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林之心不死 結賊行內亂

林川所說的堅持正確統治,這句有點模糊,他的意思無非就是要堅持自己的正確統治。

只是沒明說而已。

明白人自然明白。

這也是當然的。

江東再也不可能讓遠在許昌的天子統治。

林川已是民心所向。

林川道:“現在主要的還是改革創新,爲了認真貫徹,楊州要大量建學校,各地都要建,所有人必須上學。”

“爲了減輕百姓上學的壓力,可以實行義務教育,不要錢就上學!”

“你現在就可以在學校裡挑一些學習好的去任教師!”

陸績道:“我立即去辦,只是各地建學校,及義務教育這筆開銷……”

林川道:“錢確實是個問題,但我們也不能加稅,除了繼續鼓勵經商,打通各地商路!還有一個法子!”

陸績道:“請大人指示!”

“造船……造大船,可以把我們的商品賣到海外去!”

“我回去後,會給我們一人地圖,哪些海地方比較近,又可以去經商的!”

“另外,股市還要大力發展!”

“再實行土地改革,所有土地都收爲州府所有,凡是要建房子的,都必須在官府手裡買地!”

林川講了很多,都是現代的治理辦法,這些東西他畢竟還是熟悉的,照本宣抄過來,也可以仿製。

陸績將他所說全部記在紙上,回去後好認真落實。

在林川治下的楊州,幾乎沒隔一段時間,就有改革新政。

而這些新政無一例外都是利民的,百姓反而時時打聽官府有沒有好新政下來。

江東暫時有一個和平時期,林川開始在皖縣改造楊州。

陸績也確實是一把好手,爲官治理地方,他是有很多經驗的。

在林川的支持下,他大刀闊斧搞起了改革。

這些改革對百姓都是利好,但對一些豪門大族卻像一座座山壓了下來。

他們的土地被官府強行徵收,再分給百姓。

住宅用地,原有的就不說了,如再想擴建就得花錢買地。

徵收大族的土地,無疑是楊州最近最大的事。

土地一直是百姓和豪門的命根子,拿人家的土地無疑是斷人家財路。

但在楊州各地官府的強力下,這事雖然進展緩慢,但也天天都有進展。

爲了讓陸績能更好的實行自己的意圖,林川將陸績提爲楊州府吏部主事,相當於吏部尚書。

畢竟他還不是皇帝,不好搞尚書。

陸績成了吏部主事,管着百官,又兼任了皖縣縣令。

陸績知道土地改革是打壓豪門,給百姓謀利,他也是內心贊成,爲了土地重新丈量和分配,他將各地官府的官員考覈和改革政績掛構。

有實行不力的官員,就立即撤換。

而林川又下令官員的任職,及調任升遷,一律以政績爲標準。

在楊州,並沒有科舉,所有平民想做官,都得先從地方保長,亭長做起,你有成績就升遷,沒有成績自然是換人。

林川選撥官員也不拘一格,只要你有能力有政績,可以從一個亭長立即調到縣裡都有可能。

在林川治下,想爲官,百姓也有了希望。

在別的地方,想做官,都是靠錢或人脈、軍功等,並沒有科舉。

漢朝時雖然有舉孝廉,有考試,那也多是推薦,到了三國戰亂,這個制度幾乎沒了。

但在楊州,只要你有能力,人人有希望。

這些政策一下,楊州又成了天下議論的中心話題。

才改革幾個月,從各地來的百姓數不勝數,天下各地人,都在談論如何去楊州。

楊州也成了天下人口最多的州府。

有人就自然繁榮,人多也更好掙錢。

天下賢士也都投奔楊州。

……

……

廬陵郡石陽縣。

朝起的太陽映照村落,楊屋村的瓦房上升裊裊炊煙,陽光透過樹林灑落地上,顯得斑剝陸離。

百姓開始一天的忙碌。

屋前一隻黃狗夾着尾巴對着一個陌生人不停的狂吠。

陌生人一身斜領窄袍,騎着一頭大馬,身後跟着一個護從。

見有陌生人進村,屋前坪上一個小女孩趕緊撫摸着她的黃狗,一邊好奇地打量這個陌生來客。

這個陌生來客正是劉備帳下,左將軍從事中郎簡雍。

所謂從事中郎即是說客,也有謀士。

簡雍看了一眼小女孩,和氣問道:“你家宗帥祖郎居在何地?”

小女孩好奇地盯着他,偏着頭奶聲奶氣地道:“宗帥不見外人!我們也討厭外人!”

簡雍笑道:“我可不是外人,我是他的好友,今天特意來看他!你看……我還帶來了禮物。”

女孩笑道:“他住在那個北山坡上,很遠呢!”

女孩所指,正是將軍山。

簡雍策馬而行,不一會到了將軍山腳,正要上坡直行,忽然從旁邊林子中跳出兩個大漢。

大漢手握鐵叉,簡雍急道:“煩請稟報一聲,就說荊州簡雍求見宗帥大人。”

宗帥,在三國時非常普遍,是以家族爲羣,佔山爲王的山賊。

三國時稱山賊爲山越。

山越多是當地百姓苦於官府稅務,而佔山爲王,爲保護自己宗族爲目的。

首領有稱宗帥的也有稱大帥。

這些人遊離於官府之外,時而結羣下山搶奪財物。

他們據險而守,不服官府,官府如不派軍鎮壓,一般是拿他們沒辦法的。

將軍山四周都是姓祖的百姓,而他們的首領祖郎即宗帥,也是他們的族長。

林川就是以打山越起家,纔有今日的家業。

將軍山的宗帥祖郎在廬陵一帶是最大的山越,也最有名。

孫策之父孫堅在收復廬陵時,就遇到過祖郎襲擊,而失敗。

最後廬陵還是林川派周瑜收復。

但祖郎卻一直據守將軍山,並沒有和周瑜發生火拼而保留了下來。

“你是何人!敢見我家宗帥?”

