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二五章 磨合和融合

陳禹和楊素倒是都有些錯愕。

海洋,對於這個時代大多數的人來說其實是陌生的。

華夏從炎黃開始,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陸地民族,對於華夏來說,更傾向於腳踏實地的向前走,而不是走向波濤洶涌、一切由天的蒼茫大海,所以陸上絲綢之路也會先於海上絲綢之路開通。

而海上絲綢之路的出現,也並不是華夏主動的尋求和外界通過海洋進行貿易,而是因爲北方向西北去的道路都被封鎖,所以華夏只能通過這個方式向外拓展,乃至於通過這條道路來獲取財富、維持整個國家的運轉。

所以在楊素他們的心中,大海是陌生的、甚至很多內地人都沒有見過大海,所以他們不相信大海是一條可以讓他們順利通行的道路,反倒是認爲這是無法逾越的天塹。

這並不是因爲他們不相信大漢海軍的操船技術以及工部的造船技術,而是因爲他們並不瞭解海洋,所以他們不相信海洋和老天。

大海,作爲一個不錯的選項,卻被忽略了。

“運送糧草的船隊沒有必要直接橫渡南海,”李藎忱補充了一句,“只要能夠沿着海岸線南下抵達象林和盧容就可以,同時九真和交趾等處其實也都可以通過這種辦法把番禺郡的糧食轉運過去,這樣就可以避免我們的糧食受到擾襲甚至被劫掠。”

交趾偏遠,每一車轉運過去的糧食都意味着背後有幾倍於此的消耗和十數人乃至於數十人的付出,一旦受到襲擾乃至於出現損失,等於這些人的付出和之前的消耗都付之東流,長此以往,尤其是在漢軍還不能掌握整個交趾和林邑控制權的情況下,這種損失一多,就算是大漢再富足,也承受不住,更何況大漢還不能用盡全力,北方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宇文憲。

而相比之下,從海上如果順風順水的話,不但路上的消耗會減少,而且還能從根本上避免糧食被劫掠的可能,並且沿着海岸線南下,也能夠避免上次海軍登陸象林時候遇到的大風雨導致的迷航,畢竟運送糧食的船隻,無論是船體結構硬度還是適航性上,都不能和專門打造的海軍戰船相比。

“臣會盡快落實此事。”楊素果斷的說道。

“告訴李詢和羅毅,朕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留給他們蕩平南方,而且就算是朕有時間,南方天氣詭變,誰也不知道老天會不會看着我們把這一場戰鬥進行下去,因此能夠儘快就儘快。”李藎忱補充一句。

“臣遵旨!”

看着楊素等人離開,李藎忱輕輕呼了一口氣。

至少南方的戰局還沒有淪落到真的無可挽回的地步,甚至一切都還在大漢的可掌控範圍內。初次遇上這樣的對手,會有一些小挫折也在情理之中,李藎忱倒是並不希望自己的軍隊每一場戰爭都會順風順水,只有多經歷挑戰,才能鍛鍊將領們的應變能力和決策能力。

畢竟之後等待大漢的戰爭,還多着呢,其中也少不了和諸如林邑人這樣異族的戰鬥。

大漢現在的兵法謀略實際上都有一些侷限性,就算是武聖孫子也無法料到世上還會有那麼多的戰法,尤其是隨着火器的列裝,大漢算是逐漸邁入熱兵器時代,之前冷兵器時代的作戰思路就應該進行改良了。古人的作戰思想即使是到了千年之後的現代也是有參考和學習的價值的,因此作戰思路只是改良,而不是丟棄。

這也是李藎忱現在想要引導大漢的將領們去做的。

諸如把目光從陸地轉移到海洋上。

看着楊素等人的背影,李藎忱相信剛纔自己的一番提點,楊素等人應該會有所領悟。

李藎忱喜歡任用和提拔年輕人,並不僅僅是因爲他自己也是年輕人,更因爲年輕人的學習能力更強、也更傾向於革新。在這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中,只有年輕人才能更快的摒棄傳統的思想,去努力接受新的事物。

