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手指着前面的兩個箱子繼續道:“只不過這兩個箱子是江寧府的,老爺、夫人要抓緊時間了,如果不趕在離開前同管事對了賬,過陣子還得麻煩這邊的管事上京對賬。至於另外兩個箱子,老爺、夫人可以路上慢慢看,那兩箱是京兆的產業,等老爺、夫人回了京兆,再同那邊的管事們對賬就來得及。”
董文德看着迎春打開的大箱子,四個箱子全都裝的滿滿的,他忽然感覺自己頭暈腦脹,整個人都不好了起來。
他顫抖着手道:“這麼多都要看?”
迎春無奈道:“來的人是這樣說的。”
原本每天盼着董如意回家的董文德和陳氏,此刻已經自身難保了。
他們夫妻要在回京前,同那些個管事對清賬目。
董如意只把她置辦的十分之一的產業劃給了董文德夫妻,不是她小氣,她實在是怕嚇壞了董文德。
劃給董文德的產業都是京兆和江寧府兩地的,而那些個大管事也全都是她精心挑選的。。
隨着時間的推移,江寧府的管事們絡繹不絕的來了陳家。
好在陳明揚和陳明修給力,直接幫董文德攔了郡主府的事。
董文德自此每日便同陳氏琢磨起賬目來。
陳氏揉了揉太陽穴,她總算明白母親爲何總是如此了,實在是頭暈腦脹。
董文德見了很是心疼,他拿過陳氏手中的賬簿,猶豫道:“要不然,我去求求明行吧!”
他是不好去求陳明宇的,陳明宇作爲陳家的長子嫡孫,平日裡要處理的事就很多。
再加上先前他丟開手頭上的事幫忙修陵,如今怕是已經自身難保了。
陳氏拿回了董文德手上的賬簿,嘆氣道:“行不通,我老早就去找過明行了,明行那邊的賬簿比咱們這裡還多,前段時間耽擱下來的都堆了一書房了。”
隨後她一本正經的看向了董文德,“而且明行說的對,咱們總歸是要學着看、學着管的。不說其他,單說聖上對你的器重,萬一有朝一日,聖上讓你去戶部,難道你要同陛下說,臣不會看賬簿嗎?”
董文德的嘴角抽了抽,明行這話說的難聽,到還真是那麼個道理。
他心中默唸,“這次回京,可千萬不要讓他去戶部啊。”
屋內安靜了下來,看賬的時間非常的快,他們感覺沒有看多少,就到了晌午。
白芷進屋道:“老爺、夫人要在何處用飯?”
陳氏道:“去東廂吧。”
董文德伸了伸胳膊,“回頭咱們得請幾個好點的賬房先生纔是。”
陳氏點頭,道:“還是賢清聰明,等咱們回了京,就開始找,這邊的找了也不見得願意跟咱們過去。”
董文德點點頭,牽着陳氏的手去了東廂房。
廊下的白果偷偷的看着董文德,喃喃道:“老爺真是癡情呢,要是老爺把對夫人一半的好給我,該多好!”
陳夫人一邊給董文德布着菜,一邊道:“賢清,你說如姐這一年來到底是怎麼過的啊?難怪母親要送她去散心,天天對着那些個賬簿,真真是要瘋掉了。”
董文德點了點頭,“我看如姐怕是玩的太開心了,這才遲遲的不回來。只是眼看着不能再拖了,我是真想她,而且也不能讓她一個人進京啊。”
陳氏一聽,放下了筷子,“如果咱們這邊的賬目對好,如姐還沒有回來,那咱們也不等了。我看明揚和明修都長大了,實在不行就等他們忙完了郡主府,讓他們送如姐過去。”
董文德點點頭,最後也只能這樣了。
如今的陳明行也是忙的團團轉,不是他不想幫董文德夫妻,實在是他也自身難保。
董如意所有的產業他都有份,董文德夫妻要看的賬目,他要看;董文德沒有看到的那些個賬目,他也要看。
而董如意那個甩手掌櫃的,只負責開店、置辦產業和選大掌櫃的,剩下的全都交給了他。
如今陳家二房裡,陳明行分的所有家產全都交給了萬氏,而他就專門處理同董如意合作的生意。
萬氏同樣是一個頭兩個大,原本她就管着三房的家產,如今加上自家男人的。這一上手,她才知道陳明行平日裡管了多少事。
陳明行如今是隻要一想起董如意,就有想要揍人的衝動。
陳家人就像離開了江寧府一樣,安靜的不行。
陳夫人同平姨娘說着閒話,“你說這大房、二房怎麼都這麼消停啊,就連賢清夫妻都沒有再過來了。”
平姨娘笑道:“奴婢之前打聽過了,說是都忙着看賬簿呢,這不是入秋就要收租子了,他們得趕在收租子前把今年的賬目對仔細了。”
陳夫人笑道:“這如姐可真是越來越本事了。”
陳氏如今是牟着勁的學,有什麼不懂的就去問陳夫人,如今陳家最閒空的就是陳夫人夫妻了。
她怕他們回到京中,董文德有了公務,那麼就無暇理家裡的這些了,那麼這些庶務早晚要交給她來打理的。
其實董如意早就給他們請好了賬房先生,如今那些個賬房先生就住在他們京兆的董府中。
至於現在,重點還是要分散董文德夫妻的注意力,省着他們總想到自己。
董如意壓根就沒有想過,讓他們短時間就看完那麼多賬目。
她自己如今能快速的看賬、盤賬,那還是因爲有上一世的經歷。
而且她上一世要是沒有盤過戶部的賬目,如今也不會一目十行。
而此刻京兆董府內的賬房、管事們也在盤算着京兆這半年內的賬目。
那是一個三進的宅院,只是是個超大型的三進。
賬房、管事、幕僚全都住在一進的東廂房裡,只是那個一進的東廂房就有二十幾個獨自的一進小院。
董如意明面上的身家其實並不多,這是她經過仔細覈算過,才露出來的,她還有一半的身家是在麒麟閣閣主冷玉名下的。
至於董如意到底有多少身家,怕是也只有董如意自己知道了。
周朝重文輕武,尤其是南方,不管多窮的人家,除非是吃不上飯的,都會讀上兩年書。
而這批難民的資質也不是太差,能造反起事的哪個會是省油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