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三章 掌握在手裡的

李藎忱並沒有回頭,他對着於德招了招手。

於德急忙跟上李藎忱。

“朕的解決方案你們戶部覺得還可以麼?”

“戶部並無意見。”於德急忙說道。

雖然戶部可能又要咬緊牙關甚至還得拆東牆、補西牆了,但是至少比直接和軍方撕破了臉來得好。

真的和軍方鬧矛盾,戶部上下也都不願意看到。

“那就好,”李藎忱微微點頭,“接下來準備去哪裡?”

“商部準備在城東新開設商埠,臣去核查預算。”於德急忙說道。

“且同去。”李藎忱笑道,“來,與朕同車。”

於德又驚又喜:“臣不敢!”

“哈哈哈,朕又不會吃了你。”李藎忱大笑道,“李平,讓人把馬車帶過來,朕就不過去了!”

看着李平應命去了,李藎忱轉而說道:“新的稅收法頒佈之後,朝廷的收入有沒有明顯的上漲?”

自從李藎忱南歸之後頒佈稅收法,也已經兩年。本來稅收法頒佈的目的,除了以此爲基礎逐漸建立大漢完善的法律體系之外,主要還是想要通過稅收法讓大漢的歲入變得系統化,而且也不再給任何人,尤其是世家能夠在其中謀取利益的可能。

當然了隨着這些律法的頒佈以及科舉考試的進行,世家也逐漸淡出歷史舞臺。並不是世家們想要消失,而是出頭的傢伙都被李藎忱以雷霆犁穴之架勢掃蕩的一乾二淨,其餘的世家只要不傻自然也就不再有膽量挑戰李藎忱的威嚴。

陛下對軍隊的掌握,顯然讓世家失去了和陛下作對的勇氣。

“去年歲入相比於前年已經有明顯提高,”於德急忙說道,“但是從今年開始,朝廷新的路政等等政策開始,恐怕消耗也會遠大於去年,因此總體剩餘的歲入可能比不上去年。”

李藎忱微微頷首。

他知道陳叔慎和於德等人擔心什麼,一直這麼無度的“揮霍”下去,國庫根本留不下來錢財,甚至還有可能會出現財政赤字。

“國庫之中還有多少錢?”

“現在白銀二十萬兩是有的,”於德苦笑道,“估計月底隨着南方的繳獲轉運北上,增加到三十萬兩也應該綽綽有餘。”

這個時代的白銀產量遠遠比不上後世,因此這個時代的二十萬兩白銀絕對不算少了,畢竟白銀此時的珍貴程度甚至不亞於黃金,如果不是工部在去年發現了兩處不小規模的銀礦,恐怕現在國庫之中的白銀儲量比這個還要低。

經過三年的建設發展,大漢已經逐漸建立起來銀本位的金融制度,同時隨着商部對商貿經濟的全力推動以及錢莊的建設,紙幣,主要是銀票,取代原本的銅錢逐漸成爲各地大宗商貿交易的主流,這在更大程度上促進了銀本位制度的穩定。

而在另一個時空之中,即使是到了隋唐時期,市場上主要的貿易工具還是銅錢,真正的銀本位制建立要在宋代之後,隨着海外貿易的增多和財富的積累,才讓朝廷有本錢丟掉銅錢,建立銀本位制。

至於相比於產量巨大的銀子,而更加安全的金本位制·····那要等到大清滅亡之後了。

因此現在大漢開始建立銀本位制,已經算超乎於時代,金本位制,那就不是李藎忱打算去做的了,現階段大漢能夠提高銀子的產量以滿足商貿的需求,李藎忱就已經很欣慰了。

“夠了,不用留下來那麼多,該用掉的就用掉。”李藎忱沉聲說出了自己想要表達的關鍵。

於德登時瞪大眼睛?

夠,夠了?

二十萬兩,鋪在偌大的國庫裡面也就是薄薄的一層罷了,怎麼可能就夠了?

李藎忱看了他一眼,明白於德等人在擔心什麼。長期以來,國庫豐盈,纔是戶部官員們努力的目標,自宗元饒以降,戶部官員們恨不得把現在空蕩蕩的能跑馬的國庫給完全填滿。

但是他們努力的方向似乎不太對。

“戶部應該注重於囤積的,應該是更多的日用品和食品,而不是單純的錢財。”李藎忱鄭重說道,“朕剛纔也在船廠中說過,現在用掉的,以後會加倍的拿回來。如果我們光想着如何把錢財放在庫房之中,那麼我們就永遠只有這些錢財,我們要想的應該是如何才能獲得更多的錢財。”

頓了一下,李藎忱看向張大嘴巴的於德:“對於平常老百姓來說,錢是用來買東西的,而對於國家來說,錢應該是用來生錢的。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些錢不花出去,就沒有辦法推動市場上的物資流通,整個市場若是有如一潭死水的話,那麼錢就真的要爛在庫房裡面了。”

於德的額頭上已經冒出汗珠,這是他也好,陳叔慎等人也罷,之前從來沒有想過的,甚至都不敢想的。

國庫空了,按照前朝律法,他們是要掉腦袋的!

