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五五章 休對故人思故國

報紙上有一張大略的平面圖,而在報紙的旁邊,有另外一張放大了的、更詳細的圖。

李藎忱掃了一眼就知道,這是楊堅比着報紙上的臨摹下來的,又根據報紙的描述,自己填充了空餘的地方。不然不至於有很多和現實中的不同。

李藎忱這麼一說,楊堅的心思登時也有些飄忽,似乎飄到了那見證着自己成敗的長安城上空,想到了當年的種種,想到了那個也曾經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國家。

故國故人,往事如煙。

而今,老的長安城在推倒重建,新的長安城則在另一個方向拔地而起。

沒有什麼能夠比這更能表明着一箇舊時代的徹底逝去以及一個新時代的降臨。

他自失的一笑,當初那些發生在古老長安城中的種種,現在看來,有點兒像過家家一樣。

“今非昔比,天下萬民當感激於陛下。”楊堅淡淡說道。

李藎忱一笑,他知道楊堅並不是在刻意拍自己的馬屁,而是有什麼就說什麼,這句是實話。

事實上,楊堅、蕭巋這些曾經位居高位的當世梟雄,對於自己的失敗,心中肯定都有所不甘的,不過人想要死一次容易,想要在死一次不成功之後再一次去尋死,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楊堅也好,蕭巋也罷,當年被俘的時候沒有自殺,那麼現在自然也就沒有想要尋死的意思,看着這天下風起雲涌、雲捲雲舒,似乎也不是一件令人心中堵塞的事。

到底都是當年曾經胸懷天下的人物,時代在向前發展,他們當然也不願意落後,這每日裡的報紙之類的都有訂閱,而且楊堅的書架上還擺着很多新出版的書籍,或是關於大漢律法的,或是關於大漢新政策解讀的,顯然他們雖然在山中、消息傳遞並不快捷,但是也依然在努力通過這種方式瞭解外面的變化。

“但是今日之關中,終究比不過今日之江南。”楊堅又補充了一句,“江南商賈,起於微末,藉助下南洋之東風,而今已成氣候。運河開通,江南商賈更是鼓帆北上,搶佔了北方市場,南北財富,匯聚在河洛,更匯聚在江南,關中憑藉一條西北商路,或許能夠恢復元氣,但是已經無法和江南並肩。”

說到這裡,楊堅忍不住嘆了一口氣:“陛下應當小心江南財富過多,頭重腳輕啊。”

聽到“市場”之類此時應該也只是纔出現在商賈們口中的詞彙,被楊堅熟練地說出來,李藎忱多少也有點兒怪異的感覺。不過楊堅接下來說的,自然而然吸引了李藎忱的注意。

江南依託海上貿易,本來就越來越富裕,現在南方的商賈們向北拓展,搶佔了大量的北方市場,變相的擠壓了北方本地商貿的發展。

李藎忱站在一個後世人的角度來看,是南方的經濟在帶動着北方的發展,這種模式並不少見,歷史上明清時期實際上也是如此。

但是楊堅顯然是站在一個剛剛經歷了三百年亂世的人的角度來看的,南方比北方有錢,發展又快,這樣會不會直接導致南北貧富差距?這種貧富差距顯然很快就會轉變成社會矛盾。

而且是南北之間明顯有地域劃分的社會矛盾。

這種社會矛盾很有可能是導致南北再一次分裂的契機。

李藎忱一時默然。

這個隱患自然是有的。

李藎忱大力發展商貿,本來就是兵行險招。

若是商貿發展的好,大家都頗得要領,那麼一張貿易網絡、一張資源網絡,自然而然的就把整個大漢籠罩在其中,任何地方都不可能離開另外的地方而存在。

但是發展的不好,就有可能變成南方可以丟下北方這個包袱而過的更好,北方也不願意南方總是趴在自己的身上吸血。如此,商貿進行下去,只會讓南北方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甚至最後鬧出再一次的分裂。

富裕的地區不想帶着貧窮的地區一起玩,這在歷史上東西各國之間都不是什麼稀罕的事。

李藎忱不能把自己後世對華夏的認知和了解原封不動的套在這個時代的華夏身上。

畢竟三百年的亂世,對於這個民族來說,也的確是難以抹去的傷痕,大家也不過剛剛從長久的分裂和仇恨之中走出來罷了。

“除此之外,有一言還請陛下自行判斷。”楊堅又緩緩說道,“北方已經有很多人丁順着運河南下前來江南安身立命,現在的江南能不能容納得下這麼多人,而這麼多人的到來,對於北方來說是好事麼?臣下只是通過報紙看到此事,故有此一問。”

