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書院

沈婺華出身沈氏,沈氏現在依舊是江南一等一的望族,就算是世家已經湮滅,但是沈家人還是有話語權的,在場多是東南士族出身的官員,對於沈婺華自然要尊重幾分,有沈婺華在也能夠維持住局面。

“孝穆公之安危,關乎國體,不足爲外人知曉。”樂昌緊接着看向徐家的幾個兒媳,徐陵的妻妾都已經去世,子孫兩輩也都在外爲官,實際上建康府家中主持事宜的是幾個兒子的妻妾,“然孝穆公爲徐家之人,朝廷也不可能做此絕情之事,幾位若是想要知道,則可隨本宮前來,但不能有任何婢女隨同,可好?”

幾名兒媳當然也知道此事事關重大,面面相覷。

徐陵的生死或者還能堅持多久,若是被她們知道了,孃家肯定會派人旁敲側擊以求問,所以自己還不如不知道的好。

最終還是徐德言的正妻蕭氏被推了出來。徐家到底不能沒有一個人跟着樂昌,不然孝穆公就真的成了國家的孝穆公,而不是徐家的老家主了。

蕭氏是蕭摩訶的小女兒,反正蕭家是和皇室穿一條褲子的人,皇室知道的,蕭家肯定就會知道,所以多一個蕭氏也沒有什麼不妥的,至少還能表示徐家不至於對老爺子漠不關心。

看着有些緊張的蕭氏,樂昌微微一笑:“蕭家多豪傑,妹妹無需緊張,跟着本宮一起聽聽就好了。”

蕭氏急忙點頭,本來這種事輪不到她這個孫輩媳婦說話的,現在貿然被推出來,不緊張不可能,不過樂昌帶着安慰的笑容讓她總算是心裡好受一些。

伸手關上身後的房門,孫思邈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對着樂昌就是深深拱手。樂昌急忙虛扶一下:“孫神醫這是什麼意思?何必如此?”

孫思邈無奈的說道:“臣無能,可能要讓皇后失望了。孝穆公的病情不容樂觀,歸根結底還是因爲這些年臣未曾多加註意,讓孝穆公的病多有累加,這人本來上了年紀了就不應該如此奔波,車馬勞頓,自然又加重病情。”

樂昌秀眉皺起來,的確,徐陵對大漢勞苦功高,即使是退隱之後也沒有說真的不問世事,且不說很多大漢官場上的風波,背後還需要徐陵出面安撫羣臣百姓,只是那徐陵當時一手創建的成都書院,就讓他一直放不下心來。

嶽麓書院有顏家坐鎮,金陵書院又有蕭家父子坐鎮,更何況還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唯有成都書院,孤懸巴蜀,周圍本來就沒有多少書院,若是再沒有如徐陵這樣的大儒坐鎮,恐怕用不了幾年就要煙消雲散了。

畢竟沒有大儒又不靠近都城,久在川蜀已經快要和外界隔絕,真正想要求學的學生誰還會來這裡?

更何況巴蜀是巴人八部以及南中不少部落、羌人部落等等安置的地方,朝廷只是給他們劃分耕地,讓他們和華夏漢人混在一起耕作,終究只是一種辦法,誰都不能保證這些人就這樣會融入大漢的農耕文化之中。

所以用衣冠文化教導這些人就成爲另外一個好的選擇。

承擔這個責任的,除了遍佈各個州府的小書院之外,還有作爲巴蜀第一學府並且居中調度的成都書院。可以說維持成都書院的運轉,不僅僅是教育上的任務,還是政治上的任務。

徐陵接過來成都書院這個沉重的擔子,也就等於把這些任務都接了過來,同時他也積極的發動各地大儒入蜀,讓人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個時代,教化蠻夷對於大儒們來說,都是值得追求的事情,所以響應徐陵的人很多。

這是一個或許沒有多少人有文化,但是所有人都尊重文化並且願意傳播文化的時代。

除此之外,徐陵常年往來於建康府和成都書院之間,一手促成了成都書院和國內衆多工坊、書院之間的合作,讓學生爭取不只是在做學術上有長處,而且還要對社會上各種技術發展有所瞭解,這樣才能夠保證在時代發展的道路上不至於被丟在後面。

可以說成都書院能夠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和徐陵有莫大的關係,徐陵說是第二功臣,即使是親自組建成都書院的李藎忱而或者姚察等人都不敢說第一。

除了成都書院,徐陵這些年爲大漢所做的那些事大家也都知道,可以說大漢的教育學,徐陵就是祖師爺。

徐陵在教育界的地位和孫思邈在醫學界的地位一樣。

大漢的任何人,都不忍心失去徐陵。

樂昌攥緊了拳頭,沉聲說道:“也就是說,很有可能沒救了?”

