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過一山攔

對於李藎忱來說,陳智深、曹忠和陸之武等原本就跟着他入蜀的部下也好,戴才、唐正良等後來投靠的巴蜀人也罷,他們的身份都是部將,真正能算得上同伴的也就只有蕭世廉。

部將的主要任務還是負責戰術上的計劃和指揮,真正上升到戰略層次的思考和策劃時候,李藎忱在第一時間需要找的還是蕭世廉。因爲要真的說起來,也就只有他和蕭世廉之間知根知底,甚至那些剛剛投靠過來的世家都不知道李藎忱的麾下到底有多少力量。

而現在蕭世廉並沒有像之前那樣就知道喊打喊殺,反而開始研究巴郡周圍的戰略環境,自然讓李藎忱有一種欣慰的感覺。

人都是在成長的,而顯然蕭世廉經過這一場場大戰的磨洗,也正在從一名鬥將向主將成長。

而正如蕭世廉所說,別看李藎忱拿下了巴郡,他們現在的處境還沒有完全到安全的時候。

從巴郡到永安城這一線,李藎忱所能控制的範圍也就只是沿江一線,而巴郡北側的合州墊江郡、容江郡,以及西側的瀘州東江陽郡等地依然有不少北周軍隊,並且對巴郡成半包圍態勢。

巴郡地勢的險要不在於這座城本身,而在於外圍防線。在巴郡的外圍,合州、瀘州、臨江三郡、涪陵等地連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易守難攻的防禦圈,有些類似於洛陽城外八關,將巴郡保護在最中間。再加上更遠處的永安、遂州等地,整個巴郡周圍可攻可守,能夠做到進退有度。

而現在李藎忱真正掌控的實際上就只有巴郡的東側和南側,還有西側和北側依舊在北周手中,巴郡實際上還算是兩面臨敵,尤其是西面的瀘州和北面的合州都是崇山迴繞之地,同樣易守難攻,絕對不是那麼容易拿下來的。

因此也不怪蕭世廉擔心。

現在他們真的可以說“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而且既然已經站在巴郡城頭,就更沒有退路。

“程峰在西側望江臺,曹忠在城北歌樂山。”李藎忱突然沒頭沒尾的說了一句。

蕭世廉怔了一下,旋即明白過來:“原來你早就已經有所佈置。”

李藎忱微微頷首:“就算是不想進攻,歌樂山和望江臺這幾處地方也得派兵防守。”

“行了,準備打哪裡?”蕭世廉沉聲說道,心情好的時候他或許還可以說話客客氣氣的,心情不好的時候他和李藎忱可沒有什麼好客氣的,尤其是現在李藎忱在明擺着賣關子。

“你覺得呢?”李藎忱輕輕摩挲着自己的下巴。

蕭世廉這一次倒也沒有猶豫,顯然他也清楚李藎忱心中還沒有定數:“某現在心中已經有所盤算,但是還是有些猶豫,按理說瀘州地勢險要,扼守上游,應當先拿下,但是相比於瀘州,顯然合州更近。”

“合州。”李藎忱果斷的說道,“伯清你看,合州同樣扼守漢水和涪水的上游,更重要的是隻有拿下合州,我們纔可以打通威脅蜀郡的道路。”

“現在就想着打蜀郡?”蕭世廉怔了一下。

李藎忱輕笑道:“不是爲了打蜀郡,而是爲了讓蜀郡甚至瀘州的敵人不敢輕易來進攻我們。”

一旦李藎忱擺出要進攻蜀郡的態勢,那北周本來就不多的軍隊肯定會盡可能的收縮防線、準備守城,而不是再謀求攻下巴郡。

“那瀘州怎麼辦,這終究是一把頂在我們前面的盾牌,誰知道什麼時候就有一把劍從盾牌後面伸出來,刺我們一個措手不及。”蕭世廉擔憂的說道,這也是爲什麼他之前一直想要拿下瀘州,因爲這個地方相比於合州顯然更爲險要,而且同樣正頂在巴郡不遠處。

深深嘆了一口氣,蕭世廉有些無奈:“只可惜咱們現在手中的兵力太少了,否則就算是同時進攻也不是沒有把握!”

李藎忱微微頷首,現在北周守軍缺兵少將,他們又何嘗不在面對這個問題?若是現在李藎忱手中有三四萬兵馬,他真的敢沿着漢水一路殺到蜀郡去。

“至少我們的水師在大江上佔據優勢,”李藎忱緩緩道,“除了抽調一部分戰船進入漢水配合進攻合州之外,其餘的主力就讓王昌率領挺進到合江(今合江縣),警戒瀘州動向吧。”

“也只能這樣了,”蕭世廉很能理解李藎忱之中有將無兵的無奈,“所以打合州你準備派誰去?”

李藎忱瞥了他一眼:“你想去?”

