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蕭瑞德傻眼了。
蕭瑞徵也傻眼了,他何嘗想過這些。
蕭瑞德道:“晉兆軍是晉王叔的嫡系部隊,按道理他們應該不會太爲難徵弟纔是。”
他嘴上雖如此說,可心裡也是沒底的。要說嫡系,這些年蕭氏一族也拿軒轅一族當嫡系,可軒轅一族又都做了什麼?逆臣賊子,哪怕以前是蕭家的錯,可已經過了幾百年了。
董如意沒有作聲,蕭瑞德的話,她可不想回答。
香蘭端着茶走了進來,“天不早了,奴婢讓人備了小王爺和世子爺的飯菜。”
蕭瑞徵看向香蘭,然後又看向窗外,他起身道:“如意,我先回去了,玉兒還在府中等我。還有這事,先別讓她知道。反正不管如何,南下都是早晚的事,大不了走一步,看一步唄。我就不信父王那些的部下,還能生吞活剝了我不成。”
董如意點頭應下,蕭瑞徵對香菊好,這是她想看到的。
只是香菊的性格,只合適管理內宅,她並不適合過多幹涉朝廷的軍政大事。
蕭瑞徵走後,蕭瑞德也站了起來。
“如意,我也不留下吃飯了。今日這事,我看還是麻煩我老子吧。實在不行讓他和皇伯父說說,延遲一下南下的時間。這南下的具體時間,還不就是皇伯父的一句話麼。”
董如意道:“其實我也有這個意思。”她壓低聲音,“我是這樣想的......”
蕭瑞德聽的渾身緊繃,他驚呼道:“三年的錢糧,朝廷哪裡有那麼多銀子?”
董如意翻了個白眼,“你沒聽錯,就是三年,只是這只是個說法。到時候退而求其次,一年就行。只是這再往後,晉兆軍的軍餉都得最先下發,否則徵堂兄往後的日子就難過了!”
蕭瑞德忙道:“咱們如今在窮,那也不能窮西南。這事我去和我父王說。”
董如意點頭,“晚點我也和爹爹打聲招呼,這兩年戶部多少存了點銀子。只是這樣一來,皇伯父在別處又要着急上火了。”
蕭瑞德低聲道:“你明明就是有了辦法,爲何還要嚇他?”
董如意道:“我不好好嚇他一次,他往後能學乖?他這要是去了西南,咱們山高皇帝遠的,哪個管的了他們。”
蕭瑞德道:“你可真是應了董大人的話,有操不完的心。行了,我這就回去。你也別多想了,咱們蕭家兒郎,哪個還能讓尿憋死不成。”
董如意喊道:“明個就把你這話,傳去慶伯父耳中。”
蕭瑞德一個踉蹌,“姑奶奶,我錯了。”他大喊了一句,然後跑了。
一旁的寒香喃喃自語:“這做兒子的如此喜歡咱們小姐,爲何老子就看不上咱們小姐呢?”
董如意一聽噗嗤一聲笑了出來,寒香說的是慶王和慶王世子這對父子。
董如意道:“香蘭,告訴她慶王爺爲何看不上她家小姐。”
香蘭一本正經道:“慶王爺那是恨鐵不成鋼,恨咱們小姐不愛朝廷,不愛百姓。”她說着哈哈的大笑了起來,“咱們小姐和他都是過目不忘,可大家的理想差太多。”
寒香聽了也笑了起來,“慶王爺是不是弄錯了,他是男子自當爲國效力,可咱們小姐是女子,管那勞什子作甚?”
香蘭笑道:“小姐,您瞧瞧,咱們寒香姑娘的嘴巴多厲害。”
董如意笑道:“行,以後慶王爺要是再同我論國家大事,本小姐就說寒香姑娘的話。”
寒香紅着臉道:“小姐嘲笑奴婢,奴婢不理你們了。”她說着轉頭跑了進去。
***
董如意寫了封信,然後讓香蘭送到了董文德手上。
董文德看着信上的內容,拿了朝服就回了戶部。
董文德一夜未睡,而註定同樣無法入睡的還有慶王。
慶王翻來覆去的,他就鬧不懂,董如意怎好意思開口要這個錢糧,而這一開口還就是三年。大周如今什麼情況,她就是不清楚,問問她養父不就知道了。
這兩年大周雖在休養生息,可別說晉兆軍三年糧餉,就是一年,怕是都困難。
第二日早朝後,皇上留了劉相、魏相、慶王和董文德商議晉南王南下一事。
之所以留下董文德,是因爲皇上和董如意想到了一處,他們都擔心蕭瑞徵扛不起晉兆軍,他們都想讓蕭瑞徵帶未來幾年晉兆軍的糧餉南下。
皇上道:“董卿,戶部可有多餘的錢糧,可提前支付晉兆軍的糧餉?”
董文德一愣,他行禮道:“回陛下,山東水災免賦稅十年;兩廣前年水災,免賦稅三年;川貴連年徵兵,許多地已經無人耕種......”
董文德先說了大周各處的情況,然後又說了這兩年的稅收,最後董文德道:“如果提前預支晉兆軍的糧餉,戶部可預支一年。如超過一年,戶部將入不敷出。”
皇上心底震驚,平日裡董文德可是很少開口的,就算開口,他也只說戶部沒銀子。
董文德一毛不拔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好在戶部有他管着,相比兩年前真的是好太多了。
皇上道:“其他卿家是何意?”
劉相眼觀鼻,鼻觀心。可他的心已經不鎮定了,董文德的反應讓他心驚。董文德入戶部,不過區區兩年,他竟對戶部,已經如此的瞭如指掌了,這能力,能不讓人心驚麼。
董文德對戶部的確上心,他一點點學着戶部的事,他不能給女兒丟人,更不能讓人說皇上昏庸任人唯親。
魏忠賢對此是不贊同的,如果讓晉南王帶糧餉南下,那麼國庫又要捉襟見肘。萬一哪裡再有大事發生,朝廷如何應對?
魏忠賢道:“陛下,臣不贊同給晉南王帶糧餉南下。晉兆軍乃晉王爺的嫡系部隊,就算是晉南王獨自一人前往,他們也不會將他如何。朝廷再經不起任何的折騰了。”
皇上聽的直嘆氣,他的這幅身子,能把大周糊弄至此,他已經是盡全力了。
劉相道:“要不然讓商賈捐銀子呢?”
商賈身上的銀子最多,往往這樣纔來錢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