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九章 幾代人的努力

搜腸刮肚的想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名字。

“經世濟民?”

不行。

李藎忱並不打算拾人牙慧,更不打算讓歷史變得這麼詭異。

畢竟擁有這個名字的人還沒有出生,甚至他的父親現在都還是一個書院裡的學生。

李藎忱沉默片刻,沉聲說道:“便叫‘滄海’吧。”

樂昌有些驚訝,李滄海?

這倒是一個大氣的名字。

而且陛下起這個名字,喻義在哪裡?

滄海,茫茫大海,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的確是一個遙遠的存在。不過對於李藎忱來說,滄海,纔是大漢下一代人應該努力的目標。

李藎忱並不奢求着自己這一代人就能完成對北方草原和南方大海的征服,只要自己能夠帶着大漢向北走到草原上,他就已經心滿意足了,而繼續向南,則要交給下一代人了。

任何一個龐大帝國的出現,都不是隻是因爲一代人的努力。如果一個帝國和王朝的奮鬥全部都牽繫在一個人的身上,那麼最終其強大也不過是曇花一現,最有代表的當然就是亞歷山大的帝國,亞歷山大這一代人去世後,亞歷山大帝國也就灰飛煙滅。

同樣在東方也有大秦帝國這樣類似命運的王朝出現。

既然要避免二代而亡,那麼第一代、也往往是最雄才大略的那一代君主——當然諸如漢武帝、明成祖這樣的人物不算,要提前制定好未來的發展方向。比如歷史上從劉邦到文景兩代皇帝,漢朝向北解決匈奴、然後向西北發展的國策就已經初現雛形,之後深刻的影響了整個大漢帝國甚至整個華夏的歷史。

而唐代也是這樣,從李淵到李世民,唐代向北、向西發展的國策就已經定下來,之後唐高宗、武后以及唐玄宗,都是在遵循這樣的國策一步一步的帶着大唐走向全盛。

李藎忱有信心趁着自己尚且年輕,帶着大漢解決掉北方的敵人、並且開始向西北發展,但是他並不傾向於一路向西越過中亞,因爲作爲一個後世人,李藎忱很清楚在未來的前進征途上,大漢將會遇到怎樣的敵人,又將會面臨怎樣的困境。

西域,大漢不會放棄,但是西域以西,越過蔥嶺之後的中亞,李藎忱並不認爲大漢應該傾盡人力物力去征服,因爲冰河期的影響,中亞勢必將會更加荒涼以及乾旱少雨,這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裡面就可見一斑,再加上西域還有反覆不定的昭武九姓、大小勃律以及註定會衰亡的波斯和崛起的大食,都意味着大漢到時候或是不得不以舉國之力放在保衛遠在天邊的土地上,或是不得不放棄幾代人的努力。

唐朝的經驗甚至是西域將士的血淚教訓,李藎忱打算好好地吸取。

幾代人的努力,不能荒廢在這個上面。

因此李藎忱認爲之後還是要向南。

向南去征服海洋。

華夏如果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內陸上,那麼終究還會變成歷史上那個閉關鎖國的華夏,而只有先主動的去征服海洋,才能讓海洋爲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

海洋,對於這個時代的北方人來說,或許是有些陌生的概念,但是對於南方人來說、尤其是嶺南沿海的人來說,並不陌生。

李藎忱記得自己當初看過一篇文章,後世越南考古,曾經發現華夏漢代的器物,但是漢代之後的器物卻很少出現,但是華夏的史書上卻記載着從漢代到隋唐,嶺南和南洋的貿易卻從未停止。

這就足以說明在漢代的時候,人們沒有足夠的船隻以及對南洋上的航路並不瞭解,所以只能沿着海岸線前進,越南自然就是重要的停泊點。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日南郡消失,後世的越南一帶不再是華夏的固有領土,因此華夏的商人們也開始尋求橫跨南洋,也就是後世的中國南海的航路,事實證明他們成功了。

也就是說實際上至少在南北朝時期,人們就已經有足夠的航海技術來橫渡南海,直接前往南洋,只不過這樣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現在在嶺南也只是極少數人有,工部已經出面組織工匠,但是這一切當然也都需要時間。

不過這已經不足以妨礙李藎忱制定整個大漢未來幾代人的戰略。

因爲李藎忱自己還春秋鼎盛,的確有很多事情能夠在自己這一代人就先落實下去。

年輕就是資本。

李藎忱爲大漢未來幾代人制定的戰略,並不是向北或者向西,而是向南,向南去尋找屬於大漢的印度洋出海口。

雖然人類更習慣於腳踏實地,但是海洋卻是比陸地更優良的媒介,能夠讓人們更快速地抵達另一片土地,這主要還是因爲海洋佔據着這個地球上百分之七十的區域,更因爲海洋上的海浪和狂風終究還是有規律可循從而可以避開的,相比之下,陸地上的地理障礙,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克服,尤其是那些無邊無盡的荒漠和高山。

