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你剛剛不止一次提到,目前暫時不考慮衛冕的事情,專注眼前,專注首輪對手。”
“那麼,對於首輪對手,你有什麼感想呢?”
“首輪比賽,你即將對陣從資格賽突圍晉級正賽的德國球員亞歷山大-茲維列夫,同時也是今年美網最年輕的球員。”
“賽前接受德國媒體採訪的時候,薩沙表示,抱歉,請允許我引用原話:
‘我沒有傲慢的意思,但我認爲,我能夠擊敗他’。”
那位記者,爲了表示自己的公正客觀,沒有隨隨便便捏造謠言或者斷章取義,他還掏出了自己的手機,一字一句照着新聞閱讀。
同時還可以看到,現場其他記者紛紛點頭表示贊同,這就是小茲維列夫的原話,他們沒有進行篡改或者刪減。
高文稍稍擡起下頜,流露出意味深長的表情,認真地側耳傾聽,並沒有着急開口迴應。
那位記者將手機收回口袋裡,再次看向高文,而後又補充說到。
“你和薩沙曾經交手過一次,在邁阿密。”
話裡話外的意思,唯恐高文忘記這位“無名小卒”是誰一般。
可以察覺到新聞發佈廳一些記者流露出扼腕的表情,如果此時高文來一句“誰”,那纔是真正刺激好看。
高文注意到了現場氣氛的微妙變化,眼底的笑容就悄然閃爍起來。
此時,高文才終於開口回答問題。
“當然,我記得,他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球員,有天賦有能力也有實力,我相信他處於快速成長的階段,此次再次碰面再次交鋒,這就是一場全新的比賽,我需要全力以赴。”
吧啦吧啦……
記者們有些失望,眼前的高文全然沒有鋒芒,一番客套場面話,着實令人昏昏欲睡。
然而,高文並不受影響,話語還是繼續。
“非常坦率地說,邁阿密的比賽可能是我職業生涯最幸運的比賽之一,再次對陣薩沙,這無疑是一項挑戰,我希望自己能夠更加自信一些,也希望自己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經驗。”
“我沒有傲慢的意思,但我認爲,我能夠擊敗他。”
現場:……
一秒,兩秒——
而後,掌聲雷鳴。
同樣的一句話,完全就是複製黏貼,從小茲維列夫口中說來,帶着狂妄和傲慢,入耳就帶着鋒芒。
恰恰就是因爲前面那句話,“我沒有傲慢的意思”,反而透露出小茲維列夫的傲慢,不是年輕人的朝氣、也不是對比賽充滿期待的鬥志,純粹的傲慢,骨子裡透露出一種居高臨下,話語根本掩飾不住。
但從高文口中說來,卻帶着一種調侃和嘲諷,低調之中帶着自信,綿裡藏針、嬉笑怒罵,一個借鑑一個學舌,新聞發佈廳立刻就成爲脫口秀現場,再次展示高文的幽默與智慧,掌聲自發性地響起。
畢竟,高文確實沒有傲慢,他確確實實能夠擊敗小茲維列夫。
其實,客觀來說,和邁阿密比較起來,小茲維列夫已經收斂許多,畢竟在邁阿密嘚瑟的最後狠狠被教育了一番,此次來到美網,再次對陣高文,言語之間已經帶上些許謹慎。
但重點就在於,小茲維列夫是天之驕子,從訓練時期開始就聽到數不勝數的讚許,那些驕傲和自信,那些居高臨下的得意和賣弄,早就已經深入骨髓,即使進入職業賽場被頂尖高手好好教訓一番,
“年齡”也能夠成爲藉口——
Atp前一百名裡最年輕的球員,從溫布爾登到法拉盛都是正賽名單裡最年輕的球員。
在這些光環之下,他的傲慢和狂妄也就無法真正的收斂。
事實上,即使一直到多年以後,小茲維列夫也還是一樣。
然而現在——
小茲維列夫十八歲,高文十九歲,但高文已經取得什麼成就,小茲維列夫又處於巡迴賽的什麼位置?
同樣一句話,兩位球員說出來也就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
特別是整個說話的語境,高文所展現出來的謙虛謹慎、低調內斂,那些自信和鬥志的鋒芒含而不露。
自然而然,新聞發佈廳的記者們也就全部成爲高文的擁簇。
掌聲與口哨之間,又有記者唯恐天下不亂地繼續煽風點火。
“高文,那這一次碰面,也是‘最高消費’?”
小心翼翼的話語背後隱藏着按耐不住的雀躍和激動,但高文可能上當嗎?
當然沒有可能——
大滿貫賽事,五盤三勝制,沒有任何球員堅信自己能夠僅僅只丟兩局擊敗對手,因爲這就意味着必須有一盤清零送蛋,即使是巔峰時期的四巨頭對陣世界排名三百開外的球員也不敢誇下如此海口。
一是困難重重,畢竟男子球員的發球非常強勢,“6:0”的比分沒有想象中那麼多,小茲維列夫的一發現在就已經十分成熟。
Wшw★ ttκǎ n★ ¢ 〇 二是沒有必要,全場只丟兩局也就意味着注意力全程緊繃,從開始專注到最後,即使這樣也還是困難,對體能和精力的消耗都是難以置信的,直接打亂整個大滿貫兩週賽事的後續計劃以及全盤佈局。
高文怎麼可能爲了一個區區的小茲維列夫、一點點口舌之爭就打亂自己整個美網計劃,而且還是在傷愈復出狀態未卜的情況下?
用腳趾頭想想就知道沒有可能了。
“最高消費”,只是一個噱頭、一種心理戰而已。
上次邁阿密能夠成功,就連高文自己也意外,匪夷所思地居然沒有打臉;但現在,高文是絕對不可能讓自己再次陷入相同處境的。
“不。我不這樣認爲。”
斬釘截鐵,乾脆利落——
新聞發佈廳微微有些發愣,記者們也預料到以高文的聰明,估計不會上當,但沒有想到高文如此果斷。
“讓我們爲彼此都保留一些顏面。”
一語雙關,卻又顯得意味深長。
表面來看,高文是爲自己保留顏面,但話語深層次的意思就在於:
首先,他爲小茲維列夫保留顏面,他其實能夠做到“最高消費”,但他不希望傷害年輕人的自信和驕傲。
其次,他已經在邁阿密證明過一次了,就沒有必要第二次,否則就是一種羞辱。
高文這是以退爲進,不動聲色之間就再次狠狠給了小茲維列夫一記耳光,但真正重要的地方就在於:
接下來,無論小茲維列夫如何迴應,唯一的結果就是他羞辱自己,高文也就沒有必要再繼續打嘴炮了。
也許,小茲維列夫唯一能夠證明自己的方式就是擊敗高文,以賽場表現證明自己。
一直以來,這就是競技體育的唯一法則,不管什麼恩怨也不管什麼情緒,一切的一切用實力說話。
所以,小茲維列夫這算是……求仁得仁、求錘得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