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官侍郎周興說的那叫一個義正言辭,人神共憤的模樣。
彷彿徐有功是個十惡不赦,罔顧朝廷國法的逆臣。
衆多臣子全都看向徐有功,他們自然是知曉周興這樣的人,想要給人定罪,那就是板上釘釘的事。
司邢寺從前對於酷吏們的判定,幾乎從來沒有反駁過。
他們怎麼給寫的判決,那就怎麼判。
可徐有功是新上任的寺丞,是有着自己的職業道德與正義感的。
絕不會屈從什麼酷吏的判決。
他們送來的每一份判決書都仔細觀看,特別是發現顏餘年這件事的漏洞太大。
翻閱了案卷,又仔細打聽之下,顏餘年是被一個同鄉借錢,他不借給同鄉,這個同鄉告密,然後周興等人派人把他抓到洛陽城來審問的。
期間更是對他進行了各種刑法,這才屈打成招,有了此次的白紙黑字的認罪書。
殿前御史王求禮想要噴周興,可又無從噴起。
因爲白紙黑字的認罪證據,周興是真的能夠拿的出來,儘管顏餘年是被屈打成招的,可自己說出這種話來,他們也不承認啊!
且先聽聽徐有功是怎麼說的。
徐有功叉手行禮道:“微臣與顏餘年不是同謀,也不曾有什麼親戚的原因,當時博州刺史、琅笽王李衝,向貴鄉縣索取放債的利息,派遣奴僕督促收款,跟貴鄉縣尉顏餘慶互相聯繫,奴僕自己購買弓箭回去了。顏餘慶與李衝之間只有此點聯繫。”
周興立即開口道:“啓稟天后,顏餘慶替李衝催討債務,互通書信,合夥謀反清楚得很,不能叫作從犯,請處斬刑,沒收他的家人財產,臣的判決並無錯誤。”
徐有功不急不慢的叉手行禮道:“永昌年間的赦令寫着:與虺貞狼狽爲奸的,魁首已處死刑,尚未直接參與行動的從犯給予赦免。依照此赦令來說,顏餘慶並不是主犯,應該赦免,臣把他判到嶺南,已經是對他沒有立即認罪的最大懲罰了。
《尚書·胤徵》說殲滅罪魁禍首,脅從不予治罪,律法規定率先倡議的叫作魁首,剛剛頒發赦令說魁首已處死刑,那麼魁首沒有遺漏的了。
顏餘慶在頒發赦令之後被告發,這就是從犯。
如果把從犯當作魁首,就是把不該判死刑的人推向死亡。
赦免了又判罪,不如不赦免;放生了又要殺,不如不放生。我私下認爲朝廷不應當那樣。”
周興頗爲惱怒的道:“顏餘年怎麼就不算做魁首了?”
酷吏這麼一問。
當朝大臣就曉得,周興這是準備胡攪蠻纏了,我就認爲他是魁首了,怎麼着。
你能奈我何?
天后可是站在我這邊的。
更多的大臣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對於酷吏能躲就躲着走,惹不起瘋狗,那就躲着點唄。
有的人則是心中氣氛,可面上不敢出聲支援徐有功。
畢竟被酷吏盯上可不是什麼好事。
不僅會把自己全家搭進去,還可能會連累三族的風險。
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如今天后大開告密之風,這些人的尾巴可都要翹到天上去了。
本以爲天后下令處斬丘神勣,會讓這些酷吏們夾起尾巴做人。
可如今看來,倒是自己天真了,他們可不會夾起尾巴做人。
在殿上的朝臣和保衛、儀仗人員幾百人,都縮起脖子不敢呼吸。
“周侍郎是是不明白魁首的意思,還是故意裝作不知道。”
李易覺得瓜吃的差不多了,這個徐有功說話倒是個條理清晰之人,邏輯方面沒問題,倒是可以幫一幫。
“你!”周興側頭瞧了一眼李易,最終什麼狠話也沒說出來。
薛懷義笑了笑,知曉李易這是在爲自己掃清障礙。
周興這個惹人憎惡的傢伙,竟然不知好歹的,公然在朝堂上耍起了無賴,當真以爲朝堂是他說了算。
如此無恥的樣子,讓薛懷義覺得不可思議。
朝堂之上怎麼能有如此沒皮沒臉的朝臣,此等模樣,與街上耍無賴的小販有何區別。
這一幕,實在是刷新了薛懷義的認真。
聽聞朝堂裡的大臣,嘴裡說的都是黎民百姓的大事,像這種如同潑婦般的朝臣,着實讓薛懷義吐了下口水。
壞了自己心目的形象,等到自己在朝廷之中站穩腳跟,一定要把周興這種人扔到隊伍的後面,省的被他噁心到了。
其實是薛懷義不瞭解真正的朝堂,他只是一個勁頭的在無限散發着YY,想象着自己腦海中朝堂大臣該有的某樣。
完全是一位新丁,等他在朝堂之中待的夠久,就發現有些大臣與街邊賣貨的無賴人,本質上沒什麼區別。
只是一個手上有權力,一個人手上沒有權力罷了。
“李易,你倒是給周興解釋解釋!”
武則天坐在寶座上開了口,只想着要把這件事趕緊的議論完,接下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討論呢。
李易叉手行禮道:“要說魁首,這就是虺貞。魁首已經被處死刑之後,顏餘慶現在才被追究,不是從犯又是什麼?”
李易隨即轉頭,露出潔白的牙齒笑道:“周興,本大將軍給你解釋的夠不夠清楚?夠不夠明白?若是還不懂,那我建議你回去多讀書,省的給別人判罪的時候,全憑自己的喜好,到時候抹黑的可是朝廷的臉面。
畢竟律法是國家的生命,行動的準繩;若是律法不正,那國家便亂了套!”
周興擡頭看向寶座上的武則天,當初天后您可不是這樣說的啊。
殺了顏餘年可是您給定下來的調子,現在因爲一個寺丞與李易的話,就要自己打自己的臉,這事能如此輕易的算了嘛?
徐有功,你敢壞我的好事!
想起自己與武承嗣的保證,周興臉色就一陣難看。
武承嗣的臉色有些不好看,本想着藉着顏餘年這件事染上李易,卻沒有料到李易卻是染上了,可不僅沒有栽贓到他,反而把魚餌搞的也沒有了。
徐有功對於李易的仗義執言倒是有些受寵若驚,滿朝文武明明知道周興是在胡攪蠻纏,可愣是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