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1章 羊入虎口
怎……怎麼回事?
前有索克,外角近身發球。
儘管選擇外角試圖壓制高文的正手,但角度並沒有撕扯開來,而是依靠速度和力量形成壓制。
策略層面上,依舊是貫穿全場的戰術套路,甚至沒有嘗試壓制高文的反手,依舊瞄準正手位進行衝擊。
唯一的調整就是,稍稍將角度打開一點點,試圖製造一個尷尬位置,限制高文的回球——
也就是說,高文朝着自己右側移動,腳步太小,可能就需要夠着擊球;腳步太大,可能揮拍就受到擠壓。
原理就是,線路的角度稍稍撕開卻又沒有完全撕開,在電光火石之間,接球一方對三維空間位置的判斷往往不夠精準,容易出現些許偏差,最後導致擊球點的偏移,影響擊球質量,甚至可能導致直接脫拍。
索克,並不是瞄準ACE或者發球直得去的,從一開始,這就是一次戰術套路,破壞接發球的質量,接下來應該就是波斯皮希爾的搶網截擊,儘可能在三板斧內解決戰鬥。
後有高文,正手快甩變線。
其實,高文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從佈局階段,就已經根據紅土特性做出調整,確保自己的戰術能夠成行。
假設,索克大膽地撕開角度,又或者是改變發球套路,利用旋轉增加落地彈跳的高度,這就能夠破局,打亂高文的構想展開佈局。
但索克沒有。
所以,即使小範圍內的局部調整,依舊在高文的計算範圍——
高文,站位並沒有太多改變,稍稍退後小半步而已,但出手動作,明顯晚了一點,也就是延遲出拍時間。
此前不止一次強調過,網球的擊球點,至關重要,因爲不同擊球點,網球和球拍的接觸位置就不同,手腕和手臂的擊球動作也需要跟着做出調整,否則就無法擊中甜點,哪怕不會脫拍,擊球效果也相去甚遠。
不過,主動和被動,卻是兩回事。
在職業網壇裡,威廉姆斯姐妹的反手擊球就赫赫有名,因爲她們都不是正規職業網球學校訓練出來的,完全依靠她們父親理查德-威廉姆斯(Richard-Williams)那個業餘人士自己研究自己琢磨訓練出來的。
最直接的一項技術動作就是,威廉姆斯的反手是開放式站位,整個擊球點明顯偏晚,往往需要等待網球來到肩膀齊平的位置才能夠出手;但是,正規網球學校的反手必須是閉合式站位,
左腿需要往前半步完成“關門”的動作,因爲開放式站位就等於錯過擊球點,這是違背擊球理論的。
然而!
威廉姆斯姐妹依靠強大的力量掩蓋了不足和缺點,哪怕擊球點晚一些,也依舊能夠完成標準擊球。
而且,開放式站位的一個優點就在於,擊球線路也跟着完全開放起來。
閉合式站位,往往適合擊打斜線,如果試圖擊打直線,拍頭速度就需要完全提升起來,否則就無法變線成功,但開放式站位則不需要,保持均勻的拍頭速度,然後依靠力量完成控制,直線斜線隨心所欲。
正是因爲如此,威廉姆斯姐妹的雙手反拍,在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職業網壇獨一無二的一項技術,她們徹底無視時間差,隨時都可以擊打直線或者斜線,以至於對手無從判斷,容易陷入被動。
當然,技術是技術,真正的技術,還是威廉姆斯姐妹得天獨厚的力量優勢。
在這裡,強調的是擊球時機——
擊球點,其實早一點晚一點,嚴格來說,沒有關係,只需要擊球手法做出調整,就能夠完成擊球。
平時,之所以一直強調擊球點的重要性,就是因爲擊球手法和擊球習慣是相對固定的,所以球員往往需要尋找自己最舒服的擊球點,有人像錦織圭那樣搶擊球點,也有人像弗格尼尼那樣操控擊球點。
此時,高文就是有所預謀——
延遲出手。
故意將擊球點拖後,而後利用紅土特性,拉出強烈上旋,通過拍頭速度的控制和強烈旋轉的摩擦完成變線。
同時,高文的回球線路並不是瞄準搏殺式直線死角出手的,而是瞄準波斯皮希爾的站位調整出一條直線。
一來,一往。
算計,反制。
索克和高文的大腦都在高速運轉,但這次,高文的計算速度壓制住了索克,然後——
波斯皮希爾就手忙腳亂起來。
先有高文延遲出手,以至於波斯皮希爾第一時間啓動身體,結果卻發現形成錯位,重心明顯晃動了一下。
後有高文追身直線,波斯皮希爾的重心還沒有調整過來,儘管沒有失位,但卡位也不穩,球拍明顯晃動。
呃啊!
波斯皮希爾根本來不及舒展身體,網球就已經正面撞擊過來。
下意識地——
攔截了一拍。
手忙腳亂的情況下,波斯皮希爾腳步根本沒有站穩,但上半身還是下意識地強行發力,推擋了出去。
斜線!
撞擊!
然而,羊入虎口!
擊球動作還沒有完成,波斯皮希爾就已經看到迪米特洛夫猛虎出柙般地飛撲過來。
啊……
怎麼回事?
那情形,根本就是提前預判到波斯皮希爾的擊球選擇,擊球動作完成一半的情況下就已經主動出擊。
波斯皮希爾大驚失色。
迪米特洛夫的提前預判和高度集中,完全搶佔先機,正手一個撲殺,在網球的上升點線路上完成攔截。
轟!
網球,轉眼就重新朝着波斯皮希爾的方向撞擊過來,堪比導彈。
波斯皮希爾直接屏住呼吸。
千鈞一髮之際, 波斯皮希爾也表現出雙打世界排名第五的能力,儘管網前處理的手感細膩程度比不上索克,但網前條件反應的速度還是非常敏捷,經驗老道地準備預判,大腦根本沒有轉動,全憑本能——
一伸,一攔。
腳步踉蹌、重心失衡的情況下,波斯皮希爾倉促而狼狽地在自己腳邊準確無誤地攔截到了迪米特洛夫的撲殺。
快速!
精準!
和布萊恩兄弟一樣,典型的雙打高手,因爲長時間沉浸在網前短兵相接,所以這種電光火石之間的快速反應、二次啓動非常出色,他們根本不害怕這樣的擊球,依靠本能和經驗就能夠形成對抗拉鋸。
全場,驚呼一片。
迪米特洛夫已經完全搶佔先機的情況下,波斯皮希爾居然成功攔截,起死回生地將網球重新輸送回去。
可是,回球質量就……一言難盡。
又高又飄,沒有力量也沒有旋轉,根本就是“菜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