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憂慮

bookmark

在周圍將領們身上環視一週,尉遲迥冷聲說道:“老夫已經下令抽掉了斥候之中的精兵悍將百餘人,即日便將走荊山山中小路南下,那華容雖然距離我們遠,但是終究是在荊山餘脈之中,趁着那陳叔寶還沒有趕到,我們有機會。”

尉遲順也一頷首:“孩兒這就下令咱們前面的斥候全力配合接應。”

歸根結底章山、漳川等地在之前是北周的土地,相比於南陳人,甚至西樑人,北周對這些地方都更爲熟悉,平時也有不少眼線在這一帶活動,現在南陳想要一舉將這些眼線拔除當然是不可能的,正好給了北周機會。

尉遲順敢打保票,這些眼線對當地山川地形的熟悉,更在倉促探查的南陳人之上。上一次章山郡之戰,北周的輕兵能夠及時穿插到章山郡以南,就是依靠了這些眼線。

而尉遲迥微微頷首,緊接着伸手在輿圖上敲了幾下:“單單憑藉這一隊斥候,老夫並不抱多少希望,但是我們也不能在這個時候輕易發動進攻,一來我們兵力不足,若是襄陽有失,局面更爲被動,甚至無法挽回······”

尉遲順等人都微微點頭,雖然他們對於南陳這樣囂張的行爲頗爲不忿,但是並不代表他們對於自己有幾斤幾兩不清楚。

現在他們還不指望着能夠正面進攻直接拿下章山郡,但是能夠讓這些該死的陳國傢伙們吃癟,還是不錯的。

“二來那蕭摩訶也肯定早就已經做好了準備,所以我們只能見縫插針。”尉遲迥沉吟說道,“不過也不能一點兒動靜都沒有,這樣,把我們的斥候全都撒出去,做出準備向章山郡和漳川郡兩處發動進攻的架勢。”

“遵命!”將領們轟然答應。陳叔寶這個未來南陳帝王的到來,肯定會讓江陵這邊的南陳軍隊如臨大敵,而此時北周開始試探章山郡和漳川郡這兩個江陵的屏障,肯定會吸引南陳不少注意力,自然而然就給那一支南下的斥候小隊提供了機會。

看着尉遲順等人鬥志滿滿的離開,尉遲迥的眉頭卻是緊皺起來。北周的鐵騎曾經縱橫天下、所向披靡,曾幾何時,甚至連一個江陵城都守不住,現在甚至不得不以這樣的方式,把一切的希望都寄託在一支人數不多的斥候小隊上。

怎麼看都有些滑稽。

不過尉遲迥還是在心中道了一聲僥倖,幸好那楊堅也算得上是一個知兵的人,所以在他擔任襄陽總管的時候培養出來的軍隊還是頗有可倚重之處。

但是想到這裡,更讓尉遲迥感到擔心的是,現在他手中的終究只是楊堅留下來的留守部隊,更或者說是楊堅淘汰了之後的大部分兵力,那麼剩下那幾千被楊堅帶着北上的軍隊,又會是怎樣的精銳和難對付?

作爲一個久經沙場的人,尉遲迥可是很清楚,在大多數情況下數千敢於一往無前的精兵,可是要比數萬烏合之衆有用的多。

而那楊堅,在現在宇文邕還活着的時候,或許還能夠老老實實聽從宇文邕的命令,可是宇文邕死後呢,到時候更加年輕的太子宇文贇,真的是楊堅的對手麼,而已經年老的自己,又真的可以繼續和楊堅抗衡下去麼?

剎那間尉遲迥反而有些羨慕陳頊,陳頊雖然在面臨國內文武青黃不接的問題,但是至少不用面對這樣的威脅,無論是老一輩的徐陵和吳明徹等人,還是現在挑起來大梁的蕭摩訶等,顯然對於南陳都是忠心耿耿,甚至對於那個傻乎乎卻傻人有傻福的陳叔寶,已經到了一種愚忠的地步。

這個時候尉遲迥也不得不佩服陳頊。

這個從沙場上一步步走向龍椅的南陳皇帝,或許不是絕對的聖賢之君,但是他對於自己手下的文武官員有着絕對的威懾力和統率力,而這種影響顯然還在持續到下一代。

而年輕的宇文邕,雖然可以稱之爲一代雄主,但是畢竟還是缺少了一些更深沉的帝王心術和手腕啊。

當庭院中此起彼伏迴盪着北周將領的呼喊聲時候,這個北周老將卻是一動不動的站在門口,靜靜的看着不遠處的大樹。

鼓盪的風中,樹枝都在瘋狂的搖動。

“樹欲靜而風不止啊。”尉遲迥喃喃說道,灰白的頭髮在風中像那樹枝一樣舞動。

這滾滾的浪潮迎面而來的時候,所有人都是一般無二的身不由己!