孫思邈苦笑:“啓稟皇后,臣現在所能做的,也只有儘可能的根據孝穆公的病情反應調整用藥,但是孝穆公身上疾病衆多,肺部、胃部等處都已經有病患,換句話說,孝穆公已然風燭殘年,上天想要讓他歇息了,就算是臣有通天之能,也不能再做什麼。”

旁邊的蕭氏已經忍不住捂住了臉,低聲哭泣。

樂昌沉默良久之後,方纔忍不住長嘆。

李藎忱不在場,她就是頂樑柱,誰都能流淚,她不可以。

哪怕是對於她來說,徐陵也算得上恩師。

“現在還能看孝穆公一下嗎?”樂昌試探性的問道。

孫思邈本來想說什麼,不過最終還是頓住了,點了點頭。

——————————————

樂昌沒有想到自己再一次見到徐陵,竟然是在這種情況下。

屋子密不透風,瀰漫着濃烈的藥味。

白髮披散下來的老人靠在牀榻上,臉色蒼白,甚至於讓他的皺紋看上去都深了起來,歲月很無情的在他的臉頰上刻滿滄桑,而點點老年斑就像是斑駁陸離的牆,代表着這面曾經爲南方王朝抵擋北方滾滾黑潮的牆,在看到無數的後輩們已經深入敵人腹心之地後,終於支撐不住,要倒塌了。

徐陵顯然沒有想到樂昌竟然會進來。

他勉強擠出來一絲笑容,不過旋即臉上就帶上了痛苦的神色,顯然這笑容也讓他覺得太難了。

樂昌一絲不苟的躬身行禮,哪怕平時以她和徐陵的關係,再加上樂昌的身份地位,見面之後實際上往往是簡單的拱手。

第八章 危機第四百三十章 濮人之困第一八八九章 風冷,心熱第一八二零章 無事獻殷勤第二百三十章 分兵兩路(傳錯章節了,這是今天的第一更!)第一五二八章 戰盧容,大象來襲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內法第二一一八章 陛下之壽三千霜第一七二三章 天要亡我?第一四五五章 總有人要證明第九百零九章 去西北的人選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一一八七章 忍無可忍第五百二十二章 韋孝寬的盤算第二一零零章 城門洞開,漢騎入城第九百六十八章 有喜第一五八三章 賣姊姊第二三三六章 天道昭昭第五百二十二章 韋孝寬的盤算第二一一六章 編排朕的八卦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一五七八章 港口的選擇第五百零九章 死守第二百一十九章 紀南第一六六二章 昆陽和滍水第一七三三章 匹馬還第一一四三章 帶路黨第一九四一章 恭候裴公久矣第二三三七章 安撫江南第一二五六章 風雨長安第一六零六章 白大褂第六百一十四章 秘密第一四三零章 證明自己的機會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發展第六百七十二章 不會太久第一七七四章 求生欲極強第二零九一章 雁門關上,人心浮動第一七七三章 尉遲貞和尉遲霖第七百零一章 兩步走第二零二零章 你沒有意見第兩千零一章 “如數”,“足額”第八百二十八章 曹孝達的想法第八百一十四章 請命第九百八十五章 沒有近戰第二二三一章 什麼樣的大漢第一四零一章 宇文述的噩夢第二百七十六章 密報第一八零零章 李藎忱入城第二二一一章 難得的賭第一千二十二章 採石磯第一二二三章 淮南二三事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請示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兒至此(下)第七百八十七章 既然開始第九百八十一章 尷尬的顧覺第二百七十五章 鶯啼第一一八八章 劍履上殿第九百一十八章 白紙般的巴蜀第一七二二章 鳴金三聲第八十七章 借書第四百五十一章 對不住第二零八二章 佯攻晉陽,實攻雁門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書院第一四九四章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第二百五十七章 阻驚濤第一三一十章 西北一孤臣第五百三十八章 唯一的希望序章 白袍第一三二五章 要定關中麼?第一六一四章 內河水師不是鹹魚第九百四十九章 偷懶的士兵第二百六十七章 自盡第一五二五章 磨合和融合第二零七九章 立足遼東第一千三十五章 馮小憐和張麗華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訪第四十三章 太多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生牛犢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八百七十六章 亂世的主題第一三五二章 囚籠的鑰匙第一八三六章 這是頭孤狼第一六一九章 不可空談第五百一十五章 這纔是弱點第一二一三章 跬步第一千五十三章 你說了算第一六八六章 打的就是精銳第五百一十章 試探第一一七二章 毀滅的力量第九百九十三章 巷戰番外一·都中知我劉文靜第一七七三章 尉遲貞和尉遲霖第二一七七章 驚天一爆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蛇第九百二十一章 宇文溫第一八六零章 賣隊友?第一八五二章 驚回首第一四七八章 垂簾第一一三八章 尉遲家的態度第四百二十四章 看得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