簡雍指了指隨從所帶禮物,道:“我是祖郎好友,今日特來相見,煩請稟報!”

山越都是窮苦百姓,有禮物基本上可以買通。

因爲他們就是爲財而做賊。

那漢子遲疑地看了一眼簡雍,但還是上山去稟報了。

不一會,山上傳下信號,允許他上山求見。

第三百一十四章 心有天下 欲移都金陵第三百四十五章 學院再演說 山風欲來第二百九十三章 惜人間浩劫 呂軍放縱萬人屠第一百七十八章 學院講話 固定國策第七十一章 怒髮衝冠 憑欄處第四十四章 爲拿林川 郭嘉獻策第四百七十六章 禍來不敢恨 悔恨不當初第二百二十六章 追擊蔡瑁 公瑾入套第三十八章 沾字戰術 袁軍入套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鼓摧得紅骨殘 刀劍缺江山全第三百九十四章 滿城盡是豪族 一殿都懷冤恨傷第七十二章 一曲散軍心 三百勇士永恆第一百八十五章 欲戰還退 背後襲擊第一百六十六章 玄武勢危 程普不敵張飛第一百六十九章 心憂苦難 欲濟窮苦第三百五十四章 道中安得權貴出 運籌帷幄千里第四百四十八章 飛來橫禍 只因天機露第七十章 頭頂皎月如神 孟德怒發兵第五百零六章 霸主爲惡財 將軍帶兵歸第一百七十五章 偷運糧 遇軍劫道第四百六十二章 一戰定江山 鎖定半邊天第三十一章 張飛醉酒失徐州 劉呂聯軍破裂第三百章 隱於市 超乎大義第二百二十七章 關羽顯威 沒有三回之敵第三百二十三章 閒來無事空嘆息 一得用滿座友第五百一十章 講玄知藥理 此物只應天上有第三百四十六章 孫權攔路申訴 江東羣臣震驚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府落成 衆將述職第一百一十五章 奇人奇才 主擔一方第三百一十八章 治亂象 正王道正氣第九十八章 世間之貴 林川字帖第三百七十四章 吳氏救兒 林川佈局第八十五章 溜一圈 得壽春第三百三十九章 前方捷報 林川初定都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埋伏棋 視軍事第二十九章 林川北上 好事敗露第四百零三章 湖塘觀風波 一波稍平一波起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線設阻 袁兵敗退第五百二十章 布將徵諸候 親坐中軍帳第一百九十三章 後宮爭 純不過三日第四百五十四 易主震動天下 曹操側目第二百二十三章 使臣過江 林川新武器第一百八十七章 陸龐請罪 爲新政欲下殺手第三百六十章 暗流洶涌 密謀不忠事第四百五十章 心中有鬼 半路吐心機第三百九十四章 滿城盡是豪族 一殿都懷冤恨傷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川親解圍 死士守渡口第一百一十九章 數林川之罪 羣雄激昂第九十六章 呂布送女 林周扮紅黑臉第一百四十九章 孔明隆中對策 孟德臨戰換陣第一百八十五章 欲戰還退 背後襲擊第四十六章 西行汝南 袁紹定策第五百零五章 兵不厭詐 將不勝敗第一百六十六章 玄武勢危 程普不敵張飛第一百二十九章 舒縣行 生化戰第三百八十七章 金陵要建朝廷 暗中欲稱王第二百六十五章 舉重若輕 一言定性第二百九十六章 死戰退奇兵 進戰收兩地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路上風光無限 只混得人酥麻第三百三十三章 興亡之役 豫州之險第三百零五章 暗下連手 借女扼江東第一百一十八章 誓師大會 共商軍情第九章 寒刀照蒼涼 重騎如背芒第四百三十四章 卓裳春花傍嬌麗 十里亭下惜別第一百零八章 爲相看卦 州平遭慢待第二百一十七章 孔明要借箭 林川直接衝殺第三十三章 兵行險着 一人值數萬兵第四百五十七章 血戰右路軍 劉軍萬命檔江東第二百五十一章 口水四濺 民間說書第三百九十四章 滿城盡是豪族 一殿都懷冤恨傷第四百零八章 貨走八方 財行天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楊州來犒軍 暗示州府事第三百六十八章 落難深山處 忽入情人懷第十五章 天下商都 開世之先河第三百五十六章 心中有信仰 無懼人間惡第七十四章 敢於亮劍 就是我的姿態第二百六十二章 恨鐵不鋼 林川欲暗陳倉第六十一章 古今溶合 得驚世之藝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步即登天 幸運天星照第四百二十一章 爲得軍物 捨身走險第四百一十五章 訓軍只爲將 絕才只爲國第三百四十五章 學院再演說 山風欲來第二百六十章 妻妾兩相儀 一朝生嫌疑第二百六十一章 甄宓欲和事 充作中間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死戰退奇兵 進戰收兩地第四百七十六章 禍來不敢恨 悔恨不當初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令斬千萬 刀下生心寒第九章 寒刀照蒼涼 重騎如背芒第四百八十五章 爲抗江東 世間有神靈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接再厲 呂布鋒芒掃百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川親解圍 死士守渡口第三百三十八章 規法三章 勿謂不預第一百零八章 爲相看卦 州平遭慢待第三百四十一章 四海有狂士 飽讀名士獻國策第五百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 曹劉無法救大局第二百五十五章 明察州地 體百姓之生機第五十一章 施下馬威 口舌藏劍第十四章 林川攻心 孫周進大觀園第四百七十八章 總有亂賊害忠良 林川護犢子第一百七十章 兵臨城下 待勢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