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七四章 吾道不孤

時代,會因爲這些思想的產生而不斷向前。

當有這樣思想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量變就會產生質變。

大漢的商貿就會徹底得到發展,並且爲大漢帶來更多的資本積累。

一個近代工業國家,就展露出了雛形。

李藎忱很是感慨。

這麼多年小心翼翼,這麼多年潛心引導,總算是看到了曙光。

現在能夠跟上自己的思維,自然也就意味着在未來有可能超過自己的思維。

畢竟李藎忱作爲一個文科生也不是什麼都懂得,真的讓這些已經有所頓悟的科研瘋子們去好好的鑽研一下什麼物理和化學的知識,保不齊哪一天就會發現很多李藎忱都已經忘掉的定律,並且冠以華夏人的名字,假如那個時候自己還在位的話,說不定自己的年號或許還會變成什麼什麼定律呢。

新元定律?

尉遲熾繁驚訝的看着陛下笑得像個傻子。

“陛下怎麼了,這麼高興?”

李藎忱起身,吻了她一下:“吾道不孤!”

尉遲熾繁一頭霧水,不過還是靜靜由他擁着。

不管陛下爲什麼高興,他高興就好。

陛下也不是那種勤政愛民、恨不得每天十二個時辰都在批閱奏章的皇帝,他還是更習慣儘可能地把這些工作派發下去,羣策羣力。

但是這也就意味着他要承擔着更大的壓力,他需要爲別人犯下的錯誤負責,也意味着他有更多的精力把目光投向更加長遠的地方,規劃着更令人咋舌的計劃。

因此在後宮姊妹們心中,陛下開心就好。

陛下開心,大家也就開心。

不然的話,大家也不會這麼積極的投身於內府的建設之中,甚至包括沈婺華這種明顯並不想多問世事的人,都在內府的建設中出了很大一份力,幾乎一個人撐起來了整個慈善堂,徐素等人趕過來接手、沈婺華退居二線也已經是大漢北伐之後的事情了。

到現在她的名字還被鐫刻在各處慈善堂中,供人敬仰。

顯然即使是沈婺華這種生性清靜無爲之人,也會努力爲陛下分擔一些事情,更不要說別人了。

“陛下,一切都會變的好起來,天下真的會徹底太平,對麼?”尉遲熾繁靠在李藎忱的肩頭,喃喃說道。

他們都是從亂世之中走出來的人,說一千道一萬,所做的努力都是爲了能夠改變這一切。

“你覺得呢?”

“可是戰亂似乎依舊沒有停止,今日有西北的戰爭,明日就有遼東的戰事。”尉遲熾繁忍不住感慨一聲,“報紙上的文章妾身已經看到了,高句麗想要搶佔遼東礦石,大漢和高句麗之間,恐怕免不了會有一戰吧?畢竟······”

尉遲熾繁不由得壓低聲音:“夫君都已經造了這麼久的勢了。”

李藎忱登時有些尷尬的摸了摸鼻子。

被看穿的感覺也不怎麼樣。

對於遼東,李藎忱當然勢在必得。

來都來了,怎麼可能連後世華夏的版圖都開拓不了?再不濟,大漢也得比清王朝的版圖大一些吧?

但是想要拿下遼東,就意味着大漢要主動邁出長城、向外發起進攻。這對於久經戰亂、國內也不過剛剛穩定下來的大漢來說,顯然並不是能夠獲得很多支持的選擇。

礦石有多重要,不見得所有人都能夠理解。

關外的土地有多肥沃,也不見得所有人都能理解。

甚至契丹和高句麗按照歷史的軌跡又分別會在華夏乃至於整個東亞的歷史上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也沒有人會看得到。

其實李藎忱真正看中的並不只是遼東肥沃的土地以及儲量巨大的礦產,以現在大漢的人口,還不至於到人口密集到必須要開墾遼東的地步,而且本身還有南中、嶺南等地分流,再加上北方也因爲多年的戰亂元氣大傷,只是恢復就需要至少兩三代人的時間,現在朝廷就算是拿下了遼東,也不可能大規模開墾。

至於礦產,雖然很重要,可是大漢至少還有河東的煤礦以及南中的各種銅鐵礦,並非沒有替代品。尤其是大漢的工業也不過纔剛剛從以木材爲主的加工行業向以礦石爲主的冶煉行業轉變罷了,對於礦石的需求還沒有後世那麼猛烈。

李藎忱真正看中的,也無人能夠說得,其實是契丹和高句麗。

契丹是個什麼民族,自然不用說了,一旦給他們機會,這些關外的狼就會狠狠地撲上來咬一口,歷史上的契丹曾經是北宋頭上多少年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所以這種狼,早早地打掉最好。

大漢的戰略目標在西方,家門後院外蹲着的狼,萬萬不能養大。

安史之亂不就是一個最好的教訓麼?

