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山城火起,急的不只是細川采女,上杉輝虎也急的不行。
生野山大敗時,武田北條聯軍是追擊過了利根川的。但兩位統帥都不是躁動冒進的人,很快就依靠利根川建立防線,把松山城左近的北武藏徹底吞進肚子裡面。
而一路潰到廄橋城的上杉輝虎收拾住了人馬,先令留守廄橋城的北條高廣北條景廣父子前往利根川北岸防禦。
如今十日過去,上杉輝虎的姐夫長尾政景帶着阪戶衆等中越之兵馬四千餘人前來救援。總算把上杉方的兵勢興盛起來,不再那麼虛弱。
擁着一萬二千餘騎,急匆匆趕到利根川。隨即便聽到杉山城方向數萬人大會戰的聲響,留守在利根川南岸的乃是北條氏鐵桿死忠河越城代大道寺政繁,人馬五千衆。
武田方協守的乃是飯富三郎兵衛昌景以及內藤修理亮昌豐,二千五百衆。
半渡而擊之的道理,沒人不懂吧?饒是上杉輝虎搶攻渡口津,一連催動兵馬,試圖突破利根川,給杉山城以救援,也困難萬分。
打了一個時辰,杉山城的兵戈之聲越來越弱,上杉輝虎就知道了,箕輪衆一萬騎丟了!
如今利根川南岸僅剩細川采女的一萬騎結營固守,軍糧是否充足他也不知道。
爲今之計,只有繞過正面防線,向忍城方面轉進,然後在忍城和騎西城之間相對易於通過的區域渡過利根川,從側腰打進武田北條的陣地。救出了山內一萬騎,那他就還有打一個有來有回的機會。
可是生活這個東西,永遠都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
忍城成田氏,人家也並非是職業二五仔。只不過成田親泰紮根於此之後,總要順應時勢,在亂世之中保全家名。
自第一次出入關東之役以來,背叛上杉輝虎的人不知凡幾,如過江之鯽,如黃河之沙。連奮死抵抗北條氏侵攻長達十餘年的樑田晴助都降了。
曾經說過縱使全關東的武士都投靠了北條氏,也永遠堅定的擁護上杉輝虎的上總土氣酒井氏酒井胤治去年就投靠了北條家。差一點就要名列北條氏御家中衆,如今正帶着五百騎陪着北條家暴錘上杉軍。
上杉輝虎一封書狀送到忍城,城內即刻分作兩派,一派認爲上杉輝虎還有後手,山內家也沒被打殘,鹿死誰手亦爲可知。這一派主要以老江湖成田長泰,成田長忠,成田泰季爲首。
另一派則認爲上杉方的勢力在關東接連遭遇大規模的失敗,不僅下總、上總、南武藏、常陸等國的領地全部丟失,如今眼看着北武藏和上野也要完蛋。 這一派以當主成田氏長,小田朝興等人爲首。
原本雙方只是爭論,誰也壓不住誰。但杉山城陷落,長野業正箕輪衆全軍大潰,長野業正等將僅餘一千餘衆潰奔越畑城的消息隨着北條軍的使者河津城主蔭山新四郎的到來以後,成田氏長方佔據了上風。
此刻家主本來就是成田氏長,他的發言最終得到家臣手島、柴崎、正木等人的認可。成田長泰徹底失腳,成田泰季隱居,將家門交給成田長親,而與兄長對立的成田長忠直接追放。
這不過是一夜間的事而已。
等上杉輝虎帶着大軍來到忍城,要求徵調民夫和船隻,搭建浮橋通過利根川時,忍城內毫無反應,只是不理。
上杉軍一時沒反應過來,陷入進退失舉的地步。成田家要麼繼續忠誠,要麼就反叛,可是三棍子打不出一個悶屁是什麼意思呢?
於是上杉輝虎派遣下平右近允入城,得到的結果居然是當主成田氏長在生野山合戰中受傷了,不能前來相迎。而且由於大戰,附近的百姓也亡逸逃散,無力征調民夫。
這話說出來鬼都不信,上杉輝虎一聽就知道成田氏是準備騎牆了。眼看着上杉方接連戰敗,實力萎縮。成田家怕繼續跟着要完蛋,如今就藉口推辭。
上杉家如果翻盤,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成田家沒有從賊啊,還可以舔着臉回來。北條家如果徹底贏了,那他就可以跑去北條家,你看我沒幫上杉輝虎打你們啊,我中立了。
戰國時代國人豪族們的“生存智慧”而已,雖然心內冷笑,但沒有人會去揭破這些。
雖然成田家不幫忙,但他還算有良心,也沒礙事。只要搭了浮橋,過了利根川,那戰術上的迂迴作戰就成功了。
就可以從側腰向北條武田聯軍攻過去,救出了細川采女,就算打不進松山城,這仗也有的打了。
成田家爲了表明誠意,還派人拉了二百石大米到上杉輝虎軍中。這個時節,二百石米也算一份不小的禮物了。
上杉輝虎自然笑納,他見識過的反叛太多了,什麼花樣什麼姿勢的他都見過。成田家家這種想叛又不敢叛,不敢叛又想叛的扭捏作態他倒是第一次見。
微笑面對唄,還能咋滴。
只要不壞事就好!上杉輝虎如此想到。
百姓跑完了就軍中的陣夫雜役們做,人跑了又不可能帶着船跑。搜索一番,湊夠了船隻,又準備木板、繩索。也算不上多麼的困難,浮橋就搭建完畢,而且還是兩條。
這就是老於行伍的智慧了,你只弄一個浮橋,出了事根本沒法應對。你弄上好幾條,不僅加快渡河速度,還能預備突發事件。
雖然搭橋花費了更多的時間,也使用了更多材料,但快速行軍又能把這部分浪費給補回來。
就算是去救援,也不能有一星半點的孟浪。兵兇戰危,稍有不慎,就會和生野山一樣,稀裡糊塗的全軍大崩潰。
第二天上杉軍就開始渡河,而且上杉輝虎留了一個心眼,一直讓自己最信任的直江景綱以及小島貞興二人帶領着二千餘衆防備忍城可能突然發生的意外。
渡過河三千餘人,大軍緊鑼密鼓的繼續行軍時,忍城城門大開,呼啦啦擁出上千人馬。
河對岸陡然生變,遠處旌旗飛揚,尤其是一面孫子四如軍旗最是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