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八章 大時代下的每個人

這一次關中人在秋闈之中的表現不能算好,秋闈總共六甲,每一甲十二名人才,其中前三甲再去參加殿試。這一次關中前來趕考的人當中,入前三甲參加殿試的就杜淹一個人。

而整個六甲之中,關中入圍的也就只有五個人,而這五個人當中還有弘農楊氏子弟和藍田於氏子弟各一人,這兩個子弟早就已經受教於成都書院,真的就師承上來說,甚至都很難說是關中前來參加考試的士人了。

尤其是弘農楊氏,從龍甚早,甚至坊間還有傳聞說當今陛下就是弘農楊氏上任家主楊愔的遺腹子,雖然楊素和弘農楊氏對這個說法矢口否認,但是高高在上的陛下從來沒有解釋過,再加上陛下對弘農楊氏也確實是從來都不薄,更不要說當初楊素爲什麼會冒着掉腦袋的風險越過北周的邊境線轉而去投靠李藎忱了。

要說陛下和弘農楊氏之間只是單純的相互吸引和利益糾葛,大家是堅決不信的。

而就現在朝堂上的派系劃分,以楊素爲首的弘農楊氏雖然以關中派系自居,但是在關中家族們的眼中,實際上弘農楊氏、藍田於氏這些從龍比較早的,更應該算是元戎派纔對。

第一次科舉考試足足七十二個人之中,關中只佔了這麼點,這多少也讓關中人在面子上有些掛不住,畢竟在南北雙方對峙的時候,長安也曾經是北方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這些關中世家自問在家族的教育上也沒有落後於人,此次科舉在他們看來原本應該是趁機發揚家族文教傳統、在朝堂上搶佔一席之地的大好機會,結果誰知道這一次竟然會敗得如何悽慘。

不過敗是敗了,關中的士子們對於這個結果也是心服口服。

秋闈的上榜卷子,全部都是要公開的,所以士子們都曾經拜讀過這些試卷,他們不得不表示,那些書院出來的傢伙們,的確是有幾分本事的。

朝廷的試題本來就出乎意料,不是和春闈一樣從經典名著之中抽出來典故作爲題目,而是直接就拿出來行政管理中有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讓考生給出合適的解決方案,甚至到了殿試,題目就更加變態,當時的殿試題目公佈出來之後,很多人都懷疑陛下是不是故意要刁難考生。

可是大家又得承認,題目中所說的情況的確是大家在爲官的時候必然會面對的問題,而且往往是棘手的問題,如果現在不做好心理準備的話,以後萬一直接面對上了,朝廷憑什麼就相信你能解決?

而那些書院之中的學生,似乎有更加充足的準備,對於這樣的問題一個個都有獨到的見解,讓這些遠道而來、自以爲滿腹經綸的關中士子們輸得心服口服。

當然了,關中士子當中也並不是沒有爭氣的,杜淹這不就考中了秋闈第二名麼,現在就等着今日的殿試結果。

朝廷會在大司馬門上張榜,爲了防止引起百姓爭相觀看的騷亂,榜是掛在城門上的,上面有什麼字根本看不清楚,而具體放榜消息則由建康府專門派人上門報喜。

“砰,殿試第四名,徐法言!”遠處的聲音能夠聽的很清楚,敲鑼打鼓,好一番熱鬧。

會館之中很快就有人跑回來報信。

參加殿試的三十六個人之中,朝廷會選出來十二個人賜進士,其中前三名爲一甲,分別稱之爲狀元、榜眼和探花,總稱進士及第,總計三人,之後四人爲二甲,總稱進士出身,再之後五個人爲三甲,總稱同進士出身。

雖然人數和歷史上稍微有所不同——歷史上明清的進士人數還要更多一些,不過明清時期那是實打實的全民科考,而大漢的第一屆科考,參加考試的人數遠遠少於明清時期的任何一屆,所以選取出來的人當然也要稍微少一些。

會館之中的氣氛頓時凝重了幾分。

報信的人已經來過很多次了,現在就剩下三個名額,也是最高的三個名額了。

可是還是沒有聽見杜淹的名字。

所以大家難免會越來越緊張。

“徐家的長子也算是出人頭地了啊。”爲了緩和氣氛,一名久在都中的商賈忍不住感慨道。

大家微微頷首。

徐法言考取第四名,倒在意料之中。徐法言是徐陵的嫡長孫,是徐家最正統的繼承人,只不過由於他爹徐儉早年有從陳叔陵而和李藎忱爲敵的黑歷史,所以徐法言反倒是入仕途沒有那麼順利,再加上他年紀大了,後來入書院也不合適,反倒是一直閒在家裡。

甚至都不如他的弟弟徐德言,現在已經身爲一方巡撫。

不過徐陵家的孩子到底是徐陵家的,這一次藉助科舉考試自然是一鳴驚人,第四名的成績固然不算多麼出彩,但是至少可以證明徐法言這輩子不會一直生活在弟弟的光環下。

“探花出來了,是鮑家的鮑興!”

