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發展

不過依靠尉遲貞,尉遲家也只是能鞏固地位罷了,李藎忱不是昏庸之主,女色並不能讓他失去理智,甚至他還能夠讓身邊的女人對他死心塌地。

或許和尉遲迥真的切斷聯繫纔是尉遲家想要生存延續下去的最好辦法。

尉遲順輕輕嘆息一聲。

這真的是一個殘忍的決定,但是爲了生存,大家族可以犧牲一切,尉遲家同樣也得做到。

希望母親不會質疑我今天做出的決定。

————————————-

李藎忱很悠閒。

因爲戰鬥一下子僵持了起來,李藎忱反倒是沒有什麼事了。

火炮轟了步兵衝,步卒被擊退了之後再用火炮轟。

面對高大堅固的城牆,這似乎是唯一的辦法。

這樣很單調的循環甚至不需要李藎忱臨陣指揮,不過李藎忱還是把自己的行轅直接設在了南側城牆上,他就在一座城門樓中一邊批閱奏章一邊聽着外面的炮聲和殺聲。

的確和自己一開始的揣測一樣,尉遲迥是主動從外郭撤退入內城的,進入內城之後,北周軍隊的防禦一下子變得堅固起來,而且憑藉內城更加狹小的地域,北周軍隊的調動更加靈活,好幾次漢軍都已經衝上城頭,結果被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周人預備隊擊退,否則的話這城早不知道被攻破幾次了。

李藎忱翻閱着奏章,這些天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大事,隨着漢軍幾支主力合流,大漢各處承受的賦稅和物資供應壓力自然也就緩了下來,因爲各路兵馬之間能夠相互補充,自然也就讓一些原本有缺口亟待補充的地方不再那麼急迫。

另外秋收的順利也讓大漢有了將這場戰鬥一路拖入冬天的底氣。

甚至工部已經開始按照李藎忱的要求研製能夠保暖保溫的新式材料,固然達不到塑料的地步,但是至少能夠在比較溫暖的南方冬天進行一些蔬菜和糧食的試種,在冰河期,南方的天氣雖然也很寒冷,但是至少要比北方來得好。

如果冬天也能夠批量的生產能夠供人食用的蔬菜和糧食,那麼自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輕軍隊糧食消耗的壓力,另外也不至於讓農人們在農閒的時候無所事事,平白浪費勞動力。

之前農閒的時候,大漢征服都抓住機會積極進行基礎設施的完善,包括道路的修繕以及城池的加固等等,不少橋樑和水利工程也都是趁着這個時候修築起來的,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有大漢工部作爲後勤保障的李藎忱具有充足的信心和熱情,地方官員們當然也不介意通過這些方式來給自己怒刷一波政績。

沒辦法啊,豐收與否那是得看老天爺給不給臉,但是修繕道路這些卻是自己能夠掌控的。

隨着不少基礎設施的完善,現在大漢實際上已經不需要太多的農人臨時抽調過來幹活,甚至工部還組建了專門一年四季幹活的工程隊,更加有組織和有經驗,以取代數量雖多卻時間有限、經驗不足的農人。

所以現在大漢如果能夠發展出來冬季種植蔬菜和糧食的技術,那麼自然就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農人們農閒時候無所事事的情況。

百姓清閒就會出亂子,這是官府的共識。

人閒着就會出毛病,這是勤奮的華夏人民的共識。

之所以有農閒,並不是因爲大家不想種地,而是天氣不允許。

如果能夠解決這個問題,自然就沒有什麼農閒了。

還有新的一輪書院招生已經有條不紊的展開,不少北方士子陸續南下,更是讓朝廷意識到書院教育在北方的缺失,現在金陵書院、成都書院和嶽麓書院這大漢南方三大書院牽頭,嶺南、南中、贛州等地方書院配合,正在組建骨幹教師和優秀學生北上支援大漢新收復領土上的書院建設。

對於所有書院中的師生來說,這不但是公義,而且也關乎到他們的切身利益。書院是完全和世家以及世家所代表的九品中正制分隔開來的新式教育體系,可以說所有從書院畢業的學生,本身就已經和世家站在了對立面,現在北方的教育體系雖然還處於世家的掌控之中,但是這種掌控已經非常薄弱,甚至隨着大漢軍隊的向前推進,不少曾經是一方霸主的世家都已經分崩離析,所以正是書院抓緊北上並且搶佔人才的好機會。

