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萬世基業

李藎忱滿意的點了點頭,旋即正色問道,“吾兒,爲君者,當行何事?”

李滄海怔了一下。

這個······好像並沒有告訴過他答案,而且也沒有告訴過他父皇會在這個時候問他。

作爲一個君主應該要幹什麼?

這還真的是一個非常寬泛的問題啊。

李滄海甚至都不記得曾經的太傅徐陵向自己講述過這個,更不要說其餘分別講授各個學科的先生們了。

見李滄海一時訥訥,李藎忱淡淡說道:“且慢慢想。”

祭壇下的人們看着站在祭壇上有些古怪的父子兩個,雖然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也沒有人敢於上前去打斷。

祭壇上,李藎忱只是直直的看着自己的兒子,等待着他的回答。

李滄海深深吸了一口氣,沉聲說道:“兒臣當繼承父皇之志,爲我大漢萬世之基業而努力。”

李藎忱笑了笑:“不錯。”

李滄海這才露出輕鬆的神色。

剛纔真的是快要被嚇死了,誰知道答案竟然真的這麼簡單。

這個答案要是換一個地方和時間點來問李滄海的話,他肯定能夠回答的更快甚至更準確,只不過因爲今天實在是不知道父皇到底是什麼意思,所以他猶豫了很久,發現自己屬實也想不到別的答案,就只能硬着頭皮這麼說了。

爲大漢萬世之基業而奮鬥,這是李滄海從小就被樂昌等人灌輸的思想,因此他堅定不移。身爲大漢的儲君、未來的皇帝,這種責任是與生俱來的,捨我其誰?

只不過出乎李滄海意料的是,李藎忱話鋒一轉,接着說道:“但是皇兒你要記住,萬事之基業固然重要,但是還有比我們李氏一家一戶傳承千萬代更加重要的。”

“這······”李滄海一時不知道應該如何回答父親。

李藎忱擡頭,又環顧四周:“且看看這蒼天,這莽莽羣山還有這無盡的原野。這天穹之下,有着我們這一輩子都有可能難以征服殆盡的土地和汪洋,而在這天穹之下,同樣有着無數的百姓子民。我們的華夏,我們的大漢,只是這無數百姓、無數國度之中的一個,有時候甚至並不是最強大的那一個。所以你要做的,更多的是帶着這個國家披荊斬棘、向前邁步,切記,萬萬不要把你的目光侷限在九州之內,更萬萬不要把你的目光侷限在一家一戶之內。”

李滄海怔在那裡。

李藎忱所說的這些話,他之前從來沒有聽任何人說過。

不過想想也是,誰又有膽量跟當朝的皇長子說,你以後不能爲了李氏皇位的穩定和傳承而奮鬥,而應該爲此國此民族的未來而奮鬥,哪怕所付出的代價有可能是李氏皇室失去原來的權力。

除了李藎忱之外,普天之下,沒有任何的人有這個資格和膽量向李滄海說這個,這和造反還有什麼區別?

“吾兒要記住,不要苛求萬世基業,而要用心去對這江山、這子民好,只有這樣,才能真的有萬世基業。而就算是沒有萬世基業又能如何,身爲君主者,但能無愧於這天地,無愧於萬民,便足夠了,這樣後世不管城頭變換誰家的大王旗,在百姓的心中永遠都會惦念着你。”李藎忱緊接着說道。

李滄海似懂非懂,只是點了點頭。

李藎忱笑了笑。

似乎自己不應該這麼早向李滄海說這些,畢竟這孩子纔剛剛走在立志於努力拼搏、成爲一名賢明君主的道路上,說這些他不見得就能夠明白。

不過李藎忱相信,之後總有一天,他會明白的。

希望自己能夠活着見到那一天。

而李滄海卻想到了什麼,此時低聲說道:“父皇的意思可是······此國非爲君所有,而君當爲國所有?”

李藎忱原本打算轉身的動作頓住,他側頭看向李滄海,眼睛之中不由得泛出精光。這光芒一閃而逝,不過李藎忱臉上的高興和欣慰卻是難以遮蓋的,他不由得仰頭大笑:

“哈哈哈哈,說得好,說得好!”

