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小霸王退身 孫權欲調兵

兩人一想到林川可能有什麼陰謀,都心裡生出寒氣。

林川號稱詭計之神,還真不是吹的。

兩人幾乎同時想到,孫策在皖城縣認林川爲主時,就已經想到今日此節,於是早早就埋下了伏棋。

周瑜就是例子。

雖然這是孫策和魯肅兩人的臆想,但這兩人也寧願相信有。

魯肅道:“林大人想讓天下人認識他,可我們或者還不認識他。”

“無論我們如何高估他都不會有錯!”

“太夫人實在是被一些人蒙弊了。”

孫策道:“事已至此,還是希望你能拿出個萬全之策。”

魯肅道:“我並不反林大人,只是隨將軍,將軍如反我則反!”

“如將軍想要個萬全之策,我有一計,可保將軍無恙。”

孫策道:“請說!”

魯肅道:“我看將軍也並沒有反林大人之意,忠孝難兩全,都是被人相逼!”

“將軍不如辭去所有職務,將江東交給孫權。”

“林大人年少性急,脾氣火暴,如果一旦得知吳郡易旗,必然立即做出決定!”

“如此一來,不出數天吳郡就會看到林大人反應。”

“無論江東存亡,將軍已辭去所有職務,哪邊得勝都不會怪罪將軍!”

“如果林大人因爲袁曹盟軍壓力而無法討伐吳郡,我們也可以等他們出個結果再做定奪。”

“到時將軍或重新出山,或另做打算,將軍都可以保得全身!”

孫策想了一下,這種以退爲進的法子,確實是最好的辦法了。

但這有不顧孫權和母親的想法,看上去有點不孝。

可自己也無能爲力。

孫策道:“如此!我立即見母親,交出所有軍權及治權,並向朝廷辭去烏程候。”

魯肅點頭道:“這是明智之舉,將軍可暫時退隱山林,日後再做打算。”

“但周泰,將軍千萬不能得罪,更不可以殺害!”

孫策道:“你是說將他送回皖城縣?”

魯肅道:“這事不急,如現在送回周泰,就顯得將軍有易旗不夠堅定之嫌。將軍將他關入牢內是明智之舉!”

“你先回府交出兵權,後面等我找回周瑜一起商議再做定奪!”

孫策道:“那一切就勞子敬了!”

兩人相互拜別,孫策立即回府。

孫母聽說孫策要交出兵權,自削烏程候,將兵權交與孫權,孫母吃了一驚。

孫母怔怔地看着孫策許久,道:“看來你寧願不孝,也不願意和母親站到一起了!”

孫策道:“孩兒不孝,自古忠孝難兩全,孩兒只有這個折中的辦法!”

孫母道:“你不是已經決定易旗了嗎,爲何出爾反爾,魯肅小人!”

孫策一見過魯肅,態度又變了,孫母自然知道這是魯肅搞的鬼。

“母親,這不是魯肅的主意,是我思慮再三後的決定,望母親諒解。”

孫母哼了一聲,自然不信。

“你當真要交出兵權?”

“我意已決!”

“好!既然你不顧母子親情,我也無話可說了,你愛去哪就去哪。”

孫策召集文武大臣,宣佈自己退位,以後江東軍民政交與孫權。

在衆臣目瞪口呆之下,孫權接過印綬,接江東之主。

在衆人和孫權苦苦挽留之下,孫策毅然辭別了衆人,飄然而去。

沒人知道他去哪裡躲清靜去了。

孫權一接權,即道:“天下盟軍,以袁紹爲主帥,如今袁紹和曹操都不見動靜,前天接到袁紹軍令,讓我江東爲先鋒,先行去攻皖縣拿下林川,大家有何想法?”

諸葛瑾道:“這事萬萬不可!我們不與林川爲敵,林川不來討伐我們,則是我們的大幸。”

“先不說林川這幾年招兵買馬,實力大增。鬼知道這個盟軍是實還是虛的。”

“如果袁紹自己兵不出,我們決不可以衝在前面!”

衆人齊聲稱是。

張昭道:“主公不可太急,連易旗都要拖一段時間。爲防止林川來伐,主公可先召黃蓋回守吳郡。”

“大軍去討伐秣陵本是林川的意思,現在卻沒這個必要,還是先回防要緊。以備不時之需。”

孫權道:“就依你們之言,讓黃蓋回來吧!”

張昭道:“我們不旦不能出兵皖縣,還要把周泰的一千鐵騎和周泰送回皖縣。”

“以表明我們雖然易旗,但並不與林川爲敵。”

孫權道:“我看極好,就依卿之言!”

孫策出了孫府,帶着幾個親隨,一身的鬱悶,正準備出城,忽見前面一人攔在路中間。

那人一身平民布衣打扮,像個樵夫,拱手對孫策道:“將軍去哪?”

“北城門外有一故人想和將軍述述舊!”

孫策怒道:“你是何人,敢攔我去路!”

那人道:“北城那位貴人等候將軍多時了,只想和將軍說說易旗的事!”

說完獨自走了。

孫策奇怪,易旗之事只有一些心腹文武知道,這人是如何知道的?

既然是故人,也不作多想,立即策馬往北門而去。

出了城門,到城外一農田邊,見一少年,着白袍英氣颯颯,手搖摺扇,不禁大驚。

急下馬跑了過去,伏地道:“罪人孫策見過主公!”

林川看着田間風景,並不回身,旁邊太史慈譏諷道:“原來我家主公還是你的主公!”

孫策急道:“末將從未有反主公的意思,只是家母之命難違,被逼不得已,如今我已交出兵權,甘願爲一農夫,望主公明察!”

太史慈道:“做了這種事,就想一走了之?”