這種書院的自發性行動,李藎忱當然是歡迎的。

這實際上也是教育領域的一場大戰,科舉制所帶來的好處即使是世家們也得承認,所以對這一戰李藎忱同樣是勢在必得。

這些消息最讓李藎忱欣慰的,其實並不是消息的內容,而是消息本身。這說明現在的大漢百姓們的生活並沒有因爲北方發生的戰爭而被完全擾亂,甚至已經變得有條不紊,即使是北方的戰爭能給他們帶來的影響也微乎其微。

科技和貿易的發展,已經儘可能的讓大漢各地的生活水平保持一致,前方州府面臨的物資上的壓力自然而然被從後方運送上來的物資緩解掉,後方州府也不會因爲物資過於充盈而導致經濟過於發達,最終導致物價不穩定以及整個大漢的經濟失衡。

有商部居中調節,至少短時間內不會出現物價波動的問題,物價畢竟也關乎到民心和民氣,大漢全力北伐的底氣就來自於朝野上下的鼎力支持,無論是朝廷文武百官還是無數的百姓但凡有意見,北伐自然就會受到影響,對面的北周就是再好不過的例子。

李藎忱很欣慰,自己這些年做出的努力至少讓大漢不會因爲這麼一場舉國而動的戰爭受到太多的影響,當前線陷入僵持的時候,後方依舊可以平穩的發展。這也讓李藎忱爲曾經一個個抵達過滾滾大河邊的豪傑們感到惋惜。

劉裕也好,桓溫也罷,陳慶之也好,祖逖也罷,浪花淘盡英雄,他們的豐功偉績因爲後方的支援不及時甚至內訌而變得充滿瑕疵甚至遠遠不能說是大獲全勝。

而現在的李藎忱,相信這一次自己一定會勝利。

憑藉的不僅僅是外面隆隆的炮聲,更是後方的安穩。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啊。

第八百九十章 寒酸第二百八十九章 憂慮第一五四一章 我們海軍就是要搶功勞第三百三十章 眼中卿第六百七十六章 風雨愈急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七百零七章 大婚流程第三十六章 蕭世廉第一二二三章 淮南二三事第一四一三章 心境不同第八百五十八章 尉遲家的禮物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想隔岸觀火第一五四三章 一身輕第一三四四章 大漢虎將第一六七九章 得虧咱們快第一二九一章 讓犧牲值得第一百四十三章 都是走後門的第九百二十一章 宇文溫第一六四一章 新卻月陣第一六三三章 皆我族類第一八五二章 驚回首第一一五八章 是談判不是求和第八百七十二章 來者不善第四百四十章 孤家寡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詛咒第二百二十二章 綾羅之下第二零四五章 豐碑第三百九十章 流民第一四八七章 震懾宵小第一八九零章 河內部署第二百八十八章 插一手第七百七十一章 威風第兩零一零章 好像哪裡不對第二一九八章 奮進的時代第三百零四章 章華寺第一八七五章 以西爲重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後奏第二百四十章 雨中驚現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一五四三章 一身輕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來客第一三五三章 關中的土地第二百一十一章 霧氣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一三零四章 大義滅親第一五一一章 海陸軍登場第一千六十三章 登基第九百七十一章 兩線作戰第一六八零章 爲了贏得這場戰爭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純,逃!第二二三六章 抱大腿第七百七十九章 難纏的在後面第七百七十一章 威風第九百五十一章 溫水煮青蛙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難第八百九十九章 “路”第六百六十一章 離別第一二五二章 晨戲第一一三一章 忍第一三七八章 奏章沒有陛下跑得快第二零七三章 興祖老弟,興祖老兄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處第二二四零章 汽車?火車?第六百一十七章 同盟第一四一二章 騙不了我第一一三五章 使節第一百九十六章 先行第一一二三章 回樂城第一九一三章 給他拜個年?第三百一十六章 魚第九百七十四章 夷陵外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四十一章 巧合第一一二二章 爲將者第一二二四章 制衡張麗華第一七五五章 年輕的白袍第一六一四章 內河水師不是鹹魚第五百八十三章 崔弘度的掙扎第一六九八章 王軌很羨慕第四百七十三章 狹路第四百二十五章 背後的利益糾葛第一千一十二章 沉重的車輪第五十一章 光亮第一四六二章 可能會被打第一三一四章 陛下不淡定第九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起點第一八零八章 團聚第四百三十五章 燈下人如玉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家都是自私的第九百八十四章 業火第一百五十八章 死水第二二五八章 開幕第一千二十一章 江州之會第一九六二章 興替第三百零五章 華容第一百六十六章 不想做塵埃第六百四十章 預料之中第二二二零章 西門,西門!第六百五十六章 任重第五百一十章 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