經真正理解這句兵法要義了。”
面對盧植時,關羽眼中沒有倨傲,謙遜拱手:“不敢忘記盧師教誨!但我初習此道,難免有遺漏之處,還請盧師指點。”
盧植眼神中的讚賞之意更濃了:“雲長對徐榮等人的分析,幾乎都已經說到了重點。唯有一點,不知雲長可曾想到。”
“徐榮已經擊敗了孫堅,董卓即便有懷疑,爲何還要再遣其他武將來替代徐榮?”
關羽頓時愣住。
孫堅都被擊敗了,是否調離徐榮就沒什麼意義了。
難道懷疑徐榮會跟盧植勾結?
董卓雖然偏信牛輔,但也不至於偏信到這種程度。
只需要讓徐榮按兵不動,由李傕郭汜負責擊退盧植就夠了。
“還請盧師指點。”關羽更是謙遜。
盧植輕笑:“雲長,你雖然理解了知己知彼,但卻疏忽了己彼之外。”
關羽略思一陣,道:“盧師說的是,孫堅?”
盧植點頭:“孫堅雖然敗了,但他背後依靠的是袁術,糧草不會短缺。只需要收攏潰兵,就能捲土重來。”
“孫堅要報仇,就必然還會進兵洛陽,徐榮見成皋關已丟,會先請李傕郭汜相助。若李傕郭汜真的誣告了徐榮,必然不肯相助,那徐榮就只能向長安請求援兵。”
“董卓不想丟了洛陽,就只能另遣大將來替代徐榮,以整合整個洛陽的西涼兵。”
“雲長啊,你要記住!在進行敵我雙方的分析時,一定要將盟友的反應都考慮進去。”
關羽拜服。
頓了頓,盧植又道:“既然說到盟友,那老夫再多說一句。雲長在考慮孫堅這個盟友的時候,還得考慮孫堅會不會有倒戈的可能。”
關羽愣住:“盧師,既然是盟友,又怎麼會倒戈?難道孫堅還會調頭來攻擊我們嗎?”
盧植諄諄教誨道:“雲長啊,這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更何況兵者,乃是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以孫堅和袁術討董的目的而言,倒戈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孫堅在關鍵的時候選擇撤兵呢?”
“亦或者,豫州有變,孫堅不得不撤兵。”
“這些猜測,都是可能出現的!”
“而我等身爲將帥,就要去預料盟友的下一步可能動作,並針對性的提防。”
“如此,纔不會讓自己深陷絕境,以至於大意兵敗、遺恨千古。”
“雲長,老夫知你素來極重信義,但將帥統兵不可僅僅以信義行事,智、信、仁、勇、嚴缺一不可,將有五危、兵有六敗,伱可要謹記!”
關羽凜然,拱手拜道:“謹遵盧師教誨。”
雖然是在教誨關羽,但盧植並未讓曲義、曹豹和田豫離開。
這些話,令關羽受益,同樣也令曲義、曹豹和田豫受益。
盧植開始發佈軍令:“國讓,你擅長刺探,立即遣人打探徐榮、李傕、郭汜軍以及孫堅軍的動向。其餘人,暫時在成皋關休整,等候命令。”
衆將眼神紛紛一凜。
另一邊,孫堅雖然遭逢大敗,差一點就死於徐榮的埋伏,但並未灰心。
在祖茂逃回來後,孫堅帶着四個家將一路聚攏潰兵,進佔樑縣以西的陽人,準備伺機再戰一雪前恥。
背靠南陽袁術,孫堅雖然丟了大量的糧草輜重,但很快又得到了補給。
而在太谷關的徐榮,聽得孫堅又捲土重來了,有心出擊但又怕搶佔了成皋關的盧植突襲太谷關。
而回了洛陽的李傕和郭汜又不願再聽徐榮調令。
無奈之下,徐榮只能遣人快馬將戰報送去長安,請董卓派兵支援。
但徐榮不知道的是,李傕和郭汜早就將成皋關丟失的罪名的扣在了徐榮頭上。
此時的董卓,正在中閣大發脾氣。
“徐榮賊子,怎敢擅自調離李傕、郭汜,讓盧植老匹夫搶了成皋關!”
