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五章 掌控輿論

口號喊得響亮,新政推行的花裡胡哨,但是大家想看的依舊還是結果,因此耕田自然就沒有去工坊或者商鋪之中打零工來的合適了,賺點錢多換點東西,保不齊哪一天大漢就被鮮卑人給打回去了。

久在北魏以及鮮卑人的旗幟下,北方的華夏人對於南方來的漢人並沒有太多的信任,哪怕大家都有類似的相貌並且說着相同的語言。

對此李藎忱也能夠理解,畢竟真正的漢人以及華夏民族意識在歷史上要到盛唐時期才能形成,人們以能夠成爲唐人而自居,後來隨着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唐朝開始從開放走向封閉,華夷之間的矛盾自然也就變得更加鋒銳,也間接促進了炎黃華夏從一個泛泛的地域說法開始轉變爲一個民族的代稱。

所以對於這個時代的漢人來說,南方來的王朝和北方來的王朝並沒有什麼區別,他們需要的不是因爲血脈相傳而衍生出來的歸屬感,而是安全感和能夠溫飽。

因此李藎忱給黃琦的任務就是儘快加大南北、東西之間的貿易,現在大漢在江南、關中等地都已經建立起來了完善的貿易網絡,以錢莊爲支撐點,以集市爲觸角,一點一點的向基層延伸,現在這樣的網絡也必須要儘快在北方鋪開,解決如今北方的大多數集市都是因爲北伐時軍隊經過而自發形成的混亂局面,將整個北方的貿易網絡納入大漢朝廷的掌控之中。

同時,也要通過貿易網絡讓大漢各地的商品快速進入到北方空白的市場之中。當然了,說是空白倒也有些不妥,畢竟大漢之前通過和北方的貿易就已經在想辦法讓南方的商品影響北方的市場,但是說到底這還是在北周的地盤上操作,所以就算是有所影響也只是對一些大中型城鎮有影響,往基層鄉鎮去,就沒有人知道了,而在城市化很低的這個時代,基層無數的村落纔是主體,而這些地方的市場大多數都是空白的。

通過這些商品,大漢可以快速的培養百姓對於大漢貿易網絡的依賴,一旦這種依賴形成,那麼百姓就像是附着在網上的一個個節點,或者說難聽一點就是一個個獵物,想要再脫身就沒有那麼容易了。爲了維護這樣的網絡和這樣的秩序,在敵人來臨的時候,這些百姓肯定也會爲了保護大漢而戰。

想象一下如果後世超市之中除了本地土特產之外什麼東西都沒有,老百姓不拼命纔怪。

其實李藎忱腹誹,自己這麼做有點經濟殖民的感覺,不過反正是對自己人,又不是想要害他們。

“維持好物價,現在軍糧已經足夠支撐到元日,”李藎忱叮囑黃琦幾句,“所以潁水、汝水和渦水等淮水支流可以用來轉運南方的貨物,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既然有市場,就有物價。

物價波動太頻繁,自然不利於市場的穩定,也會讓百姓對此失去信心。

黃琦也不是白丁了,在關中主持貿易這麼長時間,雖然也有犯錯,但是經驗已經越來越豐富,這種低級錯誤李藎忱相信他應該不會再犯,但是他還是有必要再強調一下。

現在李藎忱對於北方的每一個政策都有可能影響到大漢能不能在北方站穩腳跟,所以他絲毫不敢鬆懈。

“臣遵旨!”黃琦急忙應道。

而李藎忱又看向禮部侍郎李德林,這也是一個來自於北方的老臣了,雖然身爲禮部侍郎,但是實際上長安行轅的一切和禮部相關的事情都是他在負責的,江總和他之間與其說是上下級倒不如說是同僚搭檔。這一次李德林本來是應該入建康府述職的,結果半路上大漢開始北伐,他便和李藎忱匯合,負責禮部的事情。

這樣一來免得朝廷再抽調禮部官員,二來也能夠完成他述職的任務,一舉兩得。

“洛陽大捷必須要儘快公告天下,另外加強大漢新政的宣傳,無論是科舉制還是大漢律法更或者商貿,要讓北方的百姓儘快的明白這些概念。”李藎忱沉聲說道。

隨着印刷術的發展,報紙已經變成了朝廷宣傳政策的大好渠道,但是報紙雖然好,卻有一個缺點,就是總歸是要人能看得懂字纔可以,在亂世之中文盲率那麼高,這本來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報紙的傳播。

