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五章 從蠻夷到漢人

大漢正在全面列裝這種已經體現出來威力的新式火器。

並且也只有大批量生產列裝,才能讓一種武器存在的缺點徹底暴露出來,小規模的試驗性質列裝並不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在火槍大規模列裝之後,關於槍刺以及裝填等等的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大的優化,但是現在大批量生產並且列裝的火槍還沒有真正參與過一場戰爭,借用這一次大漢南征,工部也想要對火槍以及其餘的器械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改善,因此工部對這一場戰爭也是期待已久。

這些搞研究的瘋子,在李詢看來,當得知要發動戰爭的時候,甚至要比軍人們還要激動。

而瘋子,從來都不少,除了工部的這些之外,還有太醫院的那些。

孫思邈,這是李詢印象最深刻的名字,而和孫思邈一樣的人,軍中還有七八個,他們的徒弟更是有五六十個。對於所有的軍中將士來說,這些人不啻於活菩薩,自從他們來到軍中,軍中再也不用爲一些小病小痛而苦惱。

但是對於那些被抓捕的林邑人密探或者遊兵來說,這些名字和噩夢沒有什麼區別,當然他們的夢一旦開始,就再也結束不了了。

李詢記得很清楚,有一次他眼睜睜的看着一個林邑人的密探被五花大綁着進去,而出來的時候,人都已經很難拼成完整的了,目睹這一幕的一些老卒,都有好幾頓飯吃不下去,畢竟那些亂七八糟的內臟拖了一地,就算是久經沙場的老卒也忍受不了。

而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雖然很清楚孫思邈他們在幹什麼,也知道他們是爲了以後在戰場上能夠救死扶傷,李詢也只能下意識的和他們保持距離,不過還好大多數並不知道這件事的將士們,依舊把他們當做神仙供奉着,有他們在,軍中對於征戰南方的底氣都足了很多。

畢竟南方最令人害怕的就是瘴氣以及那些林邑人們不知道怎麼製作的毒箭、毒鏢,這些東西或許還不至於讓人死亡,但是一旦中了毒,缺胳膊少腿卻是很正常的,而孫思邈他們曾經努力挽救過一箇中毒的將士,通過切掉病變的地方保住了他的手臂,讓將士們對孫思邈等人更是多了幾分信心。

中軍帳中,孫思邈代表這些隨軍的醫生們也在,他們頭上可都是頂着太醫的名頭,在官銜上並不比軍中的偏將低,因此自然也有資格位列此處。

看着衆將領昂然離開,李詢下意識的看向慢吞吞的同樣轉身的孫思邈。

孫思邈笑得很開心。

李詢不由得打了一個寒顫。

他下意識的覺得,林邑人可能真的要倒黴了。

——————————-

林邑人要倒黴了,有相同想法的並不僅僅是李詢,杜齊此時叉腰站在一處山坡上,盡力向南看去,心裡也是這麼想的。

在他的腳下,一望無垠的原野上,人們正在努力的耕耘。南中氣候怡人,四季如春,即使是冬天也沒有和春天存在明顯的區別,所以在這裡自然也就不存在冬天農閒的說法。

自從大漢入南中之後,這片土地煥發了新的生機。

官府出面組織耕種,原本居住在山中的蠻夷部落紛紛下山,他們每個人從官府那裡領取自己的土地,而同時也領取自己的身份牌證,官府藉助這次機會完成了對蠻夷部落的人數清點,同時蠻夷部落們也終於能夠藉助華夏先進的耕作技術,讓原本的刀耕火種成爲歷史,也再也不用爲餓肚子犯愁。

至於各個部落的酋長,朝廷自然也給他們委派了里長、亭長的官職,相當於後世的村長和鄉長,通過他們來管理自己手下的百姓,對於這些酋長們來說,或許喪失了原本佔山爲王的權力,但是生活的變得更加富足,是他們更願意接受的。

如果不是沒得選擇,誰願意每天在山上風餐露宿,靠山林的產出飢一頓飽一頓?