而李藎忱徑直說道:“當然了國家不可能手裡什麼都沒有,我們應該握着的是糧食、布匹、絲綢以及礦石這些人們的生活不可缺少的東西,一旦市場上缺少這些東西進而導致物價出現波動,甚至出現敵人刻意哄擡物價的情況,我們能夠通過手中握有的這些東西對市場上的價格進行調控,這樣就不會出現價格的波動······”

李藎忱看着似懂非懂的於德,輕輕咳嗽一聲。他意識到自己似乎使用了大量這個時代的人應該無法理解的名詞。

“臣愚鈍!”於德反應過來。

“能明白麼?”李藎忱有些無奈。

他恨不得直接拿一本《資本論》塞到於德的手裡,沒有《資本論》的話,退而求其次,《國富論》也行啊,不行的話······《貨幣戰爭》總是能湊合湊合的吧?

不過這顯然不現實。

並不是學經濟出身,也算半瓶醋晃盪的李藎忱,有些頭大。

雖然李藎忱只是三言兩語,點撥了一下,而且說得很多詞實際上於德也只能顧名思義,但是大致的思想他終究還是明白了。

“臣應該明白了陛下的意思。”於德深吸了一口氣,“此事臣需要和尚書以及左侍郎好好商議,儘快給陛下拿出來一個章程。”

第四章 桃源第五十一章 光亮第一七五一章 最後的強援第二百零二章 徵用第四十二章 目的第三百六十五章 工匠第一五零零章 如何破必死的局第九百七十九章 吾非劉玄德第九百零一章 生死壕溝第五百章 天降第二百四十二章 效死而已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雨如晦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浴血黃沙第一七七五章 父與子第七百四十三章 英雄寞第一四二三章 讀書人的事第一七三三章 匹馬還第五百一十四章 難以爲繼第一九八九章 沁水以南,盡爲漢土第一五一零章 十月的嶺南第一千八十九章 共同的敵人第一七八四章 鏖戰前夜第一八五九章 舊時代的背叛者第一一五九章 條約是拿來撕的第九百七十四章 夷陵外第一千一十九章 顛倒第一七零三章 回來加班吧,諸位第一四四八章 元樂尚的目的第二二五四章 收復四門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七百六十七章 隨風雲而動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羣臣的態度第一三一三章 有得漁翁之利者第一六零九章 秋闈,房與杜第二三五七章 廣告第一八四六章 韓擒虎的殺威棒第五百三十八章 唯一的希望第一八七五章 以西爲重第一二八三章 在疏不在堵第一千八十八章 吐谷渾來客第一七三三章 匹馬還第一八六六章 這個長史很不錯第六十八章 裴子烈第一百三十章 驚鴻第一三零七章 天子之怒第兩千零六章 進攻燕郡的序曲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點第一四三二章 漢騎出擊第四百六十六章 將旗升起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五百九十六章 議論洶洶第一百零五章 遇襲第五百七十四章 廢物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郡第一五三五章 橫山要道第三章 鄰里第三百零六章 霧中峽谷第一二九六章 陛下不是之前的陛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嬋娟第五百一十七章 越來越看不懂了第二三四二章 一碗水端平第一三七六章 收拾舊山河第七百一十章 我要見姊夫第二一八七章 金城薛氏,不辱家門第一八零七章 芳心第三百六十三章 難以拒絕第五百六十章 不佔便宜就是吃虧第三百九十五章 答案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第二三零一章 這就是夫妻默契麼第二零三八章 水師格外積極第一二二五章 修仙黨第七百零二章 孔範第一一一九章 你們的名字第一三一九章 大相徑庭第一三七四章 藍田受降第一七三一章 斷後也是老夫來第一五零零章 如何破必死的局第一三六六章 駕前驚變第一一七三章 年關第五百二十六章 總有一天第五百三十六章 鐵騎卷塵來第一五三五章 橫山要道第九百四十四章 人口與人才第四百零三章 沙盤第一六九八章 王軌很羨慕第一二三八章 自找麻煩第八百五十七章 酒宴第二三二二章 陛下的多重考慮第一千七十二章 功過分開第一百零九章 裴忌第一三二五章 要定關中麼?第四百二十八章 弄潮兒第二三二一章 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第九十二章 向何方第一千五十七章 三省六部和太尉府第五百二十九章 佝僂老人第一六一零章 陛下有幾個老丈人?第一二五七章 爲朕更衣第四百七十九章 霜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