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拿一本這樣的功法出來,問一問這個尸解仙。”男子說道。
“正好這些技能的抄本我身上也帶着。”女子說道,“這樣正好一試。”
商議己定,女子背轉身掏出了一本手抄的小冊子,遞給男子,男子把功法交向尸解仙,說道“道友看一看這個功法,看看你現在能不能修煉。如果你現在也能修煉的話想來我們也是可以的。”
尸解仙伸手接過,說道“這倒要好好看看,畢竟以你們現在的道行境界,去修煉一些入門的功法,就算那些功法再精妙,也是不適合的。”
尸解仙說完之後翻開了冊子,然後細細的看了起來,面無表情一直看完,合上冊子,說道“這是一本基本功法啊,很難得的,我算是佔了你們的便宜了。”
“基本功法不過是一個基礎而已,算得了什麼。”男子說道,“不知道這功法可適合我們用。”
“適合,當然適合。”尸解仙捏着手上的冊子,說道,“這基本功法可是適合所有階段的修煉者修煉的,他已經不能叫做功法了,叫做真經比較恰當。”
“古往今來,除了幾個先天大神傳下來的真經之外,就再也沒有了。這真經,凡人可以修煉仙人可以修煉就算是聖神依然可以修煉。好東西呀。”
“竟然還有其他的真經?道友可知道這些真經的名?”男子問道。
“知道,第一等德道真經,講述先天之道,據傳是先天神聖們之間互相秘傳,不傳下士,只知其名,難得一見,見之不得。”尸解仙說道,
“第二等,一類是法道真經,這就比較多了,什麼陰陽五行宙光元磁等等,這個直通這大道根源,也是上品。二類成道仙經,有大能成道,他們的根本法,這些數量也不少,不過統一都是煉成仙光成仙。”
“你這個玄陰功,就是法道真經了,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卻直指大道。凡人修煉,煉出玄陰勁,可以成爲超一流的武術高手,可以具有一部分的修煉者的神通。”
“修煉者修煉,練出玄陰真炁,然後統一切幽暗冰寒,端的是神通廣大,不下玄陰之屬的神祗。”
“就算是我現在成仙了,也能夠按照上面的法門來修煉的。只是可惜的一點,就是這裡面缺少了晉升之法,凡人不可能憑此認爲真正的修士,修士不可能憑此成仙。”
女子聽到這話,暗中和男子對視了一眼,然後問道,“這樣說來,這個就可以修煉的了?”
“自然可以,不論是凡人,修煉者,還是仙,按照上面的方法來修煉,首先就會修煉出特有的玄陰力量。”
“凡人只能憑藉着自己的氣血煉出玄陰勁,一拳下去冰寒無比,相當於小神通了。修煉者採天地之靈氣,就可以練出玄陰炁,冰封千里若等閒,仙人這我還不能夠肯定會怎樣,但是也絕對是可行的。”
“接下來繼續修煉,積畜玄陰力量改變體質,凡人玄陰體,修士就是玄陰靈體,仙人估計就是玄陰仙體,之上有可能是道體都說不定。不夠可惜的是缺少晉升之法,不然,有這一個功法,任何一個凡人就可以直接修煉成道了。”
尸解仙說到這裡也忍不住嘆氣,然後對男子說道“不知道這個功法能否傳給我呢,我是尸解仙,本身也是適合修煉的,我可以用我的功法跟你們交換。”
“哈哈哈哈,道友客氣了!不知道友有什麼功法來交換?”男子笑着問道。
尸解仙也笑着說道“將來你們也不稀罕那些基礎功法的,我這裡有第一類的德道真經跟你們換,不知你們意下如何?”
“竟然是先天神聖修煉的?道友你不會開玩笑吧?”男子忍不住問道。
“我沒有騙你。這雖然是我既然巧合所得到的,但是這個只能是先天神聖才能修煉的,德道德道,不成道怎麼德道?所以現今這個對我無用,返道是你們,不像我還有這些關隘,肯定能夠成道,到時候你們就能用得上。”
“原來還有這個說法,受教了。我同意交換。”男子說道。
“這太好了,先天神聖是道君一流,我這個叫黃庭真經,是黃庭道君秘傳。修黃庭紫府,是天下所有修元神的修士的功法跟腳。這種真經不著文字,只有真意。”
男子吃了一驚,說道“黃庭經,我這裡也有一部呢。”
“不可能!”尸解仙立即否定,語氣堅決的說道“這種德道真經本身真意混圓如一,從沒聽說可以分割,你怎麼可能有,肯定是僞經。”
“僞經?”男子通過系統跟其他人商量之後,對尸解仙說道,“要不,我給你看一看,幫我分辨一下這到底是什麼經僞造的?”
尸解仙點頭,男子連忙開始背誦,背誦了不到四五句,尸解仙連忙叫停,男子停下之後,尸解仙笑着說道“你這經我也知道,我接下來往下背誦,你看看是不是。”
尸解仙開始背誦“上有黃庭下關元……”
一連背誦了二三十句之後,尸解仙才停了下來問道“是這個吧?”
男子點頭,尸解仙笑道“這是你被騙了,這個叫玉神八景經,修煉神仙之道的基礎功法。”
“原來是這樣嗎?”男子皺着眉頭問道,“這個玉神八景經跟黃庭真經有關係嗎?”
尸解仙說道“應該有關係吧,傳說中所有修煉元神的功法的跟腳就是黃庭道君。”
“這樣啊”男子鬆了一口氣,心中想道,“原來怪不得系統的標註後面是僞黃庭經{殘},原來這個不但是僞作,還不全呢。”
“既然這樣,那麼我們現在就交換吧。”男子說道。
尸解仙伸出手,男子睜大眼睛看着,一小會兒之後,尸解仙手上沒有動靜,男子問道“黃庭真經呢?”
尸解仙伸出的手晃了晃,說道“你們的全本玄陰真經呢?沒有晉升之法,你這個就是雞脅了!換不了我的黃庭真經。”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