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以前,廣陵往上還是吳蜀與黃巾水師廝殺激戰的戰場,如今黃巾水師已經遠渡上游不知多遠,吳蜀水師更是隻能跟隨而去,按理來說如今這曾經的戰場應該平靜下來纔對,但是現在諸葛亮所見景象卻不太一樣。
諸葛亮一路遊歷,雖沒有趕上雙方大戰的壯觀場面,卻也不介意趕在事後來打聽一番彼時交戰之細節。
畢竟,他對那所謂雷擊和金鐵之威十分有興趣,雖然還不敢肯定,但他已經猜到這多半是什麼新興武器,本就略精機巧工事的諸葛亮,自然不會介意深入瞭解一番。
他還是很難想象,水上交戰,如何能把沉重的金鐵遠程擊發。
在他的設想裡,這或許是黃巾把攻城器械築在巨船之上才能做到,但哪怕是這樣的設想,似乎也很不現實,若是不弄個明白,心裡念頭便很難暢通。
來到戰場,至少可以從周邊百姓探知到最貼近現實的描述,也可以從一些戰場痕跡上,看到蛛絲馬跡,甚至有可能的話,還能探訪一下黃巾留在當地的傷兵營,運氣好甚至能直接看到具體的武器。
只是當諸葛亮真的身處這曾經的戰場時候,他才猛地發現,這裡的情況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樣。
說好的黃巾大軍主力已經盡數西去攻打襄陽呢?
那眼前這鋪滿大地少說也有十幾萬規模的大軍是什麼?
說好的黃巾水師已經全部往長江上游去了呢?
那爲什麼現在江中依然還有幾百艘大小船隻?
諸葛亮分明看到,眼前規模龐大的兵營,正在有序的安排之下讓士兵陸續登船,然後往對岸運兵,幾百艘船隻運兵在水面上形成的畫面,在遠處看着就像是螞蟻軍隊在拼命的搬運東西。
這整個過程秩序井然,兵營和船隊相互協作配合,就如同機器一樣按部就班的運轉着,來往不息的船隊每時每刻都在高效的把北岸的黃巾士兵運往南岸。
諸葛亮立刻形成了判斷,只要先行登陸的黃巾陸師第一時間紮營防備,就足以抵禦南岸吳國本地軍隊的攻擊,如此最多隻需要兩三日的時間,這十幾萬黃巾就能盡數轉移到南岸了!
“嘶!”
諸葛亮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氣。
在吳蜀聯軍主力已經被拉扯到十萬八千里之外的襄陽的情況下,讓這十幾萬黃巾站在了兵力空虛的吳國土地上,這會是什麼後果,他根本就不敢想。
吳國,危了!
“先生,這.這是什麼情況,那些都是黃巾嗎?”書童也一樣在遠處山路上,遠遠看到這一幕場面,此時也是驚的話都說不順溜了。
諸葛亮沉聲道:“沒錯,那就是黃巾。”
另一個書童聞言,更是滿臉不解:“可是我們一路過來,明明是親眼看到十幾萬黃巾主力都是往襄陽行軍的,那這些軍隊是從哪兒來的,難道黃巾這一戰有兩路大軍?”
諸葛亮只是搖了搖頭:“不會,黃巾的軍隊制度,如今能打造十幾萬的軍隊已經是極限,再多就不可能了。”
這話一點都不誇張,這一次南征,黃巾幾乎是下了血本。
畢竟此次出征不僅僅是陸師而已,水師同樣也是黃巾戰力的巨大組成部分,而黃巾大軍打造起來成本本來就極其巨大,已經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兵力。
諸葛亮通過自己的研究觀察就能看出這一點,確實是十分敏銳精準的判斷。
只是這樣一來,書童就更是疑惑了:“那更奇怪了,難道那許辰還能撒豆成兵憑空變出大軍來嗎?”
諸葛亮乃智近乎妖的人,其實早早就想到了當中緣由:“當然沒什麼撒豆成兵,無非是一真一假而已,吳蜀聯軍全都上當了。”
此言一出,兩個書童一下愣住,他們終於是醒悟過來。
是啊,既然玄夏不可能有三四十萬的大軍規模,那麼這兩路大軍,必然有一路是假的,有一路是真的,至於哪一路纔是真的,現在已經不必說了。
諸葛亮想到了關於許辰的兩次戰例,研究許辰許久,他對許辰的發家歷程幾乎瞭然於心。
以百姓假扮大軍的伎倆,實際上已經不是許辰第一次用了,曾經打公孫瓚打袁紹,許辰都曾經做過這種事情,只是沒想到如今打劉備孫權,這一招還是這麼好用。
“我還道吳蜀若是擋住此次黃巾南征,或許能有十年苟活,如今看來十年還是太長了點,他們這是旦夕就要亡了.”
諸葛亮感慨萬千,他不由得在想,如果當初自己接受了劉備的邀約入蜀漢主事,今日局面還會是如今這個樣子嗎,許辰這虛實之計又能不能騙過自己呢?
只是思索一會兒,諸葛亮也不禁搖了搖頭。
其實許辰已經騙過了自己,不然眼前所見也不至於讓自己如此驚訝了。
只能說,這個時代兵和民的界限本就模糊,很多軍隊都是抓了百姓就當做士兵來用,那如今黃巾用百姓假扮士兵,也沒幾個人能察覺出來了。
用兵之道,虛虛實實,正奇兼用,玄夏上演這樣瞞天過海的大戲把吳蜀主力大軍全部調走,爲自己真正的黃巾主力創造近乎完美的進攻條件,這等謀劃便是諸葛亮也不得不服氣。
在實力優勢的情況下,玄夏仍然謀劃至深,那吳蜀輸給他們也算不冤了。
心中感嘆一句之後,諸葛亮搖了搖頭:“等不了十年了,許辰如今已經贏了,這卻也不是什麼壞事,至少天下生民終是可以喘口氣了。”
說罷,諸葛亮又是慢悠悠往前走去,只是前進的路線,卻避開了遠方黃巾大軍。
兩個書童也是騎着馬緊緊跟隨,只是此時他們的眼神變得有些迷茫,這天下似乎是要安定了,但自己又該何去何從呢?
其實,不僅僅是兩個書童對即將到來的未來感到忐忑,便是諸葛亮也是沒有想好此事。
自己這舊時代的遺老,還能在新時代找到一席之地嗎
拐過山頭,便要與黃巾錯開了,但諸葛亮還是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他知道玄夏的成功對天下百姓是一件好事,只是於個人而言,他卻難免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