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國曆三百六十八年冬,天空沒有下雪,不過天氣還是有些寒冷。
經過一系列的準備之後,商盟在白龍江沿岸發動了猛烈的反擊,這次戰鬥由大元帥白起,陸軍元帥林震天指揮,兵分兩路發動攻擊,其中一路位於白龍江上游,另外一路位於白龍江下游,中間相差萬里,每路六百萬人,總共一千二百萬人,可以說這次戰鬥當中商盟絕對是竭盡全力。
同耿之毅一樣,林震天同樣是這個世界有名的名將,林震天當兵早,成名早,無數年下來,雖然商盟這邊戰鬥比較少,不過卻沒有人幹小視他,因爲同蔣孝行一樣,林震天會培養下面的人,只要是當過林震天的親兵的人,現在都已經是將軍級別,這些人能力都十分強,在商盟對外的戰爭當中,有一大半的戰鬥都是他手下的人打得,可以說他就是一個孵化器,不停的給這個世界孵化有能力的將領,這樣的人誰敢去小視。
得知林震天出手之後,耿之毅當然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而且耿之毅覺得能夠同林震天交手當然是一件十分爽快的事情,林震天同蔣孝行這麼像,當然是自己的對手,耿之毅從來沒有機會在戰場上打敗過蔣孝行,這次正好用林震天代替一下,也好讓自己心中的鬱悶散發出來。
同耿之毅林震天不同,白起顯然不是同他們一個輩分的,雖然白起年齡比他們大不了幾歲(五歲),不過白起成名的時候他們都還是在家的青年。
當年東大陸最爲強大的國家還不是大宋帝國和商盟,是一個叫追風帝國的國家,這個國家在大陸上強大了很多年,面對大宋帝國和商盟的接連挑戰,追風帝國當然不能夠忍讓,於是發動了一場整個東大陸的戰鬥,那個時候白起才二十歲,一個師團長,但是就是這樣在一場大決戰當中白起直接帶着這一個師團的部隊,硬是從對方的中間穿殺過去,那一次他們一個師團就殺掉了十萬人,也就是說,他殺掉了十倍以上的敵人,從此白起就成爲傷感東大陸的名將。
後來草原進攻東大陸,這個時候白起才二十六歲,集團軍司令,在那個火器還相對較少,騎兵當道的時代,白起硬是用集團軍內部的一萬把火繩槍在一個山口擋住了三百萬的草原騎兵,爲這場戰鬥立下了基礎,從此以後火器才真正的進入到所有人的視線當中,有時候白起也被成爲火器之祖。
在得知白起和林震天同時動手之後,即便是這個時候耿之毅手中有千萬部隊,他們也急忙的像大宋帝國求援,一個就已經讓人頭痛,兩個同來,當然不是能夠抵擋得了,雖然耿之毅很霸道,不過自知自明還是有的,自己能夠對什麼樣的敵人還是能夠十分清楚。
大宋帝國剛剛取得一些勝利,這個時候當然不能夠允許失敗出現,故而在得到了耿之毅的消息之後,十分上心,大元帥馬躍,參謀長萬國一都趕了過來,同時過來的還有五百萬的軍隊,既然商盟想要較量,那就較量一番。
馬躍萬國一都是白起那個時代的人,當然相對來說沒有白起這樣輝煌的戰績。
不過馬躍能夠讓大宋帝國成爲東大陸軍隊最爲強大的國家,各方面的本事是不能小視,同樣大宋帝國在無數年一來戰略戰術完全沒有出現錯誤萬國一在其中的作用也能夠看得見,兩人趕過來對上白起,也能夠佔據很大的優勢。
雙方出動的力量都是恐怖的,這樣大範圍的調動軍隊,既不能隱瞞消息,也不能短時間內就會有結果,畢竟這樣的戰鬥必須得很長的時間來做準備才行,不過戰鬥即便是這個時候還沒有打,那對於周邊人的壓力就已經被體現出來,讓人有些恐懼,有些畏懼。
從現在這個時候開始準備到戰爭開始打起來中間需要的時間都是好幾個月,而這幾個月內可能情況早已經發生了變化,畢竟這個世界是不停在變化的。
就在大家都在注視這邊變化的時候,慶國最先採取了行動。
西域這邊在集合了三個軍區之後,部隊達到了四百八十萬的陸軍部隊,另外還有兩百騎兵部隊,總共加起來七百萬部隊,即便是大魏國像這邊派遣了五百萬的部隊之後,加上張圖帶過來的部隊,這邊也只有八百萬的部隊,一點優勢都沒有。
反而是在這邊大魏國的敵人卻變得很多起來。
經過慶國外交部的努力,已經大魏國在這邊的表現,周邊的國家對於大魏國已經產生了一種擔憂的心裡,我們的國家想要動手就動手,想要攻擊就攻擊,這完全是看不起我們啊,那裡能夠接受這樣的事實,於是無數人開始在這邊集合起部隊。
除開慶國的部隊,益國集合起三百萬的軍隊,餘國集合起三百萬軍隊,衛國集合起兩百萬軍隊,周國集合起兩百萬軍隊,交國集合起兩百萬軍隊,總共有一千二百萬的軍隊,雖然幾個國家還沒有聯手,不過能夠感覺出來他們的敵視對象都是大魏國,在加上慶國的部隊,這個時候大魏國在這邊要面對的敵人有兩千萬的部隊,即便是大條的大魏國這個時候也不得不小心謹慎起來。