至於高句麗,自然更不用說。

李藎忱看中的主要還是高麗半島。

且不說這個地方富饒還是貧瘠,這可是遼東和青州天然的屏障啊。

海東屏藩可不是說着玩的。

歷史上從唐到明再到清,中原王朝爲了維護海東之安穩,和東面那條狼打了多少次?

所以李藎忱必須要把這個遠征東瀛海外的跳板早早地握在手中。

等到大漢海軍的規模更大之後,就是時候蕩平東瀛了。

拿下跳板,爲華夏東方後院之穩定打下堅實基礎,並且構築起一條面向外海的防線,這纔是李藎忱急於平定遼東的真實目的。

他相信歷史上的隋煬帝和唐太宗也應該都看到了這一點。

東方不定,何以向西?

不過這些李藎忱還不能說。

他不能展現的過於全知全能,這樣只會把自己神化。

李藎忱給自己的定位就是成爲一個能夠帶來勝利並且帶動大家迎來繁華盛世的聖人,而不是一個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神仙。

世上真的有了神仙,那麼就會有很多人渴求成爲神仙。

佛教、道教的昌盛,不都離不開這種思想麼?

李藎忱必須要讓所有人意識到,富裕,不是求神拜佛能夠帶來的,而是通過自己的雙手打拼來的;強大,不是通過神仙保佑帶來的,而是自己努力變來的。

世上可能會有那麼一些聰明並且可以在問題發生之後及時做出判斷的聖人,但是並沒有真正的神仙。

如果不能貫徹這樣的想法,工業和科學技術還怎麼發展?

第一二九六章 陛下不是之前的陛下第二三三七章 安撫江南第一章 千年第八百二十七章 這世道缺什麼第一九八二章 絕望的進攻第一七四二章 不同的百姓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雨如晦第二百四十二章 效死而已第一二八七章 士氣浮動第二百五十六章 起狂瀾第九百八十六章 地位尷尬第六百四十九章 練兵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一四四三章 疲勞駕駛第一九九五章 獨孤永業會懷疑的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二零二八章 橋上橋下,激戰未休第一二一五章 整合第一八四六章 韓擒虎的殺威棒第一百六十章 聚寶齋第八百一十六章 岳父可能是假的第一三零二章 你們要覺得丟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一個模子第四百九十四章 來不及第一七三九章 朕又不是豺狼虎豹第一三九五章 不服輸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要出兵第七百零六章 怏怏不樂第一六六九章 這不是胡鬧第一五二四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一四七八章 垂簾第一千八十八章 吐谷渾來客第二三一四章 王世充?第一三二一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一一五三章 騎兵衝擊第四十四章 不留第一六九三章 精神標杆第一七零九章 最無奈的選擇第一三七三章 皆大歡喜第八百四十一章 潛入第九百零四章 坐下來談談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人第二三五三章 大漢第一“妻管嚴”第一七三二章 咱們都是一家人第二一九六章 洮水羌人第八百四十章 進退有據第二零八零章 何爲重第一七六九章 將將之才第二零七一章 御駕渡白溝第一二八二章 眼前只有關中嗎?第兩千零七章 說好的輕兵呢?第五百七十五章 垂死掙扎第二三二七章 平西三策第一二一三章 跬步第八百三十九章 鳴金第一五七零章 增進姊妹感情第二一八五章 帥才第九百六十一章 春耕第一一一六章 葉護第三百七十七章 滅敵中途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甘的尉遲順第一百八十六章 知足第一八七零章 我撿便宜了?第八百一十章 見死不救第一五七二章 背後的百姓第七百九十五章 添油第一七四三章 軒轅關,全軍衝鋒!(補上昨天少的一章)第一三四七章 陛下偷個懶第一九零二章 戰不勝則只能退第一五零九章 煥新顏第五百七十七章 勝利第一百零一章 遵命第七百五十六章 疑兵第二一九零章 激戰荒原第一一七三章 年關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七開第兩千零六章 進攻燕郡的序曲第一九一二章 早晚會有那麼一代人(如約加更!)第一八一六章 “離經叛道”的二劉第一二四三章 來之不易第一三七八章 奏章沒有陛下跑得快第六百章 畫中人第一八八二章 無事不登暖香閣第八百九十章 寒酸第九百九十二章 陳氏的江山第八百零五章 誘餌第二三一六章 被欺負的沈姊姊第一二九五章 叔父要小心此人第一六四三章 貧富差距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化弄人第八百四十一章 潛入第二二六六章 平定河西第二百零八章 動手(第三更)第九百零五章 各有難處第八百五十五章 莫要便宜了老賊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主人,新的時代第二一零零章 城門洞開,漢騎入城第五百五十九章 見面第七百一十四章 天將明第二百九十六章 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