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一章 錢不能堆着

如果想要組建錢莊,那麼官府能夠提供的恐怕只有信譽保證,錢是一點兒都沒有的,所以如果這個時候能夠積極的站出來支持李藎忱,那麼以後李藎忱肯定也不會虧待了他們。

同樣,對於李藎忱來說,想要經濟發展就得讓錢財流動起來,如果這些財富永遠都是集中在這些世家的府庫之中,那麼世家永遠都是這樣富裕,而百姓永遠都會那麼貧困。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場景李藎忱絕對不允許出現在自己的治下。

可是大家族儲存錢財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了,誰都希望家裡能夠多有點兒錢,有錢纔有底氣。因此李藎忱必須要改變他們的這種觀念。

一旦市場上沒有足夠的錢財,那麼官府就不得不鑄造更多的錢幣來防止貧困和物資不流通,同時更要防止以物易物的現象出現。當百姓開始採取以物易物的方式來交易的時候,就說明他們已經自動將作爲中間商來提供錢幣的官府忽略掉了。

當百姓已經習慣於他們的生活中沒有官府的存在時候,甚至習慣於官府帶給他們的只有無窮無盡的稅收時候,那麼一切就已經變得不可挽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一個地方出現叛亂而官府無力鎮壓,那麼另外一個地方肯定也會緊接着揭竿而起。

歷史上的隋煬帝是因爲不作爲和殘暴才被百姓推翻的麼?李藎忱認爲肯定不僅僅是這個原因,隋煬帝雖然窮奢極欲,但是無論是開通運河還是遠征高麗,實際上都是爲了維持國家邊境的穩定和促進國內南北經濟的溝通交流,這絕對不是什麼壞事。當年的漢武帝爲了討伐匈奴,將文景之治積攢下來的所有財富都揮霍的差不多,百姓窮苦更勝文景時期,可是這並不妨礙他成爲百姓心中名揚千古的一代帝王。

在李藎忱看來,或許經濟因素纔是導致隋朝最終分崩離析的罪魁禍首。修建運河絕對是功在千秋,但是修建時候高額的開支導致隋朝政府已經入不敷出,想要在短時間內依靠這條運河得到利益是不可能的,更何況遠征高麗屢屢失敗再加上楊玄感的叛亂等等,最終隋朝是亡在了缺錢而隋煬帝卻不會賺錢上。

甚至楊玄感的叛亂李藎忱都有理由懷疑,會不會是國庫的虧空倒是當時的隋朝官府加大了對於世家的搜刮,否則當時至少也已經算皇親國戚的弘農楊氏沒有理由鋌而走險——當然了弘農楊氏自從發家一來就不缺膽大包天的人。

當然這些只是推測,畢竟在古代關於經濟的並沒有人那麼重視,也就導致留下來的記載只有隻言片語。不過從另一個角度或許可以印證着一點,就是隋朝的三大糧倉。

洛口倉和回洛倉囤積的糧食一直到唐朝都還能沒吃完,可是倉城之外,卻是餓殍滿地。隋朝如此囤積糧草當然也是出於戰略和國家穩定的考慮,可是他們卻忘記了百姓並不是隨時都有糧食吃的,變幻不定的天氣會影響他們的歲收,當收成不好的時日太久,爲了生存,百姓肯定會鋌而走險。

如果囤積的糧草不能讓百姓生存,那麼囤積再多也沒有用。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錢財不流動、如果李藎忱沒有辦法利用現在的錢財創造更多的財富,那麼他的根基必然就會受到撼動。所以李藎忱必須要想辦法讓各個世家以及官府府庫之中的錢財都流動起來,富足於民而不是藏富於官。

否則的話以現在李藎忱所處的情況,雖然已經在減輕賦稅,但是很難讓百姓在短時間內富起來,而爲了防止通貨膨脹,李藎忱也不能大肆鑄造錢幣,尤其是現在的巴蜀甚至整個天下的貨幣市場都很混亂,否則也不會逐漸讓以物易物的商貿形式佔據主流,因此李藎忱需要做的應該是回收混亂的錢幣並且重新鑄造發行新的錢幣。

而想要完成這一點,將錢幣都收集到錢莊之中顯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也是爲什麼這一次李藎忱着急想要將錢莊這種概念拿出來,因爲只有這樣才能促使這些世家將自己的錢財掏出來,讓這些世家的利益徹底和整個國家的利益融爲一體,同時也可以讓李藎忱有能力和底氣對貨幣系統進行整合。