大漢南方多年來義學、書院等等的設立以及隱居名士的出山,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尤其是一些工坊和商鋪等等,本身就有讓工人夥計認字的需求,更是積極響應朝廷的號召,組織夜學之類的,但是在北方,自然沒有這個基礎條件,義學和書院等等雖然都已經有條不紊的開始建設,不過畢竟只是剛剛起步,大多數的百姓在這戰火之中顛沛流離這麼多年,識字自然就無從談起。

掌控輿論,抓緊確立大漢的正統性並且宣揚大漢就是天下之主、是天命所歸,單單依靠傳統的報紙——沒錯,這傢伙在南方發展了這麼多年,的確已經算得上比較傳統的方式了,尤其是對比於新興的戲劇、評書等等——恐怕還是遠遠不夠的。

“能不能掌控輿論,也是一場惡戰,朕需要禮部在兩天之內拿出來切實的方案,”李藎忱徑直說道,“可否?”

李德林早就已經有所腹稿,只不過還需要和所屬吏員商量並且需要其餘部門的配合,因此兩天時間還是綽綽有餘的:“臣以爲可也,請陛下放心!”

李藎忱微微頷首,江總雖然是禮部尚書,比侍郎大一層,但是李藎忱不得不說這個傢伙除了忠心耿耿——要不是李藎忱保着他,想要他腦袋的可不少——所以是一條非常能叫喚的好狗之外,的確在能力上還是差了不少,畢竟這就是個阿諛奉承的小人,真的指望他能夠幹出來什麼大事未免有些癡人說夢。

這種事情,還是得靠李德林這種有實幹之才。

其實這也不是一個非常難解決的問題,戲劇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歷史上戲劇真正開始登上舞臺要到隋唐之後並且在明清達到全盛,實際上已經類似於後世的電影。

第六百八十九章 宮門外第一二七八章 年輕人的把戲第一五三七章 佯攻變主攻第二百二十四章 鏖戰第一九二四章 爾是何等官職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年第一天第三百零六章 霧中峽谷第九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起點第二百五十七章 阻驚濤第六百三十八章 宣旨第五百七十章 蒼溪谷大道第四百九十四章 來不及第一一四二章 風雪刀光第一八七九章 當爲將軍擒此獠第二零五五章 戰還是和?第九十四章 過吳府第二百四十七章 頑強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帳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浴血黃沙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難第七百七十章 霹靂車第三百五十七章 巴人八部第一九五三章 未來,當在他們手中第九百七十一章 兩線作戰第七百八十八章 烏雲卷地第六百六十二章 風捲衣袍第二二零八章 憋屈的精銳第七百九十五章 添油第一一八四章 聯絡宇文贇第四百零八章 清晨第二零二六章 韓果常善,難兄難弟第二零八六章 內府非陛下之內府第一五四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一七七零章 問計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襲第一二八五章 倒黴蛋宇文溫第一二三八章 自找麻煩完本感言第一五三八章 戰,在細雨中第九百一十章 初見李淵第一千五十一章 亡國禍水第一六四四章 漢軍騎兵的突進第六百五十九章 扯皮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主人,新的時代第四百八十二章 生與死第一五八八章 目光當向北第八百八十一章 格外的冷第一二三五章 臉譜化的歷史第六百四十七章 臣以爲第五百七十八章 質疑第一五零七章 沒有來源啊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總是短第一三三六章 血滿藍川第二一零五章 寬心第一九六九章 君臨河內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一九六零章 貫通河淮,再造鴻溝第一二一九章 東宮的“女主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千九十四章 漢家龍旗第一千一十四章 矛盾的陳叔慎第五百二十三章 禍起蕭牆爲大患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第五百一十一章 陰陽差錯第二一六三章 投桃報李第一四一三章 心境不同第二零三九章 宿命中的敵人第二百一十八章 俘虜第六百一十章 潤物細無聲第一六三四章 市場的胃口第九百零九章 去西北的人選第六百五十四章 多多益善第一九八三章 會師山巔第一六四五章 合圍,司馬消難何處去第三百五十三章 城門第四百五十五章 雪落第一四四八章 元樂尚的目的第八百四十二章 狼就該先餓着第二零一八章 城牆上,各懷心思第七百零五章 大變將起第一六九一章 守望第九百八十四章 業火第二二九二章 是皇帝,也是人第一七四七章 鐵骨錚錚宇文達第二一零二章 聒噪,又沒問你!第八百六十章 搓背第一七六九章 將將之才第二三二一章 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裡光第八百二十三章 騙人的第一四零三章 降職肯定有好事第一一四六章 血肉磨坊第一三七一章 宇文氏的去留第二三六三章 趔趄第二二七九章 心服口服第一三九六章 老驥伏櫪第一百二十三章 表態第一千二十六章 戰採石第一九零零章 玉壁城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