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調整

“關於未來的計算機和芯片技術你怎麼看?”

林炬:“我並不是很懂這些,所以我讓王民江帶着微電子部門出來單幹,而且黃河半導體將會是多家持股,讓整個半導體行業去想。”

上級:“但是你的意見很重要,在航天上你也不是專家,但是新遠宇航動力做得非常好。”

話說到這個份上,林炬也不再推脫,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推進三進制技術的優點:

第一,三進制技術是全新的,沒有國外幾十年構築的專利壁壘,只要我們夠快,就能徹底樹立權威;第二,在製程工藝落後的情況下,如果軟件、硬件配合得當,三進制的性能優勢可以超過主流支撐的二進制芯片。”

上級很贊同地點頭:“是的,科工委說,這是一個真正可以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林炬:“但是,要想達到這些目的,需要在短時間內迅速將三進制技術鋪開,從計算機教學、軟件開發、生態建設,從EDA設計、晶圓製造、封裝工藝等多方面腰重新洗牌;

這是一個全新的體系,如果完全適應,那麼我們會樹立起與現在世界半導體截然不同的產業鏈,到時候可能在表面,互聯網上沒什麼區別,但是底層應用就是完全不兼容的。”

上級:“某些方面來說,不是壞事。”

華國能撐起三進制,如果真的全面應用,最可能的是外國廠商要想辦法適應這套體系而非出走,這麼龐大的市場不可能輕易放棄。

“那麼,我覺得可以藉此機會,拋棄掉原來的一切,另起爐竈乾乾淨淨地重構產業鏈,發揮我們的傳統優勢,快速佔領市場,只要能拿到三分之一的市場,勝利就已經屬於我們了。”

傳統優勢?上級想了想,大致明白了。

“我們的大型半導體企業基本都是國企,所以……會戰,半導體會戰?”

“對,我們有比較成熟的技術,圍繞它建立配套體系,通過大量的人員和機構參與快速鋪開新標準體系,把地位穩固下來。

而且這並不困難,起點已經相當高了。”

上級:“那麼,

伱覺得國家要向這裡面投資多少?”

林炬:“先期的扶持至少要在三千億級別,再之後就應該能通過市場盈利了。”

“如果真的能如此,那麼黃河半導體將成爲華國的英特爾、英偉達了。”

林炬:“那我就可以坐收分紅和專利費了。”

……

7月22日,半導體峰會正式召開,參會的雖然全是國企,但已經基本覆蓋了計算機產業軟件以及硬件全方位的企業,可以說是足夠自成體系。

峰會要連開七天,第一天林炬露臉了,之後就是王民江爲主導,以及科工委做安排。

峰會完全是閉門會議,對外幾乎沒有透露任何信息,導致外界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這樣的動作絕對不正常。

7月23日,峰會召開第二天,林炬就急不可耐地返回了基地。

半導體自然有專業人士去做,有成熟的三進制軟硬件技術支持,應該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反而他更想和謝廖夫交流,想知道這樣一位傳奇版科學家在這兩天時間裡做了什麼。

這兩天裡謝廖夫當然沒有閒着,他在前一天就已經正式擔任了第一副總裁兼航天動力部部長,成爲名副其實的第一人。

對於這樣一名只有20多歲的年輕人掌管技術工作,整個基地沒人不服氣。

因爲只要是研究院人員,都知道謝廖夫是誰,絕不會去質疑他。

謝廖夫剛剛掌握大權,沒有急着進行改革,而是在慢慢熟悉整個基地的運作流程和項目計劃,等林炬晚上回到基地的時候,謝廖夫依然在堅持工作。

見到老闆,謝廖夫也只是禮貌性的站起來行禮。

“老闆,很高興見到你。”

“應該是我這麼說,謝廖夫,我是第一次見到活着的傳奇。”

“那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我是謝廖夫,正在爲公司而努力。”

謝廖夫轉身轉過電腦屏幕,上面是公司內網的數據庫,這裡包含着新遠所有的秘密,由星辰一號計算機和“山海”時刻監管,裡外防盜措施極其嚴格,想要訪問也需要複雜的手續。

“首先我要說新遠的儲備技術先進程度和數量多到讓我吃驚,這些技術已經差不多能夠支持整個太陽系的探索了,這相當好

但是,問題也有很多,首先是生產效率。”

“生產效率?”

