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二章 是空中樓閣麼?

李藎忱瞥到已經有不少人聽見動靜,下意識的往這邊看來,一個個的很是尷尬,也不知道自己跪還是不跪,愈發的無奈,只能先笑道:

“朕並無怪罪之意,先起來,你們兩個別嚇到別人了。”

兩個當朝重臣這樣來一下,大家不注意到纔怪呢。

甚至李藎忱有理由懷疑,這兩個傢伙就是故意的。

陳叔慎和沈君高這才訕笑着起來,好像反應過度了。尤其是沈君高不滿的瞪了陳叔慎一眼,你這個小輩,說話也把好分寸,害的某這個本來看戲的也跟着遭殃,要是陛下生氣了,老夫還得幫你開脫。

李藎忱則緩緩說道:“自從朕起兵於巴蜀,時至今日,對外征戰連綿未曾斷絕,於朕心中卻問心無愧。國家之穩定,社稷之安寧,自然不是說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

周圍意欲挑釁大漢、威脅大漢之存在的,朕自當提劍滅之。但是這並不意味着朕就是窮兵黷武之人,這些年朕所作所爲,諸位愛卿也是看在眼裡,可有窮兵黷武而無視民生之處?大漢之百姓,不說比之兩漢繁盛時期,這個朕自愧弗如。但是比之南北兩朝罷兵休戰之時,應當也勝之。”

兩人更是賠笑。

這還不是因爲您老人家這些年東征西討,在軍中的威望又無人能及,大家這不是自然而然的都快忘了您在別的方面上取得的成就了麼?

算起來,李藎忱在恢復民生、促進經濟方面,的確做的很多。

這個沒得黑。

更何況身爲開國君主,東征西討本來就是必然的,難道還真的有人天真地以爲太平盛世是求來的,是不招惹別人就能獲得的?

把周圍一圈都打服了,自然就是太平盛世。

而在國內,李藎忱已經很努力地在改善民生。

當然他所做的行爲和歷朝歷代都有所不同。

歷朝歷代改善民生,用的是罷戰休兵,用的是減輕賦稅,從而與民喘息之機。

可是李藎忱卻是注重於發展工商,從而帶動就業,也直接提高百姓的生活質量,財富就在工坊的機械轟鳴聲中、就在商隊的馬蹄聲中一點一點的積攢出來。

百姓富裕,朝廷也富裕。

只不過這在很多人看來多少有些歪門邪道的意思。

不好好地耕地,光想着工業和商業,這不是把老祖宗千百年留下來的傳統都丟到腦後麼?

可是陛下又很快用更讓人無奈的方式進行了回擊,他通過對外征服,引入大量的周邊荒蠻部落,分田分地,教化蠻夷,快速的將這些荒蠻部落轉變成大漢子民,用一種誰都沒有想到的辦法一下子增加了大漢的人口,讓很多已經荒蕪的地方煥發生機。

同時他設立農部,卻不好好的鼓勵農桑,而是在研究新的種植物種,可是偏偏還真的讓他們把水稻的產量給提高了。

在很多人看來,這些自然也都是旁門左道。

久而久之,大家的印象之中,陛下南征北戰,又通過各種旁門左道在讓大漢變得富足,可是這樣的富足到底不如“面朝黃土、背朝天”老老實實的耕作、老老實實的發展上十年甚至幾十年來的讓人心安。

總歸是擔心空中樓閣的。

萬一這些水稻只是現在種植的這一點有產量提升的能力呢?

萬一這工坊和商鋪倒閉了呢?

還不是什麼都沒有了。

只有腳下踩着的土地,自己拋撒的汗水,才能證明自己在努力,纔是讓民生恢復的好辦法。

以至於李藎忱所做的這些努力,在很多人,甚至是朝廷不少官員的眼中,都是不靠譜的,自然而然就被大家忽略。

這些人裡面,也有沈君高,也有陳叔慎。

從小接受的世家系統化的教育讓他們自然而然會有這樣的想法。

沒有才應該讓李藎忱覺得奇怪呢。

可是現在李藎忱一說,沈君高他們也不得不承認,至少現在大家沒有真憑實據來反對陛下所做的這一切。

大漢,的確在對外征戰的同時,國內經濟民生一片大好。

兩岸百姓的呼聲就是最好的證明。

老百姓看不到那麼遠,他們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就是自己所能獲得真實地利益和好處。

太平、富裕還有無數讓生活便利的舉措和產品,的確讓他們過上了之前亂世之中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所以對於大漢的皇帝陛下,說“尊重”或許不太合適,應該用“敬愛”更貼切,甚至已經是“個人崇拜”的層次了,即使是沒有軍中那麼誇張,卻也差不了多少。

這也讓沈君高一時間感慨。

自從東漢末年亂世到現在三百年間,歷朝歷代得以立足,依靠的都是世家門閥。世家門閥支持皇帝坐在這個位置上號令天下,而皇帝就支持世家門閥佔據一方,各自擁有自己的土地和臣民。

實際上真正代表皇帝統治下面的,是世家。

百姓知有世家而不知有皇帝,但是真的有什麼不知道哪一層丟下來的苛捐雜稅落到頭上,捱罵的一般都是皇帝和朝廷。

因此皇帝有時候也很委屈。

憑什麼世家斂財我背鍋?