丟了成皋關,盧植就能一路暢通無阻的殺入洛陽,這讓董卓十分的氣惱。
初戰就失利,還丟了成皋關這樣險要的關隘,如何能讓董卓心中釋懷?
而最令董卓鬱悶的是,華雄也傳回了壞消息。
皇甫嵩在十日內抵達了洛陽,難以用延誤軍機的罪名斬殺皇甫嵩。
雖然十日內行軍八百里對於三千步卒新兵而言很難,但皇甫嵩也不是個待宰羔羊,直接對新兵施行了最嚴苛的軍令。
掉隊者斬!
而且還堂而皇之的讓華雄這個監軍和一百騎兵負責執行軍法。
以至於這三千新兵抵達洛陽時,竟然只剩下一千二百人。
這狠辣手段,連華雄都感到心驚膽戰!
“老匹夫!皇甫嵩和盧植這兩個老匹夫,一如既往的難對付!”董卓得了華雄的回信,心中更是鬱郁。
不論是盧植還是皇甫嵩,董卓在沒有遷都之前就嘗試殺了這兩人,結果都沒成功。
以至於如今盧植和皇甫嵩還在董卓面前活得好好的!
讓董卓一直都如鯁在喉。
還未等董卓怒火平息,徐榮的戰報也送到了長安。
“孫堅都全軍潰敗了,竟然還敢來?”
看到徐榮的戰報,董卓的眼神變得更兇戾了。
如盧植猜測的一樣,倘若孫堅自此潰敗不敢再打洛陽,董卓即便深恨徐榮也不會遣將替代徐榮。
最多憤怒徐榮爲了搶功勞害得李傕、郭汜丟了成皋關。
但現在孫堅捲土重來,成皋關又丟了,董卓如果不另外調兵遣將,洛陽的徐榮、李傕、郭汜,就可能被各個擊破!
再加上皇甫嵩這個不穩定的因數在,董卓不敢賭!
董卓很快有了計較:“傳令,加封胡軫爲大都護,速往太谷關替代徐榮掌兵!”
呂布一聽,頓覺機會又來了:“義父!並非孩兒小覷胡軫,只是胡軫上回遇見孫堅不戰而逃,再遇孫堅,未必能贏。”
“不如讓孩兒也隨軍前往,若胡軫能勝則罷,若胡軫不能勝,有孩兒在,定然不會讓那孫堅進太谷關一步!”
一聽呂布這話,董卓果然遲疑了。
雖然胡軫是親信的大將,但胡軫上次遇見孫堅不戰而逃的事,還是讓董卓挺不滿的。
見董卓猶豫,呂布再請道:“還請義父給孩兒一個立功的機會,也讓這天下人都知道,義父麾下驍勇善戰之士,不是關東那羣羸弱之輩能比的!”
見呂布一而再再而三的請戰,董卓也不好再拒絕。
這要養猛虎,總得給猛虎一個獨自覓食的機會。
“吾兒驍勇!”董卓哈哈大笑,讚道:“既如此,就以你爲騎督,隨胡軫速往太谷關!”
呂布見董卓終於同意了,頓時大喜拜道:“孩兒叩謝義父!”
終於,輪到我呂布出征了!
自投入董卓麾下,一直都跟在董卓身邊當親衛,即便有所戰事也只是董卓出行時替董卓開路。
但這不是呂布渴望的!
身爲戰將,豈能只當一個護衛?
即便護衛的人是這長安城最有權勢的,但那也不是呂布要追求的。
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
呂布,需要揚名!
而能揚名的地方,唯有戰場!
“幷州兒郎,隨本侯出征了!”
回到久違的軍營,呂布召來了同爲幷州人的健將張遼、成廉、魏續、宋憲和侯成。
張遼等將亦是興奮不已。
蟄伏許久,終於有建功立業的機會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