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 醉太平

甚至可以說都江堰推動了秦王朝的繁盛,也間接影響了中國往後數千年的歷史進程。

只可惜在這個年代,多年的戰亂和疏於管理已經導致都江堰很多設施都已經無法使用,這也是爲什麼一向肥沃的蜀中竟然也會在前些年出現長期的災荒。

趁着今年冬天農閒,唐正良主持都江堰疏浚工程,再一次讓這個巨大的水利樞紐發揮其作用,而可以想象在有都江堰的保駕護航之下,蜀中的耕作會再一次有規律。

畢竟現階段華夏終究是處於農耕時代,就算是李藎忱個人發展工業的意圖再怎麼強烈,也沒有辦法在短短几年內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種生存模式,甚至就算是步入了工業時代,華夏的農耕依舊不能被忽略,偌大的土地、數萬萬百姓,溫飽纔是他們所求的根本,如果連溫飽都滿足不了,那做什麼都是在倒施逆行。

所以看上去李藎忱在大力發展工業,但是實際上他從來都沒有忽略農業在整個體系之中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無論是修繕水利設施還是鼓勵巴人下山,實際上都是在爲了擴大和恢復農耕。

種地是華夏民族的天賦,或許華夏民族不擅長於探險、不擅長於航海,但是如果說種地,恐怕整個世界都比不上華夏民族。所以李藎忱根本不需要過多做什麼,過猶不及的道理他還是明白的。

李藎忱相信只要自己劃好了區域、滿足了灌溉條件,這些百姓是知道自己應該去做什麼,只可惜自己穿越的時候沒有帶着些土豆、紅薯之類的,否則大肆推廣這些糧食的種植,就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用更少的耕地滿足更多的人口。

只能寄希望於之後開通的絲綢之路了,不過估計到了那個時候,華夏內部對於糧食的需求已經沒有那麼多了。

“今年蜀中招募的新兵就有兩萬人,”李藎忱緊接着說道,“這些人某都會交給你和韓擒虎來訓練。工坊的配套器械和兵刃也會在最快的時間內下發,這個你們可以放心。但是有一點,墓必須要這一支軍隊在春耕之後的兩個月之內成軍。”

蕭世廉的神情凝重幾分:“他們不參加春耕麼?”

“所有軍隊屆時都會輪流參與地方的春耕。”李藎忱回答,多少有些無奈,“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一旦成軍之後民間就會缺少大量的丁壯,關鍵還是因爲我們的人口本身太少了,很多參軍的將士都是家中的獨子或者兩個兒子之中的一個。”

蕭世廉微微頷首,導致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因爲生的少,越是窮苦和亂世之中,家中生養就會越多,而是因爲連年的饑荒和戰亂已經讓很多人家死的只剩下一個孩子了。

“想要鼓勵生育也不是一天兩天,這種情況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都是我們的大問題啊。”李藎忱嘆息一聲。

這個時候搞軍民融合之類的,實際上李藎忱並不特別願意。軍隊能夠用來訓練的時間眼見得就越來越少,這個時候再抽調出去幫助百姓耕地,更是在浪費時間,可是李藎忱也別無選擇。

蕭世廉上下打量着李藎忱,突然笑了一聲:“講道理啊,你要是真的想鼓勵生育的話,至少應該以身作則纔對。只要你一下子生他三個四個的,某絕對是不說二話,也努力回家耕耘,有殿下帶頭,相比其餘的官員和百姓們也絕對不會落後。”

李藎忱看着一臉壞笑的妹夫:“是麼,那可說好了,我家生幾個,你可就要跟着生幾個。”

“你還是不是親兄長了!”蕭世廉頓時佯裝生氣。

李藎忱家裡有三個,他家裡就只有一個,真的比數量怎麼可能比得過?至於納妾的事,對於蕭世廉這個妻管嚴來說,的確有些難度,就要看到時候李憐兒會不會答應了。

而李藎忱在心中嘆息一聲,鼓勵生育從自己做起,這他怎麼可能會不明白,多少文武官員都等着李藎忱能夠有子嗣,這樣他們也就更有爲這個團體服務下去的動力。

可是說的輕鬆,哪裡有那麼容易。後院裡面三個,蕭湘還小,每一次李藎忱想要有點兒動作的時候就痛的大喊大叫,而樂昌不過是剛剛回來,再加上李藎忱接下來必然要對南陳動武,所以樂昌的心情必然不會好到哪裡去,因此李藎忱也不想在這個時候給她壓力。

剩下的也就只有尉遲熾繁了,看尉遲家人丁繁盛的樣子,似乎倒是可以試着努力努力。

將杯中酒一飲而盡,蕭世廉笑道:“說不定我們三個人之中,最後有子嗣的還是新婚燕爾的裴大士呢。你看我們兩個這四處奔波、和家裡人聚少離多的,哪裡有他天天守着嬌妻來得好。”

幾杯酒下肚,李藎忱已經感覺到有些酒氣涌上來了。

聚少離多啊,自己轉戰南北,或許最虧欠的就是她們吧。

“行了,喝兩杯咱們回家。”李藎忱一揮手,“都已經聚少離多了,還不抓緊回家!”