李滄海倒是有些不太好意思的撓了撓頭:“但是孩兒還是有些不理解······”

此身許國,而非此國許君,這簡直顛覆了李滄海之前對於一個國家、一個君主等等概念的認知。

不過李藎忱似乎並不打算繼續爲他解釋這個問題,只是笑着說道:“以後你就會明白了。”

李滄海張了張嘴,卻只能應了一聲。

“走!”李藎忱帶着他向祭壇外走去。

祭壇下的衆人,神情自然也都已經各不一樣。

雖然他們不知道陛下和皇長子說了什麼——站在陛下身後,應該是唯一聽見內容的袁大舍,此時眼觀鼻、鼻觀口,一副你們就當老奴是個聾啞人好了的神情,大家也不指望能夠從他這裡獲得什麼消息了。

這個老太監,肯定是聽到了什麼的,只不過把聽到的說出去很有可能直接關乎到他的性命安全,所以打死他都不會說。

不過不管這一對父子之間到底交流了什麼,剛纔李藎忱的笑聲無疑已經告訴所有人,陛下對於自己的長子、也是現在的太子,非常的欣賞和喜歡,而且肯定也已經把什麼自己領悟到的治國理政甚至乾脆就直接是把握人心的想法說給了李滄海。

君失秘則失國,君王都有各自的秘密,也有各自的手段,這是不足爲外人道也的,大家當然那也不敢胡亂打聽猜測,反正知道一個結果就可以了。

李藎忱帶着李滄海在祭壇臺階處站定。

“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叩見太子,太子千歲千千歲!”

一時間,羣臣和萬民齊齊拜倒,向他們的陛下和未來的大漢帝王表示敬意。

不管怎麼說,大漢從今日開始,也有了自己的儲君,也就有了自己的傳承。

————————————-

冊封完太子之後,論功行賞之類的就比較簡單了。

畢竟很多功勳爵位都是早就已經商量好的,甚至還有一些都是從北伐第一輪戰鬥結束,也就是漢軍拿下洛陽之後就已經許下的,只是一直放到今天一齊封賞罷了。

不出所料,裴子烈和蕭世廉同封國公,一個晉國公,一個樑國公。晉國公之封號自然是因爲裴氏郡望在晉國故地,而樑國公自然是因爲蕭氏曾經建立南樑。

第五百四十五章 蟬第二三一一章 “老農”李淵第一九九二章 遙遠的戰場第一二五八章 殺人夜第一五零四章 信任和不信任第一二零六章 殺伐果斷?第五百五十一章 已經熟悉廝殺第一百四十六章 留意第一千七十九章 寸步不讓第六百零三章 各項事務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脅第一二三二章 雞湯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爭的目的第一六九四章 戰到最後一人第一六零八章 蘇湖熟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標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吐屯第八百三十二章 秋去西樑——一城之地,夾縫之國第六百四十章 預料之中第六百六十二章 風捲衣袍第三百五十三章 城門第一五四七章 能堅持多久?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只是不滿第一二四一章 又不是養成遊戲第二百六十二章 恐慌,害怕?第八百四十二章 狼就該先餓着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一百八十三章 制勝第一四八七章 震懾宵小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責任第六十二章 平手第一四七八章 垂簾第二二九七章 這個憂,不分好不好?第九百三十七章 掃雪第四百零四章 喜事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一七三三章 匹馬還第一四二零章 你是要行刺小皇帝啊第二一八零章 披掛上陣,恍惚少年第一九三零章 陛下對皇后有猜忌?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八百九十二章 慘叫聲第一四七九章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第七百二十七章 不走就好第二零一五章 將士用命,攻破居庸第二一三零章 內府要改制第一百八十五章 隱患第一八八八章 抓住河東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見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心第一四六四章 建康府外有田舍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雲涌第一八六四章 強權大漢與分權北周第二二六九章 臣妾向陛下討個人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一八四六章 韓擒虎的殺威棒第一九三三章 安民開墾第一三九三章 楊麗華的夢第一百五十九章 槳聲燈影第一八二八章 不消停第一五九六章 把天下收入囊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一三八零章 回家第七百七十二章 苦力第二二一八章 跑還是戰第一千八十六章 曹忠,可以麼?第一百零一章 遵命第一六一六章 水師演練第九百九十三章 巷戰第九百七十三章 先打哪個第八百三十九章 鳴金第一三九三章 楊麗華的夢第一千九十二章 靈武敵蹤第五十章 冷潭第二一六一章 授印掛劍第二二零三章 跑得真快第五百零七章 驚人的消息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帳第一百七十二章 盛怒第一八零零章 李藎忱入城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九十四章 過吳府第一七零五章 都在看着我們第一五九一章 中原決戰方案第一八三四章 初雪第二三六八章 征途第三百八十三章 投靠第二零三四章 以德服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命途第二一九三章 金城薛舉在此!第二零五四章 持節北方,比肩蘇武第一五二二章 戰爭,真的纔開始第七十二章 受教第八百七十八章 長安大第一五五八章 火炮的誕生第八百一十八章 可以談談第二二六三章 唯一的活路第一八三八章 勞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