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章 其樂無窮
記者們,過年了。
印第安維爾斯,不愧是“第五大滿貫”,從話題到人氣再到討論度,全面爆發,絲毫不遜色墨爾本公園。
而且,在澳網基礎上, 居然還能夠更進一步,這個賽季的男子網壇,真的越來越好看、越來越精彩。
決賽陣容,到底是期待“高文VS拉奧尼奇”呢,還是期待“高文VS費德勒”?
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這都將註定是一場刺刀見紅的較量, 足以和澳網決賽相媲美, 聚集所有視線。
等等,和澳網決賽相提並論?如果是“高文VS拉奧尼奇”, 也同樣能夠相媲美嗎?
不見得吧?
事實上,如果拉奧尼奇真的能夠擊敗費德勒闖入決賽,那麼比賽的意義不同,但確實也將創造歷史。
此前提到過,自2005年法網以來,四巨頭就再也不曾缺席過大滿貫決賽,至少一位四巨頭成員能夠躋身到最後階段,這一紀錄一直到2014年的美網被打破,高文和西里奇在半決賽雙雙爆冷完成會師。
整整十年。
這也是四巨頭巔峰統治的最直觀數據。
大滿貫之外,大師賽也同樣如此。
當然,大師賽的變數更多,四巨頭的統治力明顯鬆動, 再加上四巨頭也不一定全勤參加所有大師賽,這也給予其他球員更多機會。
儘管如此!
自2005年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以來, 十年期間,九十項大師賽, 四巨頭全部都被阻擋在決賽門外的次數, 屈指可數:
準確來說,九次。
2005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的巴黎,2006年的漢堡和辛辛那提,2010年的印第安維爾斯和邁阿密。
上述就是全部。
一目瞭然。
首先,年末的巴黎大師賽,這就是四巨頭統治力最鬆動的一項賽事,前後一共五次四巨頭集體無緣決賽。
其次,2006年和2010年各出現三次——
那是德約科維奇和穆雷都還沒有完成蛻變的年代,四巨頭的說法還沒有出現,男子網壇依舊是二人轉。
但是,德約科維奇和穆雷完成拼圖之後,
四巨頭全部缺席大師賽決賽的,就只有2012年的巴黎這一次。
最後,最後一次四巨頭全部缺席大師賽決賽,那是2012年的巴黎,整整兩年前,又又又是眼熟的巴黎,當時費雷爾和揚諾維茨完成突圍。
所以?
如果拉奧尼奇能夠擊敗費德勒闖入決賽,和高文對壘, 那麼這場比賽本身, 就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也許, 比起去年美網決賽稍稍遜色些許,但這依舊是首場發生在“90後”之間的大師賽決賽。
“四巨頭VS挑戰者”的狂潮,又將更進一步。
某種程度來說,媒體記者們似乎更加期待“高文VS拉奧尼奇”的對陣,畢竟,話題性和討論度更高。
但是……
換一個角度想想,真的有人能夠拒絕“高文VS費德勒2.0”的上演嗎?
迪拜,這纔是兩週前的事情!
高文輸給費德勒,結束賽季不敗金身,從那時候開始,媒體就沒有放過高文,一路刁難一路騷擾一路炒作。
一秒喘息空間都沒有。
而後,從迪拜到奧克蘭再到印第安維爾斯,那些吐槽那些奚落那些嘲諷那些壓力,就沒有停歇下來過。
假設,費德勒擊敗拉奧尼奇進入決賽,這也意味着,高文迎來一次機會——
要麼,擊敗費德勒,讓媒體全部閉嘴。
要麼,輸給費德勒,讓自己陷入災難。
顯而易見地,高文期待着一次“證明自己”的復仇機會,但關鍵就在這裡:
短短兩個月之內,四巨頭全部贏一個遍?
短短兩週之內,再次對壘費德勒就能夠吸取教訓扭轉局勢?
難度,不是一星半點,準確來說,應該是難於登天。
儘管高文在墨爾本已經再次書寫不可思議的壯舉,成爲第一位在大滿貫連續擊敗三位巨頭的球員。
但是,納達爾傷愈復出,穆雷傷愈復出,嚴格來說,就只有德約科維奇的那一場比賽具有說服力。
只是,勝利依舊是勝利,冠軍依舊是冠軍,媒體並沒有否認高文冠軍的榮耀和光環,區別就在於:
更加苛刻,更加刁難,更加尖銳,僅此而已。
這也是迪拜那場輸球之後,媒體如此“大驚小怪”、“小題大做”的重要原因,他們期待着高文拿出更加具有說服力和統治力的表現,他們期待着高文能夠真正扛起“挑戰者聯盟”的大旗,打破現有網壇格局。
但如果做不到?
媒體也絕對不會錯過如此機會,肯定死死咬着高文不妨。
現在,也同樣如此。
媒體們依舊不認爲高文能夠擊敗費德勒,事情肯定沒有那麼簡單。
內心深處,媒體和球迷一樣矛盾。
一方面,他們期待着高文或者瓦林卡或者其他新生代球員橫空出世搶班奪權,打破四巨頭的全面統治。
另一方面,他們又抗拒四巨頭時代的落幕,畢竟他們跟隨着四巨頭一起成長,見證了整個時代的恢弘。
щшш¸ T Tκan¸ c○
這種又期待又抗拒的矛盾情緒持續拉扯,所以在對待高文、瓦林卡以及拉奧尼奇等等這些人的時候,他們都格外苛刻。
平時就已經足夠苛刻足夠挑剔,現在還要變本加厲。
媒體已經做好準備了——
如果高文再次輸給費德勒的話,他們應該如何撰寫新聞標題?
“球王依舊是球王,你大爺依舊是你大爺。”
“挑戰者來勢洶洶,但費德勒說:不。”
“費德勒捍衛四巨頭的榮耀,挑戰者的搶班奪權依舊需要再等等。”
亦或者是——
“德約科維奇依舊是世界第一,但費德勒依舊是世界球王。 ”
“納達爾、德約科維奇、穆雷都沒有能夠做到的,費德勒做到了。”
“對陣高文?費德勒,兩連勝!”
媒體完全不介意給塞爾揚添堵一下,在費德勒和德約科維奇之間挑撥離間,然後期待着一場好戲。
反正,媒體總是、永遠、一貫都選擇站在費德勒這一邊。
高文:原來我就是一個工具人。
諸如此類等等。
哪怕只是腦補一下,就已經其樂無窮了,源源不斷的靈感持續迸發,媒體們又怎麼願意錯過如此樂趣呢?
所以,“高文VS拉奧尼奇”,還是“高文VS費德勒”?
這簡直就是一個世紀難題,無法抉擇,這樣的男子職業網壇煥發出全新生命力,處處都是話題處處都是焦點,媒體正處於最幸福也最美好的一段時光。
他們期待着2015賽季精彩紛呈,但依舊沒有預料到能夠精彩到如此程度,着實不能再要求更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