————————————-

“這個蕭伯清,一向是嘴上說着妻管嚴,妾身可是一點都看不出來,”蕭湘伏在李藎忱的肩膀上,看着李藎忱正在和樂昌對弈,“夫君下午回來的時候都醉醺醺的,要是讓憐兒姊姊知道他把夫君灌醉了,恐怕少不了收拾他。”

地龍將小小的宮殿烘的甚是暖和,這成都王宮實際上規模不小,畢竟是曾經作爲蜀漢的皇宮,在之後的歷代之中也多有修繕,只不過現在李藎忱的后妃總共就只有三個人,宮中婢女也不多,內侍更是直接用李藎忱的親衛替代,所以偌大的王宮倒是顯得空蕩蕩的。

因此李藎忱乾脆將一部分王宮封閉起來,真正用得上的實際上也就是前面的大殿和書房以及後面的幾處寢宮。

尤其是巴蜀雖然是天府之國,但是絕對不是賴以掌控天下的樞紐,真正能夠做到引天下之力的,現在實際上也就只有長安和建康府。在華夏曆史上亦是如此,如果想要開發西域、打通絲綢之路,那麼就需要將都城靠近西北,於是漢唐的都城都在長安和洛陽這樣更靠近西北的關中和中原之地。

第一九一六章 大漢的戲劇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八百七十章 各自的路第一九五八章 國家未來,在陸也在海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過一山攔第兩千零六章 進攻燕郡的序曲第二三五二章 沈姊姊懂我第一五四一章 我們海軍就是要搶功勞第一百零六章 血夜第一五九零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四百一十四章 氣運第一一三一章 忍第一四九九章 我看誰敢!第二百六十七章 自盡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一四零六章 老當益壯第一三二五章 要定關中麼?第一一三五章 使節第二零二九章 白溝南北,大戰在即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嬋娟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年第一天第二百一十一章 霧氣完本感言第六百九十二章 歷史終究改變第四百五十九章 喋血渡口第三百四十三章 後路第一二九二章 沒得選第一一二一章 吃醋的蕭湘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藎忱和陸騰第五百五十三章 鉤直餌鹹第一八七五章 以西爲重第六十一章 哨騎第二百六十二章 恐慌,害怕?第二零六六章 秦愛第一百五十六章 告知第六百五十三章 徐陵需要的答案第一二四七章 父業子承第六百零一章 天下爲之動第一二五二章 晨戲第一六六一章 中流第七百二十一章 牽手第一千零九章 靈前第六章 陷阱第八百五十一章 戰利品第四十七章 香囊第二零九二章 南北一時皆是敵第六百五十七章 謹受教第一八零六章 洛陽皇宮第五百六十九章 刀尖上跳舞第一三零九章 直迫上洛第一五八一章 各領風騷數百年第一七一七章 赤與青,山河鼎沸第一四九四章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第一四四九章 通力合作第一三零九章 直迫上洛第一五五七章 柺杖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羣臣的態度第四百六十二章 假象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發展第二二一二章 渡口慘案第一四七六章 冬風正冷第二十章 殺機第一千六十六章 路上行人第二零九八章 今夜開門,迎入王師第三百九十一章 可有意見第一百七十七章 詔書第一三五七章 可不能搶風頭第二二七二章 昏君第四百一十四章 氣運第一五七四章 給李詢的新任務第二一二一章 你這樣讓我很難做啊第七百八十七章 既然開始第二章 溫飽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責任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結第六十三章 介紹第一五一六章 爲了大漢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第二三七零章 冼夫人,嶺南之幸第二零六三章 御駕臨北岸第一八四九章 白狼堆第九百章 農夫的戰鬥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農楊氏第五百七十八章 質疑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內法第二十六章 穿雲第兩千零八章 宇文貢還不想死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一五六三章 掌握在手裡的第二一二七章 孩子的教育第一百二十五章 怒火第一八九二章 華夏的民族精神第一九四九章 猶記當年,石頭山上第七百五十章 日出第一一一六章 葉護第一六九零章 鄉兵,新兵第五百一十三章 埋下的種子第二百八十章 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