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舊有河道可以多加利用之外,鴻溝沿線還有衆多的大小湖泊、河流等等,只要進行疏浚甚至直接開挖支流就能夠成爲鴻溝水流體系下的水渠和水庫。
另外多年的戰亂讓很多曾經的窪地農田都已經荒廢,逐漸淪爲蘆葦灘塗和沼澤,現在大漢依舊沒有那麼多的人口去開墾這些荒地,所以在周圍構築堤壩,將其變成水庫自然就變成了不錯的選擇。
多加利用,就是隻要能利用的,最好都不放過。
大漢的經費資金本來就有限,工部自然也不可能以爲後世謀福利爲目的把大漢的國庫都給掏空了,改造和疏浚舊有河道湖泊,自然要比在平地上重新挖一個新的來得方便。
更何況這些河道本來就是古人運河的遺留,古人已經證明過其可以作爲運河使用,自然總比再新挖一條河道,面對衆多不得而知的困難和挑戰來得好。
李藎忱需要的是性價比,不是鋪張浪費。
歷史上隋煬帝固然厲害,舉國之力開挖運河,可是結果呢,還不是把江山拱手送掉了,就連這大運河都白白便宜了大唐,爲大唐穩定南方、成就盛世立下了汗馬功勞。
“臣等恭喜陛下!”隨駕的羣臣,自工部尚書吳憑以降,紛紛向着李藎忱拱手道喜。
已經恢復平靜的水面以及時不時傳來一切順利的聲音,讓大家已經急不可耐要向李藎忱道喜了。
鴻溝開通意味着什麼,他們當然很清楚。
大漢南北之間,將更加緊密的連爲一個整體。從最遙遠的安南,通過靈渠、湘水進入大江,再通過邗溝就能進入淮水,最後通過鴻溝進入大河,從南方的番禺、桂林到大江中游的荊州、下游的建康,再到兩淮,最後到中原洛陽和關中長安,甚至還囊括巴蜀的巴郡和成都府,這些大漢內外要衝重鎮,將會被水網河流連接,只要有一條船就能夠縱橫天下各處。
原來的時候,中原作爲腹心之地,反倒是遊離於整個大漢水網脈絡之外,實際上也就等於遊離於大漢的經濟網絡之外,如果不是李藎忱本人在洛陽,而且大漢北伐之勢愈發高昂,恐怕中原之地會逐漸淪爲大漢經濟發展的末梢。
現在有了鴻溝,華夏南北、東西之間的溝通自然也就再無阻礙,縱橫水流完全可以滿足大漢物質運輸、經濟交流乃至於文化融合的需要。實際的鴻溝重新出現,而原本橫亙在南北之間的鴻溝,逐漸消失。
自此,華夏南北溝通更加順暢,九州一體,不再是一句空話。
因此無論是李藎忱本身,還是大漢羣臣,都由衷地感到高興。
至少這足以證明,他們帶給這一片土地的,不是一如既往的戰亂和苦難,而是新生和復興。
————————————
洛陽,龍門。
龍門遠離洛陽城,是洛陽周圍除了北邙之外少有的幽靜之地,北邙那地方自然是沒有人願意久留,帝王陵墓、名臣將相墳冢連綿起伏,在任何時代的人看來都未免陰氣過重。
相比之下,伊水岸邊的龍門,作爲書院自然是再合適不過。
北魏時期陸續開鑿的大佛,有的已經完工,有的不過只露出來佛的輪廓,並且多數都在之前的滅佛中被破壞掉了,然而還是有一些倖存的,俯瞰悠悠伊水和漫漫山路,爲這龍門平添幾分莊嚴肅穆的氣氛。在之前就已經有不少隱士匯聚龍門周圍,等待亂世結束。
龍門是朝廷選定的太學之地,也是看中了這裡的肅靜和學術氛圍。
龍門書院已經開始動工修建,而龍門書院的招生甚至要在書院完全建好之前。
朝廷穩定北方日久,急需通過書院向北方灌輸大漢的文化並且招募北方士子爲大漢所用,等到一個規模龐大的書院建設起來,那就不知道要到猴年馬月了。
裴矩走馬上任之後,吸取大漢之前組建成都書院、金陵書院等等的經驗,先徵辟龍門既有的一些寺廟僧院改爲書院,甚至就連周圍不少茅舍都沒有放過,反正這些屋舍多數都已經荒廢,就算少數還有主人的,面對朝廷的重金,也不會拒絕,僅剩下的一兩個釘子戶,那就不好意思了,裴矩可不打算跟你講道理,要麼你可以選擇進入書院中成爲一名校工,由書院統一安排,要麼你就問問隨行禁衛軍的刀刃是不是足夠鋒利了。
敬酒不吃吃罰酒,可不好。
因此很快龍門書院就有了自己還湊合過去的校舍,準備招生。
聽聞這個消息的李藎忱,也只能感慨一聲,這個時代的人還是不懂學區房的寶貴啊。而裴矩的乾淨利落,也讓李藎忱更加確信,自己所託還算正確。
龍門書院就是未來的太學,或者太學的名字就是龍門書院,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太學選定這裡,自然說明這是一塊風水寶地,因此不少私人書院也都陸陸續續在龍門書院周圍破土動工。
這些私人書院名義上不屬於朝廷,但是實際上背後多多少少都有朝廷各部以及內府的身影在,比如龍門工學院,背後就是工部在支持,而龍門醫學院,背後自然就有內府的資金注入,只不過大家明面上還是不能打破官方教育由禮部主持的規矩,除此之外,也是能夠讓民間的資本更順理成章的進入到辦學當中。
無論是民間的工坊、藥房還是其餘的各行各業,在意識到書院不但能夠培養當官的人才,還能夠培養本行業的精英人才之後,自然都不介意在本行業的專業書院之中傾注資金,通過簽署人才引進協議以及獲得更多就業宣傳機會等方式,在這些學院的人才畢業時獲得更大的優勢,以獲得更多專業人才。
尤其是科技的快速進步,讓各個工坊都能意識到,只是一直抱着原本的技術,很快就會被時代所淘汰掉,所以必須要儘快引進更多掌握有更先進理論知識的人才,至於在學院的建設上投入點小錢,那對於財大氣粗的他們來說,還真不算什麼。
有了他們在背後的支持,各式各樣的學院自然如雨後春筍一樣出現,甚至動作快的,建設的比龍門書院還要麻溜,而且還有工部就近監督,質量也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