“主公是何等信任你,當初你歸順主公時,依舊讓你帶江東之兵,天下有這麼好的主公,你不思報效,反而有起兵謀反之意!”

“如今出了事,就想一走了之,何謂忠人之事?你有一點半點嗎?”

“如主公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放你一條生路?”

孫策大叫道:“我有罪,請主公殺了我吧!”

孫策也是被太史慈說得慚愧。

太史慈怒道:“好大膽!明知主公仁慈,不忍心殺你,還口出要挾之意,主公饒你,我可不饒人!”

太史慈嗆啷一聲撥出佩劍……

“孫策!臨死之時,我最後問你一句,周泰在哪?”

第五百零四章 林軍齊奮勇 進逼漢中原第二百二十五章 劉備南撤 只爲一朝決勝第三百三十二章 置死地而後生 張遼有奇謀第二百九十八章 殘陽如血人如鐵第四百五十三章 幽州易手 林川任主第一百四十二章 路遇親人 州府家宴第四十四章 爲拿林川 郭嘉獻策第三百二十九章 縱使千萬謀 我只一路行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弩建功 克敵制勝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盛暗中藏州禮 林川笑納不拒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中佈局 孔明三策謀林川第六十三章 曹操實話直說 天下風雲涌動第三百六十章 暗流洶涌 密謀不忠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示弱引敵 計取彭城第四百九十三章 先進知識 驚懵朝堂臣第三百二十二章 獻媚江東 各州表忠心第三百零五章 暗下連手 借女扼江東第六十三章 曹操實話直說 天下風雲涌動第六十三章 曹操實話直說 天下風雲涌動第十八章魯紹造弩第三百二十一章 發白紙集資 天下第一賭術第三十九章 分割包圍戰 太史慈立功第三百六十九章 逢場作戲 心中有主第二百二十七章 關羽顯威 沒有三回之敵第二百六十二章 恨鐵不鋼 林川欲暗陳倉第一百一十九章 數林川之罪 羣雄激昂第二百四十五章 楊州來犒軍 暗示州府事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百三十三章 縱是去年爲英雄 相逢爲天禍第二百七十二章 一片丹心照日月 原是鬧烏龍陣第一百五十四章 生死瞬間事 而我只伴甜蜜心第三百二十七章 震怒斥近臣 嚴令進曹營第一百一十九章 數林川之罪 羣雄激昂第五十一章 施下馬威 口舌藏劍第一百八十九章 喬府風頭 百貴雲集第四百零三章 湖塘觀風波 一波稍平一波起第四百六十四章 不忘天下糧 引以是根本第一章 孫策早夭,周瑜短命第四百九十四章 攻舊學 林川立新論第四百五十九章 血染當空日 勇士無知懼第五百二十一章 攻心計爲上 不戰屈人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以弱對強 稍有失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執卿之手 愛美之性第二百五十四章 亮相壽春 全城粉絲第四十三章 激情演說 再起威望第四百七十五章 草管人命案 上令誅九族第三百七十五章 落日黃花終逝 一夜好夢終自覺第三百五十五章 自古獄地多冤魂 此生莫入罪第三百二十八章 暗是曹營謀 明是官吏風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府落成 衆將述職第三百七十七章 萬事俱利衆夫人第七十九章 過信河 挾威歸鄉第四百零九章 攻於心計 閒看風淡雲清第八十三章 藝有專精 兵出舒縣第三百一十二章 闖死牢見父 下毒手酷吏逞威第三百五十五章 自古獄地多冤魂 此生莫入罪第三百三十五章 江東悍將 萬夫莫敵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線設阻 袁兵敗退第四百八十六章 神棍服硬 刀下顯原形第三百七十八章 明瞭追餘事 亂黨有餘孽第四百六十二章 一戰定江山 鎖定半邊天第二百二十六章 追擊蔡瑁 公瑾入套第三百一十一章 爲聖主獻舞 萬民喜安樂第三百六十一章 身在三千外 心在一城內第二百七十五章 物理的奧秘 百姓傳唱第二百五十一章 口水四濺 民間說書第二百章 教人新藝 聽山中術士第四百八十八章 出手即亮劍 誅心伏劉備第一百二十三章 埋伏棋 視軍事第二百六十七章 欲訂盟約 外強中乾第四百五十一章 兵逼幽州 曹操慌神急召將第四百九十三章 先進知識 驚懵朝堂臣第三十八章 沾字戰術 袁軍入套第三百九十二章 江湖有險惡 錦衛遇艱難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種改革 應對危機第一百七十章 兵臨城下 待勢欲發第五百二十八章 河邊東西軍 小地盡顯謀第一章 孫策早夭,周瑜短命第二十四章 折筷成信 徐盛詐城第二百八十三 坑殺降軍 一殺震荊州第一百六十章 禍起蕭牆 暗流涌動第四百五十三章 幽州易手 林川任主第一百五十八章 呂布愁困絕地 曹操布兵第九十四章 以數相逼 心硬如鐵第一百二十六章 罪罰淩統 爲後計先行第四百七十四章 微服私訪民 不知治所亂第三十七章 布疑兵阻袁術退路 退避山林遇絕境第四百八十章 多久的冷落苦悶 今日吐盡爲夫君第一百零八章 爲相看卦 州平遭慢待第三十四章 兩處設伏 紀靈窮途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步即登天 幸運天星照第四百七十九章 翼州兵退 江東進逼爲諸葛第三百五十七章 狂士薦美人 林川正室第三百二十四章 沿江入曹地 水師欲建功第四百一十三章 人生幾何 每日須盡歡第一百八十七章 陸龐請罪 爲新政欲下殺手第八十九章 孫策回營 活捉周泰第三百八十五章 尋她三萬裡 卻在燈火通明處第一百一十八章 誓師大會 共商軍情第二百八十八章 忽有驚變因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