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國事

“蒙學這一方面主要以《千字文》爲教材,配合以《論語》和《倉頡篇》,但是一定要把握難度,”李藎忱叮囑道,“另外也要開始招募人手編寫新的蒙學教材。”

頓了一下,李藎忱緊接着說道:“蒙學之後,不僅僅要繼續學習這些經典,工學、算學都要放到和文學一樣重要的地位。這個某會和歐陽莫商量,到時候工坊之中會派人來配合教學。”

李藎忱對於工業和商業的重視是有目共睹的,而工學和算學就是這兩個行業的支柱,只不過現在很多這樣的學問實際上還只是零散的經驗,不過好在也不缺乏祖沖之、賈思勰這樣的人物走在前面,也算是能夠找到相應的教材。

雖然作爲傳統文人出身的徐陵和姚察對此實際上並不感冒,但是李藎忱既然很明確的提出來了,那他們肯定就要配合施行。

而且現在工坊和商貿無疑在巴蜀新組建的經濟體系之中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這大家也是看在眼裡的,可想而知工匠和商賈的身份在未來肯定會越來越高,因此就算是這些學生以後不涉足這些行業,也必須要知道一些能夠與這些行業的人打交道的基礎知識,對此姚察和徐陵倒是並不算排斥。

兩個人的表情變化都被李藎忱看在眼裡,他並不要求這些心高氣傲的知識分子能夠第一時間就接受這些,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會意識到這其中的重要性的:“而繼續向上的話,如何治理家國,想必孝穆公比某更有經驗,具體的教學辦法和方向某就不多言了。”

對於李藎忱的恭維,徐陵還是很受用的,當即笑眯眯的捋了捋鬍子。他可是堂堂“帝師”,最擅長的不就是治理國家的事情麼!

“那教育這一塊就拜託兩位了。”李藎忱輕輕鬆了一口氣,有徐陵在的確讓他覺得壓力小了不少,“教育乃是百年大計,我們現在從頭做起,既是爲了現在,也是爲了將來。”

徐陵和姚察鄭重的一點頭,而徐陵見李藎忱起身想要送客,伸手按了按:“老夫還有一事想要詢問殿下。”

李藎忱怔了一下,還不等他開口,徐陵已經換了一副長輩的語氣:“不知道殿下準備什麼時候冊立王后?”

不等李藎忱反應過來,姚察先是一皺眉,徐陵直接就已經談到了李藎忱的家事,雖然帝王家事也是國事,但是身爲臣子還是能少聽就少聽的好,姚察下意識的就想要告退,不過徐陵這個時候微微瞥了他一眼,老人鋒利的目光讓姚察打了一個寒顫。

不敢動。

李藎忱倒是先笑了一聲,打破了有些尷尬的局面:“孝穆公怎麼想起來這件事了?”

徐陵當即說道:“殿下現在年紀尚輕,但是後宮不可一日無主,陳國樂昌公主既然是殿下明媒正娶的正妻,那麼就應該早日立爲王后,以正視聽!”

姚察這個時候也意識到徐陵讓自己留下來的目的,拱手說道:“騎兵殿下,微臣以爲孝穆公所言極是!”

李藎忱頓時明白過來,這個問題自己之前還真的是忽略了,當然主要還是因爲李藎忱對待樂昌她們三個並沒有區別,所以也就沒有在乎名分這種事情。可是今日徐陵一說,李藎忱陡然意識到事情顯然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

李藎忱現在的後宅之中總共就只有三個人,但是三個人也已經足夠牽扯出來太多的利益糾葛。

樂昌的背後不用說,站着的是以徐陵、吳明徹這些南陳老人以及東南世家爲首的力量,樂昌本來就是他們的公主殿下,坐在王后的位置上對於他們自然百利而無一害。換句話說東南世家在這個新誕生的王朝之中就屬於樂昌的孃家人。

同理,以楊素、李淵、牛弘和長孫晟等人爲首的關隴集團以及逐漸在李藎忱軍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李詢、韓擒虎所代表的北周將門,他們天然的傾向於支持尉遲熾繁,畢竟尉遲熾繁的出身在這裡放着,而且就算是相比於蕭湘和樂昌也不遑多讓,要知道6尉遲家也算是縱橫數朝、數一數二的將門。

而蕭湘也並不是沒有支持者,且不說李憐兒這個長公主對於這個小妹妹最是喜愛,巴蜀本地的世家也都傾向於蕭湘。這主要是因爲蕭湘作爲主母在蜀中呆的時間最長,巴蜀集團已經習慣了由蕭湘和李憐兒來代表李藎忱的意志,再加上不能和東南世家、關隴集團等等保持一致,所以以峽江唐氏爲首的巴蜀世家自然就會站在蕭湘這邊。