他不求一步登天的直接用紙幣取代銅錢,但是至少要讓自己的轄區內能夠用上統一的錢幣。

“只要殿下能夠保證我們投入之後還可以獲得更多的收入,哪怕只是多一點,那我峽江唐氏就將身家壓上。”唐登沉聲說道,算是代表峽江唐氏表態了,在峽江唐氏的大家族中,雖然現在家族的基礎事務已經是唐亦舜、唐正良等小輩在負責,但是真的關係到這種家族的未來時候,還是離不開這些老一輩的人做決定。

而唐登就是家中元老裡負責財政的,一向眼光毒辣,現在既然就連他都確定跟着李藎忱開辦這個錢莊有利無害,那麼家中元老必然就不會再反對。

峽江唐氏的態度已經定了,其餘的董氏和秦氏等等也就不再猶豫,本來李藎忱的說法就挑不出來什麼毛病,這種辦法的確是大家之前從來沒有想到的,當然也因爲是沒有一個人能夠有足夠的信譽做出保證。

畢竟之前巴蜀的當地官府已經處於各自爲政的混亂狀態,而峽江唐氏本身也是一盤散沙不說,對於蜀郡甚至漢中等地的影響也遠遠不是現在可比的,當然即使是現在峽江唐氏也沒有真的深入北方,他們也不傻,當然知道如果盲目擴張只會引起李藎忱的打壓。

而如今李藎忱以官府和自己的信譽爲保障,也就是說官府的暴力機構會維護這個體系,那大家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

看着紛紛附和的其餘世家代表,李藎忱輕輕呼了一口氣。

錢莊的設立當然只是發展經濟的第一步,有了錢莊在,自己就可以更好地集資和調動錢財,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完善基礎設施並且增加對新技術研發的投入。

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創造出來更多的財富。

錢是可以生錢的,只要不堆着。

第二二三八章 工部的未雨綢繆第一千九十一章 不是一個人第一六一六章 水師演練第一百三十二章 輸得起第一九九三章 塞上,代郡第一五九一章 中原決戰方案第五百一十六章 有些事情必須做第二二三三章 一箭三雕第七百五十三章 棋逢對手第一三零一章 宇文述的野望第一六九九章 騎兵的肉搏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棄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老繭第一五四八章 破敵第一三零五章 走還是不走?第四百三十八章 着急的沈君高第一五九零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二三一七章 遼東有國名勿吉第一二六八章 老天爺的玩笑第七百九十四章 亂戰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流涌第九十八章 習武第二百四十一章 須臾需爭第四百九十一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九九三章 塞上,代郡第一千二十九章 塹壕戰第一千一十三章 江州之變第二零一六章 各有好消息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二一零一章 整理衣冠,自入宮中第二零四四章 且用且珍惜第一百八十七章 索要第一九四二章 步雲樓第二一六九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九百六十九章 朕的命令第九百九十四章 死士第六百五十五章 忽悠第六百二十九章 佳人心思第一百六十六章 不想做塵埃第九百零九章 去西北的人選第九百九十章 激戰湘州城第二百四十八章 兵鋒第一六八五章 攻入東寨第二二七八章 願賭服“贏”第一千二十三章 兩路進軍第一三八八章 摳門的陛下第一千三十二章 建康在望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靠稟報打仗?第八百九十九章 “路”第六百九十二章 歷史終究改變第九百四十三章 醉太平第一八八零章 一步慢,步步慢第一百四十二章 哪裡來的小蘿莉第一百三十二章 輸得起第一一八八章 劍履上殿第二三三六章 天道昭昭第一千三十九章 混賬第一千八十八章 吐谷渾來客第一九七八章 先連成一片第一八五一章 馬,馬!第七百五十八章 虛實不定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幟第一三二三章 你的忠義不對第二一九二章 他是將,不是兵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一二二一章 南陽攻略第七百零八章 此話當真?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貪心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第九百三十九章 看不懂的年輕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隱患呂梁之戰——隋唐盛世的濫觴第一百四十二章 哪裡來的小蘿莉第二二一四章 陛下對軍隊的掌控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農楊氏第三十章 談判第三十五章 動靜第一千九十三章 轉角遇見突厥第一五零八章 人生軌跡的改變第一二八二章 眼前只有關中嗎?第四百三十一章 條件第二三六六章 自古以來第八百七十五章 沒有那麼好心第一四四三章 疲勞駕駛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二二七零章 牽手第五百九十七章 可憐第二二零四章 逃跑屬狗,打仗就慫第五百五十九章 見面第一七七三章 尉遲貞和尉遲霖第二三四五章 楊堅:我虧了呀!第二三六二章 親眼所見方爲真第一六三八章 丟掉的要拿回來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第二零八六章 內府非陛下之內府第一六零零章 誰能同去第一千六十四章 大朝第七百四十五章 長安夜色第一九零一章 韋圓成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