“某纔不去呢,以後打蜀郡有的是建功立業的機會,”蕭世廉哼了一聲,頗有經驗的說道,“要是某打了合州,以後你說不定就以此爲理由讓某留守巴郡,自己到前線爽快去了!”

終於忍不住笑出聲,李藎忱對於這個活寶妹夫無可奈何:“某就知道!所以你覺得某沒有讓曹忠負責攻城又是爲什麼。”

蕭世廉撇了撇嘴,在進攻巴郡的戰鬥中,擔任前鋒的是陸之武而不是先投入李藎忱麾下的曹忠,雖然曹忠不是那種急功近利的人,並沒有表現出來不滿,但是蕭世廉也知道,曹忠心中多少還是有些傷心和失落的。

而現在看來,李藎忱顯然早就有所佈置。

更或者換句話說,李藎忱對於合州是早有圖謀。

相比於作爲前鋒,作爲主將拿下一座城的功勞顯然更大,只要李藎忱下達這個命令,曹忠不但必然會一掃心中的不快,而且會用盡全力打好這一戰。

想起來什麼,李藎忱緊接着說道:“對了,望江臺那邊要不還是派陸之武過去吧,程峰到底沒有參加過大戰,是不是放在後方更好一些?”

“言之有理。”蕭世廉點了點頭,“某和他相處幾日,程峰此人穩重有餘而機變不足,確實坐鎮後方更好一些。至少在涪陵那大山坳裡屯田都能屯成那個樣子,說明此人還是有些能力的。”

李藎忱他們的糧草也不可能一直仰仗荊州的供給,畢竟現在荊州戰事尚且不明朗,而即將進入冬季,意味着三峽航道將會更加兇險,到時候糧食的轉運也會變得艱難,如果他們不提前開始屯田和收集糧食的話,肯定未來會面對糧草不濟的危險。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糧草無論什麼時候都是一支軍隊戰力最堅固和穩重的支撐。

第二百一十四章 纏戰第七十一章 時間第七百一十五章 紅裳第一六三二章 輿論之戰第一六六零章 誓師出征第一八九六章 叫罵第一百零六章 血夜第一五九二章 戰爭開始的時間第一三八三章 宇文忻的建議第一千五十一章 亡國禍水第六百零四章 禮儀教化第一二一六章 樞密院第六十四章 力爭第七百四十三章 英雄寞第八百二十三章 騙人的第九百七十六章 血與火第一二五二章 晨戲第一七一四章 上陣父子兵第二三四七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二一二八章 心有春天,自是春天第五百七十三章 疲於奔命第一九四一章 恭候裴公久矣第七百二十四章 走水第二三零三章 內府新的財政來源第一千四十四章 井軲轆在轉第二二四三章 蘭陵蕭氏和陛下胸懷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第二一九六章 洮水羌人第一七九零章 父命難違第一五六八章 藥房第九百八十七章 妥善安排第二三六零章 上山採蘼蕪第一千四十三章 入城第一二一七章 入門三考第一二三零章 土地集中制第一九九六章 海岸線第一百七十八章 雨停第一百八十九章 孤家寡人第九百零五章 各有難處第七百二十一章 牽手第一百六十五章 爭奪第三百五十七章 巴人八部第二零六六章 秦愛第一二零五章 隔牆有耳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難第七百五十二章 看不穿第一千二十九章 塹壕戰第五百四十章 巴人的擔心第一二零零章 華夏的文藝復興第五十四章 篝火第二二八八章 大漢第一份公開的輿圖第一二八九章 先登,先登!第三百七十三章 到底打誰第三十九章 逃避第一百七十五章 雨夜第一三三五章 反攻的勇氣第四百零六章 野心第一七六六章 勢如破竹第六百六十八章 南中的現狀第八百六十二章 安靜的清晨第一五六八章 藥房第一千九十四章 漢家龍旗第一七四零章 宇文氏要拼命了第一四九五章 皆是大漢天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兒至此(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切斷第一千六十七章 鬥志昂揚第九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起點第一五七八章 港口的選擇第一二三七章 世道變了番外一·都中知我劉文靜第八百六十二章 安靜的清晨第一八零九章 朕的私房錢第五百七十一章 正在眼前第二二零三章 跑得真快第二百一十三章 搶灘第一千二十二章 採石磯第二十六章 穿雲第二二六零章 風又起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八章 危機第一二二九章 醉後第四百章 任重而道遠第二三零三章 內府新的財政來源第一三九五章 不服輸第四十五章 彌留第一三二七章 曾經的夢魘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一九二七章 做好眼前事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風起第三百四十六章 落子何處第二一七七章 驚天一爆第二二六二章 斬斷後路第一七五八章 大漢需要更加穩定第一千五十一章 亡國禍水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第九百二十一章 宇文溫第一三五八章 人老心老第二零七四章 黃金的分配第七百三十八章 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