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一章 進入鐵甲時代

bookmark

天啓三年二月,春寒料峭時。天津港。

朱由棟帶着兵部、工部、司禮監、御馬監、東廠、錦衣衛諸多部門的一衆官員,以及方山的許多師生,大明軍方的諸多經年老將齊聚在這裡。當然是來觀看大明的兩艘鐵甲艦的試航。

不過,在這熱烈而滿懷期待的氣氛裡,也有一點那麼異類的存在。

“皇上,行不行給臣一個準話啊。臣有了消息,纔好回去辦事啊。”

一衆緋紅色高階官服的身影中,一個身着青色中級官員服飾的男子顯得特別的岔眼,此刻的他,雖然難掩倦色,但是雙眼仍然非常明亮。雙手更是膽大無比的拉扯着朱由棟的袖口:“皇上,臣要求也不多,十萬,第一批就十萬。這可算是循序漸進,穩得一比了吧?”

“我TM~!”能夠對着朱由棟說出如此有穿越者風格語言的官員,毫無疑問,只能是方山系出身,現任新加坡州知州的李嘉了。

這傢伙十二月初從新加坡出發,一月中旬抵達北京。然後就聽說朝廷準備今年組織三十萬人口遷徙。大喜之下再去一問,結果是十二萬分給海運和工程隊,剩下的十八萬中南五州與臺灣府平分。大失所望之下,他趕緊靠着師生關係求見了朱由棟,一開口就是:皇上,這十八萬人我們新加坡全包了。

然後他就被朱由棟順手抄起桌案上的奏摺打了個滿頭包。

你那新加坡州現在連着軍人、軍屬才兩萬人。你有什麼本事吃下十八萬?那麼多人一起涌入,你安置得過來?

結果這個傢伙恬不知恥的不斷糾纏,每被打一次就主動降一萬,從北京一直糾纏到天津。嗯,他也不是每次光減一萬,而是每次都能提交非常細緻的安置計劃書:您給我多少人,我把他們如何安置,計劃會出現什麼情況,然後針對這些情況如何處理或者做好預案——要是沒有這些安置計劃書,朱由棟哪裡還能容忍這傢伙如此作死?

看着李嘉在朱由棟面前各種做作,遠處老老實實按照官銜站在邊上的孫傳庭內心一陣發緊:這個李嘉是他的同年,當年華北大蝗災,作爲新科進士,他們下去監督賑災糧款發放時,還有過一起被追殺的經歷,算得上是生死之交。但此刻雙方是競爭關係,什麼生死之交都得放一邊:要是新加坡州撈了十萬漢民,他這個臺灣知府卻只帶回了幾千人,他怎麼跟自己的同僚交待?

“那個,雨農賢弟,愚兄不是方山出身,在皇上面前不夠親密。你是不是......”

“啥?”此刻站在孫傳庭旁邊的,也出身於方山學校,現職爲錦衣衛臺灣府百戶的陳孝天差點跳了起來:“太守,您不會讓我像李嘉那個不要臉的傢伙一般,去皇上身邊各種跪舔吧?這個,大家雖然都是方山學生,但是每個人性格有異,那種事情,我做不出來!”

看着沉默不語的孫傳庭,陳孝天想了想道:“太守,其實您不必擔心。不管從地理位置、發展程度還是現有漢民數量,我臺灣都遠勝新加坡。新加坡若是能安置十萬漢民,那我臺灣安置二十萬都不在話下。您知道的,朝廷其實有數百萬漢民需要安置,只不過是皇上想求穩,第一年先計劃遷徙十八萬出海而已。我覺得吧,由着那姓李的傻瓜去鬧,他只要能鬧出十萬來,那我們自然就有二十萬。”

“啊?哈哈哈,雨農言之有理,那我們就靜觀其變好了。”

因爲今天來這裡的,大都是朝廷三品以上的高官,所以孫傳庭、陳孝天兩人其實是站在隊伍的邊上的。而在這支隊伍的另一端,也有一個身着青色官服的年輕官員,目光炯炯的盯着拉扯着朱由棟衣袖的李嘉。

