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

.限制海軍軍備的談判進行得非常艱難,說得不客氣一點,如果不是大家都很剋制,談判早就演變成鬥毆了。

按照李明陽的授意,牧浩洋在談判的第一天就提出,應該根據各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確定海軍規模,而且限制條款要根據經濟發展進行調整,而不僅僅針對簽署限制軍備協議時的經濟實力。

原因很簡單:海軍規模受經濟規模製約,與其他因素的關聯並不明顯。

必須承認,牧浩洋的提議很有道理。與陸軍不同,海軍與人口數量幾乎無關,與一個國家的資源也沒有多少關係,能夠維持一支對大規模的艦隊,基本上由國家的經濟實力、特別是工業實力決定。

問題是,美國不可能接受這樣的提議。

原因同樣簡單:預計到二零三五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就將超過美國。如果按照牧浩洋的提議限制海軍軍備,那麼到二零三五年,美國將自動淪落爲二號海軍強國,中國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成爲海洋霸主。

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海洋霸主會心甘情願的把霸權交給後起之秀。

要知道,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二十多年,德國就超過英國,成爲歐洲的第一大經濟體。

按照錢德勒的提議,應該採用限制核武器的方式,限制海軍軍備。

爲此,錢德勒甚至答應五個核大國擁有同等的海洋權利,即可以在國際海域進行不受限制的軍事行動。

作爲回報,中國與俄羅斯必須接受美國提出的其他條款。

最重要的,就是按比例限制海軍規模。

對中國與俄羅斯來說,這也不是不能接受。原因很簡單,中國與俄羅斯的海軍建設還處於規劃階段,現有實力根本無法與美國相提並論,即便在二十年後,也不可能達到與美國同等的高度。

更重要的是,作爲後起之秀,追上領跑者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保守估計,如果中國海軍要在二零四零年之前追上美國海軍,二十年之內的投入將是美國海軍的三倍。

這樣一來,即便中國經濟規模在二零三五年超過了美國,軍備負擔也非常沉重。

對後起之秀來說,一段足夠長的和平發展時期最爲重要。

受此影響,中國與俄羅斯先後接受了錢德勒的提議,只是在海軍規模上,雙方仍然存在明顯分歧。

憑藉極爲明顯的實力優勢,錢德勒首先提出,條約的有效期至少爲二十年。

這不是問題,誰都知道海軍的建設週期極爲漫長。以和平時期爲準,別說二十年,五十年都不算長。

隨後,錢德勒提出了更加具體的限制條款,即中國與俄羅斯只能擁有相當於美國海軍百分之三十五的艦隊。

這下,中國與俄羅斯不幹了。

從主力艦艇噸位上看,相當於美國百分之三十五是個什麼概念?

二零一九年底,美國海軍主力艦艇總噸位爲三百二十五萬噸,百分之三十五就是一百一十四萬噸左右。中國與俄羅斯都是核大國,在之前達成的海基戰略核力量協議中,各自獲得了相當於美國百分之七十的打擊能力。受核潛艇性能限制,中國與俄羅斯大概需要用三十萬噸的總噸位來打造海基戰略核力量、以及爲戰略核潛艇護航的攻擊核潛艇,因此只有八十萬噸左右的總噸位來打造常規艦隊。除掉兩棲投送力量,用來建造主力戰艦的總噸位肯定不到六十萬噸。美國在除掉這些之後,至少有二百四十萬噸。中國與俄羅斯的常規艦隊不是美國的百分之三十五,而是百分之二十五。

即便作爲地區大國,百分之二十五的比例也明顯偏低。

錢德勒非常精明,如果中國與俄羅斯接受了這個提議,那麼在未來二十年之內,都無法對美國構成威脅。

至於二十年之後,差距不會縮小,只會擴大。

這次,衝在最前面的又是俄羅斯。

在錢德勒提議之後,俄羅斯國防部長直接提出,應該按照海基戰略核力量的比例,限制海軍常規軍備。

當然,這是空口說大話。

以俄羅斯的經濟實力,特別是發展勢頭,別說在今後二十年內、即便把時限放寬到四十年,也很難達到這個規模。

有俄羅斯衝鋒陷陣,牧浩洋提出了更加理智的解決方案。

當然,不僅僅是針對錢德勒提議。

按照牧浩洋的提議,首先要對締約國的艦隊總規模做出限制。因爲美國是標杆,所以首先得確定今後二十年內,美國海軍的總規模。其次再對各國艦隊的規模做出限制,並且根據美國的發展速度進行調整。

當時,牧浩洋提出的標準是,中國海軍爲美國海軍的百分之五十。

事實上,這個要求不高。

以二零一九年爲準,扣除戰略核力量與兩棲投送力量,中國海軍最多能建造一百一十萬噸的主力戰艦,大約只有美國海軍的百分之四十六。

只是,這個比例,足以讓中國海軍邁向遠洋。

同樣以二零一九年爲準,一百一十萬噸的艦隊規模,至少能夠打造六支航母戰鬥羣,從而僅次於美國海軍。在戰術應用上,六支航母戰鬥羣,足以保證中國海軍在任何情況下打贏大規模局部戰爭。