————————————————-

遠在武寧郡的尉遲迥並不知道,此時千里外的洛陽行宮之中,已經是一片慌亂。

“弓弩手,控住角樓!”

“快,宮門外站崗!”

將領們大聲吼叫着,一隊隊甲士在宮殿外面展開,將整個洛陽行宮的裡裡外外護衛的水泄不通,甚至已經到了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地步,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盡數擡出來,雪亮的兵刃直指着前方,任何想要進入宮殿的人,都得先越過這一道兵線。

而殿門匆匆打開,在御醫着急上火、近乎嘶啞的呼喊聲中,一輛巨大的馬車飛馳過來,徑直奔到偏殿。幾名宦官和將領着急的上前,直接將一個軟榻擡了下來。

緊跟在馬車後面的,還有幾名騎馬的將領和文官,相比於着急的士卒和太醫,他們更是衣冠不整,怎麼看都有些狼狽,一個個鬍子拉碴,也不知道是跟隨着這馬車飛馳了多久纔來的。

甚至一些身子骨弱的文官,都不得不讓人攙扶着才能下馬。

“太醫,太醫上哪裡去了?!”一名將領大聲吼道。

幾名太醫飛快的推開慌亂的人羣,衝入不需要臺階就可以進入的側殿——若是進入那高高臺階上的正殿,還不知道得費多大功夫呢,這個要命關頭,一切都可以將就了。

“正義,你一直跟在陛下身邊,快說,這是怎麼回事!”一箇中年漢子徑直快步走到最前面的文官面前,那人正是北周內史下大夫鄭譯,表字正義,與名音同。作爲陛下內史,鄭譯一直跟隨在宇文邕身邊,因此按理說他應該是最清楚情況的人。

“齊王殿下切莫要着急!”鄭譯身後一名同樣滿身風塵的中年大將顧不得喘息幾口,上前一步沉聲說道。

這前出詢問鄭譯的中年漢子,正是北周齊王宇文憲。宇文憲文武雙全,是宇文邕最依賴的弟弟。

第二二二九章 漢土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歸流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司其職第九百二十八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第三百六十一章 援兵抵達第八百八十章 於氏之困第一四八一章 該去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好男兒至此(上)第二一八七章 金城薛氏,不辱家門第一六七零章 輸血第六百五十六章 任重第五百七十七章 勝利第四百八十八章 戰郫江第四十七章 香囊第六百二十二章 工坊第二零九零章 浴血雁門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生牛犢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爭的目的第九百五十三章 除夕第一五二四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一二九九章 蕭關的弱點第三百九十章 流民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正的抵抗者第一八一零章 皇后會做人第一一四八章 復仇之火第二零七九章 立足遼東第一四六七章 長安事略第八百一十六章 岳父可能是假的第一一一六章 葉護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一三二八章 白鹿原上的風第一八六三章 破局之處仍在河東第一八八八章 抓住河東第二一九九章 不變的戰法第七十二章 受教第一一二九章 一夜披甲第一七三九章 朕又不是豺狼虎豹第一一六三章 漢土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的戰略思想第四百一十八章 還算有良心第一八八三章 我就知道姊夫你最好了第一六四三章 貧富差距第五百九十章 不要太過分第七章 求死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點第一百五十六章 告知第四百一十七章 朝廷的意思第六百零七章 兩條計策第九百八十三章 這個氣不好受第二二一九章 怎麼入城?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爭的目的第一七零一章 捷報頻傳第一百一十三章 什麼樣的君王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二零四四章 且用且珍惜第一六八三章 步卒戰騎兵第一千七十七章 交流第二三零零章 內府的橄欖枝第八百八十四章 王昆的猶豫第一八七五章 以西爲重第二百五十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七八四章 鏖戰前夜第一一一二章 江陵初雪第一八二零章 無事獻殷勤第一千六十七章 鬥志昂揚第一五七六章 從林邑向西第二零一九章 大漢天威,無不拜服第一一二零章 爲君舞第一五六一章 男人的浪漫第一一九三章 醉生夢死第一四三三章 且戰且走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藎忱的戰爭第四百二十章 你就是那個雞第一百一十六章 詩會第一三一三章 有得漁翁之利者第二一零零章 城門洞開,漢騎入城第一千四十七章 南方局勢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內法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內府第一七八四章 鏖戰前夜第五百六十五章 君臣第二二九九章 接皇后下班第三十三章 對策第八百七十章 各自的路第一一六五章 總要改變什麼第一二五九章 矛與盾第八百八十二章 不宜大動干戈第一三四七章 陛下偷個懶第二三七零章 冼夫人,嶺南之幸第六百三十六章 他的意見第二三六六章 自古以來第一千三十八章 留後路第一千八十七章 誰要去?第一六二八章 大時代下的每個人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辦第一千九十二章 靈武敵蹤第一九四四章 龍門書院山長的人選第一四四七章 通事館的重任第一一四一章 初擔重任第一二四七章 父業子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