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二十三日,文廷貴飛赴夏威夷。
第二天,在美國國務卿帕克斯與二十多個國家大使的見證下,文廷貴與喜田多一郎正式簽署了《中國與日本停止東海爭端軍事衝突全面協議》,正式宣佈永久性停火。隨後傅秀波與日本明裕天皇在該協議上簽字,標誌着中日雙方正式放棄軍事行動,將在已有的基礎上通過談判解決紛爭。
當然,這不是戰爭爆發前的基礎。
按照協議約定,中國將收回釣魚島的行政管轄權,雙方對東海專屬經濟區提出的主權要求將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在爭議海域內,雙方享有同等的捕撈權,並且由雙方漁業機構商討決定捕撈限額。
最重要的是,中國放棄了賠款等要求。
只是,誰都知道,這只是一份停戰協議,並不意味着戰爭已經結束。
雖然雙方都承諾通過談判解決紛爭,但是沒有保證談判不會破裂。此外,美國也以停戰談判組織國的身份,出面承諾維護東海的和平與穩定,可是美國不可能公平公正,和平也就不會長久。
當天,就有新聞媒體發表評論,認爲這與其說是一份停戰協議,還不如說就此吹響了中日全面軍備競賽的號角。
簽署協議後,文廷貴當天就離開了夏威夷。
喜田多一郎沒有返回東京,而是與帕克斯進行了秘密會晤,隨後與美國簽署了一份涉及到數百億軍事訂單的軍火合同。
雖然直到離任前,喜田多一郎才公佈了這份合同,但是從七月底開始,美國就在爲日本提供重建軍事力量的武器裝備。
文廷貴也沒有回國,而是順道訪問了一些“友好國家”。
名爲順道,實際上繞了地球一圈。他出訪的第一站是南美洲的委內瑞拉,然後去了阿根廷與智利,到南非、尼日利亞、坦桑尼亞、北蘇丹與埃及轉了一圈之後,又去了歐洲,先後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奧地利與波蘭進行了國事訪問,飛到莫斯科之後又與俄羅斯總統進行了單獨會晤,然後經伊朗、沙特與巴基斯坦回國。在此期間,易援朝還對泰國、緬甸與東帝汶進行了國事訪問。
如此密集的外交行動,主要就是爲了收穫戰爭果實。
在委內瑞拉,文廷貴拿到了一份總價值一百二十億美元的軍火訂單。在比勒陀利亞,他與南非總統簽署了數份意義重大的經貿合同,其中包括與南非共同開發一種面向國際市場的輕型戰鬥機。到了歐洲,文廷貴與法德意等國首腦商討了中歐長遠合作的問題,承諾積極推動中歐貿易與民間往來。在莫斯科,文廷貴則拿軍事技術換到了大批資源,雙方均承諾在未來十年之內,將雙邊貿易額提高到五千億美元。在伊朗與巴基斯坦,更是獲得了金額極爲可觀的軍火合同,巴基斯坦還主動提出增加在中巴軍事項目上的投資。在沙特,文廷貴打開了這個由美國長期霸佔的軍火市場,不但與沙特國王進行了面對面的會晤,還用軍火換來了油田開採權。
事實上,文廷貴最大的收穫就在伊朗與沙特。
在德黑蘭,文廷貴通過幫助伊朗完善國防工業,得到了最爲重要的回報,即伊朗接受人民幣爲石油與天然氣的結算貨幣。說得簡單一點,中國從伊朗採購石油與天然氣,將不再支付歐元。更重要的是,支付給伊朗的人民幣,最終將通過幫助伊朗進行國家現代化建設而流回中國。
在利雅得,文廷貴也取得了相似的外交成果。
不同的是,沙特是把人民幣作爲外匯儲備,用來從中國採購商品,並沒有與中國簽署建設方面的合同。
半年後,傅秀波在訪問加拉加斯的時候,與委內瑞拉簽署了類似的協議。
這些直接與大宗商品掛鉤的金融協議,可以看成是中美對抗的另外一種方式。
要知道,在此之前,只有伊朗把歐元當成石油與天然氣貿易的結算貨幣,其他歐佩克成員國均以美元進行結算。
更重要的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通過與石油掛鉤,美元才保住了霸權地位。
如果與石油脫離關係,作爲美聯儲開出的白條,美元的真實面貌將無處可藏,在國際金融領域的霸權地位必然遭到動搖。
金融鬥爭也是戰爭,慘烈程度絲毫不亞於軍事衝突。
當然,這場戰爭更加漫長。
八月中旬,文廷貴回到北京時,黃峙博已經向傅秀波提交了軍事科技發展報告,明確了具體問題。
牧浩洋負責海軍事務,也就負責起草與海軍有關的科研項目。