只要中國海軍擁有了這個能力,美國的霸權地位就會受到威脅。

顯然,美國很難接受這樣的結果。

說得簡單一點,如果採納了牧浩洋提出的方案,美國等於承認了中國的全球影響力,也等於讓中國獲得了全球影響力。

談判進行到這個時候,幾乎破裂。

僵局持續到五月底,纔有了新的進展。

錢德勒首先接受了牧浩洋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即對條約有效期內的海軍總規模做出明確限制,而且以美國爲標杆。

六月二日,美國正式提出了海軍總規模標準。

預計到二零四零年底,美國海軍大型艦艇的總排水量將達到四百八十萬噸。作爲正式的談判文件,美國國防部還給出了每年的艦隊規模數據,並且以此作爲其他締約國發展海軍規模的參考數據。

問題是,在第二個問題上,雙方的分歧仍然非常明顯。

錢德勒只答應把中國的標準提高到百分之四十,而牧浩洋提出的最低標準爲百分之四十八。因爲只有達到美國的百分之四十八,中國海軍纔有能力打造六支航母戰鬥羣,也纔有能力在任何情況下,投入足夠的海軍艦隊。

至於俄羅斯,不但沒有接受百分之四十,連百分之四十八也不認同,而是堅持要求獲得百分之七十的比例。

六月七日,俄羅斯國防部長公開表示,如果要求無法得到滿足,俄羅斯將不得不退出由美國主導、完全爲美國利益服務的裁軍談判,並且不會簽署之前已經達成協議的所有裁軍協議。

隨後,中國國防部長表示,如果俄羅斯退出,裁軍談判將失去意義。

顯然,中國與俄羅斯在唱雙簧。

美國可以在談判桌上壓制某個國家,卻不可能讓兩個聯合起來的大國俯首帖耳。

當天晚上,美國副總統緊急飛往莫斯科,與普京會晤。

只是,在此之前大約四個小時,中國國務院總理文廷貴已經到了莫斯科,並且受到了普金的熱烈歡迎。

裁軍談判成了政治與外交鬥爭。

主角不是俄羅斯,而是美國與中國。

六月九日,錢德勒提出了修改後的方案,答應中國獲得百分之四十八的份額,俄羅斯享有同等比例。

這一天,文廷貴在莫斯科與普金簽署了一份全面的戰略合作協議。

顯然,俄羅斯沒有退出談判,而是接受了由美國提出的裁軍方案,但是要求獲得百分之五的額外造艦權。

六月十日,海軍軍備限制條約得到五個核大國承認。

隨後,其他海軍強國加入締約談判。

六月十七日,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日本、印度、意大利、德國與巴西正式簽署了《華盛頓海軍軍備限制條約》。因爲總共有十個締約國,所以又被稱爲“十國海軍條約”。

按照這份爲期二十年的條約,在二零四零年之前,美國最多擁有四百八十萬噸的主力艦艇,中國海軍艦隊的規模相當於美國的百分之四十八,俄羅斯除此之外,還能在部署受到限制的情況下獲得百分之五的額外份額,英國與法國爲百分之三十五,日本等五個締約國的份額在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十五之間。

當然,這只是總體指標。

條約中,還對各國每年建造戰艦的數量、以及覈查方式做了明確規定,對計算戰艦排水量的方式也做了明確規定。

只不過,這並非一份嚴厲的軍備條約。

比如,沒有對各國所造戰艦的性質做出任何規定。只要在額定噸位內,各國可以自行確定造艦計劃。

即便如此,這份條約仍然是華盛頓裁軍談判的最大成果。

後來,有人將這份條約比喻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基石,並且認爲正是這份條約打開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大門。

不管怎麼看,“十國海軍條約”是在當時的世界格局下,取得的最爲重大的裁軍成果。

如果沒有這份條約,也許十年、也許二十年之後,持續升溫的軍備競賽,必然導致全球範圍的軍事衝突。

戰爭無法避免,區別是誰的準備最爲充分。。.。

第61章 猛然醒悟第12章 措手不及第32章 針鋒相對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86章 戰術偵察第65章 門檻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13章 無限制第62章 開戰在即第29章 嚴陣以待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10章 補充攻擊第199章 等不起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15章 受害者第60章 集體智慧第57章 戰爭決議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1章 關鍵人物第99章 進退兩難第64章 退與不退第9章 血染橫濱第8章 倒計時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60章 立即反擊第47章 金蟬脫殼第35章 打掃戰場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57章 提前行動第10章 共同體第79章 立場第24章 變數第27章 商船立功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45章 無用之舉第63章 不可避免第80章 另尋出路第58章 新班子第81章 臨時調整第1章 關鍵人物第22章 還以顏色第21章 慘敗第70章 外交戰場第63章 反導攔截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14章 鬼子出動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21章 次優選擇第77章 針鋒相對第16章 馬蜂窩第37章 抽絲剝繭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34章 空軍出擊第238章 不歸路第17章 決戰之前第11章 矛盾心態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39章 去臺灣第72章 對峙第15章 虧本買賣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52章 順手拈來第72章 對峙第59章 再接再厲第194章 誘餌第11章 玩火自焚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1章 新崗位第60章 艦隊北上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19章 主動攻擊第3章 演習第87章 積極爭取第15章 虧本買賣第35章 奔赴前線第46章 大戰略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21章 決戰開始第25章 先做準備第16章 強渡第306章 第一步第11章 取經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19章 第二戰線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70章 分道揚鑣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96章 迴歸正位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11章 導彈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