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各軍得勝回營 林川改制

林川冷眼看着周泰,心中仍不是滋味,私自調軍乃是大忌,雖然不忍心殺他,但必須要給他一個教訓。

“你這個將軍以後就別做了,做個帳下偏將吧!”

“謝大人!”

“重甲鐵騎仍交由你率領,日後如果不多立功,新帳老帳一起和你算。”

“鐵騎在舒縣只允許停留三天,這三天,你將俘虜來的袁兵按老規矩挑選出來,不合格者全部遣散。”

“諾!”

“太史慈回來後,你將挑選出來的新兵交由太史慈。三天後,你即南下,前去孫策會合。”

周泰是個粗人,即道:“大人將如此鐵騎交由孫策,孫策有了重甲鐵騎他如造反怎麼辦?”

這雖然是不可能,但讓林川想到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在現在這種封建時候,上官對軍隊有絕對控制權。

他倒不是顧慮孫策有異心。

而是這種舊制度讓自己對軍隊的掌控明顯不如現代。

林川想到了軍隊改革。

如果要進行大規模的軍隊改革,現在卻無法進行,因爲所有軍隊都在外面。

只有日後再作打算。

現代對軍隊的控制,那是相當完美,不能大規模改,卻可以先來個兆頭,就從周泰身上開始。

林川冷笑道:“你意思是孫策如果要反我,你也跟他走?”

周泰汗如雨下,急道:“決無可能,末將這一生只認大人,其餘周某都不放在眼裡。”

“這不很好嗎?”林川道:“日後我軍定會頒佈軍規,凡一軍一卒調動,都得經我批示!”

“包括所有要發動的戰事!”

“你心中明白就行,暫時不要對外去說!”

周泰大聲道:“末將明白!”

“還有別的事嗎?”

“沒有了!”

周泰起身,回去準備不提。

大戰一去,舒縣也迴歸平常,但舒縣縣令陸績卻不在縣裡。

林川開始考慮如何選撥人才。

以後地盤越來越大,這成了重要的事。

相比軍隊,地方事務更爲重要。

自己雖然設立了學校,但學校的規模還少,學的也是老東西。

到第三天,太史慈、徐盛、陸績終於率軍回了舒縣。

三將安頓完人馬,立即進縣衙參見林川。

太史慈一進門,就叫道:“大人妙計,此戰全滅張勳,一個不留,這是張勳頭顱,請大人過目!”

說着把手提頭顱往地上一摔,這是要請賞了。

陸績道:“此戰有大人妙計,贏得簡單,大人神機妙算,這袁術怕是不長了。”

林川道:“很好很好!各位辛苦了!我已擺下酒宴,請各位將軍入座。”

衆人坐下。

林川道:“以後,每次戰事後,各位將軍必須寫下心得感悟,交我審閱!”

三人齊聲道:“遵令!”

“太史慈,此戰你有什麼感悟,儘快寫出來,如有錯誤要反思。”

“諾!”

三人隱隱感覺到林川要在軍中立新規矩。

跟隨林川日久,這些將領最熟悉林川,基本上隔不了多久,就會有新的東西,這也是常見。

這種戰後感悟,雖然有點不爽,但對全軍各級將領來說,確實是一件提升戰力的好辦法。

“此戰太史慈功勞不少,賞金五百錠,帛百匹。”

“謝大人!”

“你們兩位也各有封賞!”

林川又道:“如今我軍將才緊缺,地方人才更缺,陸績此戰有功,本應提撥,但舒縣位置重要,需要一位人才守邊!”

陸績識趣,起身道:“小人得大人賞識,纔有今日,小人願意永遠爲大人守住舒縣。”

林川點點頭,道:“我看你侄兒陸遜人少聰明,讓他去皖縣學校上學吧!”

陸績大喜,他知道這個學校就讀的,都是選出來的聰明孩子,誰都知道,皖縣早有立規。

以後各地人才提撥,都是先從學校裡選人。

“徐盛此戰功勞也不少,除了獎賞外,你依舊跟隨太史將軍守衛舒縣。”

“末將遵命!”

“我從皖縣調來有一萬連弩,這是我苦心設計出來的,如今放在軍械庫,就全部交由太史慈吧!”

太史慈聽了奇道:“大人又有新發明?這又將是我軍大事一件。”

徐盛道:“大人新器,一定是天下絕妙,我軍又增神器,不日征伐天下,自然是如虎添翼。”

林川笑道:“看都還沒看到就吹了。”

“得了這批連弩後,你們下放軍士後,要加緊訓練使用。”

“你這次出征,抓了多少俘虜?”

太史慈回道:“恭喜大人,這次抓得實多,我們蒐集了六千人俘虜。”

自己六千人,除了殺敵,抓的俘虜就有六千人,可稱天下奇蹟。

“這都是大人妙計使然,纔有我軍功勞,大人的林氏陣法,果然將我軍煥然一新。”

“末將思來想去,大人說練兵,先練士兵思想,末將至今才深有體會。各位兄弟上陣衝殺,如一人,視死如歸,戰力成倍增長。”

太史慈似乎意猶未盡,接着道:“如今我軍士兵,個個都知道戰不是爲了大人,而是爲天下百姓,爲自己而戰!”

“只有打敗敵人,每人家裡纔會分到田地,纔會不交稅不納糧不徵丁!”

能夠領悟到這種地步,林川也算滿意了。

自己不拿天下,這些好處,沒人有份。

想他們也應該清楚。

徐盛道:“如今我軍士氣一天高過一天,個個奮勇,戰不懼死,一心殺敵,都是大人教導有方!”

“當今天下,沒有哪支軍隊能有我軍士氣,此乃在人之福。”

林川道:“確實,軍隊建設我們現在還缺少一樣東西!”