按照牧浩洋提出的科研發展規劃,通信、信息獲取手段、指揮網絡與電磁對抗能力最爲重要。
顯然,這不僅僅是海軍的問題,也是陸軍、空軍與二炮的問題。
在具體層面上,海軍最需要重點發展的就是遠洋兵力投送能力,即能在遠離本土的地方作戰。
涉及到具體問題,做主的就不是牧浩洋了。
七月底,騰耀輝調回總參謀部,負責海軍發展。
雖然還不是海軍司令,但是要不了幾個月,他將出任海軍司令,而在此之前就已經開始履行海軍司令的職責。
毫無疑問,騰耀輝把重點放在了艦隊上。
最初的時候,牧浩洋並不贊成這麼做,因爲在六月底的演習中,已經證明艦隊在惡劣電磁環境下的生存能力非常有限。此外,東海衝突也證明,在惡劣電磁環境下,艦隊極易遭到空中打擊。
問題是,沒有任何一種海上力量的兵力投送能力超過了以航母爲核心的艦隊。
在海洋戰場上,攻防兼備的航母戰鬥羣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制海力量。雖然其他兵種對航母構成了嚴重威脅,比如性能先進的潛艇、以及規模龐大的岸基航空兵,但是這些兵種只能破壞由航母控制的制海權,無法從根本上奪得制海權,更不可能在沒有航母支援的情況下守住制海權與利用制海權。
如果要在遠離本土的地方作戰,航母戰鬥羣將是不二之選。
因爲航母只是艦載航空兵的作戰平臺,所以發展航母遠遠不夠,還要同步提高艦載航空兵、護航戰艦、信息指揮系統的作戰能力,完善航母戰鬥羣的作戰效能,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航母的戰鬥力。
鑑於航母漫長的建造週期,在海軍建設中,牧浩洋既強調了建造新航母的重要性,也強調了利用現有裝備的重要性。
所謂的現役裝備,就是從烏克蘭購買,後經全面改裝的“黃帝”號。
最初,中國宣稱“黃帝”號是一艘以科研、訓練爲主的航母。事實上,“黃帝”號也確實沒有參加過實戰。
東海衝突爆發前,“黃帝”號剛剛完成整裝訓練。
雖然騰耀輝提出過讓“黃帝”號參戰,但是被黃峙博拒絕了。一是東海戰場狹小,沒有給航母的活動空間。從長江口到九州島南端,東海的最大寬度還不到一千二百公里,在岸基戰鬥機的作戰範圍之內,航母即便在長江口活動,也容易遭到打擊。二是艦載航空兵的主力戰鬥機是由j-11發展而來的j-15,而且沒有像j-11c那樣更換電子設備與發動機,戰鬥力遠遠比不上j-11c,四十多架的機羣規模也很難滿足大規模空中作戰。三是“黃帝”號在編制上隸屬於中央,由總參謀部代爲指揮,並不屬於任何艦隊,而且從未與東海艦隊進行過協同作戰訓練。
隨後的高強度戰鬥證明了黃峙博的判斷。
相對而言,在廣闊的南海,“黃帝”號更有意義,因此在七月初,黃峙博已經向傅秀波提出,把“黃帝”號派往南海艦隊,並且充當艦隊旗艦。只是傅秀波還沒批准,主要是“黃帝”號的戰鬥力非常有限。
原因無二,“黃帝”號在惡劣電磁環境下的生存能力非常差。
在六月底的演習中,即在模擬演習階段,牧浩洋指揮的“藍軍”成功偷襲了“黃帝”號航母戰鬥羣。
導致“黃帝”號電磁對抗能力差的原因只有一個:大型航母的特殊結構。
因爲採用開放式機庫,又有衆多垂直通道,所以“黃帝”號很難像其他航母那樣,進行全面改造,安裝完備的電磁對抗系統。
可惜的是,短期內,中國造不出能夠替代“黃帝”號的大型航母。
即便能夠造出來,“黃帝”號在全面改裝後的服役時間也不到十年,遠沒有達到改造時訂下的三十年的最低標準。從節約資源的角度出發,也應該對“黃帝”號進行第二次現代化改造,延長服役期。
問題是,大規模改造的花費非常高,耗時也不會太短。
如果需要進行船臺作業,還會佔用建造大型航母的平臺。
八月一日,黃峙博批准了由騰耀輝提交的報告,決定對“黃帝”號進行第二次現代化改造,只是明確要求海軍拿出完整的改造方案,並且由總參謀部安排相關人員,海軍只負責提出改造要求。
一週後,騰耀輝提交了完整的改造方案。
黃峙博也兌現了諾言,安排牧浩洋前往大連造船廠,與廠方就改造的具體工作進行全面協商。
讓牧浩洋沒有想到的是,黃峙博親自送他去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