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七九章 立足遼東

“準確說應該是海軍要請示。”蕭世廉一邊把奏報遞上來,一邊說道,“海軍已經按照陛下的吩咐沿着海岸線向東北,現在尋找到了從山東直接跨海前往遼東的海路,並且發現了高句麗國的斥候,不過雙方並未發生衝突,但也足以表明高句麗已經知道了中原的動盪變化,所以有所警惕。”

“這是在情理之中的。”

“現在海軍亦是不知,應該前往燕郡支援陸師和陸戰隊,還是應該儘快在遼東建立城塞以爲落腳點,爲之後進取遼東做準備。”蕭世廉看向李藎忱。

李藎忱頓時皺了皺眉。

的確這對於海軍來說也很難抉擇。

要是直接前來支援燕郡的話,海軍兵馬的加入,或許能夠爲羅毅他們進攻范陽以配合鄴城的作戰爭取機會,但是也很可能幫不上什麼忙,畢竟海軍就算是來也就是不過萬人,並且多數都是輕步兵,還是那種連甲冑都沒有配備的輕步兵,獨孤永業如果死守不退的話,一座范陽就有可能擋住漢軍的步伐。

可要是海軍不來幽州,羅毅他們現在無力進攻范陽不說,一旦周人從鄴城向北突圍,很有可能還攔不住他們。

反過來說,大漢現在圖謀遼東,自然也需要先在遼東有一個落腳點,總不能東出碣石之後,依舊還依靠後方糧草補給。歷史上隋朝遠征高句驪就是犯了這個錯誤,糧食補給全部遠程運輸不啻於給後勤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而這種壓力很自然的就分散在了百姓的身上,進而導致了整個王朝的崩塌。

雖然這個時代已經不可能再有隋朝了,但是這種可能性太尉府在謀劃遼東攻略的時候就曾經考慮過,因此太尉府提議要先期在遼東建立足夠多的據點以轉運糧食、物資等等。不過現在到了具體實施的時候,令人糾結的問題就來了。

海軍想要立足遼東豈是那麼容易,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資,這些都需要從青州甚至南方轉運,畢竟現在鄴城之戰尚未結束,東路軍、幽州等地都需要青州的物資支援,能留給海軍的恐怕也剩不下多少。再加上入冬之後海面結冰,運輸將會完全仰仗於陸路,更是艱難。

按理說這種事就不應該海軍再來負責了。

春秋天裡海軍能夠負責,冬天裡海面結冰,難道還要運送物資麼?

“海軍此時申請想要在遼東建立據點,恐怕不只是因爲探查遼東、迫在眉睫吧?”李藎忱淡淡說道。

王昌的那點兒小九九,他又如何不清楚?

現在陸師幾乎都被阻擋在鄴城以南,即使是幽州的奮武軍也因爲兵力劣勢只能處於防守姿態,因此作爲大漢未來重點攻略方向的遼東,這個時候實際上無人能夠涉足,陸師就算是再怎麼眼饞也不鞭長莫及,因此假如海軍能夠趁着現在的優勢搶先一步,之後在遼東戰略之中肯定也能獲得更多機會不說,還能夠從陸師那裡獲得更多讓步和好處。

陸師到時候想要前往遼東,就少不了海軍之前建立的這些據點的支持,甚至也少不了海軍蒐集來的情報。就算是大家作爲軍方的人,這些都應該互通有無,但是至少你陸師得賣給我海軍一個人情不是?這樣的話,下次分配資金的時候你還好意思跟我紅着脖子吵架麼?

王昌這個傢伙,帶着海軍仗着有些地方只有海軍能到,陸師到不了,這些年可是撿了不少便宜,現在又想來撿便宜了。

“立足遼東固然要緊,但是此事也不只是海軍的任務,陸師和白袍都應該多加配合並且參與其中。”李藎忱緩緩說道。

好處要是都被海軍拿走了,那陸師難道就不會有意見麼?

這些年陸師在前線打生打死,海軍總是在南洋等地撿便宜,陸師難道不眼紅?現在總算是要解決掉最大的敵人了,陸師又何嘗不在盼望着北周滅亡之後,草原、遼東、西域,任由他們向前高歌猛進?海軍這個時候又要跳出來搶功勞,還有完沒完了?

