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六章 插手西域

裴子烈當然也清楚徐德言這個老部下的心思,索性便讓他跟着一起來見一見西域的商隊,實際上也相當於西域各國的使者,然後參詳參詳下一步的戰略安排。

目送西域商賈們離去,徐德言嘆了一口氣說道:“對於這些西域小國來說,大漢是一個招惹不起的龐然大物,所以他們老老實實、不惹是生非便是必然,不能指望着他們和吐谷渾一樣不知好歹的打過來,然後被咱們抓住理由,一戰擊破。”

“夾縫中生存,都是一等一的牆頭草啊。”裴子烈也是搖頭,有些無奈,“頂着‘天朝上國’之名行事,總歸束手束腳。”

這裡沒有外人,徐德言說話也隨便:“慶幸吧,至少咱們的禮部尚書不是個老學究,不然事事都要道義爲先,都要師出有名,那就真的讓人頭大了。”

裴子烈不由得一笑:“說到這個,某都懷疑君上當年堅持以江總爲禮部尚書,就是算準了這一點。”

徐德言亦是無奈的搖了搖頭。把一個絕對聽話而且本身也不是什麼好貨色的傢伙放在道義宣傳這個位置上,顯然本身就是本着不想讓那些窮酸儒生們抓着朝廷某些“離經叛道”的政策而大加批判。

至於陛下當時有沒有想過有一天大漢想要開疆拓土卻很有可能找不到合適的理由,那就不不爲人知了,畢竟這是天子的秘密。

時至今日,隨着大漢一點點的向外開疆拓土,裴子烈和徐德言等人的眼界之類的自然也都隨之拔高。或許歷史上的他們默默無聞,但是追隨着李藎忱南征北戰這麼多年,親眼看着陛下從當年的一個巴蜀軍閥一路走到現在的他們,卻已經可以說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世界之大,超乎所有人的想象,這也讓他們覺得有些好笑,之前南北朝一羣小國家打得難解難分,爲的又是什麼?

在今日已經逐漸把手伸向世界各地的大漢來看,當時的那些戰爭、那些衝突,不過就是一羣小孩子關起門來玩過家家罷了。

陛下似乎就是那個巨人,他一直都看得那麼遠,所以對於南北兩朝之間的戰爭,他很關心,但是從來沒有失去過信心,似乎在他看來,南北朝統一是必然的事,而且是很快就會發生的事。

當時的大家還不知道陛下是從哪裡來的自信。現在回想卻發現,假如見識過了世界的廣闊,假如知道山海之外還有一番天地能夠去打拼,那麼中原的那些戰事,又算得了什麼?

現在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他們,已經明白了過來。

但是他們依然不知道,這個巨人到底是如何站起來的。

陛下的出身,裴子烈作爲左臂右膀,當然清楚得很,明明大家甚至都沒有多少分離的時候,陛下的崛起,他是親眼看着的,所以他也不知道陛下到底是從哪裡獲得的這樣的眼界和胸懷。

要說世界之大,實際上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感覺。歷朝歷代無數史書也記載了外面的那些國度。

但是大家從來沒有覺得,這些國度所在的地域有什麼好探索和征服的,從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話裡,這些地方就是鳥不拉屎的荒蠻之地,不然當年老祖宗們也不會放過的。

可是在陛下眼裡,這裡的每一片土地、每一個部落,似乎都能夠在大漢的旗幟下發揮作用。林木、土壤、礦產還有人力,每一個都是大漢急需的,每一個都是一個已經持續了三百年亂世的民族,復興所必須的。

可是之前所有人,竟然對此渾然不覺。

丟人。

不過想一想,這是和帶着華夏重歸太平的皇帝陛下相比,比不過是正常的,好像又沒有那麼丟人了。

大家不會去想方設法探求這一切到底是爲什麼,君失秘則失國,陛下從來沒有在任何時候提起過自己是怎麼知道這些的、是怎麼意識到這些的,那大家就不會去問。

對此,大家寧願相信,陛下真的是青天之上的列祖列宗心疼已經經受了三百年分離和戰亂的後人們而派下來的救世主,是全知全能的神仙。

裴子烈輕輕咳嗽一聲,徐德言也旋即從恍惚之中回過神來。

國家機密,不談也罷。

“這西域,朝廷上下的意思也是勢在必得。”裴子烈果斷的岔開了話題,“師出有名與否,都擋不住大漢進兵西域。”

“但是現在朝廷在吐谷渾、在遼東,都有可能面臨戰事,吐谷渾還好說,已經接近尾聲,但是遼東,怕是曠日持久啊。”徐德言徑直說道,“在這種情況下,如班定遠那般一戰定西域,似乎不太現實。”

“不錯!”裴子烈不由得撫掌,話語之中已添讚賞之意,“修遠身在巡撫之位,統籌軍民政務,果然歷練出了本事,而今讓人刮目相看啊。這西域之戰,你覺得應當如何推動?”

