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七五章 以西爲重

想到自家兒子們,李藎忱還是有些愧疚。

身爲人父,他一直沒有能夠親自教育子嗣們,不過好在負責皇子教育的傅縡等人也都不是等閒之輩,而且上次樂昌的家書中已經提到了,李滄海已經在金陵書院的蒙學旁聽,成績還不錯。

不過轉念一想,雖然自己沒有能夠教育子嗣,但是也應該算是爲子嗣們帶來了一個不錯的受教育制度。

讓他們在這種教育體系下成長,自然也就能夠培養他們對這種教育體系的信任和歸屬感,也利於他們成長之後維護這種教育體系。

畢竟這是來自於千年後的教育體系,就算是社會再怎麼發展,幾代人之間絕對不會落伍,對此李藎忱還是有信心的。

慈母多敗兒,但是樂昌絕對算不上慈母,李藎忱可是記得很清楚當初她是怎麼教育寧遠的,陳宣華畢竟還只是她的妹妹,長大之後是要嫁人的,而不是去獨當一面,樂昌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李滄海那是大漢的儲君,是未來的天子。

因爲李滄海還小,李藎忱並沒有冊封太子,但是衆所周知,李滄海是嫡長子,又比幾個弟弟年長許多,成爲太子是理所應當的。再加上陛下雖然於子嗣少有過問,李滄海卻也應該是陛下過問最多的,當年建康府朝局不穩,陛下甚至讓皇后攜帶皇長子監國,其中的意味自然是不言而喻。

不管陛下到底是出於何種心思,鮑興都已經很能確定,太原王氏這一下子是要被陛下拿捏住了,入了陛下的手掌心,想要再跳出去恐怕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不過放眼天下,能夠穩定江山、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的,除了眼前的這位陛下之外,還有誰?只要胸中有所抱負的人,自然都願意走入陛下的手掌心中,任其驅策。

——————————

“轟!”一發炮彈正正的打在蒲州西城門上,硬生生的把一塊城垛給擊碎。躲在城垛後面的一名北周士卒化成了破碎的血肉,散落一地。

其餘的北周士卒已經忍不住開始嘔吐,眼前的血腥景象是從未上過戰場的他們,之前怎麼都不敢想象、也想象不到的。

蒲州的守軍中雖然有府兵,但是並不在多數。府兵是從北周開始施行並且在歷史上隋唐時期達到全盛的徵兵制度,從這個時代而言,府兵相比於大漢的募兵制並沒有多少缺陷,甚至支撐大漢兵力來源的另一個制度——兵戶制,和府兵也沒有太大的區別。

府兵乃兵農合一,戰時爲兵,閒時爲農,可以說是將古人耕戰思想發揮到極致的產物。但是缺陷自然就在於臨戰纔能有集中操練的機會,耕作的時候自然難以保持訓練,因此對上漢軍募兵制招募來的常備兵馬,無論是隊列還是單兵素質,都有差距。

但是憑藉着人數,這樣的差距並不是不可彌補的。

可是現在北周的府兵也已經遠遠沒有那麼多人,基本上都在一次又一次的戰鬥之中損失掉了,甚至有的反過來還變成了大漢的軍隊。因此諸如河東這種在整個戰線上來說原本不算是防禦重點的地方,爲了能夠湊齊兵馬防守,只能用各個世家的部曲,也正是因爲河東世家的部曲多數在前線,所以現在北周朝廷在冀州張牙舞爪,卻也沒有敢對河東世家這邊怎麼樣,不然的話這些本來就沒有什麼戰鬥力的傢伙再來個臨陣倒戈,那河東就沒得打了。

蒲州雖然是河東重鎮,但是並不是北周在河東防務的重點所在,畢竟蒲州太靠近蒲阪了,距離後方其餘城鎮又遠,所以河東的防務還是落在後面汾水防線上。

蒲州的守軍之中,府兵總共不過兩成,還得加上辛永達的親衛,所以辛永達很清楚自己麾下的這幫傢伙都是什麼歪瓜裂棗,因此他也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漢軍渡過大河,實在是不敢帶着這幫傢伙上前迎敵,不然的話怎麼死的可能都不知道。

辛永達承認自己沒有多少作戰經驗,但是相比於紙上談兵的趙括,他的優勢應該在於還有一點兒自知之明。至少堅固的蒲州城能夠幫助他擋住漢軍的猛攻。

漢軍渡河已經有一天了,但是到現在只是在不斷地進行炮轟,並沒有想要列陣攻城的意思,這也讓辛永達很奇怪。在此之前,他早就做好了困守孤城、死戰不退的準備,爲了表達決心,面向蒲阪的西側城門已經被完全封堵上了。憑藉兩側的山丘地勢,南北兩側的城門無法讓衝車展開,所以倒還不足爲慮。

不過蒲州再怎麼高大堅固,也擋不住漢軍這麼炮轟,估計再打上一天半天,城牆就變成平的了,甚至有的地方現在都出現了裂縫,隨時都有可能坍塌。

辛永達很緊張,他不知道李詢到底想幹什麼,更不知道自己麾下的這些傢伙們到底有沒有死戰不退的勇氣。只希望援軍在得到消息之後能夠儘快趕來支援。

“將軍,南北門外都發現敵人遊騎,我軍派出去的傳令兵被截殺了不少。”

“將軍,南門外敵人遊騎射箭,城門上有所損傷!”