因此李藎忱很乾脆的藉助南陳內部黨爭激化、世家實力被削弱的時機崛起,並且一舉***南世家,又藉助北伐之勢頭,逼迫着北方一個又一個的世家乖乖俯首稱臣,接受大漢的安排,而不是他們去安排皇帝、安排大漢。

而李藎忱這樣做,表層上的底氣自然來自於他對軍隊的掌控,江南世家的反叛在大漢的火槍下被打的七零八落就是最好的例子。

現在,沈君高已經清楚,單單憑藉着表層上的底氣,李藎忱恐怕還不會如此果斷的對世家出手,他更深層次上的底氣,應該就來自於陛下很清楚,自己能夠通過這些政策收攏到足夠多的民心。

工業在發展,商業在發展,大量的就業機會,大量的財富都在這其中。

百姓怎麼可能再願意墨守成規,老老實實的耕耘?

種地歸種地,但是在農閒之時,他們的心思自然而然就飄到工坊中去了。尤其是大量從南洋運來的勞力,讓大漢的百姓逐漸不再需要自己去耕作,把地交給這些勞力,然後自己去工坊之中賺取更多的錢,豈不是好的選擇?

第一八一五章 卿乃大漢所需之人才第三百一十六章 魚第九百九十章 激戰湘州城第六百二十一章 守好底線第一五二六章 小姑娘長大了第一一八八章 劍履上殿第一一八一章 北人侍衛第一四零八章 誤會,都是誤會第一五九九章 調皮的陳宣華第一二一一章 新元大朝第二三六一章 產業定位不準確第一四二三章 讀書人的事第二零二四章 回馬灘頭,激戰不休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華夏一體第一七九零章 父命難違第五百四十二章 星火第五百六十五章 君臣第六百零五章 許善心的煩心事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一四四一章 元家的雞蛋第一三二七章 曾經的夢魘第一三九四章 打上門來第一三零六章 留給漢軍的時間不多了第八百二十三章 騙人的第一二四零章 掂量掂量第六百零二章 驚喜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幟第二零九零章 浴血雁門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孫第五十一章 光亮第九百七十五章 搶灘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情無情第九百二十八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第一一六六章 童謠第二一六五章 巡視陪都,名正言順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變第一六二五章 從龍之心,人皆有之第二三六三章 趔趄第一六零八章 蘇湖熟第一二三一章 動脈第八百三十八章 負隅頑抗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一千二十三章 兩路進軍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一二二零章 一江春水向東流第七百五十九章 激戰山腳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擔憂第二零二九章 白溝南北,大戰在即第二三零九章 佛道,不足爲慮第一八零八章 團聚第二零六一章 明顯的暗示第二二二二章 虛晃一槍呂梁之戰——隋唐盛世的濫觴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城第五百九十七章 可憐第九百三十九章 看不懂的年輕人第七十三章 號箭第四百八十八章 戰郫江第一五七三章 天朝上國第一五八二章 孫思邈的決定第一五八一章 各領風騷數百年第一二四六章 蕭蕭淮上第一八七一章 各司其職,謀定河東第六百三十九章 倒是一個好機會第七章 求死第四百三十二章 詩書教化第八百三十六章 名正言順第二三三一章 今後國策,內擴外縮第五百六十八章 衝中軍第一一九八章 新生第七百一十五章 紅裳第一一九五章 是神舉不是神仙第一百三十二章 輸得起第二一八七章 金城薛氏,不辱家門第一千六十四章 大朝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師登場第一一四四章 乃不知有漢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歸流第一千七十四章 狐狸精的味道第六百八十三章 面聖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七百零八章 此話當真?第二零五零章 此間誠意,貴使放心第五百一十五章 這纔是弱點第一五三二章 何謂漢人,何謂大漢第一七五四章 外室打上門來了?第九百七十八章 天亡我也!第一三九零章 惺惺相惜第八百三十七章 作壁上觀的感覺第一四二九章 今日於郎,今日漢將第一六七六章 揚武軍,死戰不退!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一九零九章 我要當別人家的孩子第一八六九章 王君當爲河東首義第二三零五章 你是個成熟的秘書了第二零五零章 此間誠意,貴使放心第三百二十七章 楊樹枝紋飾第二百二十八章 詛咒第三百六十五章 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