缺少的經驗可以繼續培養,但是缺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那就沒有辦法培養了。

這一次南方之戰,李藎忱的主要目的並不在於控制南方,而在於讓大漢軍事系統進行一次從上到下的磨合,在這之前,大漢的軍隊雖然軍規嚴格,但是組成卻怎麼看都有些混亂。

來自天南海北的人們歸屬於不同的隊伍,而李藎忱要做的,就是讓他們將對自己隊伍的歸屬感轉變爲對整個大漢軍隊的歸屬感,之後更方便李藎忱進行軍隊制度的改革和軍隊的調動。

另外火槍在大漢軍隊之中的列裝意味着漢軍將士必須要儘快接受這種新鮮事物,並且學會如何和火槍手配合作戰。沒有什麼比來一場實際的戰爭更能夠起到這個作用的了。

相同的道理也體現在陸軍和海軍的合作上。

這些相互之間的配合和合作,將會加深各個兵種對於自己工作和職責的認識,從而更好地完成協同作戰。

協同作戰,這就是李藎忱之後留着對付宇文憲的撒手鐗。

同時通過這一場戰爭,也是爲了讓南中、嶺南各部儘快的融入大漢軍隊,畢竟在這之前,他們雖然保持有漢軍的編制,但是更像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這樣會給動亂埋下隱患,只有讓這些軍隊徹底融入漢軍的體系之中,才能確保他們和漢軍一樣忠誠於大漢,而不只是忠誠於他們的酋長或者某個將領。

大漢的軍事體系是整個大漢制度之中最先進行改革的,但是當時受制於現實需求,改革進行的實際上也不算徹底,歸根結底現在大漢還是奉行的各個將領統帶自己的兵馬的政策。

這種從先秦時期就延續下來的政策,在東漢末年達到全盛,朝廷的軍隊幾乎都變成了將領的私兵,這就意味着朝廷需要保證的是將領的忠誠,只要將領們忠誠,士卒也會忠誠,反之亦然。

而朝廷對軍隊,實際上是沒有多少掌控能力的。

到了南北朝時期,隨着世家的崛起,將領們也就變成了世家之中的將門,對於軍隊的掌控只多不少。

朝廷可以隨意調動將領,但是不能調動將領麾下單獨的哪隊士卒。

第十五章 凌遲第九百九十三章 巷戰第三百六十一章 援兵抵達第一九六九章 君臨河內第七百零八章 此話當真?第六百二十章 爲敵第一五七二章 背後的百姓第五百九十章 不要太過分第一二一八章 陛下給了希望第二一九二章 他是將,不是兵第一五四九章 林邑炮灰第二零五九章 局裡局外第一四一二章 騙不了我第一一一九章 你們的名字第一九九九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一一五一章 突厥人的噩夢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第一百五十三章 上鉤第一千四十九章 後宮規矩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在這邊第二百七十八章 明主第二百八十五章 倩影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結第六百六十一章 離別第一七四一章 糧食,從四方而來第六百六十章 典禮流程第一五二七章 戰盧容,火槍對炮灰第六百三十四章 憔悴第十章 往事(上)第一二零八章 部分合作第一八三三章 來者不拒第一六零一章 看護隊和蕭湘的眼色第四十一章 巧合第一百四十三章 都是走後門的第一千九十章 懷璧其罪第三百零一章 無須擔心第一三三六章 血滿藍川第一九四二章 步雲樓第五百零六章 傻丫頭第六百三十六章 他的意見第五百二十三章 禍起蕭牆爲大患第一一一七章 雪舞第一八四七章 風雪是最好的掩護第一四九八章 鎮定自若的巡撫第二零七二章 劫後餘生第一九一二章 早晚會有那麼一代人(如約加更!)第一五二三章 謀求決戰第一四九四章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第二三五九章 忽聞河東獅子吼第二百八十四章 江上第一四八一章 該去了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態第一一二九章 一夜披甲第二百八十六章 環環相扣第一百九十六章 先行第一七三一章 斷後也是老夫來第一四九八章 鎮定自若的巡撫第一千零三章 國事家事第四百二十章 你就是那個雞第十章 往事(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李藎忱的野望第一一四四章 乃不知有漢第一六六一章 中流第一八四零章 巴不得呢第一四四二章 陰陽差錯第一八零五章 掌控輿論第六百零三章 各項事務第五百三十九章 做個示範第一三四八章 朕又不吃人第六百零一章 天下爲之動第九百二十三章 皆成故人第一三三八章 未敗已敗第一二六八章 老天爺的玩笑第一九五三章 未來,當在他們手中第六百七十三章 不滿第一一二零章 爲君舞第二零七二章 劫後餘生第一五四五章 沒有火藥的火槍第一四六一章 不走心的勸降第一七五五章 年輕的白袍第一一八七章 忍無可忍第七百二十三章 驚起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八百八十六章 情況更復雜第五百三十六章 鐵騎卷塵來第五百零四章 滑稽而殘酷第二百四十二章 效死而已第一百六十八章 花落誰家第九百七十一章 兩線作戰第五百七十九章 困獸第一三七四章 藍田受降第二百二十四章 鏖戰第一千三十一章 詛咒第一一五九章 條約是拿來撕的第三百二十一章 搏命第一七八八章 制度的優越性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一六一二章 天下糧倉第八百二十八章 曹孝達的想法第一七二一章 狂瀾難力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