“將軍,北門外山坡上發現敵人步卒,人數不少於五百人,似乎打算建立新的火器陣地。”

“將軍······”

急報紛至沓來,更是讓辛永達有種手足無措的感覺。

北側山坡雖然不算高,卻也頗有幾分居高臨下的氣勢,從那裡架設火炮當然要好於碼頭上,而南側地勢稍微開闊一些,若是真的以精兵突擊、先登城頭,辛永達還真不一定能夠反應過來。

難怪父輩們常說,堂堂正正之陣是最難對付也是最好對付的。因爲這意味着註定了需要來一場硬戰,但是卻不傷腦筋。

這種虛虛實實、難以拿捏脈搏的進攻方式,纔是讓人頭疼的存在。

辛永達咬了咬牙:“還是以西門爲重,西門直面碼頭,縱然是我軍防禦之重,也是敵人最合適的進攻之處,某不信李詢會捨近求遠,那樣對他並無好處。”

將領們急忙答應。

而辛永達的目光投向面前的城牆,沒錯,他並不敢上城,這個時候上城也沒用。他感覺城牆在搖晃,不知道這單薄的一面牆,能夠保護自己到什麼時候?

第六百二十二章 工坊第八百一十八章 可以談談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五百五十六章 早知今日第一三三五章 反攻的勇氣第一千七十九章 寸步不讓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農楊氏第八百七十六章 亂世的主題第一九五一章 春水初生(新春快樂,加更一章)第二百一十四章 纏戰第一七四九章 神醫也要嫁人第八百五十章 偶遇第一二零六章 殺伐果斷?第一六零一章 看護隊和蕭湘的眼色第二一七二章 非一代之功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內府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主人,新的時代第八百五十八章 尉遲家的禮物第一一六二章 歸家第一七五七章 克忠職守,大漢萬歲第二零一三章 沒有失誤是最大的失誤第二零四零章 搶灘,不惜代價!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標第十六章 不仁第一四五八章 每個人都在努力第一八八八章 抓住河東第九百五十四章 守歲第一七九七章 激戰,兩城之間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三十三章 對策第一七三五章 怎麼對付尉遲迥第三百五十四章 得手第一二八四章 程峰他有前科第二零四二章 火槍雖好,不是萬能第一五一七章 象林第二零三零章 世上安得雙全法第六百五十二章 家書第二二九零章 五,五個?第九百零三章 不是好漢第一六二四章 意欲何爲第一三三四章 近鄉情怯第一三五零章 不一樣的宮闈第一千一十九章 顛倒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二零六零章 當隨大樹共迎風第一百九十一章 決斷第一千九十五章 搶人頭第四百二十五章 背後的利益糾葛第一四零零章 震天雷第二十一章 埋伏第七十三章 號箭第一六零四章 彎路不可怕第一六一七章 爭功第一千二十五章 戰爭的演變第三百五十三章 城門第一二九一章 讓犧牲值得第十六章 不仁第二百四十一章 須臾需爭第五十六章 大營(加第一更)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第二一七五章 低級的錯誤第八百八十四章 王昆的猶豫第二三三二章 是空中樓閣麼?第一五六三章 掌握在手裡的第三十章 談判第八百六十八章 蜀中變化第兩千零一章 “如數”,“足額”第一二七五章 李淵的建議第二一四九章 西北戰雲急第六百零二章 驚喜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選第六百四十一章 如履薄冰的許善心第二一一一章 陛下溫柔似水?第二百二十章 缺口第二一六三章 投桃報李第八十三章 當共飲第九百八十八章 有機會和沒機會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來越近了第一千二十章 冷血第一五七六章 從林邑向西第一千八十七章 誰要去?第九百六十一章 春耕第兩千零一章 “如數”,“足額”第一百二十一章 對詩第八百五十一章 戰利品第七百零五章 大變將起第八百六十章 搓背第五百二十二章 韋孝寬的盤算第一八二一章 兩個混世小魔王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第一六九一章 守望第一五三二章 何謂漢人,何謂大漢第四百七十五章 殺上去真的對嗎第七百三十六章 每個男兒的夢想第二百四十二章 效死而已第五百八十五章 立足第四百零四章 喜事第七百八十五章 驅趕第二二三八章 工部的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