李藎忱之前對此只是一笑了之,畢竟他還不想讓什麼人插手自己的家務事,可是今天徐陵這麼一說李藎忱發現自己不得不重視了,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只會導致幾個團體之間的矛盾愈發尖銳。

“也好,某會盡快安排。”李藎忱沉聲說道。

徐陵這才放心的微微頷首,和姚察一起告退。

看着徐陵的背影,李藎忱苦笑一聲。徐陵至少還是給自己留了些面子的,他一直在用長輩的身份說這件事,畢竟徐陵也算是李藎忱當初的媒人,還是有資格的。

看來自己要習慣以後家中事務也被人指手畫腳的事實了。

而徐陵此時緩步走出議事堂,姚察下意識的想要攙扶,不過徐陵擺了擺手,笑着說道:“老夫還沒有老到這個地步。”

頓了一下,徐陵不由得感慨一聲:“不過不服老也不行了啊。”

姚察急忙說道:“孝穆公何出此言,在屬下看來,孝穆公主持這教育和學院建設必然是沒有問題的。”

徐陵擺了擺手,喃喃說道:“伯審,老夫是經不起什麼大波折了,吳通昭這傢伙估計也好不到哪裡去,上次淮北之行傷了元氣。所以未來就全都要看你們的了。”

姚察神情凜然,東南士族稱霸江南數百年,雖然中間領頭者不斷替換,但是依舊是一個整體,可是隨着東南士族進入到李藎忱團體之中,支持李藎忱爭霸天下,就意味着在未來東南士族必然不可能再一家獨大,擁有天下的同時也要學會和別人共享天下。

這一步,徐陵也好,吳明徹也罷,都沒有到達過。

所以之後只能看姚察他們這新一代的了。

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二一九九章 不變的戰法第二百六十章 戰旗第二零一九章 大漢天威,無不拜服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忠第一八零二章 隨風去第八百二十二章 徒勞第二一三二章 書院等級和女學第一七三五章 怎麼對付尉遲迥第一四一五章 朕想要潼關第一六九一章 守望第二百零三章 夜行第二一六六章 安定城外,十里長亭第一百四十七章 逼問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來越近了第七百七十六章 是不是繞圈子第九百七十七章 天降第五百三十七章 背水第九百四十七章 大用處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第二二七九章 心服口服第九百七十七章 天降第九十二章 向何方第一五九四章 秋來得快第一五九五章 路與河第七百一十章 我要見姊夫第二三六九章 一條鹹魚第一六七九章 得虧咱們快第一四八八章 起名第一七九八章 消耗戰第四百八十三章 斷後第一千一十九章 顛倒第一六一零章 陛下有幾個老丈人?第三百三十八章 池上鴛鴦啄翠羽(上)第一九一七章 你想擰朕,還找藉口?第九百八十七章 妥善安排第一千五十一章 亡國禍水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長安第四百三十二章 詩書教化第三百一十二章 驚馬第二三一一章 “老農”李淵第一百二十一章 對詩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第一一八四章 聯絡宇文贇第一五三三章 平亂的好辦法第五百零七章 驚人的消息第八百一十三章 態度不同第一七七六章 自逐家門外第一七一八章 要攔住他第一七一七章 赤與青,山河鼎沸第一千四十七章 南方局勢第一千一十八章 孤臣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與絲綢之路第二百三十五章 衝過去第七百三十章 後患無窮第九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起點第一千九十八章 橫刀第二十七章 寂靜第一千四十五章 胭脂井與傳國璽第七百四十四章 會面第二零五一章 陛下在幹什麼?第一百五十四章 公平第一五一四章 李詢聚將第七百八十五章 驅趕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一三零八章 軍心潰第五百六十一章 都在改變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標第一一九五章 是神舉不是神仙第一三七四章 藍田受降第十四章 審訊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一千一十四章 矛盾的陳叔慎第七十六章 淮口第一千八十二章 徐陵講學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門第九百七十八章 天亡我也!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一千四十九章 後宮規矩第二三四四章 故友第七百四十八章 就此別過第六百零三章 各項事務第一百二十三章 表態第一五七八章 港口的選擇第八百零七章 黑暗中的危險第四百四十章 孤家寡人第一二九八章 武關道上的流言第七百七十四章 是個聰明人第一千八十六章 曹忠,可以麼?第二零二五章 突擊隊第七百二十九章 識時務者第七百六十五章 牽扯利益第二十四章 誘餌第一三二九章 虛虛實實第二十九章 虛實第一五一七章 象林第六百七十六章 風雨愈急第一六二七章 長安會館第六百七十四章 達成一致第一七七六章 自逐家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