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在同一時間,長安城中。
六部尚書、三省宰相,以及翰林院掌院、聖道院掌院、天策府天策將軍、凌煙閣閣主,還有大唐朝廷三師三公,前來京師述職的江越王、河間王,乃至聖皇唐一葬、聖後漆雕雨都接到了上官綰綰的請柬。
請柬的內容是,上官綰綰將要在中秋當夜,於掖庭宮中,舉辦“中秋宴會”,屆時除了這些接到邀請的人,上官綰綰還會在長安城中,挑選十二位年輕俊傑參與宴會。
這個消息一出,長安全城譁然,消息從某些隱秘的渠道,以長安爲中心,極快地向大唐四面八方擴散而去。
雖然沒有更多的消息,表露女相大人上官綰綰舉辦這次中秋宴會有什麼特殊的目的,但很明顯,這絕對不是一次普通的宴會,它或許會改變整個大唐的格局,這一點,只從宴會參與者的身份來看就能得到答案。
尚書省正二品尚書令,“都相”王心伯顏。
中書省正二品中書令,“右相”百里璽。
門下省正二品門下侍中,“左相”卜判。
翰林院掌院,“內相”顧潛山。
聖道院掌院,“宗相“談一笑。
天策府天策將軍,“兵相”葉磐石。
凌煙閣閣主,就連聖皇聖後都不知真實姓名,只是將其稱之爲忘世老人的“秘相”忘世經綸。
再加上“女相”上官綰綰自己,除了神州盟“野相”邊不負浪跡八荒、和朝廷之人格格不入,以及無人知道身份的惡人盟“奸相”杜百變之外,這次宴會,竟然將大唐十相一網打盡。
除此之外,還要加上六部尚書,大唐元老三師三公,以及聖皇聖後,這次宴會的陣容堪稱豪華無敵。
至於江越王唐逐流、河間王唐無涯,人人都知道那是女相大人上官綰綰的摯友,也是大唐無數個王爺之中最富英名的兩人。
許多人隱隱約約的意識到,這次宴會的重心,不在於那些身居高位的大唐擎天巨柱們,甚至都不在於聖皇聖後,而在於那十二個所謂的年輕俊傑。
很快地,長安城中再次掀起了一場猜謎遊戲,遊戲的主題就是“猜猜他是誰”,人們發揮着自己巨大的八卦精神和事無鉅細的推理能力,開始挖掘起這十二個人可能的身份來。
只不過,這一次女相大人沒有讓人們的遊戲玩太長時間,很快,第一個接到邀請的年輕俊傑就出現了。
毫不意外的,這個人是顧夢白,毫不意外的,顧夢白也拒絕了這次邀請。
對於這樣的結果,整座長安城似乎沒有一個人感到意外,就連發出邀請的女相大人,也沒有一絲一毫生氣的意思,似乎顧夢白這樣的做派,大家也都習以爲常了。
事實上,傳言出自終南山道德觀的顧夢白,確實極少出現在他人的視線之中,無論是諸子百家的聚會,還是朝廷人士的宴席,他也從不參加,據說就連聖皇聖後的邀請,他也敢毫不猶豫的拒絕。
不過就算是這樣,他依舊是長安城年青一代隱隱然的第一人,相關的活動人們還是會習慣性的給他發個請柬,就連女相大人也不能免俗。
第二個接到邀請的,是王心小師,這也證明了簡青書之前的判斷,王心小師只是一個紈絝,而不是一個蠢貨。
當然,都相府很快就將王心小師接到女相邀請的這個消息傳了出來,雖然都相的官位比女相要高,但王心小師被女相大人看中,這也是臉上有光的事情。
最關鍵的是,王心小師是第二個接到邀請的“青年俊傑”,證明在女相上官綰綰的心中,他只排在顧夢白的後面,這可就是極高的榮譽了,王心家只怕還嫌傳出來的速度還慢了呢。
第三個接到邀請的,是正在長安遊學的,南越國小王子、白沙書生鮮于越。
南越國是大唐附屬國南沼六國之一,南沼六國以六條江水劃分,每一條江水就是一個國家,而南越國佔據的就是白沙江。
原本在南沼六國之中,南越國國力最弱,排在最後,一直備受其他五國欺凌,若不是大唐還需要他的存在,時不時的伸手幫上一把,南越國早就從南沼六國除名了。
南詔國王族複姓鮮于,數百年來,鮮于一族的夢想一直都是強大南越,不再受人欺凌,但始終沒有看到任何希望,因爲即便是大唐,也只是希望南越國不滅亡,可以牽制其他五國,而不希望南沼六國真正的強大起來。
臥榻之旁,其容他人酣睡!
因爲只有這樣,才符合大唐的需要,大唐需要的是聽話的附屬國,而不是一統南沼的霸主,也正是因爲這樣,南越國也才能得以不滅。
不過在南越國內,鮮于越被認爲是復興南越的希望,據說南越王妃在懷他之時,曾經夢到白沙江從天而降,鑽入自己的肚子,而鮮于越出生之日,白沙江更是發了一場三百年不遇的大洪水。
要知道,南越國以白沙江爲立國之本,鮮于越的這些情況都被認爲是吉兆,因此南越王以國號爲名,給他取名鮮于越。
鮮于越出生之後,倒也稱得上是聰明伶俐、天縱奇才,更是被某遊歷南沼的儒家賢人收爲弟子,小小年紀就在南越國做下了幾件大事,因此得名“白沙書生”。
只不過,南越國人希望看到的南越復興,稱霸南沼的情況一直沒有出現,最近幾年甚至有被其他五國吞併的危險,而鮮于越在國內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最後不得不以外出遊歷的名義暫時離開南越,來到長安。
當然,鮮于越來到長安的目的,一方面是鍛鍊自己,廣博見聞,增長智慧,但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夠交好大唐重要的掌權者,爲南越帶去希望。
按道理,這傢伙才十幾歲,再不濟也是南越國小王子,應該屬於嬌生慣養之輩,沒想到他來到長安以後,隱姓埋名從一家大酒樓端盤子的小廝做起,因爲種種其餘巧合,在不過兩年時間裡,居然在長安城中博得了好大的名聲,一時間讓大唐其他附屬國來長安的人也爭相效仿。
女相上官綰綰第三份請帖下給他,可以說名副其實,又彰顯了大唐泱泱大國的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