而隨着南中基層政權的穩定,大漢接下來的政策自然就可以穩步推行,商部、工部和學院作爲現在大漢征服一個地方衝在最前面的力量,在南中自然也是如此。商部的貿易網絡很快就向這邊蔓延,並且逐漸把整個南中納入大漢的貿易網絡之中,來自於天南海北的貨物很快就吸引了南中人的注意力,而通過和來自其餘地方的商人進行貿易也能夠爲他們創造額外的財富。

工部自然不用說,一座座工坊的設立,讓南中各個部落的人們在除了耕作之外又有了新的選擇。之前大漢的工坊還因爲缺少丁壯而不得不利用戰俘,但是現在工坊越來越多,流水化的生產意味着學徒不需要太長時間的培養就能夠上崗工作,而且工坊的高利潤也意味着工人能夠得到高報酬。

至於學院,說實話朝廷在背後的推動遠遠比不上前兩個,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忽略華夏的學者們想要教化蠻夷的決心和勇氣。

早在當初大漢才立國的時候,成都書院就已經開始籌劃南下,後來各地書院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也開始聯合起來對南中地區進行援建,不斷的派遣人手前往南中,建立一座座的學堂。

這些學堂的主要目的就是教授南中百姓們最基本的一些漢語知識以及文化學說,和華夏中原地區的書院自然是沒辦法比的,但是這將會培養南中百姓對於華夏漢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當這一代的南中孩子以及下一代的南中人長期處於這樣的文化氛圍之中,他們自然也就會逐漸忘記自己的出身,並且融入到華夏這個大家庭之中。

從蠻夷到漢人,這並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書院的努力自然也被朝廷看在眼裡,朝廷開始出面推動到對南中的援建,尤其是對口援建,江南、荊州和巴蜀各地的社會各界紛紛登場,支援南中。

在南中的工作經歷不但能夠讓他們獲得官府的獎勵,還能夠極大的增強他們之後回到家鄉高就的可能。本地的官府和商號也都傾向於任用這種有豐富外出工作經驗的人。

在這個大建設、大融合和大發展的波瀾壯闊的時代,人才顯得非常重要。

第六百零二章 驚喜第一八零九章 朕的私房錢第一八九八章 不來武鬥來文鬥----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六百九十七章 合作愉快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來客第一一九一章 和約第九百六十六章 激戰,狼尾灘!第六百一十一章 時也,命也!第一千三十八章 留後路第二百六十四章 撤兵第二百五十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正的抵抗者第六百二十七章 庭前花落第一六五四章 萬里狼煙第一一五六章 禍水西引第三十章 談判第六百零四章 禮儀教化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一百九十七章 家書第六百一十三章 另有目的第一三零一章 宇文述的野望第六百三十七章 皇族第二三五四章 宿命?天敵?第一千七十九章 寸步不讓第一二三六章 黑暗面第二三二四章 前路苦寒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賨人李迅第三百七十二章 忽東忽西第二二四七章 地道內外第八百五十六章 亂世中的百姓第三百三十六章 陸之武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處第二十一章 埋伏第六百六十八章 南中的現狀第一七四二章 不同的百姓第五百二十章 不懂事第一六七四章 病急亂投醫可不行第一六九四章 戰到最後一人尾聲 江山如畫第一四二九章 今日於郎,今日漢將第一六四七章 潼關下,火炮初戰第八百三十二章 秋去第七百二十四章 走水第一五九四章 秋來得快第一百五十六章 告知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縟節第三十九章 逃避第一七七四章 求生欲極強第一千零四章 民富之後第二十三章 生變第二一四八章 御史臺的都不好惹第一六七二章 混賬第一五八六章 讓半邊天也動起來第四十七章 香囊第九百五十三章 除夕第二一七七章 驚天一爆第九百八十二章 事不可爲第一八八零章 一步慢,步步慢第一九四七章 樂昌就是定心丸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流激戰第二零三六章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羣臣的態度第九百六十一章 春耕第八百零一章 有點兒怪第二二三二章 超前第一九一六章 大漢的戲劇第一四七七章 穩坐釣魚臺的皇后第二二零五章 吃東西是懲罰第一百二十五章 怒火第三百零五章 華容第一千八十五章 讓他滾過來第七百七十五章 自知之明第一百五十一章 家徽第八百一十九章 與此處何干?第六十四章 力爭第一一四九章 血償第七百六十八章 狂風捲地第二零二四章 回馬灘頭,激戰不休第七百一十三章 不惜抗旨第一二一四章 穩紮穩打第四百五十章 胡鬧第六十五章 選擇第一千八十三章 祁山風起第一二九八章 武關道上的流言第三百二十一章 搏命第二二零四章 逃跑屬狗,打仗就慫第一六二五章 從龍之心,人皆有之第一九二八章 恩科第一七九六章 金墉城破第一二七九章 天上掉餡餅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一七三六章 殺人先誅心第一七四四章 萬戶侯的誘惑力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城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起第五百七十章 蒼溪谷大道第七百七十七章 鵝卵石和統籌第五百五十五章 月華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