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三章 皆我族類

當然了,輿論戰爭並不僅僅只是在道德法統上,還有在雙方的國力差距對比上。

老百姓可是很現實的,他們纔不會管你什麼合法不合法,正統不正統,那些都是王公貴族和高高在上的朝堂公卿們應該擔心的,他們更關心的是能不能吃飽肚子,哪邊的生活過得更好。

很明顯,在這上面大漢有優勢,優勢還挺明顯。

現在的大漢不斷地加大開墾力度,也不斷的引誘北方流民南下,只要是南下的流民,經過政府的統籌安排,會分到土地進行耕作,至少比在北方的原野上流浪來得好。

這也是宇文憲無奈的地方。

戰爭隨時都有可能爆發,淮北、中原等地,宇文憲是不敢開墾的。

中原尤其是青州一帶好歹還算在腹心之中,但是諸如淮北以及洛陽周邊這些良田沃土,宇文憲只能任由其荒廢。並不是宇文憲就這麼大方,而是因爲宇文憲擔心戰爭一旦爆發,這些地方的開墾屯田會白白的便宜大漢。

的確,自家的糧食有的時候種植的太靠近前線了,不見得對自家也是好事。當初三國的時候,諸葛亮屢次北伐都要兵出祁山,寧肯繞路西北也不直撲關中,所爲的正是隴上的糧食,隴上糧食充足了,諸葛亮纔有進一步進攻的勇氣。

當初南陳拿下來淮南之後,同樣也是本着這樣的想法,淮南這邊用兵所消耗的糧食,都是從江南辛辛苦苦一點點轉運過來的,這也導致吳明徹看着淮北也只能無能爲力。

而之後李藎忱視察淮南的時候,見到淮南的大片荒地,果斷的下令開墾,這不僅僅是因爲他相信吳惠覺,更因爲大漢的主力軍隊已經陳列在洛陽南側和西側,牽動着淮北的王軌根本就不可能大舉南下。

一旦王軌突入淮南,漢軍轉而進攻洛陽的話,王軌只能灰溜溜的回去支援洛陽,所以現在王軌的兵力佈置也是側重於更靠近洛陽和中原地區的淮西,並且是擺出在淮北堅守並且隨時準備支援洛陽戰事的姿態,因此其對淮南的威脅應該不算大。

現在大漢的手中有足夠多的荒地,甚至還不乏淮南這樣的肥沃土地,對於北方的流民自然是有很大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南方發達的商貿、教育等等,也讓這些北方的百姓對南方心嚮往之。

另外,李藎忱點出白袍,主要還是因爲在北方的事務之中,白袍並沒有置身事外或者單純的作爲一個消息蒐集來源。在之前大漢的南征之戰中,白袍煽動林邑百姓在大漢軍隊登陸前先發動暴亂,最終爲大漢軍隊成功突入象林立下了汗馬功勞,白袍也從其中嚐到了甜頭,所以這一次北上自然是打算故技重施。

大漢南征之戰持續的時間並不算長,而且又遠在天南,南北往來消息絕對不算順暢。

所以民間以及北方對於這一戰的具體細節實際上並不瞭解,因此白袍並非沒有機會。尤其是北方的民衆,多是漢人,自然也更容易從白袍那裡獲得共同語言,通過不斷的向他們灌輸南方的好和北方的壞,自然能夠煽動他們在戰爭開始之後引領南方軍隊北上而或者阻撓北方軍隊順利南下。

這也是爲什麼李藎忱那麼看重輿論之戰,因爲輿論之戰搶奪的不僅僅是南北人才,還有民間洶涌的民意,人心向背,很有可能導致一場大戰的勝負。

“北地百姓,皆我族類,”李藎忱的聲音低沉幾分,“朕年幼之時同是北地流民,艱難求生之餘,未嘗不曾幻想有日能有溫飽,未嘗不曾幻想王師北定中原、還天下一份太平。今日朕位在九五,志懷天下,自當救萬民於水火,予萬民以和平,若是百姓能夠沿途響應王師,王師自然也會護他們周全,若是百姓愚昧不知,恐怕難免會有傷亡。所以勸導北地百姓、引領人心之事,切莫鬆懈!”

“臣等遵旨!”楊素等人不敢怠慢。

李藎忱這段話,等於明確地表示,這一次大漢出兵,是打着王師的旗號,以仁義爲本,儘可能的自然也要減少殺戮,爭取不戰而屈人之兵。

不戰而屈人之兵,說得好聽,實際上卻也是兵法上很難做到的。

漢軍北上,必然要經歷惡戰,可是如何才能快速的賺取北方人心,甚至在大戰開始之前就先把輿論和人心都掌握在手中,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即使是楊素,此時也不由得皺了皺眉。

“啓稟陛下,臣以爲大軍先行,當以南方之貨跟隨於後,戰事起後,戰火劫掠之地必然缺少糧食以及日常吃穿用度,若是朝廷能夠及時補足,自然能夠收攏民心,同時能夠降低柴米油鹽之價,讓百姓知曉王師之仁義,不外乎此。”商部尚書唐正良站出來說道,打破了朝堂上的安靜。

衆臣同時瞥過來。

這話說的確實有道理。

什麼大義名分,對百姓自然是沒有啥用的,真正能夠收攏民心的,還是這些柴米油鹽的東西,不能活下去,大義有什麼用?

