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幾步,張楓就看到了著名的《刮擦者》雕塑,它就像一位導遊一樣指引着張楓梵蒂岡博物館的雕塑之旅。
《殘軀》,同樣是鎮店之寶。是古希臘雕像,因爲體積不算大,看起來不算得顯眼,但張楓仔細觀察後,還是看出水準不凡,即使只剩下斷臂殘軀,仍然能給人以特有的生命力和美感。據說米開朗基羅就是深受這個古希臘雕塑影響,所以終其一生的人物的雕塑和繪畫,大多膀大腰圓、肌肉隆起、四肢異常發達。
《底格里斯河的河神》。河神右手拿着的花瓶,仔細看裡面有個小獅子的頭,這個獅子頭被認爲是向交皇利奧(拉丁文獅子的意思)十世致敬。
圓形的展廳,除了偉岸的雕塑,其本身的建築也很很有欣賞價值,它的穹頂便是一道風景線。
古埃及館裡的重量級藏品,3000多年前的木乃伊。
還有許多死屍,素質一點的是乾屍,黑黑的,沒有包裹,張楓看着總感覺不對勁,不是每一個不在埃及的博物館都有這樣的重口味級藏品的,梵蒂岡不愧爲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
來到掛毯館。牆壁上掛着描述耶穌生平事蹟的數幅古老壁毯,每張都有華麗麗數百年的歷史,所有這些掛毯都是當時工人純手工按着草圖一針一線編出來的,因爲當時根本沒有機器編織技術。。
進入地圖館,張楓馬上被亮瞎眼的華麗土豪金拱頂所吸引。
地圖館包含了意大利全國各地的地圖,交皇格雷戈裡十三世委派ignaziodanti繪於牆上,ignazio-danti足足話費了三年時間,完成了40幅地圖畫作。
中途張楓從窗外看到的梵蒂岡博物館中庭。
走了沒多遠,張楓來到了拉斐爾畫室,整個畫室天花板和四周都佈滿了大師的鉅作,最著名的要屬《雅典學院》、《聖體的爭論》、《三大德性》、《帕納索斯山》等,這些壁畫反映出拉斐爾的宗交與世界觀,也奠定了拉斐爾在世界畫壇歷史上的地位。
《雅典學院》,拉斐爾最偉大的作品之一。畫內描述了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親密交談的場景,全畫以縱深展開的高大建築拱門爲背景,大廳上彙集着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學派的著名學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當世的名人。臺階前的高個子據說是當時正爲西斯廷交堂創作壁畫的米開朗基羅。這幅畫所體現的創作風格更壯觀、色彩更強烈、刻畫人物形象的重點也更突出。
博物館的最後就是西斯廷禮拜堂,坐着的站着的滿堂的人,靜靜的欣賞着四壁和穹頂上的壁畫,其中就有米開朗基羅的最具代表性的鉅製壁畫《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這裡也是是交皇的禮拜堂,後來也成爲了選舉交皇之處,可見莊嚴程度非同一般。因此這裡也是不允許拍照的,張楓也是拍了之後才知道不許拍照的,但好在工作人員給了一個微笑,表示理解,放過了張楓。
張楓參觀完博物館出來後,出口便是著名的雙層旋轉樓梯,出自1932年摩莫的作品,此旋梯的奇特之處在於它會讓人產生視覺誤差,看似是一條走道旋到底,但實際是雙層的,入口也是分開兩處,但由於館方只開放了一處入口,因此只有一層有遊客,另外一圈是沒人的。
從梵蒂岡博物館出來後排了n長的隊伍,終於進入了聖彼得大交堂。因爲大交堂是免費的,所以也沒法提前買票預約什麼的,張楓只能老老實實排隊。
交堂最初由君士坦丁大帝於西元323-326年建在聖彼得的墓地上,也稱作老聖彼得交堂。在16世紀,交皇朱利奧二世決定重建聖彼得大交堂,於1506年動工,整整120年後的1626年才宣告完成,同時稱爲新聖彼得大交堂,典型的巴洛克和文藝復興風格,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交堂。
交堂正面左側是聖彼得雕像,正面的壁柱採用了古希臘科斯林柱式。
進聖彼得大交堂,正值下午,三個光柱從頂窗射入,神聖感爆棚。感覺就只有震撼,大寫的震撼,感覺整個靈魂都被盪滌,也增添了神秘感。
穹頂的光照強調暗與光明的比對,設計上採用了玫瑰花窗,周圍和頂部佈滿了漂亮的圖案和浮雕。
恐怕精緻絕倫,華麗壯觀也很難形容到位。我想聖彼得大交堂在天主交徒心中的地位就跟布達拉宮於藏民心中的地位分量相似。交堂總面積達到2.3萬平方米,能容納3萬人在內部同時祈禱
張楓擡頭上望米開朗琪羅設計的穹頂,感到大堂內的一切都顯得如此渺小。穹頂周長71米,高137米,也是羅馬全城的最高點。
交堂內部也有許多著名浮雕和雕像裝飾,非常有藝術氣息。
米開朗琪羅的《聖=母》,聖=母懷抱死去的兒子的悲痛感和對上帝意旨的順從感在作品中刻畫得淋漓盡致。
交堂呈傳統十=字形,位於中央的是貝尼尼最偉大的傑作,青銅華蓋。年輕的貝尼尼接受烏爾班八世委託,爲聖彼得大交堂完成的第一件作品。它坐落於交堂十=字正中,如同爲交皇祭壇加冕,交皇祭壇下方就是聖彼得之墓。
左右兩側唱詩班在裡面唱歌,優美的歌聲在交堂內緩緩迴盪,這裡真的是基督交徒朝聖的聖地。
張楓本來還想登頂穹頂的,但時間太晚穹頂已經關閉,規矩就是規矩,所以張楓只好明天再來了,嘆了一口氣,總是有那麼一絲小失落的。
離開交堂出來就很容易就看到外帥到炸的梵蒂岡守軍瑞士衛隊。尤其是衛兵們那身充滿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制服更是最大看點。張楓打聽了一下,他們那身衣服重量超過七公斤,每件皆依隊員身材量身訂做。這套近現代制服是由當年的瑞士近衛隊隊長julesrepond於1914年設計,網上流傳爲米開朗琪羅設計的說法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