海軍和陸軍之間因爲搶奪功勞和撥款有矛盾,那李藎忱能夠容忍,但是如果雙方之間矛盾積怨日益加深,最終相互攻訐甚至在戰場上相互掣肘,那李藎忱就無法容忍了。

後世本子的海軍和陸軍鬧得全世界都知道,引爲笑談,李藎忱並不想讓這種矛盾最終影響到大漢順利的前行。

“至於海軍,遼東外海逢冬冰封,再加上高句麗並無強大水師,因此海軍完全不必派遣過多船隻前來遼東。”李藎忱斟酌說道,“海軍的重點還是應該放在向東和向南上。”

海軍和陸師只要碰面,肯定會有利益上的衝突,繳獲的背後可是直接關乎着賞賜。因此在整個戰略部署上,李藎忱也是傾向於陸師向北、向西,而海軍向東、向南,雙方儘可能避免直接的合作,就有可能避免直接的衝突。

當然了朝廷的財政最終會傾向於哪一邊,就要看誰能夠在自己的方向上取得更多的成果了。

這一次幽州之戰動用海軍,主要還是因爲沒有海軍的話不可能實現跨海遠征,而進攻遼東的時候同樣也少不了海軍的攘助。不過李藎忱並不打算讓海軍一直把注意力都放在這裡,這樣海軍的發展之路將會被侷限在遼東、高句驪和青州環抱的這一片海域中,路自然而然的就走窄了。

屬於海軍的天地,應該是羣島密佈的南洋,是遼闊無垠的東洋和西洋,是遠方的大陸。

李藎忱對海軍的期盼當然不能盡數說出來,不然的話,他也沒有辦法解釋爲什麼自己會知道這麼多。

皇帝固然是需要營造自己的神秘,以讓萬民對其形成敬畏,但是李藎忱更傾向於把這種神秘落點在已知的人和物上,未知的萬千世界,還是讓一代一代的漢家子弟去努力探索才比較好。

假如自己把一切都和盤托出,那麼一個民族的未來也都會限制在這個框架之中,這和李藎忱想要鍛鍊這個民族的對外開拓進取能力的意圖自然也就截然相反。

立足遼東,是大漢在一統天下之後踏出的第一步,斷不能有錯。

第五十四章 篝火第一四九四章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第十三章 優勢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請示第一五九八章 少傅和陪讀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八百九十二章 慘叫聲第七十二章 受教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一九九六章 海岸線第二三零八章 大漢的江南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藝第五百八十六章 能忍第一七五一章 最後的強援第二百章 公安第一一九四章 朕是天第八百一十八章 可以談談第七百九十章 兩敗俱傷第二二六三章 唯一的活路第二二一一章 難得的賭第一三七零章 先走一步第一三八五章 給尉遲迥的信第一四八六章 校閱三軍第十七章 弱點第一九四七章 樂昌就是定心丸第八百八十七章 暗藏的刀第一六六九章 這不是胡鬧第五十五章 來者第一六四八章 潼關下,不能耽誤時間第一六零八章 蘇湖熟第一二二五章 修仙黨第二三三八章 陳宣華:感覺綠綠的第八百八十九章 無準備的仗第六十章 不求第一一四二章 風雪刀光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一八六三章 破局之處仍在河東第一五八五章 油嘴滑舌的新解釋第四百零六章 野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禮物第一一二零章 爲君舞第九百四十七章 大用處第一七零零章 單騎第一七八九章 順理成章第一四零二章 短兵相接洛川城第一五三七章 佯攻變主攻第六百二十章 爲敵第一五五九章 比技術更重要的第一八八八章 抓住河東第七百五十四章 真正意圖第一四二九章 今日於郎,今日漢將第二一三八章 潛移默化,由緩至極第二二三八章 工部的未雨綢繆第一百三十章 驚鴻第十二章 接槍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雲涌第一四九二章 第一滴血第二二九三章 有規律的求援第七百六十一章 善於將將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長安第二三六七章 松江第二百七十三章 藏嬌第一五五四章 阡陌交通第二百六十九章 飛將軍第二二零零章 身手矯健第四百九十章 動向第五百五十九章 見面第一千七十六章 違令者斬第一八八二章 無事不登暖香閣第二二三三章 一箭三雕第三百四十三章 後路第四百零九章 敲山震虎第二二四一章 其實已到尾聲第一二零五章 隔牆有耳第二一九八章 奮進的時代第二一二九章 爲什麼要送入書院第二零四零章 搶灘,不惜代價!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二一一六章 編排朕的八卦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開花,中路突破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二零四三章 袍澤俱在,絕不言退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態第七百八十七章 既然開始第一百九十五章 將令第一百二十一章 對詩第一四一一章 等妾見到阿爹的時候第一二零一章 問計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二二五三章 寧靜的晨曦第一五四二章 海軍上岸?陸軍下海?第二百零六章 默契(第一更)第二零五零章 此間誠意,貴使放心第四百三十九章 這是國戰第一四九一章 認識圓第五百七十四章 廢物第一九五九章 春水滿鴻溝第三百三十八章 池上鴛鴦啄翠羽(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裡光第八百二十三章 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