不過大家也不得不吐槽一句,雖然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是現在直接這麼說出來,的確是讓人覺得有些俗啊。

可是作爲商部尚書的唐正良,滿身銅臭味大家早就已經習慣了。

“此言不假。”李藎忱沉聲說道。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能夠讓王師的士氣大振,反過來,王師簞食壺漿以安慰百姓,自然也能夠讓百姓振作,並且對大漢充滿好感。

只要有好感又能吃得飽肚子,那麼大漢之後的政策推行就會順理成章了,這些人自然而然也就會變成大漢之民。

“現在建康府內外,又有那麼多財貨麼?”李藎忱緊接着問道。

用財貨收買人心固然最直接最可行,但是古往今來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卻很難做到,就是因爲白手起家的梟雄人物,誰不是窮的兜裡空蕩蕩?

所以能夠動刀子的,還是動刀子吧。

李藎忱當然也擔心這個問題。

大漢現在的國庫可不充裕,哪裡有那麼多財貨讓自己這麼揮霍?

“這個陛下放心。”唐正良微微一笑。

第五百零五章 天宮院裡的重逢第九十八章 習武第三百二十七章 楊樹枝紋飾第一八三零章 咱們得主動第一千二十一章 江州之會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洞第四百一十九章 張開的手第一千零七章 你們第六百九十九章 將軍的心意第七百七十七章 鵝卵石和統籌第四百八十八章 戰郫江第一二一一章 新元大朝第二百五十四章 老子連狗都不如?第七百五十九章 激戰山腳第八百一十三章 態度不同第一一七四章 活水第一百四十八章 伏脈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國事第二一零零章 城門洞開,漢騎入城第二一八二章 愛卿之苦,朕知之第五百九十八章 光與暗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內法第一五三六章 各司其職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司其職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一七八七章 不可阻擋的力量第一百四十三章 都是走後門的第二三五八章 鍼砭時弊第一四二五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七一九章 膠着第八百三十一章 結束了第二零三九章 宿命中的敵人第二三五三章 大漢第一“妻管嚴”第一五五六章 不知道爲什麼很有幹勁第一四二八章 靈武議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氣運第一一六一章 幾分真幾分假第一二五五章 春雷第一六六七章 朕與你們同在第四百二十一章 脣亡齒寒第九百二十四章 密使第一六五四章 萬里狼煙第一二六八章 老天爺的玩笑第七百七十七章 鵝卵石和統籌第一二二二章 他以爲他是誰第一八一七章 思想要變第九百二十一章 宇文溫第一三三八章 未敗已敗第四百三十八章 着急的沈君高第八百九十一章 紮營雲田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縟節第二零五零章 此間誠意,貴使放心第一七一三章 又是桃林塞(章節上傳錯誤,補償加更一章)第二三四三章 豬鼻子插大蔥第一一三三章 血肉長城第九百八十一章 尷尬的顧覺第一五八三章 賣姊姊第二百六十三章 章山,陰山第一七八一章 朕都不着急你急啥第六百五十六章 任重第一七零八章 人未至,炮先至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雜交的初步成功第一六八八章 王軌的去向第一三六三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二零七四章 黃金的分配第五百九十四章 有志挽山河第八百五十七章 酒宴第九百七十二章 恍然如夢第一九零五章 達奚惎的掙扎第九百三十章 錢莊第九百四十三章 醉太平第一五七五章 戰爭服務於政治第一千一十九章 顛倒第一七七九章 大漢的家底第六百八十四章 有請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親第八百七十三章 兩個老賊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風浪急第二二五六章 張掖各部,當死戰阻敵第七百七十四章 是個聰明人第一九三四章 振興兩淮第一二五零章 戰爭的殘忍第二百七十二章 江陵夏日第一五五一章 文武之間的衝突第二三四八章 老鄉?第九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起點第三百四十二章 聊發少年狂第一三六八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二二九七章 這個憂,不分好不好?第四百六十七章 晚了一步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洞第二二九一章 柔情萬種第六百四十章 預料之中第一一五零章 正當時第八十三章 當共飲第五百七十章 蒼溪谷大道第二二七九章 心服口服第六百六十三章 夏有涼意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個國第一一九七章 楚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