這當然是仰光州的知州,洪承疇了。

“哎,我真是昏了頭了,回北京搶人,怎麼不把州里出身方山的同僚帶上至少一個呢?不行,一會得去找人。聽說錦衣衛同知許顯純昨晚也到了,不知道這會在哪裡。雖說平日裡跟他們接觸很少,但再怎麼說,他的辦公地點也是在我仰光啊,無論如何,得讓他幫我們仰光州說話!我仰光州可不容易啊,仰光河對面就是葡萄牙人,不,現在是西班牙人的殖民據點沙廉。這海外五州,邊防壓力最大的就是我仰光州,不多給我們州安置漢民怎麼行?”

就在海外各州官員心思各異的時候,突然,人羣裡發出了一聲喊:“出來了!”

然後大家的目光就統一的向着海面凝聚了過去。

作爲被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兩隻巨手環抱的內海,渤海海面總體是波瀾不興的。所以,朱由棟乾脆的讓兩艘鐵甲艦直接開到海面上接受檢閱。

首先駛出來的,暫時喚作鐵甲一號。總設計師是畢懋康,而李國助、顏思齊等海軍將領也在其中耗費了不少心血,簡而言之,這艘艦,純粹是這個時代的人,在有了蒸汽機後,試着設計的產品。

全艦長65米,寬13米。在船的舯部兩側,各自有一個巨大的輪形鐵罩子,裡面是如同水車一樣的明輪。在船體的甲板上,仍然設計了三根桅杆以懸掛風帆。

這艘船開出來後,除了朱由棟等少數幾人外,其他的一衆人等全都發出了一陣陣驚呼。

“真的是鐵甲啊!”

“哎喲,這可不得了,鐵砣子也能浮在海面上?”

“這位公公,其實這艦的骨架還是木頭,只是在外面包了一層鐵皮。”

“哦,原來如此。但,這也了不得啊!咱家雖然不擅水戰,但也知道,這包了鐵皮後,賊子的炮彈以後可就打不穿咱們的軍艦哪!”

“哈哈,公公說得極是!”

隱隱的聽到從岸邊傳來的驚呼聲,坐鎮艦上指揮的李國助、顏思齊相視而笑。然後李國助對着指揮席附近的銅管吼了一聲:“現在的速度?”

一會兒,銅管裡傳出來一個聲音:“現在速度,六節!”

“給甲板上的兄弟傳話,鼓滿風帆,鍋爐壓力上到最大!全速跑起來!”

“遵命!”

很快的,在一號艦水手們的操控下,這艘軍艦的三張巨大的風帆也升了起來。整艘軍艦的速度,迅速的上升到了接近十節。艦首劈出了巨大的浪花,直讓岸上的人們又是一陣歡呼雀躍。

“哈哈哈~”坐在指揮室裡,任由大門敞開,聽着岸上傳來的歡呼和搖曳的旗幟。李國助一陣開懷大笑後,又對着另一個銅管大吼道:“瞭望臺,靶船看到了沒有?”

“看到了,我艦六點鐘方向,目前距離兩千米。”

“好,轉向,抵近到一千米後開始炮擊,兄弟們都給賣力點!三輪內命中的話,本將下船後招待全艦弟兄去飄香院!”

這句話是對着一排銅管齊吼的,然後很快的,很多個聲音從各個銅管裡傳了回來:“提督威武”!

一號艦迅速的轉向,然後接近了靶船開始炮擊。應該說,這艘艦的將士們爲了今天的出場都做了認真的訓練和細緻的準備。所以,很快的,150mm巨炮發出的炮彈,就在靶船的四周掀起了巨大的水柱。到了第二輪炮擊的時候,巨大的卡啦聲響起——命中了。

