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知道,這一局必然將承受巨大壓力,德約科維奇肯定會提升狀態施加壓力;但面對巨頭球員的一個難題就在於:
即使做好心理準備並且預見未來,有些難題依舊擺在眼前需要正視,而且每次交手的情況都不一樣,不能刻舟求劍。
自紐約之後,高文和德約科維奇又交手了三次,分別在帝都、魔都,巴黎,每次碰面的情況都不一樣;但可以確定的是,那些比賽全部成爲德約科維奇的燃料,並且演變爲今天在倫敦的動力。
果然,就地反擊,這就來了。
悄然,德約科維奇的擊球控制更加精準更加細緻也更加具有目的性,以不變應萬變地完成擊球佈局——
四方球。
也就是來來回回的移動路線和擊球線路形成一個正方形,這也是德約科維奇最擅長的,因爲能夠將他兜球的控制發揮得淋漓盡致。
但細節方面,德約科維奇有着不同思路。
他並沒有將角度打開,而是控制在場地中央的正方形區域裡,那種感覺就好像網球場縮水了三分之一般,來回擊球線路和移動範圍都跟着收縮三分之一。
重點,在於控制,比起佈局來說,側重於牽制。
原因,並不複雜。
關鍵詞,體能和精力。
高文也好,德約科維奇也罷,儘管現在並沒有出現體能極點,但經歷前六局高質量高強度的碰撞後,難免出現些許回落,這也是德約科維奇發球局被破的重要原因,同樣,接下來高文也將面臨同樣困境。
但是,這對兩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
更何況,高文年輕氣盛,如果德約科維奇和高文硬碰硬,燃燒自己,即使破發成功,那後面又應該怎麼辦?
控制,牽制,限制,這就是德約科維奇的策略。
從高文角度來看,如果他準備撕開角度發動進攻,他需要承擔更多風險,特別是在體能和精力波動的情況下,強力進攻會消耗更多能量,並且出現更多失誤,反而可能會陷入被動。
從德約科維奇角度來看,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他的回球線路非常清晰,就是框在一個正方形區間,這能夠讓他節省精力,騰出手來控制節奏而後尋求突破口,創造轉守爲攻的機會。
不僅成熟,而且睿智。
這也是結合德約科維奇自己的特長以及這段時間的進步之後呈現出來的戰術,漸漸完善到眼前這一版本。
事實也證明,德約科維奇的出色。
如果有人因爲高文對德約科維奇的勝場遙遙領先而認爲德約科維奇不堪一擊的話,那纔是真正的愚蠢,看看四巨頭之間的彼此勝場就知道了,連勝與連敗並不意味着什麼,因爲他們會繼續成長繼續蛻變。
這,纔是四巨頭能夠縱橫職業網壇十餘年的根本原因。
今天,同樣如此。
恰恰就是因爲對手是高文,今年唯一能夠抗衡德約科維奇並且保持巔峰狀態的球員,所以德約科維奇對高文的研究也更加透徹更加全面,每次碰面都更加重視,鬥志昂揚、意念強勁,不同於任何對手。
甚至於暫時超過費德勒和納達爾。
德約科維奇展現出巨頭的風采——
一個整整相持二十四拍的回合裡,這也是今天開賽以來拉鋸最長的回合,德約科維奇以標誌性的正手斜線“inside-out”制勝分拿下,略顯不穩定的正手在關鍵時刻頂住壓力,拿下精彩絕倫的一個回合。
並且,挽回一個局點。
“40:40”。
平分,又見平分。
在前六局都沒有出現平分的情況下,連續第二局進入平分狀態,第一盤的尾聲猛然就緊張刺激起來。
其實,高文表現已經非常出色,面對提升狀態的德約科維奇保持專注,率先拿到局點,但剛剛這一分,不得不承認,德約科維奇的正手在連續壓迫下經受住考驗,最後一拍確實漂亮,值得掌聲鼓勵。
高文也沒有吝嗇,左手手掌拍打着球拍拍面,爲德約科維奇喝彩。
然後——
一發,外角。
高文的發球完全將角度打開,時速198公里的平擊發球,毫無預警地改變戰術,以外角和平擊的組合,打開局面。
被動之中,德約科維奇一個大跨步飛身躍起,藉助移動的趨勢將身體甩出去,正手狠狠甩了一拍。
如同甩耳光一般。
在缺少身體和腳步的力量支持的情況下,全靠前臂的甩動完成借力,展現無與倫比的強勢撞擊回去。
發球快,回球也快。
發球平,回球也平。
德約科維奇不經意間再次展現自己無與倫比的底線擊球能力,不是兜球,卻巧妙地完成包裹推送回去。
電光火石之間,就將網球推向中路——
依舊是中央正方形區域,不是斜線也不是直線,沒有將角度撕扯開,而是瞄準高文的站位強勢甩動。
砰。
擊球聲,清脆而利落。
高文的發球動作還沒有來得及恢復過來,就已經感受到網球卷帶着一股兇猛強勢的熱浪撲面而來。
儘管身體沒有做好準備,但心理準備已經就緒,高文知道這就是德約科維奇的能力,他具備這一拍。
重點在於,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登場。
在這一刻?
意外,也不意外。
高文知道自己已經來不及讓開腳步,於是乾脆就不後退,只是左腿稍稍後撤半步,讓出一小片空間,雙手反拍伸到腳邊,準備擊打反彈球,試圖拉一個強烈上旋將節奏放緩下來,同時視線餘光注視着德約科維奇是否準備上網。
緊接着——
網球來了。
壓線,準確無誤地壓在底線上。
這裡需要科普一個冷門知識點:
硬地球場的邊界線,包括底線和邊線,它們不是塗料,而是一條特殊材質的膠布,可以黏貼也可以拆卸。
正是因爲如此,和紅土、草地一樣,當網球砸落在邊線上的時候,也有一定機率會出現不規則彈跳,儘管沒有那麼明顯也沒有那麼誇張,但不規則彈跳確實是存在的,並且偶爾也會出現明顯的偏離。
當然,整體而言,概率遠遠低於紅土和草地,以至於許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包括球員也非常陌生。
眼前,德約科維奇的回球砸在底線上,就出現不規則彈跳,更低更平,進一步擠壓高文所剩無幾的揮拍空間,以至於整個擊球點、揮拍軌跡全部偏離軌道。
高文還沒有來得及反應,網球就已經劃出一道飽滿的拋物線,飛向觀衆看臺。
“40:Ad”。
……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