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看不到大門,也看不到他們離開的路,可是這個窗口對着的方向卻是京兆,她再看未來。
陳氏留下了周媽媽,並且由陳夫人親自給如哥挑選了一位沈媽媽。
董如意見過這位沈媽媽,是個忠厚老實的人,有她跟着如哥她放心了。
她沒敢去送陳氏,她可以忍着不哭,但是她怕陳氏見到她哭與不哭都會想太多。
所以她決定不去送他們,她太瞭解陳氏了,她要是認定了自己可憐,決定留下陪自己,不管是不是上了路,她都會跑回來。
陳夫人送走了女兒和女婿回到繡樓裡,她看着拿着毛筆寫大字的董如意,心中感觸甚多。
周媽媽哭的眼睛通紅,她也是很捨不得三奶奶他們的。
陳夫人道:“這孩子還真是倔脾氣,硬是沒出去送。”
董如意不滿道:“外祖母應該去和外祖父說這個,是他老人家非要留下我的。”
陳夫人一愣,道:“是,是,不是我們如姐的錯,是你外祖父的錯。”
董如意心道:“自己還是失了分寸,竟然衝着外祖母發了脾氣。”
陳靜之怕董如意沒父母在身邊不習慣,就讓人把她挪去了他的院子,他要親自照看。
董如意心中鬱悶啊,剛剛離開了爹爹和孃親,這又要去外祖父跟前,好吧,去就去吧。
陳夫人有一女三子,還有兩個庶子。
陳老爺並不花心,平姨娘是陳老爺的通房丫鬟,一直照顧着陳靜之的衣食起居。
陳夫人進門沒多久,就要擡她爲姨娘。
可是陳靜之道:“規矩就是規矩,等她生了兒子再擡。”
平姨娘知書識禮,很懂規矩,在陳夫人進門前並沒有懷過孩子,陳夫人第一胎生的是女兒,陳姨娘爲此還落了一個男胎。
陳夫人仔細的觀察過平姨娘,她是真的老實本分,並不是裝出來的。
所以她免了平姨娘的規矩,誰知平姨娘依舊是晨昏定省的做足了規矩。
可能是好人有好報,平姨娘一連生了兩胎都是兒子。
陳夫人擡了平姨娘的身份,還大度的把兩個庶子放在了身邊教養。
陳靜之爲此對她更是尊重了,他們家算是最平靜的後宅了。
陳夫人如此大度更重要的是陳靜之沒有再行納妾。
她有時候開玩笑說要給他納妾,陳靜之都玩笑着回道:“在納一房,再生幾個兒子,我那點個家產都不夠他們分的了,就這樣吧。”
陳家的規矩很奇怪,陳家書香門第,子孫全都讀書,多數的並不擅長做生意。
所以陳家的鋪子少,良田多,到如今都是由族裡集體打點。
讀書人不講究金銀,也就隨他們去了。
至於陳家的子孫,只要成家就要分出去住,哪怕是住在隔壁,吃食財產都是早就分了的。
至於分出去的鋪子和田地,可以自己親自經營,也可以繼續由族中打理。
所以陳家的子孫都很和睦,分的財產都是固定的,多少間鋪子,多少田地,多少莊子。
除非你父親是個能生的,或者是個敗家子,否則族中給賺的足夠存下兒子們的分家財產。
陳老爺夫妻和老太爺跟着嫡長子陳明宇一同生活,二子和三子全都分出去單過,只是他們就住在隔壁。
這一條街都是陳家六老太爺的,陳靜之的父親陳朔是陳家的嫡次子,排行第六,只有陳靜之和已故的陳氏一兒一女。
六老太爺那是陳家有名的富人,陳靜之自然也是有錢人。
陳靜之的四子和五子都出去遊學去了。
遊學是陳家給子弟們最好的待遇,外出遊學可以增長很多見識。
但凡考過秀才功名的都可以去遊學。
自從老五也出去遊學後,陳夫人就沒有再帶過孩子。
原本她是想要帶長孫的,可是陳老爺不同意。
陳靜之道:“誰生的誰去養,送我們這來算怎麼回事,讓他們領回去,我看着鬧心。”
陳夫人沒有辦法只能把孫子送回去。
其實這真不能怪陳靜之,他從成婚後就給長姐帶兒子,悉心教導。
沒過一年就有了長女,隨後就是嫡子,再是兩個庶子,然後就這樣隔兩年多一個的。
等外甥和兒子們還未長大,他便接了老爺子的班,開始教學生。
五歲到十五歲的孩子一直都在他眼皮子底下晃,一晃就晃了二十幾年,換了誰,都想回到家中清靜清靜吧。
可是他是清靜了,陳夫人和平姨娘冷清了,兩個人只好找來媳婦打打葉子牌。
董如意搬到了陳家大宅的榮寧堂,她打破了陳家老爺不撫養隔輩的話。
晌午的時候,陳夫人親自過來問道:“東西都收拾的怎麼樣了?”
周媽媽道:“都收拾的差不多了,有幾箱子如姐不讓動,說三爺很快會來接她。”
其實那些東西都是董文德買給她的小玩意,她一直都喜愛非常,只是她不是孩子了啊,總不能還抱個娃娃之類的,她便找了個藉口鎖了起來。
陳夫人嘆氣道:“老爺就是這個脾氣,誰也甭想扭過他去,就這樣的給人家父女分開了。”
在陳夫人和周媽媽感嘆的同時。
董如意此刻正在學堂的偏廳中和陳老爺大眼對小眼的瞪着。
陳老爺道:“這個是蘿蔔,很有營養,你年紀小必須得吃。”
董如意從小就不喜歡吃這種氣味大的東西,她瞪着圓溜溜的眼睛道:“蘿蔔是給兔子吃的。”
陳靜之夾了一塊吃了,道:“兔子是可以吃蘿蔔,但是人也可以吃。”
董如意道:“兔子就是吃了蘿蔔才比我笨的,要不您教它背誦古文,只要她背過我,我就吃。”
陳靜之有些無語了,看向旁邊的陳書,道:“之前她都是怎麼吃的午飯?”
陳書一臉的便秘表情,道:“小的哪裡知道啊?或許夫人有辦法吧。”
陳靜之還想要堅持一下,董如意拿起了筷子唸叨:“食不言寢不語,食不言寢不語。”說完便挑着自己愛吃的吃上了。
陳靜之徹底服氣了,他自從啓蒙後就無人在跟他說過這句話,就連他都很少講這句話,因爲在他面前的孩子都很聽話。
誰能想到外孫女跟他說食不言寢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