對於大漢來說,只有越過南中甚至越過吐蕃,繼續向南,佔領一直延伸到海洋的廣袤土地,形成中間高、四周低的疆域,才能真正確保東方的海洋和陸地上的一切都在大漢的統治範圍內。並且大漢如果真的走到了這一步,到時候也完全有資本從西域、吐蕃以及更南的天竺向西進攻,這樣大漢就不再是一支孤軍,而是全方位的向西進攻,上帝之鞭,或許將會在未來大漢的身上重演。

而要征服南方,就要征服南洋。

李藎忱給自己的兒子起這樣的名字,已經很明確的表明大漢未來要征服海洋,而他也相信,這個年紀小小就已經膽大包天的兒子,應該是有能力繼承自己的願望的。

至於是“滄海”不是“南洋”,這自然就有李藎忱更大的野心在其中。

南洋只是一部分,也不是不可以繼續向北征服北海、繼續向東將整個東洋島鏈都掌握在手中!

沈婺華和尉遲熾繁她們都在用“滄海”的新名字來叫皇長子。

而樂昌大概已經明白了李藎忱的意圖,尤其是想要通過這個名字表達出來的意圖,微笑着說道:“陛下之志,頗爲遠大。”

“好男兒在世,當然不能侷限於方寸之地。”

第二零一七章 那就讓他們看看第一百七十二章 盛怒第八百六十九章 蕭家的使者第一三一五章 後繼有人第一八七零章 我撿便宜了?第七百五十六章 疑兵第一四二九章 今日於郎,今日漢將第二零二三章 楊素打算拉一把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農楊氏第一六九八章 王軌很羨慕第二零一六章 各有好消息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見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七百八十六章 用武之地第一百零六章 血夜第二零一七章 那就讓他們看看第二二九九章 接皇后下班第一六八七章 四面合圍第四百二十六章 遠方的來信第五百八十六章 能忍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歸流第九百一十一章 入安定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雜交的初步成功第一千二十五章 戰爭的演變第五百七十六章 透重陣第一二九一章 讓犧牲值得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發展第二三一三章 下田第一九六三章 教育科目的多樣化第九百三十九章 看不懂的年輕人第一九四九章 猶記當年,石頭山上第一五零四章 信任和不信任第一五四七章 能堅持多久?第一八八零章 一步慢,步步慢第五百九十一章 屏退左右第一一六七章 長處和短板第二一一二章 來生還是兄弟第一一五三章 騎兵衝擊第一五六三章 掌握在手裡的第二零二四章 回馬灘頭,激戰不休第二零二六章 韓果常善,難兄難弟第一八八一章 糧價不穩第二百一十二章 缸中酒第二百一十八章 俘虜第一五七五章 戰爭服務於政治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招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羣臣的態度第一百四十四章 嫌疑第八百二十五章 突圍第二零三三章 幽州捷報第一百七十五章 雨夜第二百九十三章 北天崩第一七零二章 糧食的難題第一七二四章 逆流而上是男兒本色第一九九二章 遙遠的戰場第一三三零章 萬歲戰淳于第七百七十章 霹靂車第一三四零章 楊堅的騎兵第八百二十六章 沒有資格第一六九一章 守望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牆頭草的典型第六百五十一章 爽快第一一二五章 楊堅的應對第一二零六章 殺伐果斷?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一九九一章 手下人太能幹的好處第一九五八章 國家未來,在陸也在海第九百六十三章 斥候交鋒第二三三一章 今後國策,內擴外縮第一二五一章 花瓶第一一七一章 火藥第一一四二章 風雪刀光第五十五章 來者第一七五零章 少年不知愁第一八一零章 皇后會做人第二二零零章 身手矯健第二一七八章 雪中送炭第一五九零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一八五一章 馬,馬!第五百一十三章 埋下的種子第一九八三章 會師山巔第一五六二章 海軍的欠條第一二一四章 穩紮穩打第一八零四章 應戰才能避戰第一七九一章 突然有動作的宇文招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發展第六百二十七章 庭前花落第一八七七章 剎那猶疑第二三二一章 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捷報第一千八十四章 打突厥?第一一三零章 知足第七百九十六章 頗有微詞第二一二三章 裴子烈持節第九百三十八章 監軍第四百八十一章 發火第六百七十三章 不滿第一四八九章 幾代人的努力第九百九十三章 巷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孤身