謝廖夫所提出的問題是林炬從未想過的,新遠的生產效率依託基地那可是快的驚人,高度工業化生產,研究院簡化設計工作,是多少航天機構想都不敢想的。

不說別的,就同時開建兩架H2M,130噸級航天飛機6個月完工的能力,NACA全盛時期都難以辦到。

這個生產效率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謝廖夫:“我瞭解到,山海是從源於SC09的,能完成高精度操控的人工智能,而且處理能力非常強大,這樣的人工智能僅僅用來進行運算和內部網絡管理太浪費了,讓它介入生產才能發揮最大價值。

但我的意思並不是讓人工智能去操控機場,這一點現在的數控加工設備就已經夠高了,也不需要節省這一點人力。

我們應該用計算機爲每一個產品規劃生產流程,從原料初加工到最終成品,以分鐘爲精確單位,劃分每一個流程的時間和加工順序,在短時間內做到生產線的效率最大化。”

林炬用了不斷的時間仔細咀嚼才明白謝廖夫的意圖,並不是讓人工智能接管生產,而是通過人工智能制定效率最高的生產計劃,根據不同的零件加工特點排序,已達到最能節省時間成本的目的。

這讓他想起了OGAS,兩者的思路都差不多,但林炬有一些不同意見。

“可是,新遠依賴供應商,B級基地有現在的強大產能,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很多部件我們依靠華國成熟而全面的產業鏈外包出去了,相當一部分零件需要他們生產出來才行。”

謝廖夫:“那就讓他們也必須接受我們的生產計劃,在自己的產能和我們的產品之間,調整出最好的時間,在對我們的產品儘可能少的干擾下及時供應零件。”

第129章 適航證第138章 虎山機場第263章 天馬第78章 入軌第374章 空間電站第97章 天宮一期第330章 的盧第155章 新飛船第133章 閃耀第69章 懸空回收第202章 拆分第260章 電話第204章 我們需要它第341章 不還價第67章 向太空發射一輛車第290章 生命科學第34章 影響第193章 準備第297章 預算第310章 曙光第131章 海外訂單第61章 CZ-6R首炸第240章 財報第135章 馬一龍的新車第250章 Chaser Block1第200章 突破第126章 年度結算第363章 衝擊第354章 載人龍第59章 人才梯隊第304章 離港第364章 廢物利用第52章 午馬第169章 古蘭經第362章 前夕第18章 牆角第85章 太空碎片第251章 亞洲之星第263章 天馬第37章 一千萬?那是成本第204章 我們需要它第279章 四號第110章 安-1250第22章 驚訝第365章 輻射推進技術第48章 B級時代第72章 太空發佈會第297章 預算第162章 運35第377章 休斯敦,我們……第318章 火災第92章 達瓦里希第139章 觀禮第227章 新方案第205章 FATS第247章 帶貨第262章 伴飛第277章 講演第239章 騰雲第285章 技術儲備第65章 進步號第167章 砍樹第186章 繼承第124章 神奇的年終獎第361章 傳聞第204章 我們需要它第283章 三方貿易第296章 彗星-離火組合體第159章 共榮第289章 預告第334章 返回第201章 閱盡人間春色第28章 96533第36章 失重訓練第51章 煙花第169章 古蘭經第1章 拖拉機廠造火箭第250章 Chaser Block1第161章 X2A遙一第313章 藍月和BE4第263章 天馬第273章 MSP第74章着陸第211章 調整第208章 謝廖夫第319章 通過第42章 航天怎麼成了這個樣子第36章 失重訓練第206章 909工程第26章 壯丁第350章 啓明星第228章 維內託一號第172章 折騰第152章 商業發射第70章 旨意第244章 機械臂第334章 返回第312章 氣象局預警第287章 載人飛行第118章 進駐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