徐德言反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裴子烈心中多少應該是有了定策的,現在不過是捧自己一下然後再讓自己順勢說出安排,到時候這獻策之功自然而然就落到自己頭上了。

到時候裴子烈再負責修繕一下,然後大加讚揚一通,朝廷內外自然是不可能忽略這一策略。

還是老上司貼心啊。

迎着裴子烈鼓勵的目光,徐德言沉聲說道:“平定西域,當徐徐圖之,不外乎三步。其一,‘探西域’。自從司馬氏丟掉西域之後,華夏同西域斷絕直接的君臣所屬已經數百年,西域是何等情況,我們只能依仗於道聽途說。當年西域古國三十六,而今還有多少存在,多少已經不存,我們亦不知曉,聽聞姓名的就只剩下高昌、莎車、龜茲等寥寥數國。”

裴子烈不由得嘆了一口氣:“如此,仍還是拜商隊所賜。”

中原和西域斷絕聯絡這麼多年,西域肯定也不是一成不變。高昌從當初的小國變成現在的西域一霸,中間肯定也少不了戰爭和吞併。而中原對西域衆多變化的瞭解其實很少,基本上是仰仗於往來西域的商隊攜帶來的些許消息。

因此西域現在是什麼情況,到底是一盤散沙、各自爲政,還是已經形成了以高昌或者別的國家爲中心的聯盟,準備對抗東西方外敵,當真不得而知。

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戰第二一四二章 沒有捷徑可走第四百八十二章 生與死第一七八三章 內城第二二七九章 心服口服第一三零五章 走還是不走?第四百四十章 孤家寡人第八百二十四章 黑暗和恐懼第二一三六章 大佬們的沉默第一八三三章 來者不拒第七百四十三章 英雄寞第五十一章 光亮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的陷阱第二零三四章 以德服人第七百二十章 倖臣第四百九十一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三三八章 未敗已敗第八百九十六章 塬上的風第十八章 佈置第二二九九章 接皇后下班第二零七一章 御駕渡白溝第七百四十三章 英雄寞第二百七十四章 命途第一四一五章 朕想要潼關第一一六四章 父親第九百三十九章 看不懂的年輕人第七百三十六章 每個男兒的夢想第二二六四章 插翅難逃第四百六十章 陷陣第一六八四章 某不是懦夫第一九九三章 塞上,代郡第一六五二章 城頭戰場第二十七章 寂靜第一五五二章 勝了也有頭大的事第一千九十八章 橫刀第一九三七章 從內府到內廷第一五六八章 藥房第二一一一章 陛下溫柔似水?第二零四六章 雞肋,雞肋第八百四十七章 尉遲寬的無奈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二百五十七章 阻驚濤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縟節第一六九三章 精神標杆第四百零一章 再等等第一四八四章 驅狼吞虎第四十四章 不留第二二七九章 心服口服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農楊氏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月第一六八三章 步卒戰騎兵第二一一三章 最後的忠臣第二百六十八章 李藎忱的兵第二一零六章 登銅雀第二一三八章 潛移默化,由緩至極第八百四十一章 潛入第二零五三章 知根知底,真沒勁第二三七一章 歲歲有今朝(本卷最後一章)第二百三十三章 帶她走第二二五一章 黎明前第七十章 衝殺第一六六九章 這不是胡鬧第一五零四章 信任和不信任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麼第二一九三章 金城薛舉在此!第一四六三章 班師回朝第一四零三章 降職肯定有好事第一一九四章 朕是天第一三四三章 沒完沒了第二一四零章 也不是好欺負的主兒第一一四二章 風雪刀光第八百五十九章 擡起頭第二二一一章 難得的賭第五百四十章 巴人的擔心第一三四二章 一大一小沒正形第一二零三章 那是個倔老頭第二百一十六章 接下來第一六九六章 轉進,時間不等人第一八八七章 太尉府的計劃第一百七十八章 雨停第二十五章 殘忍番外一·都中知我劉文靜第四百五十八章 西河渡第二二八四章 西寧第一三零一章 宇文述的野望第九百三十五章 進退維谷“麒麟才子”徐陵第一六七五章 窄窄的棧橋第九章 秘密第一一七四章 活水第一六一四章 內河水師不是鹹魚第二一三一章 龍門書院的新學生第五百三十八章 唯一的希望第二百零二章 徵用第二三六零章 上山採蘼蕪第九百八十章 收拾舊山河第一二八七章 士氣浮動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二零四一章 巴人將士第二二七八章 願賭服“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