江南的虹吸效應,已經很明顯了啊。

李藎忱心中感慨一聲,他當然知道這個隱患,但是沒有想到楊堅竟然通過報紙上的隻言片語都感受到了。

江南的繁榮,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來客。

這些來客多半都選擇留在江南尋找安身立命的機會,這自然就導致北方、巴蜀等地本來就不富足的勞動力越來越少。

江南就像是一個無底洞,不斷地吸納着四方的人力物力。

但是李藎忱自己清楚,江南實際上並不是一個真正的無底洞。

江南的土地終究是有限的,江南的工坊也終究不可能漫山遍野。

當人都匯聚在這裡的時候,就會有各種社會隱患發生,對於朝廷維持秩序也是很大的壓力。至少現在的大漢,應該還沒有做好迎接一個龐大城市羣出現的準備。

管理一座大城,倒並不是什麼難事。

華夏曆史上並不是沒有出現過一座龐大的城池,西漢之長安,東漢之洛陽,應該都算。只要規劃的好、又有嚴格的制度規定,城池就是可以穩定運轉的。

但是城市羣不一樣。

一座又一座的城市之間,需要大量的道路勾連,需要大量的工坊和居住區填滿道路之間的空白,以讓這些城市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

現在大漢的財力和物力,足以支撐在江南打造出來這樣的一個城市羣,但是這也就意味着以後天下的財富都將匯聚於此,朝廷的賦稅也將完全仰仗於此。

明朝的皇帝可以這麼幹,清朝的皇帝也能這麼幹。

但是現在的李藎忱,必須要阻止這種趨勢。

第一九三七章 從內府到內廷第一二七三章 少年將才第一百五十二章 禮物第一六一二章 天下糧倉第一八九三章 陳宣華又欠揍了?第三百零七章 敵暗我明第一八五八章 未戰先怯,不足爲慮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師登場第一二四六章 蕭蕭淮上第七百五十六章 疑兵第九百三十九章 看不懂的年輕人第一七四九章 神醫也要嫁人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七開第一六七一章 援軍就在後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一六四四章 漢軍騎兵的突進第七百九十五章 添油第二零五零章 此間誠意,貴使放心第一千九十六章 假裝沒看見?第一三六六章 駕前驚變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第九章 秘密第一千八十八章 吐谷渾來客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內法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第二二五一章 黎明前第二一一九章 且看門外,風猶未定第六百一十八章 楊素獻策第一六六一章 中流第七百零六章 怏怏不樂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一三八五章 給尉遲迥的信第二二一五章 激戰城東南第六百五十四章 多多益善第二零九九章 禍起蕭牆,我自有理第一七三七章 陛下春秋鼎盛第七百四十三章 英雄寞第二一八二章 愛卿之苦,朕知之第四十六章 夙願第一一四五章 青石嶙峋第兩千零二章 刺史的欣賞第一一三二章 心甘情願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一三九四章 打上門來第六百零四章 禮儀教化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一九零九章 我要當別人家的孩子第二二三二章 超前第三百六十五章 工匠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發展第一四一八章 就算是一羣豬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的戰略思想第五百四十章 巴人的擔心第一四九三章 水陸夾攻第一七三零章 打斷了脊樑第一千二十一章 江州之會第一九九七章 深沉的愛第七十九章 等待第二零七四章 黃金的分配第一六七五章 窄窄的棧橋第二一九零章 激戰荒原第一五二五章 磨合和融合第一千八十章 楊素在成都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情無情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予者何人第一八六八章 大軍渡河第二二零九章 刮目相看第二三五三章 大漢第一“妻管嚴”第八百三十一章 結束了第八百七十八章 長安大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變第七章 求死第一七七九章 大漢的家底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的戰略思想第一七一零章 不當三姓家奴第二三零二章 “烽火戲諸侯”第二一八二章 愛卿之苦,朕知之第二一六六章 安定城外,十里長亭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書院第九百二十五章 雙全法第一二六四章 權力的巔峰第六百五十一章 爽快第一千四十五章 胭脂井與傳國璽第二三二二章 陛下的多重考慮第二三四零章 陛下的心結第二零九三章 達成共識第四百九十五章 小心爲上第四百零七章 爆竹聲中第一四六五章 天冷了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純,逃!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縟節第八百七十九章 初到陳倉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訪第一八六五章 朕給你這個機會第九百三十一章 錢不能堆着第一五九二章 戰爭開始的時間第六百八十五章 前夜第八百四十二章 狼就該先餓着第一七五七章 克忠職守,大漢萬歲第七百八十六章 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