岸上的歡呼聲更熱烈了,但是朱由棟的眉頭卻皺的更緊了。

這,這TM是什麼船啊?長寬比居然只有五比一!後世除了航母,其他的船隻長寬比都不會只有這麼點啊。

這麼扁的船也就罷了,關鍵是動力方面,還是用的明輪。所以,這船現在跑到十節已經是極限了——這還是因爲有風帆的助力。

當然哪,不管這艘船設計得怎麼失敗。作爲皇帝,都必須要保護這個時代的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即便他們因爲歷史的侷限性,走上了彎路,要把他們拉回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就在朱由棟的沉思中,連續被命中的靶船終於四分五裂了:因爲無煙火藥的原因,現在一號艦上的火炮也是後膛炮了。炮彈的射程、威力都強了很多。加之又是抵近射擊。所以,這艘本來就老朽不堪的靶船,很快就解體了。

在岸上觀禮臺的人羣更加熱烈的歡呼聲中,李國助、顏思齊從指揮室裡出來,登上艦樓,向岸上衆人揮手致意後,心滿意足的退場了。

當觀禮臺的溫度稍稍下降了一些後,一艘修長的軍艦駛進了人們的視線。

第六四零章 國內總體穩定第一零一章 我們的海賊王(三)第三一零章 崇明沙攻防戰(二)第七六三章 臨陣科技突破第四零四章 六日光復朝鮮第四九九章 風帆最後華章(二)第四零六章 幕府垂死掙扎第五七三章 天啓十年元宵第一七一章 宿命的薩爾滸(一)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八十八章 神烈山祭孝陵第四七三章 晉商開始轉型(二)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第七一二章 西班牙的漁網第四二零章 雙子們的佈局第六二二章 絕望的皇太子第三一六章 崇明沙攻防戰(終)第五四九章 美洲動亂新源第二五一章 鹽稅應該很多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戰(七)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六零二章 奧朗則布代位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勞動法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四九六章 鐵甲艦的戰鬥第二十一章 有的人欠收拾(三)第一九九章 喪事不止一件第一七五章 宿命的薩爾滸(五)第三九七章 看透的李三才第七七一章 雷擊艦隊登場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級密探第六三三章 帶路黨的作用第二九三章 太孫焦頭爛額第六六九章 紅海出現敵人第一三九章 是蹂躪非戰鬥第三九五章 清醒的國鬆丸第四九三章 執政越來越難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第四二零章 雙子們的佈局第三四五章 東海上的決戰(二)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三零六章 敵人不會聽話第六十六章 東北號角連營(一)第七十七章 劉大刀的奮迅(一)第四九一章 衝鋒槍的歷史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六八二章 流水賬的戰報第六二二章 絕望的皇太子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第一八四章 阿拉維杜新王(一)第六九八章 三忠墓的主人第二四八章 內官亦需縮編第四八五章 海外亦有漢民第三二零章 朝鮮王的哀求第七三七章 前後方的配合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六五六章 鄭芝龍的奮戰第二九零章 復仇者黎塞留第七四九章 改國策備大戰第一四二章 厲害的二當家第二四零章 大阪的冬之陣(一)第三七一章 如何抓捕敵酋第九十九章 我們的海賊王(一)第五五四章 歐奧間的分歧第三六一章 家裡的親人們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萬口豬第七九零章 鄭成功的殺着第七八五章 這是毒丸情報第四六六章 開陽援助天璣第一六一章 太孫殿下出徵(二)第五四三章 五千噸鐵甲艦第七零五章 大西北的形勢第七十五章 搬家並不簡單(一)第六三五章 冷熱混雜戰鬥第五零九章 都察院要大改第四七二章 晉商開始轉型第六二零章 這是赤色黎明第二八三章 東南兩路有警(二)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軍改第七十一章 西北危機已現(二)第三零一章 向東還是向南第三三八章 工業革命發端(一)第五五六章 歐洲將星璀璨第一二七章 東林陷入頹勢(二)第七二三章 如何擴大內需第四六二章 進入鐵甲時代(二)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第三十七章 東瀛島的變化(一)第三一九章 海軍事海軍了(三)第六七一章 聯軍登陸果阿第七九三章 亞丁灣的屠殺第三二六章 忠君愛國商人(一)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艦計劃第八章 言官們的彈本第一四九章 未雨當先籌謀第八十九章 國家根基已朽(一)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點爭奪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