衆人奇道:“是什麼東西?”

林川道:“我想來想去,我軍缺少的是教導官!”

衆人都沒有聽說過教導官,心中詫異。

林川道:“從今天起,每個將軍所部,都配一個教導官。”

“此教導官,即開悟思想,教導士兵如何立身、立命、立業。”

衆將明白過來,這是要訓軍,而且是要經常訓。

這是開天闢地的創舉。

是前所未有的。

如此一來,軍隊自然死忠於大人,只怕日後就算是吃了敗仗,也不會有人投降。

除了軍令,這是另一個掌控軍隊的辦法。

也凝聚了軍心,增加了戰力。

使整個大軍如一塊鐵,牢不可破。

第三百零六章 軍中自有強中手 名捕護主如虎第三百八十八章 見漢室 自有玲瓏一麗影第四十九章 埋暗劍 欲借刀殺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林川行意外事 江東無人識第四百二十一章 爲得軍物 捨身走險第七十二章 一曲散軍心 三百勇士永恆第四百七十七章 各種安排 預計日後事第一百三十三章 袁軍推進 孫策守勢第三百二十九章 縱使千萬謀 我只一路行第十三章 太史慈薦將 林縣令估亂世第二十章 爲解吳郡 林川見周瑜第一百四十七章 兵圍尚村 高順勸降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事不拘小節 大戶人家終惹禍第二百六十章 妻妾兩相儀 一朝生嫌疑第四十五章 奉聖旨 林川決定入汝南第四百二十五章 會上爭論 公瑾遇激第二百三十三章 新器驚得三軍寒第三十七章 布疑兵阻袁術退路 退避山林遇絕境第十七章 孫策易旗 孫郎苦勸第四百一十五章 訓軍只爲將 絕才只爲國第四百七十七章 各種安排 預計日後事第三百九十七 興到高時有天籟 香女嬌俏驚聞音第二百六十八章 戲虐使臣 明嘲荊州第三百五十五章 自古獄地多冤魂 此生莫入罪第一百三十五章 名軍對壘 各展所長第一百二十九章 舒縣行 生化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誓師大會 共商軍情第三百七十八章 明瞭追餘事 亂黨有餘孽第四百八十二章 爲府奴 四方齊進言第一百二十三章 埋伏棋 視軍事第三百零一章 林川貪幽州 欲拿岳父大人第九章 寒刀照蒼涼 重騎如背芒第六十章 比臥龍 照妝容第四百五十四 易主震動天下 曹操側目第二百六十七章 欲訂盟約 外強中乾第三百一十四章 心有天下 欲移都金陵第四百零八章 貨走八方 財行天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器展天威 天下無人不識君第三章 蛟龍出海,爭霸天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爲農田 各種苦想第三百三十五章 江東悍將 萬夫莫敵第三百五十五章 自古獄地多冤魂 此生莫入罪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語驚衆人 始料不及各人臣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九十三章 後宮爭 純不過三日第四百五十五章 天下大動 各路齊用功第九章 寒刀照蒼涼 重騎如背芒第五百零四章 林軍齊奮勇 進逼漢中原第四百七十八章 總有亂賊害忠良 林川護犢子第九十九章 名士聚皖縣 龐統宴席第三百九十三章 精於帝王術 操弄於股掌第二百三十九章 陰雲密佈 一觸即發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手能檔劍 雲山不知深第四百五十七章 血戰右路軍 劉軍萬命檔江東第四百三十章 前去我農園 農家遇貴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手能檔劍 雲山不知深第二百八十八章 忽有驚變因危機第一百八十四章 總有刁民害朕總有壞蛋想成佛第四百六十一章 穩坐中軍帳 運籌千里外第二百四十一章 萬事俱備 只欠將軍血第五十四章 一夜度春風 人前送密信第五十八章 袁紹舉兵 曹操借勢第二十三章 人間美食內 彈指笑談中第五百一十二章 請道驅妖邪 論道驚道者第二百八十三 坑殺降軍 一殺震荊州第四十六章 西行汝南 袁紹定策第四百八十章 多久的冷落苦悶 今日吐盡爲夫君第九十九章 名士聚皖縣 龐統宴席第四百四十四章 弱方心理 算無遺冊第四百五十八章 勇當遇劉軍 會流擊無敵第四百七十五章 草管人命案 上令誅九族第四百四十七章 諸公將相 嘆息金陵亂如麻第一百七十二章 我有將如虎 百戰錄丹青第四百四十八章 飛來橫禍 只因天機露第一百七十二章 我有將如虎 百戰錄丹青第四百二十三章 口吐芬芳 人心炎涼第百四零六章 回金陵 施情暴第三百四十七章 血染朝堂 羣臣進逼第二百五十八章 驚變千里 泰然如山嶽第四百四十九章 舊事套新事 賬務管制第三十四章 兩處設伏 紀靈窮途第三百一十八章 治亂象 正王道正氣第五百二十三章 各地諸候起 再起見盟軍第六十五章 只要有心 鐵釺磨成針第六十三章 曹操實話直說 天下風雲涌動第三百六十一章 身在三千外 心在一城內第一百六十七章 玄武初敗 將軍自責第七章 無恥之人行無恥之事第二百七十九章 葫蘆僧判葫蘆案第三十三章 兵行險着 一人值數萬兵第三百四十四章 親信掌權 三公無私第二百零六章 忽出奇兵 夜襲高昌第一章 孫策早夭,周瑜短命第二百七十四章 提新學 深改舊制第三百九十四章 滿城盡是豪族 一殿都懷冤恨傷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眼天下 唯我獨尊第四百六十八章 後室密語 心有不足蛇吞象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路上風光無限 只混得人酥麻第三百六十一章 身在三千外 心在一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