氣氛愈發緊張。

鮑家不是什麼豪門大戶,但是祖上出了一個名人叫鮑照,是南北朝有名的文學家。鮑家詩書傳家,會有出色的子弟趁此機會脫穎而出也在情理之中。

“杜兄莫要慌張,以杜兄之才,狀元也是當得起的!”士子們紛紛開口勸慰已經踱步下樓的杜淹。

“杜兄若是考不上,不如和兄弟一起投奔軍旅,我們仗劍殺賊,自也能獲得功勳!”另外一個身材壯碩一些的士子揚起手臂。

“金陵書院和成都書院都多需要先生,杜兄大才,就算名落,也不至於投筆從戎。”旁邊有人反對,“前日餘去應聘金陵書院,才知山外有山,但是杜兄之才,萬萬沒有落選之可能。”

杜淹不由得苦笑一聲。

Wωω¤ttk an¤co

你們這幫傢伙,莫不成是在咒我考不上?

更何況就算是在殿試上落榜,只要是通過了秋闈的,肯定都有機會進入官場,甚至就算是隻通過了春闈的,也有機會奪得成爲地方吏員的機會,現在正是朝廷用人之時,這些人才朝廷絕對不會置之不理,至少還不至於讓這些人才自己去書院或者去投軍。

不過看着這些鬥志昂揚的士子們,杜淹也有些感慨。

他們並沒有因爲自己沒有考上而氣餒,相反,每個人都在儘可能地爲自己找一份事情做。

第一四八一章 該去了第五十七章 恩人之後第一百八十九章 孤家寡人第二百七十八章 明主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招第一三五二章 囚籠的鑰匙第三百五十六章 兵源第一二七一章 某相信某的士兵第一三二四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四百零二章 重逢第一三四六章 少年人的目光第一四七七章 穩坐釣魚臺的皇后第一三八五章 給尉遲迥的信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五百六十八章 衝中軍第一四九六章 留鳴,留名第六百三十三章 選擇哪一邊第五百一十四章 難以爲繼第八百七十四章 楊素的使者第二三六三章 趔趄第九十五章 多險惡第八百九十九章 “路”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會師靈武第二三六五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五百五十八章 猛攻第八百九十三章 街亭第一二零八章 部分合作第二一八一章 重返長安第二二五三章 寧靜的晨曦第七百二十章 倖臣第三十五章 動靜第二零七三章 興祖老弟,興祖老兄第一百六十一章 捧場第一百六十三章 畫卷第一二九六章 陛下不是之前的陛下第二零二九章 白溝南北,大戰在即第二百三十二章 蕭湘第五百九十九章 僅憑這些還不夠第一二九六章 陛下不是之前的陛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憔悴第三百二十七章 楊樹枝紋飾第一八零五章 掌控輿論第六百零八章 小心爲上第一五四八章 破敵第二百八十七章 步履維艱第一四八三章 刑法第二三七一章 歲歲有今朝(本卷最後一章)第一二三二章 雞湯第二三零一章 這就是夫妻默契麼第八百五十一章 戰利品第一五七六章 從林邑向西第九百七十九章 吾非劉玄德第一八八零章 一步慢,步步慢第七百一十七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一千九十七章 船廠規劃第二零九七章 天下將定,萬里無塵第一二八一章 穩坐釣魚臺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起第一百六十二章 坐觀第一五零九章 煥新顏第五十七章 恩人之後第四百二十八章 弄潮兒第二一八四章 合圍和解圍第六百六十三章 夏有涼意第一千七十章 猴子和高個第四十五章 彌留第一三四三章 沒完沒了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第一九三零章 陛下對皇后有猜忌?第一九七五章 羽林騎威武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要出兵第一八八零章 一步慢,步步慢第一七零三章 回來加班吧,諸位第一三三一章 困獸猶鬥第一三零六章 留給漢軍的時間不多了第一二五七章 爲朕更衣第二零八一章 晉陽城第一九二零章 江東子弟需要的是共贏第二百五十七章 阻驚濤第七百零五章 大變將起第六百一十八章 楊素獻策第二二九六章 來自歷史的教訓第一六四九章 這打的什麼仗第五百八十四章 在朝廷心中第八百八十九章 無準備的仗第一千九十二章 靈武敵蹤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輕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七百九十七章 淳于家的底蘊第一百五十六章 告知第七百三十六章 每個男兒的夢想第六百七十五章 難得消閒第一一二八章 各有妙招第二一零三章 親守此地共存亡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七開第八百三十章 稍顯既逝的笑容第二一四八章 御史臺的都不好惹第一八七五章 以西爲重第八百一十三章 態度不同第一六四八章 潼關下,不能耽誤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