六個國家還沒有聯手,這對於大魏國還是一個好消息,這個時候大魏國要做的就是打敗其中的一個,然後在尋找到機會,打敗他,那其他國家就必須的小心一些,要不然就會出現意外都有可能,大魏國還沒有動手,慶國就開始動手了。
慶國已經有這樣強大的力量,根本不需要擔心大魏國,而且這場戰鬥對於唐開鵬有特殊的意義,故而必須要打,完全沒有必要浪費時間,既然如此當然是先發制人。
慶國的行動馬上就引起了大魏國的重視,特別是張圖這邊馬上就感覺到其中異常,他想要調整,不過這個時候大魏國的部隊不完全的歸他指揮,他們能夠調動的部隊也就是手中的那點部隊,在這樣的戰場上,這點部隊根本沒有任何用處。
人都是有從衆心裡的,單獨面對大魏國的時候,可能大家都會有些畏懼,畢竟大魏國比之其他國家強大太多,但是在有人和大魏國幹上的時候,大家的想法就已經不是先前的想法了。
大魏國強大不假,但是我們這邊的力量也不差,我們這邊比之對方多了一倍人,而且大魏實在欺人太甚,什麼都敢做,完全不把我們放在眼裡,這算什麼?於是很快部隊就開始調動起來,這樣的機會可是千載難逢,當然要戰。
西域這邊戰略性太過於重要,大魏國的人即便是在不重視,這個時候也不得不重視起來,如果這邊真的完全潰敗的話,影響的可不是丁點,影響的是整個大魏國的穩定,顯然大魏國的人不能夠接受。
雖然大魏國看起來十分強大,不過天元國這邊的戰鬥,大平元這邊的戰鬥,其他地方的戰鬥,大魏國這個時候至少掉動了三千萬的部隊,就算是強大,也不能夠在調動更多的部隊,畢竟整個魏國戰鬥的地方不只是這一處,還有許多的地方需要軍隊才行。
於是思考來,思考去,大魏國的人轉而把天元國這邊的部隊抽掉了一些過去,天元國這邊的戰鬥已經停歇下來,留下這麼多部隊在這邊用處不是很大,整個天元國有一千萬的部隊就完全夠了,這裡至少能夠抽掉出五百萬人,加上大平原這邊的部隊,進攻不要說,防守應該沒有問題。
如果是讓張圖過來防守的話肯定沒有問題,但是這邊做主的不是張圖,同時這邊的防禦措施好多都是被慶國給破壞掉的,根本沒有辦法防禦,甚至說一點點的防禦能力都沒有,光是慶國進攻也還行,但是這次動手不是慶國一個國家,而是周邊的很多國家,所以開始就註定了結局的。
見沒有辦法,大魏國的人只能不停的在抽調部隊,天元國這邊在抽調了兩百萬,後方在支援了一百,讓這邊的部隊達到一千二百之後情況才改善過來,不過戰鬥在這個時候已經變成了另外另外一個層次。
唐開鵬讓西域動手的原因不是說想要在這邊突破,他動手是因爲他想要在天元國這邊動手,現在天元國這邊大魏國的力量實在太強,直接這樣過去即便是有部隊也不能夠取得什麼效果,如果能夠抽調走一部分大魏國的軍隊,那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故而他纔想到了這一招,沒想到這一招十分管用,一出手大魏國就上道了。
唐開鵬需要的優勢也就出來了,失去了掌控能力的大魏國要想再在天元國這邊佔據絕對優勢顯然就不太可能,如此慶國這次行動也就能夠取得絕對的優勢,至少能夠保證行動的勝利,修了這麼久的路,除了發展南夷外,慶國這次需要的就是在天元國這邊有所動作。
天元國這邊本來有一個慶國軍區的部隊,經過這段時間的安排,部隊已經能夠掌控一倍以上的力量,至少有兩百萬的天元國防抗力量被慶國掌控着,憑藉這三百多萬的人,唐開林在大魏國力量最爲強大的時候都能夠存活,現在這個時候更是完全沒有問題。
除此之外,天元國國內還有天元國的反抗力量,差不多有五百萬以上的正規軍,還有數不清的反抗力量,這些人在慶國行動的時候顯然都不會站在一邊,加上商盟派過來志願的力量,這個時候自由聯盟這邊已經能夠完全的佔據優勢。
現在唐開鵬採用調虎離山之計把大魏國的力量抽調到一邊去,這對於自由聯盟來說更是一場絕對的勝利,至少這個時候來看充滿了希望,不管是直接戰鬥還是偷襲都能夠取得優勢,而且唐開鵬從來沒有想過直接面對面的同大魏國拼殺,低調的戰鬥纔是最好的戰鬥,每次戰鬥最後的結果不都是看最後的收益嗎?只要收益好誰去管他什麼手段呢。
戰鬥還沒有開始,唐開鵬就已經預料到這場戰鬥的結果,似乎沒有一點點的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